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工具小学生歇后语词典(双色本·第2版)
10319500000009

第9章 G

ɡɑi

垓下困霸王——四面楚歌

垓下(ɡāixià):古地名,在今安徽灵璧东南。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秦朝末年,楚汉交战,楚霸王项羽被刘邦与韩信、彭越的合兵围困于垓下,兵少粮尽,夜间又听到汉军四面都唱楚歌,项羽十分惊恐,疑心楚地已被汉军占领,于是仓促突围,后自刎于乌江边。比喻陷入绝境,四面受敌,孤立无援。

盖了三年的棉被——老套子

指陈旧的办法和习俗。

ɡɑn

干草把上戴草帽——尽吓唬人

比喻制造假象,使人害怕。

干柴遇烈火——一点就着

指人们的情绪已经聚集到极点,稍经启发鼓动,就会高涨或爆发出来。也比喻情欲正旺盛的男女经不住性诱惑而越轨。

干池里的泥鳅——能滑到哪里去

比喻处境十分艰难,难以摆脱困境。

干锅爆鱼——垂死挣扎

形容临近死亡也要挣扎几下。

干河滩撒网——瞎张罗

指不顾现实,盲目地筹划做某事。

干面条做帐钩——经不起折腾

比喻力量薄弱,经受不起打击、磨难。

干泥巴做元宵——搓不圆

比喻事情难以取得圆满的结果。

干皮大蒜——不死心

比喻抱有希望,不绝望。

干沙面捏蛋蛋——拢不到一块儿

干沙面:干燥的细沙。蛋蛋:团儿。指人心涣散,不能团结在一起。

甘蔗插进了蜂蜜罐——甜上加甜

形容生活过得美满幸福。

甘蔗倒吃——节节甜

比喻日子越过越幸福。

甘蔗地里长草——荒糖(唐)

糖:谐“唐”。形容行为放荡、无节制。也形容思想、言语、行动错误严重。

甘蔗地里栽葱——比人家矮一截

形容各方面比不上别人。

泔水缸的肚肠——啥都能装

泔水:剩饭、刷锅洗碗淘米水等倒在一起的污物。形容人度量大。也形容人软弱,对别人的辱骂行为不敢还击。

赶车不带马鞭——光拍马屁

讽刺人只知道阿谀奉承、讨好别人。

赶集不带钱——看热闹

比喻袖手旁观,看别人的笑话。

赶集走亲戚——顺路的事

指做某事时,顺便捎带着又做了另一件事。

赶马人的料袋——草包

料袋:此指装饲料等的袋子。指没有才能的蠢人。

赶鸭子上架——呱呱叫

形容十分好。常用作称赞语。

赶鸭子上树——难上难

指事情很难办到,想法很难实现。

赶着王母娘娘叫大姑——想沾点仙气

王母娘娘,神话中一个地位崇高的女仙。比喻一心想高攀或投靠社会地位高的人。

赶着羊群过火焰山——往死里逼

火焰山:小说《西游记》中描写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经过的一座满是火焰的山。指把人往绝路上逼。

橄榄核垫台脚——横也不是,竖也不是

橄榄核呈梭形,中间圆,两头钝尖,放在地上会滚来滚去。常用来形容人喜欢挑剔。也形容人因心情不好感到烦躁不安、不知所措。

擀面杖吹火——不通气儿

形容人不开窍,不明白人情事理。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比喻对事情一点儿也不懂或不了解。

