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小学生歇后语词典(双色本·第2版)
10319500000004

第4章 B

八宝饭上撒把盐——又添一味(位)

味:谐“位”。指又增加了一个人。

八宝鸭子——好的在里头

八宝鸭子:江南名菜,鸭肚内填有糯米、肉丁、香菇等食品。比喻有内在美。

八哥掉在井里头——有翅难展

八哥:一种能模仿人说话的鸟。比喻有才能难以施展。

八哥啄柿子——拣软的吃

比喻欺侮软弱的人。

八个麻雀抬轿——担当不起

指没有能力或资格承担责任。

八亩地里一棵苗——娇贵无比

比喻独生子女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宠爱和重视。

八擒孟获——多此一举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出兵南方,曾七次生擒酋长孟获,又七次释放,终使孟获心悦诚服。“八擒”是虚构的。指想法或采取的行动是多余的。

八十斤的菜山药——块大

菜山药:土豆。形容人个大体胖,但力气不大。

八十岁公公耍猴子——老把戏

指用过的花招、手法。

八十岁学吹打——老来忙

指人老了还闲不住。

八十岁学吹鼓手——来不及

比喻为时已晚。

八仙吹喇叭——神气十足

八仙:道教传说中的八位仙人,即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神:本指神仙,双关指神气。形容得意和傲慢的样子。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神通:修行者所具备的无所不能的力量,指特别高超的本领。相传八仙从王母娘娘的蟠桃会归来,飞临东海,不乘云,不用舟船,各自施展法力渡过大海。比喻各自发挥自己的特长。也作“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八仙聚会——神聊

指闲聊、乱侃。

八仙桌上加一个——九位(久违)

九位:谐“久违”。八仙桌:方桌,可坐八个人。指好久不见了。

八月八的蚊子——嘴头子厉害

指能说会道。也指说话不饶人。

八月的潮水——涨得快,跌得也快

比喻大起大落。也比喻好景不长。

八月的核桃——满满的仁(人)

仁:谐“人”。指人很多。

八月的花椒——龇牙咧嘴

龇牙咧嘴:本指果实成熟后裂开的样子,转指凶狠的样子。形容凶狠的样子。

八月的柿子——老来红

指晚年成名或走运。

八月的丝瓜——黑了心

指坏心肠、坏心眼。

八月里的黄瓜棚——空架子

比喻徒有形式而没有内容。

八丈长的袍子——慢慢拖

指拖延时间。

巴掌捧生姜——辣手

指手段狠毒、厉害。

巴掌心里长胡须——老手

指在某一方面富有经验的人。

扒了皮的癞蛤蟆——活着讨厌,死了吓人

形容极不受欢迎。

芭蕉结果——抱一块儿了

指抱成一团。

拔了萝卜——地皮宽

比喻除掉碍事的人,做事情就方便多了。

拔了萝卜栽上葱——一茬比一茬辣

形容人一伙比一伙凶狠、毒辣。

拔了桩的篱笆——七倒八歪

形容杂乱、没有次序的样子。

把好心眼挂在鼻子上——专为别人看

指人表里不一,装出好心眼儿的样子让外人看。

把龙袍当蓑衣——白糟蹋

龙袍:皇帝穿的袍子。蓑(suō)衣:用草或棕制成,下雨天披在身上防雨的雨具。指对宝贵的东西或有利条件不重视,白白浪费掉。

把守山门的哼哈二将——不镇庙还吓人

哼哈二将:守护庙门的两位神将,外貌凶恶。比喻即使镇服不了人,也能起到吓唬人的作用。

把糖抹在鼻尖儿上——想舔舔不着

比喻承诺的好处近在眼前,却无法得到。

把状元关到门背后——埋没了人才

状元:科举考试中殿试的第一名。指把优秀人才闲置不用或使用不当。

靶场上的人头——干等着挨打

形容人不主动,等着挨打。

霸王的兵——暗散了

霸王:指秦末汉初的楚王项羽。秦末楚汉相争,项羽被汉军包围于垓下,汉军唱起楚歌,勾起了项羽军士的思乡之情,士兵纷纷逃散。暗散:悄悄地散去。指聚在一起的人各自悄然地离去。

