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名人传记丛书:拜伦
10497800000001

第1章 家世与青年时期

贵族家庭的后裔

拜伦是英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全名是乔治·戈登·拜伦。拜伦出生在英国没落的贵族家庭,年少时就成为这个家族的第六代男爵。长大后,拜伦曾跟别人提起过他的母亲是国王詹姆斯一世的后裔。那么,他的父系祖先又有着怎样显赫的过往呢?

在英国大面积开辟海外殖民地的年代,拜伦家族是英格兰北部的大地主,不过知名度并不高。后来,拜伦家族出现了一位爵士,他从亨利八世那里得到了一块位于诺丁汉的风景优美的土地。此后,拜伦家族的声望与日俱增。

这位爵士的儿子在1575年受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的册封而继承其父的爵位,他供养大批伶人,挥霍无度,成为那个时代的传奇人物。

拜伦的祖先中还有一位也很有名。他效忠于查理一世,在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财产和庄园。传说他的妻子是查理二世的第17个情妇,而他的名声也许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妻子的缘故。

此外,拜伦的祖父的哥哥——威廉·拜伦也很有名。他继承祖上的爵位,曾花了一大笔钱在纽斯台德盖了一座小城堡和两个小堡垒,专供他荒淫度日和玩战争游戏之用。1765年,威廉·拜伦酒后失手将自己的亲人杀害,从此有了“疯狂的拜伦男爵”之称。事后他被贵族法庭宣判无罪释放。之后,他的儿子与一个家境贫寒的女孩私奔,威廉·拜伦盛怒之下,把领地内所有的古老橡树砍伐一空,又杀死了森林里养的2700多只鹿。

与哥哥比起来,拜伦的祖父显然就不那么传奇了。他从1740年入伍,一直做海军见习生,那时候他才17岁。到1778年,他升为海军中将。30多年间,他经历过无数次的海难、饥饿和艰险,时常在海上遭遇暴风雨的袭击。当然,他那样的家族是不可能让他寂寂无闻的,很多关于他的故事流传下来,其中流传最广、当之无愧成为谈资的是他的长子约翰的故事。他的长子约翰性格暴烈、行为粗野,在私生活上有些混乱,时不时就会制造一些丑闻,他在任意挥霍方面也不逊于几位先祖。拜伦中将气得半死,最后不得不取消了长子的继承权。

拜伦中将的这位长子约翰·拜伦就是我们主人公的父亲,他先是在伦敦求学,后来进入法国陆军学校。在法国,约翰学会了一口标准的法语,他与当地的上层人士一起消遣,不知不觉地养成了浪费的习性,年纪轻轻就已声名狼藉。约翰毕业后在法国侍卫队服役一段时间,1778年返回伦敦。同年,他和一位美丽且拥有可观遗产的侯爵夫人私奔。

1783年,这位侯爵夫人为约翰·拜伦生了一个女儿,取名为奥古斯塔·拜伦,她是我们主人公同父异母的姐姐。1784年,侯爵夫人逝世,约翰·拜伦在债台高筑的情况下重返英国。

约翰·拜伦屡次参加各种舞会,希望能碰到一位像侯爵夫人那样拥有丰富资产的贵族名媛。最后,他找到一位相貌平庸,却拥有23000英镑家财的贵族小姐,她的名字是凯瑟琳·戈登。

约翰·拜伦高雅的谈吐和法国式的浪漫情怀很快赢得了这位少女的芳心。1785年5月13日,他们结婚了。婚后,夫妻二人定居在苏格兰。约翰·拜伦挥金如土的习性逐渐显露出来,没过多久,凯瑟琳手中的3000英镑现金被他挥霍一空,接着他又让凯瑟琳卖出在银行的股份,然后是鱼塘、领地里的树木,还靠抵押借了8000英镑。戈登家族的所有人都对约翰·拜伦极为不满,凯瑟琳为了缓解丈夫的经济窘境,陆续卖掉了自己家族的产业。

1787年,约翰·拜伦为了躲避债主,再度逃到法国。当时凯瑟琳已经怀孕,不过还是跟着约翰·拜伦来到了法国。她不会说法语,丈夫又开始了一种赌博、调情、负债累累的生活,不过她一直没有丧失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她生活俭朴,竭尽所能地照顾着丈夫和他的私生女奥古斯塔。年底,凯瑟琳的预产期到了,她回到英国待产,奥古斯塔则被送到外祖母家。

