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你的思路价值百万
1032900000035

第35章 人无自信不成功 (4)

拧开壶盖,流出的,却是满满的一壶沙子……

这就是信心产生的威力。它让我们明白了人生的意义和方向。拥有信心,即使处在逆境中也会斗志昂扬。

自信不是自然生成的,而是我们从过去的经验中累积而学会的,它是我们生活中行动的指针,指出我们人生的方向,决定我们人生的品质。

1951年,世界著名游泳选手弗洛伦丝·查德威克成功地只身横渡英吉利海峡,创下了一项非同凡响的纪录。1953年,她决定再次向人类极限发起挑战,创造一个新的纪录——她要从卡德林那岛游向加利福尼亚。

查德威克真的进行了这次游程,当她游近加利福尼亚海岸时,她的嘴唇冻得发紫,全身一阵阵颤抖。她已经在水里泡了16个小时,前面雾气蒙蒙,看不见海滩,而且也难以辨认伴随她的小艇。她感到自己已经筋疲力尽了,更使她灰心的是在茫茫大海中看不到海岸,她失去了继续向前的信念,她感到再也难以支持下去了,于是向小艇上的人请求:“把我抱上来吧,我不行了。”

“只有一英里了,目标就在眼前,放弃就意味着失败。”

浓雾使查德威克看不到海岸,更遮住了她内心中的强烈信念,她以为别人是在骗她。她再次请求小艇上的人把她拉上来。于是,查德威克被同伴拉上了小艇。此时距海岸还不到1英里的“游”程。

事后,查德威克认识到,其实,导致她功败垂成的不是大雾而是她内心的疑惑。是她自己让大雾挡住了视线,迷惑了心灵,先是对自己失去了信心,然后才被大雾俘虏了。

两个月后,查德威克再次从卡德林那岛游向加利福尼亚。浓雾还是笼罩在她的周围,海水还是冰冷刺骨,同样还是望不见海岸。但这次她坚持了下来,她知道陆地就在她心中,这次她终于取得了成功。

查德威克在两次自我能力的挑战中,自信使得她战胜了自己内心的害怕和失望。最终她征服了海峡也战胜了自己。自信在人的精神世界里是挑大梁的支柱,没有它,一个人的精神大厦极有可能会坍塌下来。

丘吉尔就是这样一个拥有强烈信心的政治家,他的一生,历经五起五落,可谓是逆境重重,但最后他成功地突破了一个个逆境。在失败面前,他从不气馁,从不消沉,从哪里跌倒,再从哪里站起来,靠着他“永不言败”的精神,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成为战时领袖。他曾在一篇最著名的演讲中说:“我们不能消沉,不能失败,要坚持到底。”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在他的《领导者》一书中这样评价丘吉尔:他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认为丘吉尔“在追求自己决心要得到的某种东西时,从不知道什么叫‘不好’,丘吉尔在其整个生涯中总是敢作敢为,他有时也有点鲁莽,但从来不怕失败”。

因此,只要拥有自信,再加上勤奋努力,你就能够成为你希望成为的那种人,丘吉尔如此,你同样也是如此。

“一无所知”也能成功

许多人一生平庸,不是缺少机会、缺少知识,而是缺少自信。木原信敏从“一无所知”起步都能成功,我们现在就行动吧!

木原信敏1947年3月技校毕业,到索尼公司来报到时这家公司非常寒酸,他想:“这算什么企业?”心里凉了半截。再一看,公司的产品更加可笑:一些工人在两张厚纸间夹上镍线,再糊好,外面蒙上漆布,就算做成了一件“电热毯”。当时虽然产品的销路还说得过去,但安全上却不敢恭维,经常出现把用户裤子烤焦、被子烧糊的情况。总之,公司是在“过一天算一天”地勉强维持着。

好在当时的社长井深大不甘于此,不久便决定开发新产品,打开新局面。在木原来了半年之时,由于他是技校生,略懂技术,社长就让木原负责开发录音机磁带。他们弄来了一台钢丝录音机,拆开研究。

当时正值日本战败,物资严重匮乏,找不到录音用的0.1毫米粗的不锈钢丝。而且他们还发现,钢丝录音机的钢丝一旦断裂就会给修理带来极大的困难,对磁头的磨损又大,噪音也很厉害,录音效果不好。木原想:“如果在纸带上涂上磁粉,不知能否代替录音钢丝。”

