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把事做得恰到好处
10239700000003

第3章 情商高的人,场面上绝对不会失礼

1.主动破冰,不要等着别人来跟你打招呼

“哎呀,我跟他们不熟啊,要不要过去打个招呼呢?”

“还是算了吧,万一人家不想和我说话,那多尴尬,吃自己的饭,喝自己的酒,做个安静的美男子吧。如果人家愿意跟我说话,不用我开口,对方也会过来吧。”

缺乏勇气,不敢主动出击,这是社交场合的大忌。等,是等不来好的人际关系的,要想破冰彼此的关系,认识对方,让对方记住我们,就要主动跟对方打招呼。

有一次,赵云飞的好哥们儿为了庆祝自己和女友相恋三周年,决定举办一次盛大聚会,就邀请了自己的好友以及女友那边的好友,赵云飞自然在名单上。

赵云飞是单身,一直以来都想找个女朋友。恰好,在聚会上,哥们儿女友的一个闺蜜让他很心动,他很想跟对方打个招呼,认识一下,最好是能互相留个微信。

可他是个内向又不善交际的人,犹豫了好半天,还是没能踏出那一步。他总是担心对方会拒绝他,会让他难堪,会破坏此时的气氛,影响到朋友的聚会。

就在这时,他的好兄弟似乎看出了他的心思,就鼓励他大胆去找对方搭讪,最后还使劲儿推了他一把。在好哥们儿的帮助下,那个女孩儿很自然地注意到了他。

“你没事吧?”

“啊,没……没事,没撞到你吧……”

就这样,两人聊了起来,赵云飞这才发现,女孩很好说话。而且,女孩还告诉他,他俩的把戏她全看到了,惹得赵云飞一阵脸红。最后,他顺利拿到了对方的电话。

很多时候,我们看那些不熟的人和对方看我们是一样的,都觉得对方可能不好交流,有点冷酷,生人勿近。但实际情况却是,大家都有一颗火热的心,只要有人带头儿,立刻就能打成一片。只可惜,因为不够主动,很多这样的机会都被我们白白错过了。

其实,陌生人和我们并没有什么不同,在陌生人眼里,我们也是陌生人,如果我们能够向对方敞开心扉,他们也能做出积极回应。所有的朋友都是由不认识变为认识的,所有的熟人也都是由陌生再到熟悉,从这个角度讲,陌生人反而是我们最大的资源。

与陌生人交往,过度防范和戒备的心理是最大障碍,很多人拿捏不好其中的分寸,一味地将陌生人排除在自己的人际关系之外,其实是把很多机会单方面放弃了。要知道,由陌生到熟悉,很多时候只隔着一层纸,只要我们在交往的时候多一分主动,那么捅破这层纸,消除与陌生人之间的“冰墙”并非难事,反而会因此收获许多意料之外的回报。

还有一些人,因为不好意思,畏惧与陌生人交流,担心遭到对方拒绝,又或被当作“神经病”,于是收拢自己打招呼的欲望,即使与人擦肩而过也不敢看对方。这样的状态,如果持续时间过长,不但会阻碍我们的发展,还会严重削弱我们的自信心。

因此,与人交往时,我们要敢于主动出击,不要将对方想得太可怕,对方跟我们都是一样的人,也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支持,也希望与人交朋友而不是做敌人。我们与陌生人之间的距离,仅仅隔着一次“主动的招呼”。具体来说,我们可以这样做:

首先,我们要调整好心态,给自己多一点信心,开口之前先给自己打打气,并暗暗告诉自己:我能行,一定能行。这样,我们就能暂时舒缓心中的紧张,虽然这只是暂时的,但有时候也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成为朋友,往往就从这一句话开始。

其次,如果对方是一个比我们要优秀得多的人,或者在交流的过程中,感觉到对方比自己更优秀,那我们就要摆正心态了。千万不要盲目地将自己与对方做比较,也千万不要有这样的心思:我比不上他,和他在一起会显得我差劲。我们应该这样想:他确实很出色,但人各有长处,我在这方面虽然不如他,但是在别的方面我也有自己的优点。

毕竟,与人交往的宗旨是为了提高我们自身,如果因为对方太优秀,反将我们自己的信心击垮,那就与我们的出发点相悖了。我们可以钦佩对方,但不能自卑。况且,“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每人都有各自的长处,何必计较局部的胜负。

