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传记丛书:恺撒
10493400000001

第1章 青少年时代

恺撒家族

公元前100年的罗马是一座巍峨壮丽的城市,生活在罗马的人物质富足,教育程度也很高。随着罗马权力和影响的扩大,财富开始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贵族是整个社会中最富有的成员,但是穷奢极欲的物质享受仍不能令他们满足,于是他们不断寻找新的感官刺激。后来,贵族们热衷于观看角斗。所谓的角斗,就是在一个大的竞技场上,让奴隶或罪俘与饿狮搏斗。在这种决斗中生还的人极少,而目睹这些惨不忍睹的景象后,养尊处优的贵族们反而显得欢乐无比。当时的罗马,整个都笼罩在浮华、贪婪、浅薄、骄奢的阴霾中。

这时候,在罗马郊外的一处庄园里诞生了一个婴儿。在古代的罗马,有长子继承父亲名字的旧俗,因此,这位恺撒家的长子承袭了父亲的名字盖乌斯,取名为盖乌斯·尤利乌斯·恺撒。

在那个时代,相对于其他地方的女性而言,罗马的女性更有自由,也更有力量。恺撒的母亲是个自尊心很强而且极有智慧的女性,她在儿子15岁时失去了丈夫,从那之后,她把精力全部放到了恺撒身上,希望他健康地成长。恺撒也深爱着母亲,很信赖她的判断,他常常把自己最大胆的计划告诉母亲,也经常获得母亲的鼓励。

恺撒的父亲盖乌斯任过财政官和大法官,还曾出任小亚细亚的总督。恺撒15岁的那年,父亲突然逝世于比萨。恺撒的母亲奥莱莉亚也是来自权势很大的奥莱利·科塔家族。他的姑母茱莉娅也嫁给了赫赫有名的马略。这样显赫的身世,注定了恺撒会有不平凡的辉煌人生。

公元前69年,恺撒在姑母茱莉亚的葬礼中说:“因为我的母亲,我的家族有了罗马王的血统,因为我的父亲,我的家族又与不朽的诸神相连。”他非常了解,如想在政界大展宏图,就必须夸大自己的家世。

7岁时,恺撒被送进了专门培养贵族子弟的学校。在学校里,恺撒在文学、历史、地理等科目方面总是得到老师的夸奖。他活泼开朗,脑子灵敏,而且令老师惊奇的是,他有问不完的问题,而且总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恺撒小时候最崇拜的就是他的姑父——马略,他常常缠着姑父给他讲他在外出征打仗的故事。

恺撒酷爱古希腊文化,特别是希腊的古典文学。除文学外,他还喜欢体育运动,他精通骑马、剑术等,肌肉发达,体魄非常强健。

当时的罗马,表面上似乎歌舞升平、繁华昌盛,事实上,平民与王室、奴隶与贵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罗马人的内心里大约已经感觉到了,一旦发生内乱,整个国家也将毁于一旦。大概也是因为这个,贵族们索性尽情享乐,过着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颓废生活,这种消极态度,也是时代背景的写照。

恺撒曾亲身经历过恐怖的内乱,单是苏拉和马略之间的两次战争,就使得20万平民生灵涂炭。他深深地感觉到,当务之急,除了需要制定严密的法律之外,还得有一个强有力而且公正无私的人出面领导,才能力挽狂澜,拯救摇摇欲坠的罗马。

这也是当时罗马人的理想。他们知道,民主政治听上去远胜于君主专制,但事实上,那些野心勃勃的政客以及握有兵权的军阀们一且作起乱来,会使整个国家陷于灭顶之灾。倒不如由一个英明睿智、仁慈无私的人出来统治,即使他独揽大权,也比战乱迭起、动荡不安要好得多。

马略和苏拉

依照罗马的惯例,贵族青年在成年后要加入军团接受训练。恺撒因此离开了罗马,去东部的几个省份接受军事训练。在这期间,他认识了一个好朋友,名叫卡西乌斯。卡西乌斯虽然身体羸弱,但是有一副非常冷静的头脑。恺撒称赞他说:“你或许成不了一名叱咤沙场的猛将,但一定会是个了不起的谋士。”

