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于丹趣品汉字:节气节日篇
10429300000009

第9章 芒种·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谚语说得好:“芒种芒种,连收带种。”一到芒种这个时节,农民们就要开始忙碌了,既要收割又要播种。说到芒种,大伙儿都知道,“芒”字除了跟“忙碌”的“忙”谐音,同时呢,它还有个草字头,你说带草字头什么意思?它是指谷类种子壳上或者草木上,像小针一样立着的东西。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针尖对麦芒”。咱们今天就了解一下仲夏时节的芒种节气。

芒种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九个,也是夏天的第三个节气,到这个时候,仲夏时节就正式开始了。每年当太阳到达黄经75度的时候,芒种就到了。为什么说“芒种芒种,连收带种”?因为这个时候有芒的麦子要赶快收割,有芒的稻子可以种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边也说:“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我们把“芒种”分开看,“芒”字是说麦子一类有刺有芒的植物能收。那种什么呀?谷黍一类该播种,反正是挺忙,所以呢,大伙儿也开玩笑说这节气就叫“忙着种”。

跟芒种节气相关的,刚才咱们说的“针尖对麦芒”,现在形容争执双方实力相当,互不相让。那这个“芒”字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能够跟针尖拼呢?这里就该感受一下汉字的奇妙所在。

“芒”字的小篆上面是草,下边是亡,《说文解字》解释说:“芒,艸(cǎo)耑(duān)。从艸亾(wáng)声。”这里边说的“艸耑”其实就是草木的顶端,它的尖儿。

你看这个“耑”的甲骨文,中间这一横把它分成上下两个部分。上面就是植物初生渐渐长出枝叶的形状。中间这一横,稳稳当当,当然是指土地、地表了,地下是什么?地下盘根错节,不就是草木从地下钻出地面的样子吗?所以这个“耑”的本义,按《说文》的说法,“物初生之题也。上象生形,下象其根也”。上面是长出来的,下边是根脉,“物初生之题”,也就是植物刚长出来的那个顶端。所以说,这个“芒”是指草木顶端的芒刺,麦子、稻子壳上的那些小细毛,所以它才能跟针尖相互用力。你可别小看这么一根小刺,它那么大的压强,其实能够穿透很多东西的。

“芒”字从谷类种子壳上、草木上的针状物这个本义,引申出像芒的东西这个意思,咱们说这个人锋芒毕露、光芒万丈,你看是不是都指那个放射的尖儿?后来呢,又在旁边加个三点水,茫茫指什么呀?模糊不清、广大辽远。《庄子·盗跖》里“目芒然无见”,就是指极目远望,模糊不清。《左传·襄公四年》说:“芒芒禹迹,划为九州。”杜预注解说:“芒芒,远貌。”茫茫的大地上遍布着大禹的踪迹,他把天下分为九州。那“麦芒”的“芒”和“茫茫”的“茫”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已经说了,这里面是有一个演绎的关系。那“芒果”是怎么回事呢?这儿告诉大家,没什么关系。英语mango这个词翻译过来的时候,音译兼意译,它是个水果,再找个草字头的字,所以就有了芒果,跟字义没太大的关系。由此可见,汉字是个有趣的事儿,也是个很灵活的事儿。

那么再回到芒种这个节气来讲,有什么物候?“一候螳螂生,二候鵙(jú)始鸣,三候反舌无声。”这三候其实都跟虫子和鸟儿有关。

螳螂深秋的时候产卵,到第二年芒种的时候,感觉到夏天快要过去,所以破壳要生出小螳螂了。这时候不还是特别热吗?但是草虫感受灵敏。《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面就说过,螳螂是草虫,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有一丝丝阴气,它就能感觉到。它能捕蝉食,“深秋生子于林木间,一壳百子”,繁殖能力非常强,到了这个时候呢,“则破壳而出”。药里面还有一个名字,叫桑螵蛸,其实它是指螳螂挂在桑枝上的那点卵蛸。

二候“鵙始鸣”,“鵙”就是指伯劳,你别看它个头小,它可算是个猛禽,为什么叫“鵙”呢?这个伯劳在《本草纲目》里面写作“博劳”,朱熹《四书集注》里面说:“博劳是恶声之鸟,盖枭类也。”名声不太好,是属于枭这一类的。《恶鸟论》里面解释过,说:“百劳以五月鸣,其声鵙鵙然,故以之立名,似俗称浊温。”也就是说“鵙鵙”是形容伯劳的叫声。到芒种第二候,喜阴的伯劳感觉到天气从极热要开始转凉了,它们就出现在枝头,“鵙鵙”而鸣。