最后,我们要谨记一点:一个情商高的人,其最大的魅力在于他的自信,在于他敢先向对方主动展现出自己的善意。换言之,我们主动跟对方打招呼,是想告诉对方:我的眼里有你,我们可以相互交流。万万不能把这种“平等相交”变成“下对上”的讨好。因此,在与人打招呼时,我们一定要有礼有节,既要表现得亲近,又不能过分靠近。

总之,与陌生人交谈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只要我们敢于先伸出手,对方自会回应我们的善意,一个情商高的人,永远不会干坐在原地等别人伸手。女朋友是追来的,好朋友也是追来的,高大上的人际关系更是追来的,与人交往,离不开一个“追”字。

2.即使你不喜欢对方,也要笑脸相迎

有人问:“我内心很讨厌一个同事,但我见面并不把讨厌写在脸上,我见面仍然微笑着说话,我是不是非常虚伪?”其实这并不是一种虚伪,而恰恰是一种成熟。

冷脸待人,最是伤情。一个人,哪怕你并不喜欢他,也不要总给人家脸色看,除非你在心底已经将对方当作了敌人。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不合我们胃口的人,或许是工作上的竞争者,又或者是生活中不对路的人,甚至仅仅只是单纯的气场不合的人。但不管怎么说,我们不喜欢对方仅仅只是我们的感受,不代表对方就是坏人。讲道理时,我们仍然要给予对方基本的尊重。随意给对方脸色看,损害的是我们自己的形象。

最近,公司新来一位同事,做事咋咋呼呼的,说话时嘴也不怎么把门儿,这让性子内敛的于汉丽非常不喜。更不巧的是,经理让她做这位新同事的师傅,对此,于汉丽苦恼不已。她开始有意识地针对这位新同事,上班不给好脸色,下班从不跟对方打招呼。

有一次,这位新同事遇到一些工作上的问题,向于汉丽请教。于汉丽这时也很忙,见到对方前来,心中就很烦躁,于是看也不看对方,直接吼道:“别来烦我,没见我现在正在忙吗?一点儿眼力见儿都没有,还什么都不懂,真不知道在学校都学的啥。”

一番话说得新同事憋红了脸,旁边的同事看到了,也纷纷替对方打抱不平:“小于,你这次过分了啊!”“就是,就是,人家小姑娘也没惹你,没空就说没空,不愿说就不说,何必说得这么难听呢?”显然,于汉丽刻意针对新同事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大家不满。

因为不喜欢对方,就直接表现出来,甚至心有不忿,刻意针对,落在旁人眼中,这就是我们的不对。而且,很多时候,一些原本可以轻易解决的误会或者苦衷,正是基于此类心理才越闹越大,弄到最后一发不可收拾,结果受到伤害的往往还是自己。

学一点外圆内方的处世技巧,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起码要做到不伤人脸面,这对对方与自己都是有好处的。即使是假装出来的热情,也会让对方铭记在心。毕竟,谁知道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会不会需要对方的帮助呢?多一个朋友,总比多个敌人好。哪怕对方最后成不了我们的朋友,那至少也让彼此停留在和平相处的“路人”状态上。

董佳佳在北京上班,住的是公司分配的公寓,一间房里有4个人,其中一个同事性格孤傲,平时不怎么合群,大家都说她心眼多,喜欢搬弄是非,不喜欢她。

董佳佳其实也不喜欢这个同事,但她认为,自己一个人孤身在外,多个朋友多条路,并且对方也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于是,每次见面她还是笑着向对方问好。

事实证明,董佳佳的做法是正确的。两个月后的一天,主管突然发现一份数据出现了失误,而工作交接是董佳佳签的字,想要追究她的责任。这时,这位舍友站了出来,证明责任不在董佳佳,并和主管据理力争。最终,真相水落石出,董佳佳确实无责。

不管是站在旁人的角度,还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我们如果过于“刻薄待人”,本身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下下策。因此,为了避免这些可能出现的后果,人际交往中,我们最好还是秉持与人为善的态度,宁愿给对方送去“阳光”,也不要制造半点“黑暗”。比如当某同事得到嘉奖时,哪怕我们心里再怎么不屑,也别忘了送上一句祝福。