从上述的故事中,我们发现,约翰·拜伦似乎从未尽到他作为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他只想到自己的生活,只有在需要钱的时候才到伦敦看望凯瑟琳,凯瑟琳一笔一笔地帮助丈夫还清借款。她也曾怒火中烧,将衣服和帽子剪得粉碎,把盘子扔到仆人头上。但是每次,约翰·拜伦对她提出要求时,她总是无法拒绝。她非常爱他,现在依然是这样,不过她不得不承认自己的婚姻生活并不幸福,她被骗光了所有财产后,穷困潦倒,还要照顾一个即将出世的孩子。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女人都有可能崩溃,凯瑟琳终于不堪忍受,在1788年1月22日生下拜伦之后,带着孩子离开了她的丈夫。

年幼的男爵

我们的主人公终于降生了。可惜不幸的是,他一生下来,右脚就有点畸形。他的母亲寻遍了名医,也无法弥补这天生的缺陷。这个缺陷给他今后的生活带来了不少痛苦,这可能也是拜伦特殊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1789年夏天,拜伦的母亲带着这个取名为乔治·戈登的儿子离开了伦敦,回到位于苏格兰的娘家。凯瑟琳之前拿自己的部分财产做了投资,现在每年可以有150英镑的利息。这些钱足够她和她的儿子平静地生活下去。

不多久,约翰·拜伦再度山穷水尽,不得不去投靠他的妻子,他们在一栋狭窄拥挤的小屋里住了下来。然而这位挥霍无度的纨绔子弟实在过不惯这种清苦、平淡的生活,当他从他的姐姐那里借到一点钱之后,马上就离开凯瑟琳母子,回到了上流社会的圈子。

凯瑟琳对丈夫真是又爱又恨。当他要钱时,她气得对他破口大骂,可是事情过后,又死心塌地地爱着他。她对自己的儿子也是如此。拜伦曾回忆说:

我的母亲,当我顽皮地惹她发脾气时,常常说:“唉!你简直和你父亲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的可恨!”但是,过一会儿,她又会很懊悔地抱着我又疼又怜。

约翰·拜伦最后一次出现在凯瑟琳母子面前,是1790年9月的事。为了让他完成回到法国的心愿,凯瑟琳只好从自己母亲的养老金中拿出100英镑给他。这之后,他们再也没见过约翰·拜伦。

1791年8月,法国方面有消息说约翰·拜伦已经自杀身亡。他在遗嘱上指定他的儿子——乔治·戈登·拜伦为他的财产继承人以及债务和丧葬费的负责人。

这个消息经过证实后,差不多整条街的人都听得到凯瑟琳的哭声。这时,拜伦才三岁,后来他在写给朋友的信上说:

我对我母亲还留有深刻的印象,而且,因为亲眼目睹了父母的婚姻状况,我从小就对婚姻产生了恐惧感!

安葬了约翰·拜伦之后,凯瑟琳强打精神,好不容易用她那微薄的一点收入,在相对条件好一点的住宅区安顿下来。她牺牲了自己的一切享受,只想让自己的儿子得到最好的照顾。可是,无论她如何委屈自己,以她的收入,决不可能送拜伦到一所贵族学校去,所以,拜伦只好在邻近的一所又小又吵又脏的学校读书。拜伦后来回忆他的这段生活时说:

我在那所学校什么也没有学到,只会重复地背诵一句:“神创造世人,我们要爱他!”第二年学校换了一位比较好的老师,我才学到一点东西,并开始学习拉丁文。

拜伦六岁的时候,一个意外改变了他的命运。“疯狂的拜伦男爵”,即拜伦的叔祖父的孙子在科西嘉岛不幸身亡,拜伦被指定为他的合法继承人。凯瑟琳终于可以在娘家和贵族亲友面前抬起头来了,她开始教导拜伦贵族人士应有的态度和礼仪。

这时候的拜伦在学校里虽然成绩平平,但却很喜爱阅读课外书籍,他最喜欢的一本书是关于土耳其历史的。他曾说:“那是我童年时最喜欢读的一本书,或许,是它让我的诗增加了一点东方色彩!”除了历史外,他也喜欢读航海或冒险的故事,如《一千零一夜》和《堂吉诃德》。

1798年,“疯狂的拜伦男爵”去世了,于是这个刚刚满10岁的小男孩成了拜伦家族的第六代男爵。继承爵位的第二天,拜伦问他的母亲:“我和以前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我自己看了很久,也看不出自己当了贵族以后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最令他尴尬的是学校里的老师忽然间对他特别亲切,还送给他一些点心和糖果,并且在他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向全班同学宣布了他的新身份。经不住众人的注视,这位年幼的男爵居然大声哭了起来!

去世的拜伦男爵并没有遗留下很多财产,清还债务之后,甚至连丧葬费都成问题。为了继承爵位,拜伦母子还要亲自前往纽斯台德地区。

凯瑟琳把全部家具以74英镑卖出去,终于凑足了去纽斯台德的旅费,我们不太清楚这位小男爵离开苏格兰时的心情如何。不过,从他对一首苏格兰民谣的感想中,我们不难看出,拜伦在苏格兰的确有过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他写道:“我虽然只能算是半个苏格兰人,但却流着苏格兰的血液!”