擀面杖当笛子吹——白费劲儿

指白白耗费精力。

擀面杖当箫吹——有心没眼

指人不够聪明,做事想得不周到。

擀面杖抹油——光棍一条

指单身汉一个。

ɡɑnɡ

刚长翅膀的鸟儿——不知天高地厚

比喻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

刚出蛋皮的小鸡——毛雏儿

比喻刚走入社会、缺乏经验、办事不老练的年轻人。

刚出的太阳——红火

形容(事业)兴旺或(气氛)热烈。

刚出炉的烤白薯——扔了可惜,不扔烫手

比喻一件事情不做舍不得,做又有难度。

刚出生的婴儿——没见过世面

比喻经历少、资格浅、眼界窄。

刚出屉的馍馍——带着气上来的

屉(tì):蒸笼屉子。形容人怒气还未消退。

刚出土的菜芽——嫩着呢

形容人很幼稚,不成熟。

刚出土的黄连——苦苗苗

比喻穷苦人家的小孩。

刚出窝的燕子——叽叽喳喳

形容杂乱、细碎的声音。有时也形容议论纷纷。

刚出窑的瓦盆——一套一套的

见“瓷窑上的瓦盆儿——一套一套”。

刚打开瓶的烧酒——有股冲劲儿

比喻劲头十足,很有干劲。

刚逮住的鲤鱼——活蹦乱跳

形容活泼的样子。

刚孵出的小鸡娃——嘴硬腿软

比喻嘴巴很会讲,实干起来却不行。

刚刚十两——一斤(惊)

斤:谐“惊”。形容人因受到意外刺激而精神紧张。

刚揭开的蒸笼——热气腾腾

比喻气氛热烈或情绪高涨。

刚犁过的田地——不平

比喻心中不服气。

刚买来的马——不合群

比喻和大家合不来。

刚掀开锅捡年糕——烫手

比喻问题难以处理,不容易办。

缸里的金鱼——中看不中吃

比喻华而不实,外表好看,没有实际用处。

缸里点灯——里头亮

指外表不怎么样,里面却很好。也指心里明白。

缸里点灯——外边黑

比喻对内好,对外差。

缸里无水——见底

指知道底细,了解情况。有时也指露出了底细。

钢板上钉钉——硬碰硬

比喻双方都很强硬、执拗,互不退让。

钢锤砸铁钉——实打实

形容说话做事实在,没一点虚情假意。

钢精锅炒菜——热得快,凉得快

比喻不能持久。也比喻没有恒心。

钢条打铜锣——响当当

形容名气很大。

钢针掉到油锅里——又尖(奸)又滑(猾)

尖:谐“奸”。滑:谐“猾”。形容人奸猾。

ɡɑo

高蜡烛台——照人不照己

比喻人只看见别人的缺点,看不到自己的短处。

高粱地里打伞——难撑

指难以支撑下去。

高粱地里点花生——不图上季图下季

比喻着眼于未来。

高粱地里种绿豆——高低不齐

形容各人的知识水平、文化程度等有差异。

高粱秆点火——顺秆儿往上爬

比喻趁机得寸进尺。

高粱秆子架秋千——太软

形容人的能力太差,承担不了重任。

高粱秆子挑水——担当不起

指由于任务重、责任大而能力有限,不敢承担。常用作谦词。

高粱秆做眼镜——空架子

比喻仅有形式,没有实际内容。

高俅太尉——玩来的官

高俅:《水浒传》中的人物,贪官,因为会蹴鞠而讨皇帝喜欢,后当上大官。比喻人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职位。

高山打鼓——鸣(名)声在外

鸣:谐“名”。指名气很大。

高山打锣——四方闻鸣(名)

鸣:谐“名”。比喻名气响,名声大,到处都知晓。

高山滚鼓——扑通(不通)扑通(不通)又扑通(不通)

扑通:拟声词,谐“不通”。指说出的话或写的文章不合情理或不通顺。

高山上倒马桶——臭气冲天

讽刺人臭名远扬。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也作“高山上倒马桶——臭名远扬”。

高山摔茶壶——就剩下一个嘴儿

嘴儿:茶壶嘴儿。讽刺人只会耍嘴皮说大话。

高山头上点灯——来明的

比喻说话做事采取公开的方式,不隐瞒自己的观点。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比喻让有才能的人去做小事情。