具体来说,当我们遇到不喜欢的人,却又不得不与之相处时,不妨这样做:首先,学会以己度人。没有哪个人是完美无缺的,我们不喜欢的人身上,固然有让我们觉得不好的地方,但如果客观地认清我们自己,就会发现,我们自己同样有着许多不足。既然彼此都不是完美的人,那么,我们又有何资格去讨厌对方呢?只要有了这样的认知,我们就能调整自己的想法,尝试接纳对方了。

其次,尝试去挖掘对方的优点,以及让自己满意的地方。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如果觉得对方是坏的,那么在看对方时,就很容易看到对方身上的缺点,甚至连看到对方呼吸时都像是蛤蟆喘气儿;但如果我们从心底就认为对方是好的、优秀的,那么对方所做的一切都是对的。我们不妨带着这种心态去看对方,就能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如此一来,就能接受对方了。

总之,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千万不要做别人眼中的“坏人”,要做就做处处送温暖的“圣诞老人”。微笑送多了,自然也就能收获更多的微笑。总之,一个人的胸襟一定要宽广,哪怕是面对我们不喜欢的人,也要微笑待之,以礼相迎。

3.自顾自,再文雅的吃相也失礼

朋友聚会、公司聚餐,又或者正式的应酬饭局,都需要注意一定的餐桌礼仪。很多时候,如果我们忽视了一些礼仪上的细节,很可能会给他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有一次,部门为了欢迎新领导就职,安排了一场表示欢迎的饭局。席间,杨学兵一个劲儿地埋头“苦”吃,既不与新来的领导说话,也不跟其他的同事交流互动。

见他这个样子,坐在他身旁的好友刘定方立刻用手肘顶他,低声说道:“你小子,怎么只顾着一个人吃,也不跟新来的领导敬酒?太失礼了,同事们都在看你呢。”

杨学兵很吃惊,抬头一看,果然发现其他同事频频朝他这边瞥,那位新来的领导也有意无意地看向他。杨学兵立刻反应过来,自己只顾着吃,没有跟其他人交流,已经影响到大家的兴致了。于是连忙放缓了夹菜的动作,开始跟其他人聊起一些新闻八卦。

很快,气氛得到改善,大家你来我往,酒杯碰个不停。

在比较正式的饭局上,如果一个人自顾自吃,哪怕吃相再文雅也是一种失礼。在这种场合下,餐桌其实已经成为一个小型的社交场合,吃饭也不再是一个人的事,如果只顾自己海吃海喝,而将其他人晾在一边,那么别人就会觉得你瞧不起人,妄自尊大。

试想一下,当别人都在讨论精致的菜肴、互相赞美、感谢东道主慷慨的时候,你却在埋头“苦”吃,对别人的反应不闻不问,别人会怎么想?会觉得你自私自利,不懂得关照他人;会觉得你性格孤僻,情商低,不懂得怎么融入集体。

更重要的是,自顾自吃还会降低我们自身的格调,削弱我们在他人眼中的形象。别人会觉得,这样一个自顾自吃的人,要么经济条件不太好,连自己的温饱都不能解决,要么就是目光短浅,不懂得把握机会,能力水平不够。无论是哪一种人,都会让对方降低对我们的评价,从而将我们定义为前途暗淡、没什么发展潜力、不值得深入交往的人。

饭局应酬,本是为了拉近彼此的距离,进一步加深彼此的关系,如果反让对方通过一次饭局而将我们视为不值得交往的人,那就太可惜了。

事实上,餐桌礼仪,自古有之,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它也在不断调整。当下,我们生活中的餐桌礼仪也有了更加契合时代的变化。除了不能自顾自吃之外,还有其他很多需要我们注意的细节。那么,具体来说,在聚餐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第一,不埋头吃饭,动作要轻柔。

吃饭的时候,我们最好把碗端起来,但是胳膊不要撑得太开,以免挤到边上的人。夹菜或盛汤的时候应该把碗凑上去接住,不能让菜汁或汤水洒得到处都是。动作不要太大,当心溅到旁边的人。