霸王的弓——越拉越硬

项羽力能扛鼎,用的弓又重又硬。比喻人的态度越来越强硬。

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干:本指干杯,此指干事(做事)。指任务、工作推不掉。

bɑi

白布落在染缸里——洗不干净

指难以解释清事情真相。也指无法洗雪冤情、耻辱、坏名声等。

白菜熬豆腐——谁也不沾谁的光

指谁都没占对方的便宜。也指双方扯平。

白酒混在冷水里——谁也搞不清

指彼此相似或相同,混在一起难以辨认。

白开水画画——清(轻)描淡写

清:本指清水,谐“轻”。比喻说话、写文章时把重要的问题轻轻带过。

白脸狼戴草帽——假充善人

比喻心眼儿坏的人,表面上还装做好人。也作“白脸狼戴草帽——假充好人”。

白露过后的庄稼——一天不如一天

白露: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9月7、8或9日。指情况一天比一天差。

白露里的雨——落到哪里坏到哪里

比喻人走到哪里厄运就跟随到哪里。

白娘娘喝了雄黄酒——现了原形

白娘娘:传说《白蛇传》中的蛇精,平时化为美丽的女子,端午节喝了雄黄酒后,现了原形。指显露出本来的面目。

白藕莲叶荷花——原来是一家

指一起的人或一个团体的人。

白水冲酱油——越来越淡

形容人做事、待人的激情或热情逐渐减退、冷淡。

白水煮冬瓜——没多大油水

指能获得的利益不多。

白糖加蜂蜜——甜上加甜

形容生活过得美满幸福,或事情很是称心如意。

白天点灯——多事

指做不必要做的事。

《百家姓》不念头一个——开口就是钱

《百家姓》中第一个字是“赵”,第二个字是“钱”。指看重钱。

《百家姓》少了第二个——没钱

《百家姓》中第二个字是“钱”。指贫穷。

百灵鸟碰到鹦鹉——会唱的遇上会说的

指两人水平旗鼓相当,不相上下。

百年松树,五月芭蕉——粗枝大叶

比喻人做事不认真,不细心。

百年松作柴烧——大材小用

比喻用人不当,浪费人才。

摆小摊的卖货——没有架子

架子:本指货架,此指自高自大、装腔作势的样子。指平易近人。

拜佛进了吕祖庙——找错了神

吕祖庙:供奉吕洞宾的道观。拜佛的进了道观,是找错了神灵。比喻找错了对象或地方。

拜年的话——好听

指令人满意、高兴的话。

bɑn

扳倒醋缸,咬了青杏——酸透、酸透

讽刺人嫉妒心太盛。

扳倒五味瓶——酸甜苦辣咸全有

见“打翻了五味瓶——苦辣酸甜咸都有”。

扳着驴屁股亲嘴——不认香臭

讽刺人分不清是非与好坏。

班门弄斧——自不量力

班:鲁班,春秋末年鲁国的能工巧匠,后被木匠、瓦匠等奉为祖师。弄:卖弄,玩弄。指人缺乏自知之明,在行家面前卖弄自己的本事。

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

道:本指斑马身上黄黑相间的条纹,此指条理。形容人说话、做事很有条理。

搬倒树摸老鸹——稳拿

老鸹:乌鸦。形容做事有十分把握。

搬起碾盘打月亮——不识轻重

碾盘:石碾子的底盘,很重。比喻人言行不讲分寸。

搬石头上山——多此一举

指做出多余的、没有必要的举动。

搬着车轱辘上山——硬干

车轱辘:车轮子。硬:勉强。指勉强去做某事;不顾客观条件蛮干。

板凳倒地——四脚朝天

形容人跌倒的样子。

板上钉钉——没跑

指事情肯定就是这样。

半边铃铛——响(想)不起来

响:谐“想”。指忘记了。

半个小铜钱——不成方圆

铜钱的形状是外圆内方。指没有规矩、法度。

半斤换八两——谁也不吃亏

旧制,一斤等于16两。指双方扯平。

半空点蜡烛——高明

形容见解、技能等很好,超过一般水平。

半篮子喜鹊——喳喳

形容人说起话来喋喋不休。也作“半篮子喜鹊——非常好说道”。说道:说话。

半路上捡了个喇叭——有吹的了

指有了可供吹牛皮、说大话的素材。

半路上留客人——嘴上热情

形容人虚伪,表面客气。

半瓶子醋——瞎晃荡

形容没本领的人自以为是。

半天里抹糨糊——糊(胡)云

糊:谐“胡”。云:本指云彩,此指“说”。比喻信口胡说。

半天里下雨——不知来头

指不知事物的来历或根由。

半天云里吹喇叭——响(想)得高

响,谐“想”。讽刺人想法脱离实际,要求过高。

半天云里吹唢呐——九州十府都闻鸣(名)