膏药贴在嘴巴上——难开口

比喻心里有苦衷、隐情,不方便说出来。

稿纸写到边——不够格

一般指水平低,达不到要求。有时也指没有资格去承担重任。

ɡe

哥哥不在家——嫂(少)陪

嫂:谐“少”。礼貌用语。表示因为某种原因而不能相陪,起身离开。

哥哥的话儿说得好——嫂嫂(稍稍)指点

嫂:谐“稍”。指稍微指点了一下。

胳膊长到头顶上——高手

指技艺高超的人。

割鼻子换面吃——不要脸

形容人不知羞耻,不顾脸面。

割草的拿斧子——不要镰(脸)

镰:谐“脸”。形容人不知羞耻,不顾脸面。

割断脖子的鸡——还要扑腾一阵子

比喻面临困境或绝境还要挣扎几下。

割断了的猪尾巴——没多大油水

比喻好处和利益很少。

割韭菜不留根儿——刀下无情

比喻人做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

割韭菜不用镰——胡扯

指瞎说。

搁浅的船——进退两难

比喻进退都处于困难境地。

葛藤缠树——尽往上爬

比喻一味地想升迁。

隔壁包饺子——不知道啥馅儿

比喻弄不清事情的真相。

隔层玻璃唱戏——一眼就看穿

比喻一下子就能了解人或事物的本质或真相。

隔窗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鸣:谐“名”。比喻名气大,四处传扬。也作“门缝里吹喇叭——鸣(名)声在外”。

隔江握手——差远啦

表示比较下来,相差甚远,差距不小。

隔门缝儿看吕洞宾——小看大仙

吕洞宾: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比喻小看了有本领或有实力的人。

隔年的黄历——不管用

黄历:也作“皇历”,历书。指过时的东西或旧的方法经验不再有效。

隔年的蚊子——老口

比喻说话老练的人。

隔皮买瓜——生熟没个准

比喻对事情的真实情况不能作出准确判断。

隔墙撂帽子——不对头

比喻不正确、不正常,出了差错。

隔山估大猪——瞎猜

指胡乱猜测。

隔山买老牛——全凭的是信用

指即使是口头约定,也能够履行承诺,靠的是讲诚信,守信用。

隔夜的被子——凉了

形容人的热情减退。也形容人对人或事灰心失望。也作“隔夜的被子断了火的炕——冰凉冷透了”。

隔夜的馊粥——要不得

馊粥:变质而有酸臭味的稀饭。比喻不高明的主意不可取。

隔着玻璃亲嘴——爱(挨)不上

爱:谐“挨”。比喻一点也沾不上边。

隔着门缝儿瞧人——把人看扁了

见“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隔着梯子上房——越脊(级)

脊:谐“级”。指不按照一般的程序或规则办事。

ɡei

给和尚送梳子——无用

指没有用处。也指无能。

给老虎搔痒痒——寻死

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给聋子吹箫——不入耳

形容话难听。也形容听不进劝告。

给你麦芒——岂能当针(真)

针:谐“真”。比喻不能轻信。

给石狮子灌米汤——滴水不进

比喻固执己见,别人的意见、劝告一点也听不进去。

ɡen

跟和尚借梳子——找错了人

比喻找错了对象。

跟着秃子走路——沾光

指凭借别人而得到好处,讨得便宜。

ɡenɡ

耕田的牛——被人牵着鼻子走

比喻毫无主见,跟着人家指挥棒转。

耕田里背口袋——有种

种:本指种子,转指胆量或骨气。比喻人有胆识,敢作敢为。

耕田里甩鞭子——催(吹)牛

催:谐“吹”。比喻说大话,夸海口。

ɡonɡ

公共厕所丢炸弹——激起公粪(愤)

粪:谐“愤”。比喻引起了众人的愤怒。又作“茅坑里扔炸弹——激起公粪(愤)”。

公共汽车上的栏杆——搭手

指参与。

公鸡的尾巴——翘得老高

比喻骄傲或傲慢。

公鸡飞到屋顶上——唱高调

指发表脱离实际的议论或难以实现的主张。

公鸡头上一块肉——大小是个冠(官)