至于“三候反舌无声”,“反舌”指的也是一种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这里的“反舌”不是指“正反”的“反”,而是指反复学舌,什么鸟叫什么声音,它都能够跟着学。它在芒种这个时候也感受到了阴气,所以啼声比过去弱了。大家能感觉到盛夏之时有些虫子或者鸟儿叫得特别大声吧,比如说蝉鸣。但是这个时候变微弱了,听不见了。古人对大自然的观察特别细致入微,这一年整个节序如流,他们根据草木鸟兽的变化得出对节气的认识,用简单明了的话总结起来,概括出每个节气对应三候这些特有的现象。

那好,既然芒种到来了,就要顺天应物,组织农业生产,改善生活了。“春争日,夏争时”,要说春天按天争,那夏天都得按时辰来争,特别是这么忙的时候,又在收割又在播种,这个时候播种其实越早越好,才能保证在秋天前有足够的生长期。在长江流域有个说法,叫“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呢,叫“收麦种豆不让晌”,大晌午,人多热,连晌午都舍不得休息,这才真叫忙着种。陆游《时雨》(陆游《时雨》: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老我成惰农,永日付竹床。衰发短不栉,爱此一雨凉。庭木集奇声,架藤发幽香。莺衣湿不去,劝我持一觞。即今幸无事,际海皆农桑。野老固不穷,击壤歌虞唐。)诗中写过:“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这个时候人都忙成这样了,还顾得上什么习俗吗?有。说起习俗,当然要数送花神、安苗和煮梅子了。

阴历五月了,大夏天里,百花凋零残败,民间有民间的浪漫,大家通常在芒种祭祀花神。早春的时候,你把它迎来了,这个时候送走,要有感激之情。当然,这个习俗并不是太普遍,今天好多人都不知道芒种时要送花神。

安苗知道的人当然多一些,因为它跟农耕有关。这个习俗起自皖南,始于明初,一到这个时候,皖南的农民种完水稻,为了祈祷秋天收成好,就要祭祀。用刚割的麦子打出的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各式各样的形状。然后用蔬菜汁给它染颜色,当作祭祀的贡品。你看现在经常会有巧手的一些姑娘、媳妇儿包五彩饺子、做五色面条,大家都说手真巧。可别以为这是现代人的发明,其实以前的人就已经在用各种颜色的物料去打扮各式各样的食物了。

煮梅子,最有名的是三国时候的典故“青梅煮酒论英雄”,曹操试探刘备是不是真英雄。其实现在在南方,也有芒种煮梅子的习俗,因为这个时候热,梅子多清凉啊,煮梅子酒消暑是个挺好的选择。我每次去云南到大理一带,都会有朋友捧出家里已经放了很久的梅子酒,那一种香甜,酒气其实已经不是很重了,但是入口以后,你还是会觉得神清气爽。当然,大多数的梅子刚泡的时候,太酸了,有的还很涩,怎么样能够刚泡就能入口好喝呢?就是把它煮一煮。现在还有梅子晒干了以后做蜜饯或是煮酸梅汤、酸梅茶的做法。

《论语·乡党》(《论语·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里,孔子曾经说过“不时不食”,也就是说吃任何东西都要应时令、按季节。所谓的“春吃芽、夏吃叶、秋吃果、冬吃根”,就是根据时令去进补。到芒种这个天时最热的时候,怎么调理自己呢?俗话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这形容什么?形容懒,真不爱动,没人拽着你、没人拉着你、没人推着你,你都不爱出去。这个时候江南进入梅雨时节了,天气很潮湿、很闷热,人的新陈代谢也加快了,能量消耗也大了,出汗也多了,头脑也不那么清醒了。这时是湿热之气弥漫的时候,人食欲当然也不太好。煮梅子也是为了提升食欲嘛。所以这个时候要注意什么呀?这正是防中暑的时候,要顺应旺盛的阳气,保持清醒的头脑,所以你看好多人都有夏天午睡的习惯。

饮食上,这时候基本上吃不下什么大油大腻了,多吃点脆生生的蔬菜、水果、豆制品。走到任何一个时令都有时令的讲究,为什么夏天学生放暑假,冬天学生放寒假?其实就是在天地极热和极冷的时候,人要有休息调整的时候。无论是暑假还是寒假,作业还是别太多了,它既然是个假,就是要顺天应物,调整内心,生机蓬勃,让人高高兴兴再迎来一个学习的舒适时节。当然了,芒种这个时候,各个学校的孩子们正要进入期末考试,千万别太上火。这个时节,农民也在地里忙着呢,学生确实也该忙。但是忙着的时候,也要忙而不乱,心里面清凉,才能有个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