第二,夹菜要一击即中,不要在盘子里左右穿梭。

有的人喜欢在夹菜的时候,用筷子在菜里面翻来挑去,或者夹到一半,发现是自己不爱吃的,又重新放回到盘子里。这是极为失礼的表现。

夹菜就像下棋,最忌讳“悔棋”,谁又愿意吃别人夹过的菜呢?因此,我们一定要一击即中,夹中哪个就是哪个,如果担心夹到自己不喜欢吃的,那就别太仓促,先搜寻猎物,瞅准了再出手。另外,不要站起来夹菜,那样显得太粗俗。

第三,不要霸占自己喜欢的菜。

有的人嘴馋,看到自己喜欢吃的菜,就把盘子端到自己面前,以方便索取。这也是一种流氓的表现,要知道,别人也可能喜欢吃这道菜,你霸占着不放,别人就吃不到了。所以吃饭的时候,我们最好不要这样做,否则,别人会给你贴上“自私”的标签。

第四,不要含着一大口菜跟人说话。

诚然,自顾自吃是失礼的行为,但如果你一边往嘴里狂塞食物,一边跟人说话,这也是失礼的表现,容易将嘴里的东西喷出来,俗称“喷饭”。试想一下,你一边滔滔不绝,一边像机关枪一样从嘴里喷出各种残渣,别人还有胃口吃你“加料”的饭菜吗?

当然,餐桌礼仪自成文化,远不止这几点,还包括其他很多方面,比如不能冒犯别人的饮食习俗,不能铺张浪费等。总之,餐桌是一个小型的社交场,吃好一顿饭,也许就能为我们带来新的机会、新的朋友,反之,“吃”得不好,就有可能自损形象。

有人说,最能体现一个人教养和素质的地方,其实就是在餐桌上。一个情商高的人,懂得避开那些餐桌上的禁忌,并利用餐桌礼仪,为自己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

4.第一次见面就能叫出对方的名字

一个人的名字和头衔,就是他在这个社会上的名片,是他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的一个具体符号。与人交往时,如果我们能在见面的一瞬间,就准确地叫出对方的名字和头衔,就会给对方传递一个善意的信号:我记得你,也很在意你,所以记住了你的名字。

试想一下,在人头涌动的街头,多年没见的朋友只是远远瞥见你,就能准确地叫出你的名字,我们心中会是什么感觉?再比如,一个工作上只合作过一次的人,能够在再度见面时叫出我们的头衔,这又是什么感觉?恐怕不只有喜悦,更有一股感动吧。

美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总统之一——罗斯福先生,曾有一个得力的左右手,名叫吉姆,可以说,罗斯福能坐上总统宝座,与这个人的帮助有着很大的关系。这个吉姆有一样少有人及的本事,那就是准确叫出5万个人的名字。他曾自豪地说,这就是他成功的秘诀。

年轻的时候,吉姆是一家石膏企业的外务员,为了工作需要,他自创了一套记忆姓名的办法。他遇到陌生人时,一定会把对方的姓名、工作等资料问个清楚,并牢牢地记在脑海中。凭借这种方法,吉姆交上了很多朋友。

后来在罗斯福竞选之初,吉姆曾用19天的时间,搭火车经过20个州,跋涉12000里为其拉票。他每经过一个城镇,就与会见他的人聚餐,并且亲切地与其交谈。

等到整个访问行程结束后,他立刻写信给这些日子以来他见过的每一个人,请他们将亲友名单寄给他。如此一来,吉姆认识的人越来越多,甚至每天要写800封信,而在每封信中他都能准确地叫出对方的名字并知道对方做什么工作,然后请求对方支持罗斯福。

据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渴望被别人在乎、关注和尊重。而关注和尊重他人很重要的一步,就是叫对他人的名字,这不仅仅是一种礼貌。试想一下,我们与人交谈时,如果连对方叫什么都不知道,又该如何开口呢?更有甚者,对方已经提前告知了自己的名字,如果还是叫不对人家的名字,那就不是失礼,而是在侮辱人了。

事实上,能够“准确叫出对方的名字”,在各种社交场合都能派上用场。欧美人在说话时,就常常带着对方的名字,比如,在各种好莱坞的电影里,我们总是会发现这样的台词:“嘿,汤姆,我的小伙伴儿!”“嗨,彼得,你今天没吃早饭吗?”……

也许这样的说话方式听上去很别扭,但就是在这一声声“直呼其名”中,双方变得亲密了,彼此的距离被拉近了,宛如彼此早已相交多年。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被叫到名字的那个人会觉得,对方已经认可了他并尊重他,让他觉得自己是重要的人。

被人们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的乔·吉拉德就曾经说过,“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是什么”,是“听到自己的名字从别人的口中说出来”。然而,生活中我们很多人不习惯或者不喜欢记别人的名字,认为没那个必要,自己只要记得这个人就行。殊不知,名字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名片,你都记不住,又如何向别人证明,你记住了他这个人呢?