冠:谐“官”。指不论大小,好歹总是个官。

公鸡下蛋——妄想

指想法不可能实现。

公鸡下蛋鱼长毛——没有的事

指不可能发生的事。表示对某种说法的断然否定。

公园里的跷跷板——此起彼落

形容连续不断地起来。

ɡou

沟里拾柴——挠(恼)上来

挠:用挠钩抓,谐“恼”。指开始发怒、生气。

沟子里的泥鳅——翻不起大浪

比喻力量单薄,产生不了大的影响。

狗鼻子插葱——装象(相)

见“猪鼻子里插大葱——装象(相)”。

狗扯羊肠——越扯越长

形容人说话漫无边际,越说越多,没完没了。

狗吃炒豆——嘎嘣脆

形容说话清脆。也形容食品很脆。

狗吃豆腐——拣着软的下嘴

比喻专挑软弱、老实的人作为欺侮的对象。

狗吃豆腐脑——衔(闲)不住

衔:谐“闲”。比喻非常勤劳,不肯休息。

狗吃煎饼——胡扯

指没根据或没有道理地信口胡说。

狗吃泥娃娃——没有人味

比喻生性歹毒,丧失人性。

狗吃天日——有今儿没明儿的事

狗吃天日:指日食。指错过了这次机会,就难得再有。

狗打哈欠——一张臭嘴

比喻爱说脏话。

狗戴嚼子——胡勒(嘞)

嚼子:横放在牲口嘴里的小铁链,两端系在笼头上,便于驾驭。勒:谐“嘞”。嘞(lē):嘞嘞,方言,唠叨。形容人瞎唠叨,随口乱说一气。

狗戴帽子——硬充人

讽刺人假装正经。也指坏人硬要装扮成好人。也作“狗戴帽子——充绅士”。

狗对庙门叫——吠(费)神

吠(fèi):(狗)叫,谐“费”。指耗费精力。

狗儿坐轿——不识抬举

比喻不理解、不珍惜或不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好意。

狗吠日头——不识天有多高

嘲讽人不知道事情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狗吠太阳——紧一声慢一声

形容声音零落不齐,气氛一点儿不热烈。

狗吠月亮——少见多怪

常用来嘲笑人见识少。

狗赶鸭子——呱呱叫

形容极好。也作“狗撵鸭子——呱呱叫”。

狗给老虎搔痒痒——好心没好报

指诚心诚意做好事,却不落好。

狗黑子叫门——熊到家了

狗黑子:熊的别称。比喻窝囊极了。

狗啃骨头——天生喜欢吃硬的

责骂人敬酒不吃吃罚酒。

狗啃骨头——嘴上有劲

形容会说话。

狗啃碗片——满嘴瓷(词)

碗片:瓷碗打破后的碎片。瓷:谐“词”。形容人能说会道,话语中用词丰富。也作“小猪吃碗碴儿——满嘴尽瓷(词)”、“老母猪吃碗碴——肚里怪有瓷(词)”。

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讽刺人管了不该管的事情。也作“狗逮耗子——多管闲事”、“狗逮老鼠——多管闲事”。

狗尿苔长在金銮殿上——生到好地方了

狗尿苔:一种生长在潮湿地方的真菌,有臭味,不能食用。比喻人出身低微,却生长在优越的环境里。

狗尿苔做点心馅儿——成了仁(人)儿

仁:谐“人”。讽刺曾处于最底层的人,现在有了身份和地位。

狗怕棍子牛怕鞭——一物镇一物

比喻某种事物专门制服另一种事物。

狗皮上南墙——太不像画(话)

见“墙上挂狗皮——不像画(话)”。

狗皮袜子——没反正

狗皮袜子:寒冷地区冬季御寒用狗皮缝制的袜子,做工较粗,无反正面之分。指不分是非、好坏。也指关系亲密,不分长幼,说话随便。

狗撕皮袄——乱扯

指瞎说一通。

狗头戴砂罐——乱碰乱撞

形容做事无明确目标和条理,事到临头乱了阵脚。

狗头上的毛——不长

比喻时间不会很长久。

狗望碗柜——白想

讽刺人的想法脱离实际,根本实现不了。

狗尾巴上的露水——经不起摇摆

比喻立场不坚定,经受不住波折或考验。也指言语里假话太多,经不起推敲。

狗尾巴做弦——不值一弹(谈)