恺撒的姑父盖乌斯·马略(约公元前157年—前86年)是古罗马统帅,政治家。他虽出身平民,可是在政治上却一帆风顺。他为人正直,干劲十足,作风朴实,是个地道的军人,深受平民的拥戴。

对于一向毫无背景而孤军奋斗的马略来说,娶了名门闺秀茱莉亚之后,他便能和贵族携手,从此平步青云了。在那个时代,这种连结对他来说是非常需要的。后来,正是由于得到尤利乌斯一族的支持,马略才被选为执政官。

马略曾远征非洲,俘努米底亚国王朱古达,于公元前104年凯旋,威名显赫。

当时,意大利北部有两个部族——条顿和辛布里,他们经常兴兵作乱,并屡次击败罗马军,后来马略率兵去征讨,先后于公元前102年和103年将他们击溃,从此消除了北方的威胁。其后,由于平民派首领的反对,马略不得不离开罗马。当意大利各城市为了争取罗马市民权而群起反抗时,他又被召回。

马略虽然挽救了国家,但他应有的荣誉并未恢复。趁罗马内乱时期,小亚细亚的本都国王米特拉达梯发起了反罗马统治的米特拉达梯战争,马略和苏拉为争夺统帅地位发生冲突,米特拉达梯支持马略的平民派,强烈要求公民大会通过授予马略军队指挥权的法案,苏拉则立即率领他的军团进军罗马,把马略派予以放逐。

苏拉一离开罗马,马略派立即占领罗马,大杀政敌,这是公元前87年间的事。

四年以后,苏拉从小亚细亚归国,这时候马略已死,但苏拉攻入罗马后仍然肆意杀戮,疯狂报复,平民派惨遭杀害者不计其数。

马略在公元前107年至前104年被选为执政官,他曾大力改革罗马的军制,以募兵制代替征兵制,不再按照祖先实行的等级征兵的方法,而允许任何公民志愿参军,其中大部分是无产者。按马略推行的制度,士兵脱离生产,无法自养。为保证士兵的生活,马略规定,士兵的薪饷和武装由国家供给。

马略的军事改革结束了罗马公民兵制度,解决了因小农衰微导致的兵源枯竭问题,使大量的无产贫民加入军队,既巩固了罗马政权,又稳定了罗马社会。但是马略的改革使原有的公民兵变成了长期服役的职业军队,遂造成了某些军人飞扬跋扈,亦使以往的内争变成内战,为军事独裁政治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这时的罗马可以说是混乱如麻,共和政体的罗马也为它逐渐扩张的领土付出了代价。由于国力大增,以致生活习惯和公民阶级的构成也随之改变了,原来的制度完全跟不上时代。随着中、小地主阶级的力量大大削弱,加上其中有很多死于战争,他们在经济上也逐渐趋于没落。而新兴的骑士和商人阶层却日益强壮,使他们能与元老院的贵族阶级——大地主阶级互相抗衡。

这样一来,那些破产者以及一些对现状不满的人纷纷从各地涌向首都,依赖政府的救济维持生计,这么一来,罗马的无产阶级就突然壮大起来了。

在马略执政的时代,贵族政治的统治仍然很顽固,抑制了企图夺取部分权力的平民。马略致力于政治问题的解决,起初他支持平民,后来却遭到平民中极左派分子的反对。在他七度被选为执政官后不久,马略却不幸去世了。马略的去世使得罗马政局更加动荡不安。

