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头语
口语的特点是:多用简洁明快的短句,少用冗繁复杂的长句和欧化的倒装句;多用通俗易懂的常用词,少用某些特殊专业或范畴专用的非常用词;多用音节清晰、语调铿锵、易于听懂的词;适当运用一些社会流行的富有生气和活力的新词语。
要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表达深刻的道理,这就并非"信口开河"能办得到的,而需要付出心血,经过认真学习和实践锤炼,方能"易处见工"。
(2)惯用语
口语因为在人们口头长期流传,渐渐固定下来,就成了熟语。熟语具有丰富的内容与精练的形式,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和歇后语等。它们虽然字数少,但寓意深厚、言简意赅,若运用得当,可使言语简洁,增强说话效果。
成语是约定俗成的固定词组,具有稳定的结构和整体性的意义。它是经过千锤百炼而约定俗成的相对固定的语言形式,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丰富的表现力。如果我们在演讲中能恰当准确地运用成语,会大大提高语言的精练程度。
例如,要表达"立了功而不把功劳归于自己"的意思时,可以说"功成不居";要表达"巴结或投靠权势者从而猎取个人名利"的意思时,可以说"攀龙附凤"。
惯用语是口语中定型的习惯用语,它简明生动、含义单纯、通俗有趣。如要表达为某人或某事"提供方便"的意思,可以说"开绿灯";如要表达空许诺言的意思,可以说"放空炮"。恰当地引用惯用语,可以增强演讲和谈话中的幽默感和说服力。
谚语和惯用语一样,也可以为语言增色。谚语是劳动人民的社会生活经验经过长期传播,在下属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它富于哲理,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运用得当能大大增强表达效果。如要表达"思乡"的意思,可以说"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之类的谚语。谚语经历了千百年的长期流传,千锤百炼,因此常为讲演和谈判者使用。
1988年5月,美苏两国领导人会谈。在欢迎仪式上,戈尔巴乔夫说:"总统先生,你很喜欢俄罗斯谚语,我想为你收集的谚语里再补充一条,这就是'百闻不如一见'。"戈尔巴乔夫之意,当然是宣称他们在削减战略武器上有所行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