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传习录
10158000000007

第7章 译文 钱德洪序

[钱德洪,号绪山,浙江余姚人,嘉靖进士,著有《绪山会语》。]

◎钱德洪说:南元善(南大吉)在浙江绍兴刻印《传录习》分为上、下两册。下册收录了先生的八封书信。其中在《答徐成之》两封信中,先生说:“天下都赞成朱熹的观点,排斥陆九渊的观点,已经成了定论,想要推翻这个定论,十分困难。这两封信就是为了调解朱、陆之争而展开的讨论,目的是想让大家通过自己的思考而得出自己的看法。”因此,南元善将这两封信放在下册的开头,用意非常好。今天,世人已明白朱、陆之争的内涵。我刻印先生的《文录》时,把两封信置于《外集》中,主要是有些观点还不够完善,因此,现不作收录。

关于其他知行本体方面的论述,在《答人论学》《答周道通书》《答陆清伯书》《答欧阳崇一》等四封信最为详尽。而讲解格物应该是学习的人平日用功之处的观点,没有比《答罗整庵书》更为详尽了。先生平生面对世人的诽谤和诋毁,在万死一生的逆境中始终不忘讲学。他老人家深忧我们这些弟子不了解圣学而被功利和技巧所迷惑,以至不知不觉地沦为行尸走肉。先生终身兢兢业业地追求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的境界,直至死而后已。这种孔孟以来圣贤所独有的良苦用心,并不因学生和亲人的劝慰而有丝毫的减轻。以上这种情怀,在《答聂文蔚》第一封信中表现得再详尽不过了。以上这几封信,都按南元善原本刊刻而收录。先生在《答聂文蔚》的第二封信中,详尽地揭示了“必有事焉”即为“致良知”的功夫,论述明白简洁,使人很容易找到功夫的下手处,所以也增录进来。

南元善当时的处境极其艰难,仍以讲授阳明学说为己任,最终遭受奸臣排挤。但他仍然认为,接受阳明学说是他一生最大的幸事。因而,他没有分毫的忧愤和悔恨。人们都知道,南元善刊刻的《传习录》,对于有志于学的朋友帮助很大,但不知他那个时候的处境很艰难。我对南元善刻录内容的取舍是依据今天的需要,并不是对南元善所刻的《传习录》旧本有什么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