有一次,某知名电器公司董事长打算请代理商和经销商吃饭,为了避免在席间冷场,董事长私下让秘书按照每位来宾的座位,把他们的名字依次记下,交给他。

拿到名单,董事长连夜“赶工”,背下了所有人的身份和信息。等到了饭桌上,每当董事长和这些老板交谈时,总能随口叫出他们的名字,并且准确无比。这些老板非常惊讶,觉得公司很重视与他们的合作,十分感动。在之后的合作中,他们也更卖力。

名字虽然只是一种文字符号,但它所代表的是以其为名的那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起到联系作用的,正是一个人的名字和他的社会职务,以及身份。换言之,名字和头衔就是我们在社会上的象征和化身,因此,记住它们就是对一个人最大的尊重和认可,是拉近彼此关系的利器。

很多人之所以容易忘记别人的名字,完全是因为不够重视这一点,当别人在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分心走神。当然,如果你的记忆力确实不佳,那么在事后就很有必要将对方的名字用笔记下来,这样对方不但不会讨厌,还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因为你是真心实意想记住他的名字的。另外,为了防止以后遇到重名的人,除了名字,最好是把对方的基本情况如单位、性别、年龄等记下来。这样,哪怕多年过去了,我们也依然会记得对方。

名如其人,记住别人的名字,就是给予对方最好的尊重。一个情商高的人,在与人交往时往往会设立一个“人事档案”,准确记录下各个交往对象的名字及相关资料,以避免见面时张冠李戴,叫错对方的名字。如此一来,也能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尴尬。

5.掌握酒桌规矩,对交往大有裨益

无酒不成席,自古便有之。逢年过节,与人聚会,工作应酬,社交场合,凡此种种,大多离不开“酒”,因此有了“酒文化”。然而,生活中我们很多人常年喝酒,却很少有对酒真正有研究的。比如喝酒需要干杯,喝了这么多年,你真的会“干杯”吗?

与人干杯,如果不小心犯了这些细节上的错误,那就很可能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别人也会觉得我们不懂得做人。

第一,提议大家干杯时,自己一定要先站起来。

干杯一般是先由某人提议,可以是主人家,也可以是前来的宾客。但作为“干杯”的提议者,一定要先站起来,这样才能显示出对他人的尊重。说白了,喝酒喝的就是面子,让人感到被尊重是最重要的。

第二,与人干杯,务必要真诚,不弄虚作假。

与人干杯要讲究诚信,答应了干杯就要说到做到,如果酒量不佳,可以事先告知大家,却万万不能等到喝的时候才耍弄手段。这会给人一种“玩弄心机”的感觉,是非常失礼,也非常容易得罪别人的行为。

第三,与人干杯,不要当“万年坐王”。

在别人提议干杯时,哪怕自己不喝酒,也应该站起来,以水代酒,以示敬意,千万不能傻傻地坐在那里,以为自己不喝酒,就不用去“瞎掺和”。这个时候,大家都举杯,求的是一个意境,意思是“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你若不起身,就意味着你将自己排除在众人之外,这是明显的不给面子的行为。

第四,不同的酒,有不同的“干”法。

在中国的传统里,比较正式的酒局上干杯多是用白酒。用白酒干杯,除非提议干杯的那个人主动说“随意”,否则,一定要“一口干完”,杯子里不可以有任何残留。如果是在西式的酒宴上,那么干杯只可以喝香槟酒,不能用其他的酒充数。并且,在喝香槟酒时,是不可以一饮而尽的,而要以一半为宜。

另外,还要注意葡萄酒的喝法。一般来说,在一些稍微正式的宴会上,都不会少了葡萄酒的身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红酒。喝葡萄酒如何碰杯,很多人都不清楚。越好的葡萄酒杯,杯壁越薄,而杯沿是最薄之处,容易被碰碎,尤其当两个人为了表示尊敬,争着将杯子往下放的时候,很容易因为力道把握不好,而将杯子碰碎,这是很失礼的行为。