弹:谐“谈”。形容没有什么谈论的价值。有时含有谦虚或客气的意思。

狗掀门帘——全凭嘴的功夫

讽刺人没什么本领,嘴巴却能说会道。

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

棒子:方言,玉米。比喻有了新的,就抛弃或忘了旧的。也作“猴子扳苞谷——扳一个,丢一个”、“老狗熊掰棒子——掰一个、扔一个”、“熊瞎子掰苞米——掰一个扔一个”。熊瞎子:狗熊。

狗熊掰棒子——瞎忙乎

指做事白辛苦一场。

狗熊吃花线——内绣(秀)

花线:用于刺绣的彩色线。绣:谐“秀”。指人外表看起来粗笨,实际上却心灵手巧。

狗熊穿大褂——装人样

指伪装好人。

狗熊闯进瓷器店——大闹一场

比喻人冒昧行事,惹出了乱子。

狗熊看着大雁飞——脖子再长也够不着

比喻痴心妄想。

狗熊耍扁担——混碗饭吃

耍扁担:指表演杂技。指人勉强从事某种职业,只是为了维持生计。

狗熊闻着蜂蜜——跑得快

形容人听到好消息内心着急,急忙跑去。

狗熊下山——奔吃来的

比喻冲着利益、好处而来。

狗咬包子——露了馅儿

指隐瞒的事暴露了。

狗咬朝廷——惊了大驾

比喻惊动了大人物或对方。

狗咬秤砣——好硬的嘴

比喻人态度强硬,口头上不认错、不服输。

狗咬刺猬——没处下嘴

刺猬:哺乳动物,身上有硬刺,遇敌害时身体缩成一团,用长而尖的刺保护自己。比喻话多的人说话时,旁人插不上话。也比喻事情难办,不知从何处下手。也作“狗咬乌龟——无从下嘴”。

狗咬狗——两嘴毛

比喻坏人之间互相争斗,双方都受到损伤。也作“狗咬狗——一嘴毛”。

狗咬叫化子——势利眼

多形容对有钱有势的人巴结,对无钱无势的人歧视的作风。

狗咬烂羊皮——撕扯不清

比喻各种问题纠缠在一起,说不明,理不清。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吕洞宾: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指责人分不清好坏,错把别人的好心当作恶意。也作“狗咬吕洞宾——不识好歹人”、“狗咬吕洞宾——不认得真人”。真人:道教称修行得道的人。

狗咬团鱼——找不到头

团鱼:鳖,遇险情时把头缩进壳里。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要领。

狗咬西瓜——不好下口

比喻无法动手,无法办理。

狗咬月亮——不知高低

指人见识短浅,说话、做事没有分寸。

狗鱼脱钩——从此不回头

狗鱼:一种生活在淡水中的鱼,性凶猛。指一旦逃脱险境,再不返回。

狗爪子抹墙——尽道道

讽刺人坏主意特别多。

狗坐轿子——不识抬举

指人不知好歹,不懂得接受别人的好意。

狗坐轿子——高抬你

比喻看重某人,并加以称赞或提拔。

ɡu

姑娘打闹——怕抓辫子

比喻怕被人抓住把柄。

姑娘的下巴——无须

表示不需要,没有必要。

姑娘家生儿——出不得众

姑娘家:指未婚女孩。比喻人或事不能在公开场合露面。

孤儿见亲人——喜出望外

比喻遇到出乎意料的好事,因而感到高兴。

箍桶找篾匠——认错了人

比喻认不清所找的对象。也比喻因被假象迷惑,看不清对方的真实面目。

古董店里的老鼠——碰不得

指因有所顾忌而不敢或不便打击坏人。

古井里的蛤蟆——没见过大世面

比喻见识浅陋,没见过大场面。

古书堆里的蛀虫——吃老本

比喻凭过去的成绩或功劳混日子。

谷地里点玉米——高出一截子

点:点种。指相比之下要好得多。

谷子地里的高粱——冒尖了

比喻不同寻常、突出。也比喻崭露头角,引人注目。

牯牛打架——角(各)对角(各)