九州十府:泛指很广大的区域。鸣:谐“名”。形容名气大,广为流传。

半天云里打灯笼——高明又高明

形容人的见解、本领等高超出众。

半天云里打算盘——算得高

指过高地估算或计划。

半天云里的风筝——半点不由己

指受人控制,身不由己。

半天云里挂锅铲——炒(吵)翻了天

炒:谐“吵”。指争吵得很厉害。

半天云里挂口袋——装风(疯)

风:谐“疯”。指故意装出疯癫痴呆的样子。也作“半天云里张口袋——装风(疯)”。

半天云里拍巴掌——高手

指擅长某种技能的人。

半天云里射靶子——高箭(见)

箭:谐“见”。赞誉别人的看法和见解高明。

半天云上唱戏——下不了台

比喻摆脱不了窘迫或尴尬的处境。

半天云中吹唢呐——那里那(哪里啦)

那里那:吹唢呐时发出的声音,谐“哪里啦”。指谦虚地回答对方对自己的褒奖。

半天云中跑马——露了马脚

比喻露出破绽。也作“半天云里跑马——马脚露出来”。

半天抓云——难

形容事情做起来难度大,实现不了。也作“半天抓云——一句空话”。

半夜吃桃子——专拣软的捏

比喻专门找软弱的人欺负。也作“半夜里偷桃吃——找软的捏”、“半夜摘桃子——拣软的捏”、“摸黑吃桃子——专拣软的捏”。

半夜梦见做皇帝——快活一时是一时

讽刺人只图眼前一时享乐,不顾以后如何生活。也作“半夜起来当皇帝——痛快一时是一时”。

半夜摸黄瓜——不知头尾

指不知事情的前因后果或底细。也作“半夜吃黄瓜——摸不着头尾”。

半夜跑肚惊了贼——碰巧

跑肚:腹泻。指凑巧或偶然遇上。

半夜三更放火炮——一鸣惊人

比喻平时很一般,一下子做出了非凡的成绩。

半夜收玉米——瞎掰

比喻乱干一通。

半夜下饭馆——有什么算什么

指受条件所限,只好将就着来。

bɑnɡ

梆子改木鱼——总是挨打的货

梆子:旧时打更用的器具。比喻不论怎样都逃脱不了挨打或受处罚的命运。

绑到案上的猪——死到眼前

讽刺人死到临头。

绑腿带上绣山水——画(话)长

绑腿带:也叫“裹腿”,走长路时,裹在裤子外面小腿部分的长布条。画:谐“话”。指说来话长。

棒槌打锣——响当当

比喻人的本领过硬或名气很大。

棒槌灌米汤——滴水不进

比喻固执己见,听不进劝告。

棒槌敲钟——有点鸣(名)声

鸣:谐“名”。指人在一定的范围里有点名气。

棒槌敲竹筒——空响(想)

