书城轻小说某科学的弹星者
10006200000057

第57章 53. 返校

这是个阳光明媚的下午。

蓝色的天空,翠绿的草皮,和远处黑白色的建筑物,苏逸杨在燕京陵氏学院的操场边台阶上,吹着小风,感觉相当惬意。

嗡嗡两声,他的裤兜里传来震感,掏出手机来一看,是高中同学中来得第二早的发信息表示自己到操场了。苏逸杨朝着右侧的入口看去,正看见一个看起来高大微胖的男生背着个小包走进来。

远远看上去身材高大,微胖,而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头比较大,黑色的短发蓬松而茂密,脸上憨憨地笑着,慢吞吞笨拙的样子像是头熊。这家伙的外貌太有即视感,当年分班后的第一个星期就获得了被广泛认可的外号——会放电的电教员样子长得像熊,是为“电熊”。

而他后来的正式代号也就定为了【电熊】。

“正式代号是【电熊】”这简简单单一句话的份量比看起来得更重,因为在超能力者当中,能获得正式代号的,只有Level 5 和少数能力特殊的顶尖Level 4。

虽然【电熊】属于后者,在说起自己有官方的代号时难免有几分与“我和姚明平均身高两米”类似的强行拉高水平的嫌疑,但是这依然无损于他在诸多Level 4 超能力者当中的特殊——他是华夏Level 4 中瞬间输出最高的电磁系能力者。

苏逸杨和电熊初中和高中都是同班和同一个分支项目,熟的不能再熟,见面完全没有分隔许久的生涩,电熊一上来就远远地反手指着操场外的远处走过的一队人吐槽:

“今天是什么日子?怎么一大堆外校的在校园里?我刚进校门就看见从国际部走出来一群穿七中、五道口理工附、人中校服的,早知道这样我就不穿校服了,说不定也能混进来...”

电熊是有理由牢骚的,他的夏季校服都是已经被淘汰的老款,由于校友卡丢了尚未补办的缘故,他为了混进校园今天专门套了件秋季外套,在夏日里披在肩上显得很累赘。

“谁知道呢?怕不是模联啊辩论赛啊之类的活动,鬼知道为什么会在暑假...”,苏逸杨只是远远透过操场周边灌木看了一眼那些零零散散的外校学生就不再关注,“欸?你这身新的熊皮可以啊...”

“熊皮......我这是新的速干衣...”

“三十万的速干衣?”苏逸杨顺口题了一下只在当年那群人中才能get到的老梗。那是关于电熊曾经买过的一件非常昂贵贵但质量奇差的外套,电熊曾经试图以此隐性而低调完成装逼但是惨遭失败。

“你怎么还在黑这件事...”,电熊一脸带着无奈的憨笑。

“你放心,这些黑历史梗会追随你一生。”苏逸杨拍了拍他的肩,一边晃着手提袋朝教学楼走一边说。

————————————

几乎是前后脚地,另外两位也到了。分别是曾经的班长,流体操纵Level 4能力者,就读于穗城十九区港科电子系的大佬刑瀛;以及链式高分子塑形Level 3巅峰,同样就读于十九区但是学校稍差的内向数学系大佬方神。

大家在两年间变化不大。作为高中时期就专心学习的几条理科单身狗,哪怕进入了大学也并没有学会如何穿潮牌搞各种花里胡哨的打扮。虽然并没有穿理工狗默认制服格子衬衫,但是从中学时期就形成习惯的短袖T恤和运动短裤装束并不比格子衫更加高端。

很久没见的几个人有太多的东西可以聊,一边随便交流着各自大学里的见闻、了解的其他同学的去向以及新闻,一边沿着顺时针方向在校园里游逛。

高中楼外层刷了漆,顶层的天文望远镜修好了(虽然他们很疑惑以帝都的雾霾浓度一年到底能有几天可以看到星星),重新装修之后的楼道与教室闲得比记忆中更加现代化。而走在楼道里时,能看见一些新旧夹杂的海报和通告。

走在楼道里,能看见墙上的表彰、通告、还有社团招新海报,教室门上贴着晚自习的值班表、小学期的规划列表...一切的一切都让他们觉得亲切,仿佛回到了两年以前。

最熟悉的物理教室也能看出以前的痕迹。教室侧面一柜子的器材整整齐齐,而后方的桌子上堆满了书和卷子,在不起眼的墙角夹缝,那一团黑印还是当年电熊一脚踹出来的脚印...

被将空隙当作篮筐练习投球的滑动黑板,被架在长条实验桌上当作横网打乒乓球的滑轨,还有教室后面被拿来打4399大头足球的班级电脑...满满的都是回忆。

“嘿,这个专栏还在!上面还有电熊的感言呢!”

苏逸杨在墙上找到了表彰物理竞赛获奖的专栏,这个专栏已经加上了很多新的获奖者,但是依然能在角落找到些熟悉的名字。专栏中每个获奖者被要求写一句话的感言附上,大部分人都是随便写的,而电熊独树一帜地直接来了句诗:“细推物理须行乐,何为浮名绊此身。”

当时苏逸杨看到之后随口评论了一句,“电熊这诗写得不咋地...”

他不评论还好,一评论就暴露了他糟糕的语文水平——因为这半句诗并不是电熊写的,而是杜甫写的《曲江二首》之一,里面的“物理”也不是指物理化学的“物理”。偏偏苏逸杨还想当然地给了个差评,当时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当四个人在寻找着曾在这里留下的痕迹时,走廊外走过一个瘦小的男老师,提着一沓文件一副苦大仇深地表情走过。然而无意间地一瞥,看见了熟悉的面孔,顿时笑起来,一张老脸乐得如同盛开的菊花。

“刑瀛!”

曾经是校足球队守门员的刑瀛高大健硕,身高两米,比虎背熊腰的电熊还要高十公分,是四人中最高的,也是最好辨认的。

“欸!武老师!”在闲逛的众人很快就惊喜地发现了这位曾经的数学老师,也是晚自习主管,有一手查晚自习时练出来的走路无声的功夫。当年这群人在物理教师搞事也多得这位武老师的放任。

“你们这是放假了,组团回来瞅瞅?”

“对啊,听说学校改建了很多地方,回来感受一下...”

“你们在大学感觉怎么样?压力大不大?”

“还可以啊,就是很多时候确实对自我规划能力要求更高...”

“...”

东扯西拉聊了好久之后,武老师才想起来件重要的事,他拍了拍手里那沓文件,“刚好碰见你们,我这有个需要5-6个人的‘活儿’,来自燕京七校联盟的轮值任务,8月1日到8月26日,在马来、刚果或者南美,你们要不要接?”

所谓接活儿,并不是开出租车,而是接受超能力开发的能力者所需要为国家承担的义务工作——既然在能力开发过程中享受了国家的资源投注,自然需要承担相应的对国家的责任与义务。即便是在外国留学的能力者也依旧要每年给国家做指定量的任务。这种给超能力者的配额任务有很大选择自由度,从社工工作到辅助科研、大使馆轮值,但是每年都要达成对应能力等级的贡献额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