于是,木原找来几本制造磁铁的书读了起来。本多光太郎的书中写道:“把草酸二铁加热,使其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分蒸发,就能得到针状的氧化铁;把氧化铁捣实,就可制成棒状磁铁……”木原琢磨:“要是把氧化铁粉末涂在纸带上,不知行不行?”他们说干就干,把买来的草酸二铁放在平底锅里烧,渐渐地这种黄色粉末变成了茶色,再变成黑色,最后又变成了鲜红色的鳞状物。当时正值夏末,天气炎热,他们个个干得大汗淋漓也不知晓。最后再粉碎一下,终于得到了细细的氧化铁粉末。

首先,木原和他的助手们将饭粒捣烂,与氧化铁粉末拌在一起,涂在纸带上,用录音机一试,因噪音太大而失败。后来,他们又将清漆和氧化铁粉末拌在一起,用喷枪喷在纸带上,上机后发现终于能录上一点小声音了。可是,声音小会不会是喷得不匀呢?假如用刷子,“改喷为刷”,这一次发现效果全然改观了。

在多次试验中,木原还觉得,氧化铁粉末越细越好,他们又向帕皮黎奥化妆品厂取经,制成了“超细磁粉”,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这样,他们终于制成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录音机磁带。当他们聚在一起,听到了自己录上的“今天天气晴朗”这句话时,不由得激动万分,乐不可支。

当晚,木原一夜未眠,又彻夜研究起制造录音机的设计图来。从第二天起,他们又意气风发地投入到录音机的制作上。用了一个星期,完成了一号样机的制作,到了4个月后的1950年1月,全部国产化的G型样机又告成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每日画报》3月15日评论:“此品将在日本大量投产,被誉为‘会说话的纸带’之磁带录音机,可望成为‘会说话的杂志和报纸’那样,成为人们必不可少的用具。”

磁带录音机商品化后,他们又开始琢磨,既然声音能用磁带录下来重放,那么图像肯定也能录下来重放,干脆接着搞录像机吧!于是大家都干劲儿十足,跃跃欲试,这是1953年的事情。

木原首先是进行“固定式磁头录像机”的研制,到当年的10月,已完成了黑白录像机的样机,在当时,他们又完成了旋转磁头(即磁鼓)的设计可用于彩色录像。可是当他们向能产省(类同我国的工业部)申请贷款时,却被当做“不切实际的想法”而遭到拒绝,这使得索尼公司不得不把精力投向晶体管收音机研制,放弃了原先的打算,遗憾的是,到4年以后美国的安贝克斯公司却抢先一步开发出彩色录像机,消息传来,井深大社长十分惋惜,立即下达指令:“重新开发彩色录像机。”现在看来,当时索尼公司没有将“旋转磁头”申请专利,是一大失策。

美国开发的彩色录像机采用的是2厘米宽的磁带。机内设4个磁头,机器又大又笨。木原首先是对照美国样机线路图进行再设计,但是在关键部位,却出现了详情不明的情况,例如磁头和电动机的部分,所以不得不将这些部件,逐个解体,逐件仿制。

由于时间紧,他们感到巨大的压力,但大家通过一番奋斗,还是在当年12月造出了国产第1号样机,并且在成本上也“胜人一筹”,美国安贝克斯的产品售价为3000万日元,而日本的产品价格仅为它的1/4。

美国的彩色录像机,是个内装20个电子管的庞然大物,很不适用,索尼公司对它进行了“晶体管化”的研究,至1960年1月,晶体管彩色录像机就已推上了三越百货公司的柜台。

索尼公司在对美国产品的改进中,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再创造。譬如:美国录像机中记录信号用的输出电子管用了4个之多,是一种用固定电流来记载信号的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功率多半被阻抗吞食,所以要用很高的频率来保证电流的固定值,元件多,体积就大,而木原为了不使阻抗吞食功率,让电流直接从晶体管流向磁头,电流强度用均衡器进行调节,改成这种方式后,使彩色录像机变得小而轻了,成本也大为降低。

此外,美国录像机的磁头在旋转时,不仅电极易磨损,还会因此造成噪音。而磁头一旦受损,就相当于损失了几万日元的配件,很不合算。为此木原开发了非接触式的无电极旋转马达,采用后,磁头变得更为耐用,噪音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

就这样,索尼制出了胜人一筹的轻、薄、小、物美价廉的彩色录像机,并返销美国,大获其利。

许多人一生平庸,不是缺少机会、缺少知识,而是缺少自信。他们总是这样想:“我懂什么?我能行吗?”总认为自己“不行”也许就永远不行。木原信敏只是一名技校毕业生,踏上发明道路之始,对录音带确实“一无所知”。但木原信敏靠着挑战未知的勇气,终于步入了发明王国。

木原信敏从“一无所知”起步都能成功,我们现在就行动吧!