上海话中,“各”和“角”的读音相同。比喻互不干涉,各干各的。

牯牛掉在深井里——有劲使不上

形容人处于不利的环境中,有才能也没法施展。

骨鲠在喉——不吐不快

比喻心里有话不说出来,就会感到非常难受。

鼓槌对锣槌——分不清声高声低

比喻分不清谁是谁非。

鼓槌敲到棉花胎上——没有回声

棉花胎:棉被里的棉絮。指大声呼叫也没回答声。

鼓打三棒——扑通扑通扑通(不通不通不通)

扑通:谐“不通”。指文章、言语等不通顺。

鼓楼房上琉璃瓦——每日风吹日晒雹子打

比喻一直处于艰难的日子中,经历过很多磨难。

鼓楼上吹唢呐——调子太高

常用来比喻所发的议论离开实际太远。

鼓楼上的灯笼——高明

比喻见解或技能高超。

雇贼看大门——自找苦吃

比喻自己找苦头吃。有时含有活该的意思。

ɡuɑ

瓜地里的草人——装模作样

形容故意做出姿态来给人看。

瓜地里提鞋——让人犯疑

古语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讲经过瓜田不可弯腰提鞋子,走过李树下不要举手端正帽子,以免招惹偷瓜偷李的嫌疑。比喻由于处事的方式或所在的场所不妥当,容易遭人怀疑。

瓜地里挑瓜——挑得眼花

指可供选择的太多,一时难以认定哪个更好。

瓜地里栽花——分外香

形容格外芳香。

瓜皮做帽——好光溜

常用来形容为人圆滑。有时也形容物体表面光滑细腻。

瓜子里出臭虫——啥仁(人)儿都有

仁:谐“人”。见“嗑瓜子儿嗑出个臭虫来——什么仁(人)儿都有”。

刮大风吃炒面——张不开嘴

见“大风天吃炒面——没法张口”。

刮大风穿绸衫——抖起来了

比喻得意忘形、一副轻飘飘的样子。

刮风扫地,下雨泼街——装门面

指为了应付,只做些表面的粉饰来敷衍了事。

寡妇死儿子——没指望

指彻底失去了希望或倚靠,没有了盼头。也作“寡妇抱个病死孩——没指望”、“老寡妇死了独生子——一点儿指望没有了”。

挂了十五面铜锣——七响(想)八响(想)

响:谐“想”。比喻胡思乱想。

挂面调盐——有盐(言)在先

见“吃挂面不调盐——有盐(言)在先”。

挂在板壁上的乌龟——四脚无靠

形容人无依无靠,处境艰难。

ɡuɑn

关夫子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关夫子:关羽。比喻人态度强硬,本领却不过硬。

关夫子面前耍大刀——不自量力

关羽擅长使青龙偃月刀。讽刺人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在高人面前显摆自己。

关公不杀曹操——思念旧情

据《三国演义》,刘备被曹操打败后,刘备大将关羽被曹操所俘,曹操对其礼遇有加;后赤壁之战曹操败走华容道,守将关羽念及旧情放走曹操。比喻不忘过去的情谊。

关公的脸——红到头了

戏曲舞台上的关公,勾红脸。比喻极受赏识和重用。

关公斗李逵——大刀阔斧

关公使用的武器是大刀,《水浒传》中的梁山好汉李逵使用的武器是板斧。比喻办事果断而有魄力。

关公放屁——不知脸红

脸红:本指关羽是个“面如重枣”的红脸汉子,转指害臊、羞耻。责骂人不知羞耻。

关公进曹营——单刀直入

关公使用的武器是大刀。比喻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关公捋胡子——牵须(谦虚)