响:谐“想”。指想法不切实际。

棒打鸭子——呱呱叫

形容极好。

bɑo

包公的铡刀——不认人

包公:古代的清官,以执法严正闻名。比喻翻脸、不讲情面。

包米秸子喂牲口——天生的粗料

包米秸子:玉米秆,切碎可作牲口饲料。粗料:粗饲料。比喻没有文化、缺乏修养的粗人。

包子破了口——露馅了

比喻秘密暴露。

包子铺的笼屉——气往上冲

比喻大怒,很生气。

苞米棒喘气儿——吹胡子

胡子:本指玉米须,转指人的胡须。形容发怒生气的样子。

雹打的高粱——光杆一条

比喻孤身一人。

保温瓶的塞子——堵(赌)气

堵:谐“赌”。指用任性的行为来表示心中生气。也作“暖水瓶的塞子——堵(赌)气”。

报时的雄鸡——不用催

指行动自觉,不用他人催促。

抱起木炭亲嘴——碰一鼻子灰

比喻遭到斥责、拒绝或冷遇而落得没趣。

抱上金碗讨饭吃——白受苦

指放着现成的有利条件不去利用,白白地受苦。

抱着扁担进门——直出直入

形容人心地直爽,说话做事直截了当。

抱着柴禾救火——帮倒忙

指帮忙的方法或时机不对,反而增添了麻烦。

抱着黄连敲门——苦到家了

指历尽了千辛万苦。

抱着黄连做生意——苦心经营

指费尽心思筹划并管理(企业等)。

抱着金元宝跳井——要钱不要命

元宝:旧时较大的金银锭。讽刺人极其贪财,把钱财看得比生命还重要。

抱着金砖跳海——人财两去

指人和钱全都失去,什么也没得到。

抱着屁股上楼——自己抬自己

指自我吹嘘。

抱着菩萨下河洗澡——空淘神

指白白地耗费精力。

爆炒鹅卵石——不进油盐

形容人顽固,什么话也听不进。

爆锅炒豆子——响(想)得厉害

响:谐“想”。指迫切地希望。

爆竹的脾气——沾火就着

比喻人的性情暴躁,极易发脾气。也作“爆竹性子——一点就炸”。

爆竹店失火——自己恭贺自己

嘲讽人自己夸耀自己,或自己人相互恭维。

爆竹上天——响(想)得高

响:谐“想”。指人想法脱离实际,无法实现。

bei

背方桌下井——随方就圆

比喻根据事情的发展,随时调整行动方案或说话的方式。

背鼓上门——讨打

嘲讽人自找麻烦。

背棍打旗的人——吆喝吆喝

背(bēi)棍打旗的人:戏曲中的随从或兵卒。比喻起辅助作用的人,大事做不了主,只能在一旁呐喊助威。

背了石臼做戏——吃力不讨好

见“顶着石臼做戏——吃力不讨好”。

背门板上街——好大的牌子

指很大的名声或很高的地位。

背上鼓找槌头——自讨苦吃

槌(chuí)头:鼓槌。指人自愿找罪受。

背着醋罐子讨饭——穷酸

旧时讥讽没钱的读书人贫穷而又迂腐。

背着棺材过河——连死都准备下了

指做了最坏的打算。

背着唢呐坐飞机——吹上了天

形容故意夸大、信口吹牛。

背后挂三弦——弹(谈)不到

三弦:乐器名。弹:谐“谈”。谦称自己没有什么优点,不值得宣扬。

背后是石岩——靠得住

形容人可靠,可以相信或信赖。

背靠背睡觉——体贴

指细心体会别人的情况,给以关怀和照顾。

背靠背走路——各奔东西

指分道扬镳,各走各的路。

背着手进鸡窝——不捡蛋(简单)

捡蛋:谐“简单”。指情况很复杂。也指人了不起。

被面补袜子——大材小用

比喻用人不当,浪费人才。

被面上绗线——外绗(行)

绗(hánɡ):用针线粗略地缝,谐“行”。指对某种事情或工作不懂或没有经验。

被窝里放屁——独吞

讽刺人独享好处。也作“蒙被子放屁——独吞”。

被窝里伸腿——不是脚(搅)也是脚(搅)

脚:谐“搅”。比喻人横竖都是胡搅蛮缠。

被粘住了翅膀的知了——欲叫无声,欲动不能

比喻陷入困境,没有能力摆脱。

ben

笨牛扑蟋蟀——无从下手

比喻事情难办,不知从哪里下手解决。

benɡ

甏里的鲫鱼——活一天算一天

甏(bènɡ):坛子。指得过且过,消极地打发日子。

甏里烧炭——有火发不出

比喻满腔怒火,无处发泄。

bi

鼻尖儿上的糖——看得到,舔不到

指想要得到的人或物,近在眼前,却无法得到。也作“鼻子上抹蜜糖——干馋捞不着”。

鼻尖上抹黄连——苦在眼前

指苦难的日子即将来到。

鼻梁骨上推小车——走头(投)无路

头:谐“投”。比喻没有一点办法,处境极其困难。

鼻头儿上的痦子——脸上的点缀

痦(wù)子:隆起的痣。比喻某人只是挂虚名,不起真正作用。也指只用来作摆设,没有实际用处。

鼻子里插大葱——装象(相)

见“猪鼻子里插大葱——装象(相)”。

鼻子上挂粪桶——不知香臭

指是非不分,好坏不分。

鼻子上挂磨盘——抬不起头来

形容羞愧至极,难以见人。

鼻子上挂鲞鱼——嗅鲞(休想)