最好的葡萄酒的碰杯方式,我们首先要有一个优雅的姿势,在西方礼仪中,碰杯肚子是最合适的,这样的姿势方便又优雅。更准确地说,碰杯一般分三个步骤。

第一步,先选定自己要碰杯的对象,然后再手持高脚杯,逆时针方向将酒杯稍稍倾斜,与垂直方向成15°~30°,两只酒杯并排放置,杯子的边缘远离对方。

第二步,将两只酒杯相互轻轻对碰时,会听到持续爽脆的“叮叮”声。

第三步,换下一位友人一起碰杯。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在西式的碰杯礼仪中,碰杯的时候一定要注视对方的眼睛,这是尊重对方的一种表现。而且,除了表示尊重,这也是传递心意的好时刻。

最后,干杯的时候,我们举杯的高度也是有讲究的。人与人的亲疏程度、上下之别,很多时候就是在这碰杯的高度中体现出来的,如果我们忽略了这一点,那么在与一些特殊人物干杯时,就很容易引起对方的不快,这对我们的人际交往是大大不利的。

与领导或者长辈或者客户一起喝酒的时候,如果与对方碰杯,那么我们必须注意自己举杯的高度。一般来说,我们的杯沿要比对方低,以表示尊敬。

如果是与平辈或者下属一起喝酒,我们在举杯时,就不要刻意压低酒杯的高度。压得太低,只是妄自菲薄、谦虚过度的表现,很容易让人看不起。

和比较熟悉的人一起喝酒时,如果你是劝酒、敬酒的人,那么举杯时杯子要低一点。但如果大家只是随意喝酒,没有明显的敬酒、劝酒之意,就不用在意了。

如果是在婚礼上,由于场合特殊,一般多是新郎、新娘向宾客敬酒。这个时候,新人在提议干杯时,新娘一定要先摘下手套,酒杯应端至胸前,举杯时幅度不宜过大,不能让酒杯遮住脸部。同时,新郎与新娘呈“八字形”站立,以表示对大家的欢迎。

总之,酒桌上的规矩有很多,如果我们不能掌握这些规矩,那么即使喝再多的酒,对我们的人际交往也没什么助益。与人喝酒,喝的不只是一壶酒,更是一种为人处世之道。一个情商高的人,要学会利用好这些规矩,让自己成为酒桌上最受欢迎的人。

6.不能说的劝酒词

在酒局应酬上久经战阵的人都知道,酒场如战场,很多时候,喝酒靠的是智慧,而不是酒量。比如劝酒词,在酒桌上就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我们向别人敬酒时,如果没有好的说辞或合适的理由,被敬酒的人通常不会轻易喝下这种随意敬过来的酒。

敬酒的理由说得越充分,越令人无可挑剔,对方就越心甘情愿地与我们碰杯,并对我们印象深刻。反之,就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因此,劝酒词就颇有讲究,有些话该说,而有些话打死都不能说。稍不注意,敬酒就会“敬”出一场干戈,得不偿失。

有一次,雷洪跟随上司一起应酬客户。酒桌上,上司与客户说说笑笑,话题不断,雷洪则安静地待在一旁。某一刻,雷洪准备夹菜时,上司连忙给他使眼色。

雷洪会意,举杯站起来对客户说:“宋先生,一直听说您是个特别冷的人,我看谣言非实,您看上去很平易近人啊!哈哈,这杯酒我敬您。”说完雷洪等着与客户干杯,然而客户却冲着他的上司笑道:“现在的年轻人真是精力旺盛啊,我是不行了,不能喝太多,更何况开着车呢。”雷洪当场就傻眼了,客户刚才还跟自己的上司不停地碰杯呢。

雷洪的上司赶紧道:“年轻人嘛,还需要锻炼。小雷啊,你先回公司帮我把下午开会的资料准备一下。”雷洪放下酒杯,有些尴尬又有些羞愧地离开了。

事后,上司直接把他叫到办公室,狠狠地训斥了一顿。这时雷洪才知道,他错在敬酒时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客户“冷”不“冷”,哪轮得到他来瞎评断呢?