牵须:谐“谦虚”。比喻不骄傲,不自满,虚心待人。

关公卖秤砣——人硬货也硬

指人个性刚强,本领过硬,所用工具或武器也厉害。

关公面前耍大刀——错翻了眼皮

比喻做事看错了对象,在强人面前炫耀自己。

关公舞大刀——拿得起,放得下

比喻人对某项技艺透彻了解并熟练掌握。

关公降曹操——收不了心

据《三国演义》,关羽曾被曹操俘虏,但他身在曹营心在汉,对刘备忠心耿耿。比喻心思收不回来。

关节炎遇上阴雨天——老毛病又犯了

比喻又重犯过去的错误。

关门不上闩——顶着了

比喻顶牛,争持不下。也比喻对立的态度强硬。

关着门炒辣椒——够呛

表示非常厉害。强调程度高。

观音菩萨——年年十八

观音:佛教菩萨之一,其塑像或画像多为年轻女子的模样。形容人永远年轻。

官老爷下轿——步(不)行

步:谐“不”。表示不可以、不好。

棺材板上敲钉子——钉(定)死了

第一个“钉”读dīnɡ。第二个“钉”读dìnɡ,谐“定”。指事情的结局不可再改变。

棺材店的老板——恨人不死

形容人心黑,成天盼人丧命,自己好乘机得好处。

棺材里露出个脑袋——死不要脸

责骂人不知羞耻到了极点。

棺材里伸手——死要钱

讽刺人为贪图钱财而不顾一切。也作“棺材里伸手——临死也不忘发财”。

馆子里的菜锅——油透了

比喻人老于世故,油滑得很。

馆子里的筷子——天天吃鱼吃肉,就是长不胖

比喻虽然条件有利,但是人仍没有长进或事物仍没有发展。

馆子里的小菜——拿出来就是

比喻现成的东西,不用费力准备。

馆子里端菜——和盘托出

比喻没有隐瞒,全部说出来或拿出来。

管家婆的鸡蛋——有数

比喻了解情况,心中有底。

管水员开闸门——放任自流

比喻听任不管。含贬义。

灌油的漏斗——没底

比喻心中无数,不知底细。也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

罐里的王八——跑不了

王八:龟或鳖的俗称。指无法逃跑。也作“罐里捉鳖——没跑”。

罐里养王八——成心憋人

比喻故意限制人,使人受委屈、不自由。

罐里煮粥——肚里糊涂

比喻心中不明白,思想糊涂。

罐子倒豆——不藏不掖

掖(yē):塞进(口袋或夹缝)。比喻毫不隐瞒。

罐子里的豆芽儿——休想伸腰

比喻有把柄被人抓住,受人要挟而永远抬不起头。

罐子里烧炭——有火没处发

有火气也没地方发作或不便于发作。也作“瓮里烧木炭——有火没处发”。瓮:盛东西的陶器,肚大口小。

ɡuɑnɡ

光腚打铁——不敢偎边

光腚:光着屁股。偎边:靠近。指害怕或有所顾忌,不敢接近某人或某物。

光棍抱孩子——不是自己的

光棍:没有结婚或死了妻子的男子。指属于别人的(东西)。

光棍儿搬家——省事

比喻简单,不麻烦。

光棍儿梦见娶媳妇儿——尽想好事

讽刺人一心想着实现不了的好事。

光棍汉子出家——无牵无挂

比喻没有牵累和挂心的事。

光脚的找赤脚的借鞋——谁也帮不了谁的忙

指无法互相帮助。

光脚走进蒺藜窝——进退两难

蒺藜(jílí):一年生草木植物,果皮有尖刺。形容处境困难,进退都不合适。

光脑袋挨大雨——淋(临)到头上

淋:谐“临”。多指不如意的事降临到自己头上。

光屁股打狼——胆大不害臊

讽刺人做事胆子大,不怕丢脸。也作“光腚子撵狼——胆大不怕丢人”。腚子:方言,屁股。撵(niǎn):追赶。

光屁股打老虎——又不要命又不要脸

讽刺人不顾性命和脸面而蛮干。

光屁股系围腰——顾前不顾后

形容办事、考虑问题只图眼前利益,不顾日后的祸患。

光手逮刺猬——下不了手

指事情很难办,不知如何是好。

光头跑进和尚庙——充数

比喻用不称职的人或不合格的物品来凑足数额。

光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比喻十分明显。

光有鼓槌没有鼓——不响(想)