当拜伦母子及他们的女仆罗丝风尘仆仆地赶到纽斯台德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面对湖泊的修道院和一座残破古老的哥特式教堂。凯瑟琳的律师汉森先生和他的太太先一步到达这里,已经在庄园的入口处恭候多时了。随后,汉森夫妇带领他们四处参观。

拜伦母子在看过领地内的公园和宽大但却阴暗的建筑物后,坚定了要在这里住下来的决心——尽管汉森先生一再告诉他们:这些建筑物其中的一些连屋顶也没有,并且,客厅和饭厅现在满是稻草和粪便。最后,凯瑟琳决定暂时在残破不堪的纽斯台德修道院中住下来,以便就近慢慢整理庄园,并处理土地问题,好在还有一些家具没有被债主搬走。

那么拜伦呢?汉森先生建议让他在克拉克太太家住一阵子。这位克拉克太太的前夫是“疯狂的拜伦男爵”的外甥,她的女儿玛丽比拜伦大两岁,算起来应该是拜伦的表姐。

没过多久,这位年幼的男爵开始对自己的领地和身份感到得意起来,他为拥有拜伦家族的家徽感到骄傲,并且学着上流人士的样子将自己的东西慷慨地赠与亲友。

第二年,拜伦又搬到诺丁汉。有一位医生自称精于外科手术,能治愈拜伦的跛脚。他以油脂替拜伦按摩,并用机械方法绞紧拜伦的脚。然而,这除了增加更多的痛苦之外,一点功效也没有。

汉森先生不忍见孩子遭受这样的折磨,同时认为他必须接受较为系统的教育,于是建议凯瑟琳将他送到伦敦的学校就读。他还说,说不定伦敦的医生对他的脚有更好的治疗方法。在汉森先生的帮助下,拜伦进入了伦敦的一所学校,并且免去了一切教育费用。1799年7月,拜伦随汉森先生到达伦敦,他暂时住在亲戚卡里索伯爵家里。

与此同时,汉森先生劝凯瑟琳把女仆罗丝辞掉,因为她常常责打拜伦,并邀请一些不三不四的人到家里玩。

这时候的拜伦有些早熟,他与罗丝的一些朋友往来密切。不过,不知道为什么,罗丝对宗教的热诚并没有影响到拜伦,相反,拜伦日后对宗教人士深恶痛绝。

拜伦进入伦敦的学校之后,因为拉丁文水平不高,再加上不专心学习,所以名次一直有些靠后。汉森先生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于是怂恿卡里索伯爵将拜伦送到一所公立学校。汉森先生应该知道以拜伦的程度,去公立学校就读肯定会有些吃力,然而他说:“这个小孩有点聪明,应该是可以培养的!”于是,1801年4月,汉森先生带着拜伦去公立学校面见校长朱利博士。

这期间,有一年暑假,拜伦可能曾陪同他的母亲到诺丁汉和纽斯台德附近度假。拜伦自己的一篇回忆文章中说:

我非常爱我的表姐玛丽,我只能用诗来抒发情感我的热情使我睡不着、吃不下,一刻都不能安宁。虽然我知道她会爱我,但是想到还要那么久才能见面,真是非常痛苦……

拜伦的初恋似乎发生在他8岁到12岁之间。当然,这种“早熟的青涩的爱恋”和真正的爱情还有些差距,而且拜伦习惯于将自己追求的女孩想象得异乎寻常地完美,面对完美却不能占有的遗憾在拜伦以后的生命中,一直重复地出现。

中学时代

拜伦要去的公立学校叫哈罗公学,离伦敦市中心约11英里,建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山丘上。在这里就读的学生大都是贵族子弟,也有一些中上流家庭的孩子。值得称道的是,校长和老师们并不以家世作为对待这些孩子的标准,而是对他们一视同仁。

当汉森先生带着拜伦面见朱利校长时,朱利校长听说这个孩子的基础不太好,就马上指派自己的儿子亨利为拜伦的私人教师,对他加强辅导,以便日后按成绩分班时,不至于与比他小的孩子分到一个班里,受到同学们的讥笑。

经过亨利的辅导,拜伦的成绩的确有了显著提高,但是同学们对他的讥笑却不可避免,因为这个跛脚的孩子非常高傲,同学们对他有些反感,他们制造了很多针对拜伦的恶作剧。

拜伦曾亲口告诉他的朋友:“那些没有同情心的同学使我觉得在哈罗的生活非常痛苦。有时候,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的脚被浸在一桶水中。”他在哈罗公学的头几个月,几乎都是在打架中度过的。可能是因为这样,拜伦此后一直非常厌恶学校生活。