就在这个时候,意大利诸城因自觉地位卑贱而对罗马虎视眈眈,无产阶级和农村贫民因生活困窘也蠢蠢欲动。遭遇政治困境的罗马,似乎已很难抵御来自外界的重重压力了。

但是,那些目光犀利而意志坚决的人懂得如何从当前的局势中获得利益,恺撒就属于这种人。

若论血统、教育以及财富,恺撒只要自己愿意,马上就可以和贵族阶级联手,平步青云。但是,他却选择了不同寻常的一条路,这就显示出他对局势的正确判断。

恺撒14岁的时候,遵照父亲的意愿和柯苏蒂亚结婚。公元前85年,也就是恺撒15岁的时候,父亲去世了,他也和柯苏蒂亚离了婚。第二年,他又和秦纳的女儿科涅莉亚结婚。

岳父秦纳和姑父马略曾经一同担任罗马执政官,他们的共同政敌是柯奈留斯·苏拉。公元前84年到前78年的内乱期间,先是秦纳和马略得势。在苏拉从小亚细亚率军回国的途中,庞培统率一支精兵加入了苏拉的阵营,使他声势大振,虽然那时侯秦纳和马略都已先后去世,苏拉仍余恨未了,大肆报复,这在前面已经提过。

虽然马略和秦纳都是苏拉的政敌,但是,苏拉却非常欣赏睿智的恺撒,很想把他网罗在自己的旗下。

有一天,苏拉在家中设宴款待恺撒。恺撒入座后,苏拉叫自己的女儿在一旁陪侍。席间,苏拉对恺撒的聪明睿智大加赞扬,认为他的前途无量,只可惜娶了叛臣之女为妻,影响了前程。

苏拉的用心已越来越明显了,恺撒听了这番话,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他正色道:“政治上的恩怨已经过去了,如果有一天罗马真正需要我的时候,决不会计较我的妻子是谁。如果我能有机会为罗马服务,我也不会计较过去那些私人恩怨。凡事只求光明磊落,俯仰无愧就行了,不知您老人家意下如何?”

苏拉听了这些话后仍未死心,他认为眼前这位年轻人也许还没有了解自己的心意,于是继续说道:“好孩子,你才智出众,品格修养也无可挑剔,我所见到的年轻人中,还没有人能比得上你呢!我已老迈,国家的前途就寄托在你们这帮出类拔萃的青年人身上了。就拿庞培来说,他只比你大几岁,如今已经重兵在握,在我看来,你的才能远在他之上。”

他稍作停顿,偷偷看了一眼恺撒的表情,然后继续说道:“假如你我结亲的话,我可以保证,元老院里所有的人,包括西塞罗在内,都能臣服于我,并把你视作我唯一的继承人,希望你不要辜负我的一番心意。”

恺撒早就猜到了苏拉的心思,只是没想到他竟会如此赤裸裸地说出来。

恺撒低头寻思:他要我抛弃妻子,娶他的女儿为妻,凭着裙带关系而谋求发展,男子汉大丈夫,纵然因此能在政坛上争得一席地位,将来也必为天下人耻笑。更何况,苏拉是我岳父和姑父的政敌,当年姑父去世后,他仍然肆意报复,大肆杀戮其余部。倘若我继续与他共事,怎么对得起九泉之下的二老?不管从哪个角度来说,我都不能答应他。

恺撒抬起头来,看着一脸期待的苏拉,然后斩钉截铁地说道:“我和科涅莉亚结婚以来,夫妻恩爱,如果此时弃她于不顾,这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如果我这样做的话,也将被天下人唾骂!您老人家的一番美意我心领了,谢谢您的抬举,再见!”

说完,恺撒站起身来径直离去。

没有想到自己的一番好意反而招来一顿嘲笑,苏拉脸色陡变,咬牙切齿,欲置恺撒于死地。

恺撒辞别苏拉后,心中也在盘算,阴狠毒辣的苏拉必然会恼羞成怒而起杀心的。于是他赶忙备了马匹,趁着夜色离开罗马,前往亚细亚避难。

果然,当恺撒告辞离去后,苏拉立即准备预谋晚间去刺杀恺撒,将其置之死地以解心头之恨。却不料机警的恺撒早已逃得无影无踪了。苏拉垂首叹息道:“这个狡猾的小子,几个马略加起来也没他难对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