响:谐“想”。比喻不抱希望。

光着膀子作揖——露两手

比喻显示能耐或本领。

光着屁股推磨——转着圈丢人

讽刺人到处丢人现眼。也作“光腚拉磨——转圈丢人”。

ɡui

鬼迷张天师——有法无处使

张天师:传说中的人物,会法术,能降伏妖魔。比喻虽然有办法,但是行不通。也比喻毫无办法。

桂林三花酒——好冲

三花酒:桂林名特产之一,酒香浓烈。冲(chònɡ):本指气味浓烈刺鼻,转指人态度粗暴或说话刻薄伤人。

ɡun

滚水烫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比喻某种恶势力横行霸道的日子不会长久。也作“冷眼看螃蟹——看你横行到几时”。

滚汤泼老鼠——一窝都是死

指全都逃脱不了死亡的下场。也作“热汤泼老鼠——一窝儿都完蛋”。

ɡuo

锅底的木头——烧焦了

形容人心里非常着急。

锅底里扒红薯——拣熟的

比喻挑选自己熟悉的。

锅盖穿洞——出了气

比喻发泄了愤恨。

锅盖当瓶塞——大盖(概)

盖:谐“概”。指大约。

锅盖上的米——熬出来了

指经受艰难困苦之后,境况终于变好了。

锅里炒石头——油盐不进

比喻人固执、倔强,什么话都听不进去。

锅里的茄子——蔫了

蔫:花木、蔬菜等因失去水分而萎缩。形容精神萎靡不振。

锅里的油条——受尽煎熬

比喻吃尽了千辛万苦,受尽了折磨摧残。

锅里捞饺子——稳拿把攥

形容很有把握。

锅里炸油条——翻来覆去

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也形容经常变来变去。

锅里煮稀粥——米(糜)烂

米:谐“糜”。指腐烂。常用来形容腐化堕落。

锅炉上冒烟——蒸(争)气

蒸:谐“争”。比喻发奋努力,不甘示弱。

锅台裂缝儿——坏灶(兆)

灶:谐“兆”。指不好的兆头。

锅灶上的烟囱——出气筒

比喻发泄的对象。

裹脚布做雨伞——一步升天

见“破袜子改做雨伞——一步升天”。

过道里撵猪——直去直来

比喻讲话直截了当,不绕弯子。

过冬的麻雀——难找食

比喻难以谋生。

过河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

卒子:中国象棋中的兵和卒。象棋规则中,兵和卒过了棋盘上的界河后只能前进或横行,不能后退。比喻只能继续做某事,不能退缩或撒手不干。也作“过了河的卒子——没后路”。

过河捂脑袋——小心到顶

讽刺人做事小心谨慎到极点。

过河洗脚——一举两得

比喻做一件事同时获得两种好处。

过河卒子——有死无回

比喻决心很大,宁死也不后退。

过街的老鼠——人人喊打

见“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过了寒露的螃蟹——净空壳儿

比喻人外强中干,没真本事。

过了霜降割豆子——误了三秋

霜降:二十四节气之一,在阳历10月23日或24日。三秋:秋收、秋耕、秋播的统称。指错过第一个最佳时机,后来的事都要被耽误。

过年吃饺子——都是一家人

形容在场的都是信得过的人。

过年的猪——早晚得杀

比喻迟早都得倒霉。

过年娶新媳妇儿——双喜临门

比喻两件好事同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