激情造就成功

创新需要激情,伟大的激情能使人们的创新思维从有限扩展到无限。

有一个记者,从业许多年了,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精力和热忱的工作激情!有人不解地问他:“你怎么总是如此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呢?”

记者回答说:“我每天都作了大量的运动,因此身体非常健康,精神状态也很好。只要精神状态好了,对工作自然就充满激情。”

“那你的意思是说,运动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

“应该说,如果身体缺乏运动,精神状态就会受到影响,思维就不够活跃,工作也就没有多大的激情。其实,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激情,创新也需要激情。”

学会创新思维、开展创新实践,需要有巨大的创新激情。创新的激情是推动创新实践的动力源泉。揭示宇宙奥秘、发现科学真理、掌握创新规律、创造美好生活,激情永远是激励和鼓舞人们开拓进取、探索创新的不竭动力。

物理学家告诉人们,光速约为每秒30万千米,正常情况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但是,光线会不会弯曲?宇宙的年龄有多大?正是由探索和揭示宇宙奥秘的伟大激情所驱动,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

爱因斯坦是20世纪世界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在1936年曾经预言,一个天体发出的电磁波在到达地球前,如果遇到另一个质量很大的天体时,会因后者的巨大引力而发生弯曲,形成一个光环,后来人们将其称为爱因斯坦环。为了探索和揭示爱因斯坦环的神奇奥秘,人们一直在努力。约半个世纪之后,1988年,美国科学家终于在海斯塔克天文台对狮子座射电源MGll3l+0456的天线阵的观测中,发现了第一个爱因斯坦环,第一次向人们证实了爱因斯坦的预言。

这一激动人心的发现大大鼓舞了人们继续探索的信心。1991年1月,美国国家射电天文台发现了第二个爱因斯坦环,并且发现,其电磁波源是一个距地球28亿光年的明亮的蓝色类星体,它与地球之间有一个星系,其质量约为太阳的3000亿倍。这一发现使人们观察宇宙的视野大大拓宽。紧接着,在同年7月,澳大利亚天文学家戴维·琼斯领导的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了第三个爱因斯坦环,也是最亮的一个环。发现和研究爱因斯坦环对于了解宇宙,特别是计算宇宙的大小和年龄具有重要意义。爱因斯坦环的证实,使人们对宇宙的认识进入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如果说,爱因斯坦环当初只是一个预言,需要用观察实验加以证实的话,那么,激励人们生生不息、创新不止的动力,正是“爱因斯坦环”这一伟大的预言。因为这一预言极大地拓宽了人们探索宇宙的思维视野,拓展了人们创新思维的广阔空间,开辟了人们创新思维的新领域。要学会创新思维、取得创新成就,除了有梦想和敢于质疑外,还要有执著的创新进取精神。

创新需要激情,而伟大的激情能使人们的创新思维从有限扩展到无限。

例如,一个数学猜想,就激励着无数人锐意进取、执著创新。18世纪由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提出了“哥德巴赫猜想”。他在研究数学时发现,许多大于6的偶数,都可以写成两个素数之和。如,8可以写成3和5之和,100可以写成3和97之和等等。于是哥德巴赫作出这样一个命题设想:任何一个大偶数都可以分解成两个素数之和。但是,哥德巴赫对自己提出的这一观点能否成立,无法作出精确的数学证明。

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在给彼得堡科学院院士、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信中提出了这一个大胆的命题设想,并希望得到他的证明。然而,欧拉也不能对这一命题加以证明。于是,这个数学难题便被人们称为“哥德巴赫猜想”,并被简化为“1+1”:一个偶数=一个素数+另一个素数。

二百多年来,许多数学家都对此进行了勇敢的探索。在向“哥德巴赫猜想”冲刺的接力赛中,我国数学家陈景润率先成功地证明了“1+2”,这一证明距离“哥德巴赫猜想”的最终目标只有一步之遥。

为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一代又一代数学家和数学爱好者满怀激情地去探索,表现出了非凡的创新进取精神,这是一种激励人们探索数学奥秘的创新精神,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