向别人敬酒,本是一件活跃气氛的事,为的是让彼此喝得高兴,但有些人却偏偏容易犯浑,喜欢发表一些“新颖”的观点,来表达自己对对方的看好。比如:“未见面之前,我常听别人说你这人怎样怎样,可我看着不像啊,果然是‘百闻不如一见’。”

很明显,这是一句不成功的劝酒词,虽然说话的人本意是想要夸赞对方,然而,他犯了两个错误。第一,在酒桌这种相对“自由”的场合下,将对方一些负面的东西抖了出来,若是其他人抓住这一点乱开玩笑,只会让对方尴尬,而对方也只会把这桩“仇怨”记在说这话的人身上。第二,“百闻不如一见”,这种褒贬不一的词用在酒桌上,那就是给人借题发挥的余地,若是有心人故意捣乱,被敬酒的人就会陷入非常不利的境地。

一句令人无可挑剔的劝酒词,必然是充满正能量的、积极的、能够恰到好处地赞美对方的话。像这样褒贬不一的词,最好不要用。至于涉及对方黑历史以及有损其形象的东西,那更是禁区,一个字也不要提,否则,对方多会将你拉进黑名单。那么,具体来说,面对不同的敬酒对象,有哪些话我们绝对不能说呢?不妨参考以下几点:

第一,面对不熟的人,不要说“不喝就是瞧不起我”。

很多人在劝酒的时候,喜欢用这类话进行情感绑架。殊不知,人们最讨厌的就是这种自以为是的话,本来喝酒就是凭酒量和交情,何必抬高到瞧不瞧得起谁的高度呢?用这样的话进行劝酒,对方就算勉强喝了,心里也会真瞧不起你,认为你没酒品。

第二,面对不熟的人,不要说“就喝这点,是不是男人”。

酒桌讲话,最忌借机挖苦和嘲笑的话。如果两人关系够好倒也没什么,但如果只是一般的朋友,甚至只是酒友,那就很容易激怒对方。

第三,无论对谁,都不要说“等我喝完这杯,再和你喝”。

这话本身并不算恶意,但其中的主次性,却是敏感的话题。对方好意给你敬酒,却被晾在一边,哪怕关系再好,心里也会不爽。聪明的方式是,大家一起干。

第四,不要说“这杯不算”。

很多时候,在进行“罚酒”的时候,当别人痛痛快快喝下“酒”后,有些人会嚷嚷“这杯不算”,希望能多灌对方几杯。这是非常让人反感的,明明约好的事,对方照做,你却耍赖,很容易让人质疑你有哪句话是值得相信的。

第五,不要乱表心意:“等会儿我开车送你回去。”

有些心大的朋友,自己喝了酒还坚持开车,非要送别人回去,显得很热情。其实,这时候别人心里很尴尬,拒绝你吧,怕折了朋友面子,答应吧,又不安全。

另外,我们在向领导敬酒时,也忌讳搬出工作上的功绩说话。还有,给比自己身份、地位高的人敬酒时,一定不能妄自尊大,用一些“我代表公司……”之类的说辞。这种身份上有差别的酒局,我们一定要小心又小心,注意看清自己的位置。

而在工作性质的酒桌上,最好不要瞎谈工作,咸吃萝卜淡操心。万一领导本就不想谈工作的事情,我们这么一提,岂不是有越俎代庖之嫌?

最后,随着近年来一些盲目劝酒以致引发事故、酿成悲剧的事件时有发生,法律上已经规定,以下四种劝酒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一是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二是明知对方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比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

三是未将醉酒者安全护送,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神志不清无法支配自身行为时,酒友没有将其送至医院或安全送回家中。

四是酒后驾车未劝阻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

一句话,喝酒本是为了高兴、快乐,为了拉近喝酒之人彼此的关系,如果因为我们言语不当,反而冒犯了对方,那就太不值得了。情商高的人懂得规避这些语言禁区,不该说的话就坚决不说。如果实在不懂,那么宁可说得俗气一点,也不要说错话。

7.酒桌上的承诺别当真

喝酒的时候,老板明明说了涨工资,为什么过后就完全不提了?