鲞(xiǎnɡ):剖开晒干的鱼。嗅鲞:谐“休想”。指不要妄想。

鼻子生疮贴膏药——顾不得脸面

指顾不上面子或情面。

笔尖上蘸石灰——净写白(别)字

白:谐“别”。指经常写错字。

笔筒吹火——小气

形容气量小,吝啬。

闭着眼睛哼曲子——心里有谱

谱:本指曲谱,转指把握。指心中有底,心里有数。

闭着眼睛卖布——瞎扯

扯:本指撕(布),转指闲谈。指不负责任地乱说。也指没有中心、没有意义地东拉西扯。

壁虎吃小虫——一下手就是地方

壁虎:爬行动物,吃蚊、蝇、蛾等小昆虫。比喻一下就抓住了事物的关键。

壁虎子掀门帘——露一小手

比喻略微显示一下本事。

biɑn

鞭打棉絮——到处开花

形容事业普遍发展或经验到处传播。

鞭杆当笛吹——没有心眼

比喻缺少心计和考虑。

鞭杆做大梁——不是那材料

比喻不是担任重要职位的人才。

鞭炮掉在火盆里——炸开了

比喻群情激昂,事态一下子爆发了。

鞭炮两头点——响(想)到一块儿

响:谐“想”。指大家的想法不谋而合。

鞭炮扔进了雀儿窝——炸飞起来

比喻某一话语或事件引起大家强烈的反响。

扁担不带钩——两头滑

比喻两头落空。

扁担上搁鸡蛋——危险

指采取的行动遭受损害、失败的可能性很大。

扁担上睡觉——想得宽

指把事情想得太容易了。也作“铺着扁担睡觉——想得宽”、“枕着扁担睡觉——想得宽”。

binɡ

冰窖里打哈哈——冷笑

指轻蔑、讥讽或愠怒地笑。

冰糖拌黄瓜——甘(干)脆

甘:谐“干”。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利落。

冰天雪地发牢骚——冷言冷语

指用冷冰冰的话语嘲讽。

冰箱里拿出来的水果刀——又快又冷

形容话语尖酸刻薄。

冰雪埋到肚子上——冷了大半截

形容失望的心情。

病好了打医生——恩将仇报

指用仇恨来回报所受的恩惠。

bo

玻璃的脑袋,水晶的五脏——通明透亮

形容人脑子机灵,会做事。

玻璃掉在镜子上——明打明

指事情明摆着。

玻璃罐里养乌龟——看你咋往上爬

指冷眼旁观别人在困境中挣扎。

玻璃上跑车——没辙

辙:本指车辙,转指办法、主意。比喻没有办法。也作“戈壁滩上开车——没辙”。

玻璃罩里的苍蝇——眼见光明,没有出路

指虽然能看到光明,但却找不到通往光明和希望的途径。也作“玻璃瓶里的苍蝇——有光明没前途”。

剥开墨鱼破了肚——一副黑心肠

形容人心坏、歹毒。

剥蒜摘葱——各管一工

指各有分工。也作“炒菜剥葱——各管一工”。

脖颈儿上磨刀——危险到顶

形容非常危险。

跛驴配着破口袋——一摊破货

指彼此都不是好东西。

bu

不戴笼嘴的驴——吃亏在嘴上

比喻因说话随便而蒙受损失。

不懂音律乱拉胡琴——吱咕吱(自顾自)

吱咕吱:拟声词,胡琴声,谐“自顾自”。指只管自己,不顾及别人。也作“老头儿拉胡琴——吱咕吱(自顾自)”。

不放酱油烧猪爪——白蹄(提)

蹄:谐“提”。比喻说了没用。

不三的弟弟——不四(是)

四:谐“是”。表示否定或反对。

不听曲子听评话——说的比唱的好听

评话:曲艺的一种,由一个人用当地方言讲说,只说不唱。指嘴上说得漂亮但光说不做。

不通气的烟袋——死心眼儿

形容人固执,做事不会变通。

不长眼的狗——瞎汪汪

比喻人没眼色,不该说话时乱说。也作“没眼的狗——瞎汪汪”。

不着窝的兔子——东跑西颠

比喻到处游荡。

不种芝麻不养蚕——无油(忧)无绸(愁)

芝麻:可用以榨油。蚕:吐丝可织绸。油:谐“忧”。绸:谐“愁”。指非常快乐。

布袋里掏东西——稳拿把攥

形容做事很有把握。

布袋里装钉子——个个想出头

比喻全都想出头露面显示自己。

布袋里装西瓜——直上直下

形容说话做事爽快、直截了当。

布告贴在背脊上——给别人看的

指只追求表面形式,不注重实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