酒桌上明明满口应承,说答应帮忙,为什么一转眼就说没这回事儿?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酒桌上和人称兄道弟,结果等到酒醒的第二天,人家完全不认识你;喝酒的时候明明答应的事,酒醒后权当没发生。以至于很多人感慨,酒桌就是个走过场的地方,十分话要当作三分来听,酒桌上的承诺更不要听。

赵彦杰是一家金融公司的产品推销员,工作非常认真勤奋,什么事都愿意去做,深得经理的赏识。然而苦恼的是,他就是得不到晋升的机会。

有一次,他和经理一起喝酒,有意无意间提到这件事,经理当即拍胸脯保证说:“你放心,你的情况我会向上边汇报的,好好干,过不了多久你就跟我一样的级别了。”一番话让赵彦杰欣喜若狂,连连向经理敬酒,末了还抢着买单。

然而,半年时间过去了,经理的承诺没有半声回音。赵彦杰就找机会问经理,经理这才尴尬地说道:“哎呀,当时可能喝太多,记错了。这事一直由总部负责,我们运营经理是无权过问的。”听到经理的话,赵彦杰才知道,对方之前不过是酒话连篇。

酒桌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人们可以说话不负责任,有些人就喜欢在这里说一些客套的场面话。几杯小酒下肚,牛皮一个比一个吹得响。这个说“今后有事尽管说,兄弟我给你撑着”,那个说“遇事说啊,不说不把咱当朋友,哥儿几个互帮互助”。

然而,等到真正有事需要帮忙的时候,大多不是“啊,我有说过吗”“唔,那天可能喝得有点儿多,兄弟你别想多”。有了“喝多了”作为借口,绝大多数人都有了瞎说、乱说的底气,而且我们还真不能把对方怎么样,毕竟,酒桌上的话本来也没有法律效力。因此,酒桌上的承诺和好话,我们只可心领,不能当真,否则,失望的只是自己。

中国自古就有“酒文化”的说法,认为办公室解决不了的事情,酒桌上能够解决。但事实是,酒桌上从来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是发泄情绪的地方,而不是做决策的地方。绝大部分生意还是在办公室、会议室内谈妥的,酒桌只是用来活跃气氛而已。

但在实际情况中,我们总免不了遇到这样的事,公司聚会上,领导高兴之下对我们做出承诺,朋友聚会时喝尽兴了说出“豪言壮语”,这个时候,我们是相信对方呢,还是不相信对方?不相信对方,是当场不给对方面子,容易破坏彼此关系。可是一旦相信,失望的是自己。面对这些挡不住、防不住的酒桌承诺,我们应该怎么应对?

第一,面带微笑,不做出明确的拒绝。

面对别人的承诺,哪怕对方是在“喝多了”“意识不够清醒”的状态下说出来的,也代表着对方的好意。不管对方在“酒醒”之后是否还会记得并实现这些承诺,但在他向我们做出承诺的一瞬间,我们要表现出足够的期待,以免冷淡的表现刺伤对方。

第二,真真假假,我们需要多一点的时间试探,保持平常心。

其实,虽然绝大多数的酒桌承诺都是瞎扯,但从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来看,也有部分人通过酒桌上的承诺,收获了意料之外的回报。因此,并不是所有的酒桌承诺都是虚假的,其中也夹杂部分“真心话”,想要找出这些承诺并化为现实,需要一点儿技巧。

比如,领导昨夜才在酒桌上许诺,只要时机成熟,就提升你当经理。那么,你千万不能心急火燎地今天就跑过去“提醒”对方。要知道,领导有这么一说,至少说明他确实这么考虑过。你现在要做的就是给领导也给自己一些时间,将自己的能力证明给领导看,让他相信你能够当经理,然后再找机会提这件事,成功的机会就会大大增加。

在此期间,一定要保持平常心,不能对领导的承诺抱太大期望,要有一种“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态度,这并非不求上进,而是一种以退为进的小技巧。当然,那种因为别人酒桌上的一个承诺就眉飞色舞的人,是很难上得了台面的,自然是空欢喜一场。

不过,总的来说,多数酒桌承诺都充满了不确定性,它不像书面合同那样白纸黑字,一旦签订,大家都不能反悔。酒桌上的承诺,即使对方反悔,我们也很难追究他的责任。可以说,很多时候,酒桌上的话不但听的人不能信,连说的人自己都不希望别人信。因此,在大部分情况下,面对酒桌上的承诺和奉承,我们还是要保持清醒,不能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