好不容易,暑假来临了,拜伦又可以回去和母亲在一起了。这时候汉森先生又为拜伦争取到每年500英镑的教育费,并且请来贝里和劳瑞两位医生,为拜伦设计了一双鞋,这双鞋子的右脚踝处有个支架,穿的时候用绷带连脚一块儿包起来,这可以使得拜伦的跛脚不那么明显。不过,拜伦很不愿意戴着这个麻烦的支架,因为这使他的行动不能像别的小孩一样利落。他对每种运动都非常感兴趣,都想要尝试,他的板球玩得相当不错。拜伦也开始结交一些新朋友,年纪比他大的朋友大都来自平民家庭,他们通常不与拜伦结交;只有年纪比他小的贵族子弟才肯跟他做朋友。

在哈罗公学的生活其实是比较单调的,所以拜伦在课余的时候,常常坐在校园里的一棵榆树下沉思。那时候的拜伦都在想些什么呢?他正值青春期,内心想必充满了感伤和忧愁,这样的情绪是诗歌生长的最好土壤,这段时期也可以说是拜伦创作灵感最丰富的时候。

假期再度到来时,拜伦兴高采烈地跟着母亲到苏格兰度假,这期间,他参加了许多舞会。学校快开学时,拜伦的母亲凯瑟琳写信给汉森先生,信中说拜伦拒绝回哈罗公学继续读书。但是,2月,拜伦还是回到学校了。

朱利校长看出了拜伦的天分,他在写给卡里索伯爵的信中说:“这孩子颇有天分!将来会为他的爵位锦上添花。”卡里索伯爵很高兴。

经过汉森先生的努力,纽斯台德庄园终于找到了承租人。那是一个23岁左右的年轻贵族,地位比拜伦低,他愿意以一年500英镑的价格租下纽斯台德庄园。凯瑟琳为了今后的生活来源,只能搬出庄园。她带着拜伦搬到附近一个只有3000多人口的小镇。暑假时,拜伦虽然离开了让他觉得十分无聊的学校,但对这个小镇也一天天厌烦起来。于是,他们又搬回纽斯台德,和看守庄园的人住在一起。

这时候的拜伦完全被表姐玛丽的美丽俘虏了。亭亭玉立的玛丽小姐可能也很欣赏拜伦的才华。然而,她对拜伦却谈不上有什么爱意,因为不久前她才和一位风度翩翩的青年约翰·马斯德先生订婚。可是,被爱情冲昏头脑的拜伦却仍然每天准时到玛丽小姐家报到,玛丽小姐的一颦一笑都会让拜伦整夜不能成眠。

学校又要开学了,拜伦却一点也没有回去上课的意思,也丝毫不在意母亲的再三恳求。汉森先生禁不住朱利校长的一再询问,只好写信给凯瑟琳,结果却得到一封这样的回信:

我已经努力地劝了他六个星期,但他还是不愿意回学校。我知道他并没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只是因为单恋玛丽小姐。他已经在她家附近待了三个星期,一直没来看我。

凯瑟琳在信里说她觉得自己儿子的状态有些不正常,可是即便如此,这位溺爱孩子的母亲还是顺从了拜伦的意思,让他在纽斯台德待了下来。也许她是记起了她当年对拜伦父亲的迷恋,那是一种不求回报、不问得失的迷恋。

没有多久,拜伦开始明白了玛丽小姐的意思。有一天晚上,拜伦意外听到玛丽小姐对她的女仆说:“什么?我会喜欢那个跛脚的小孩?!”羞愤交加下,拜伦冲出了玛丽小姐的家。这件事之后,拜伦下定决心要马上离开这个伤心地。这时,租下纽斯台德庄园的葛雷先生邀请拜伦一起去打猎,于是拜伦留在了纽斯台德。他依然无法忘记玛丽小姐,他后来告诉朋友说:“她是我年轻时梦幻中美的化身!”

拜伦每天晚上都和葛雷先生一起出去打猎,他们围捕雉鸡,捣毁它们的窝巢,玩得不亦乐乎。但是,在拜伦16岁生日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这使得拜伦的情绪非常恶劣,而且离开了葛雷先生,发誓今后再也不和他来往。虽然他不愿意说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他的言辞间曾暗示:葛雷先生有冒犯他的意图。

之后,拜伦又回到哈罗公学读书。这次回去,他对学校的兴趣似乎比以往浓厚了一些,虽然学校里的课程在拜伦看来依旧十分无聊,不过他结识的一些新朋友倒是弥补了这一点。假期再来临的时候,拜伦已经不想再回到母亲住的地方度假了。这可能有玛丽小姐的因素,但是拜伦与母亲的逐渐疏远却是事实。这时候,拜伦有了一个知心朋友,就是他同父异母的姐姐奥古斯塔。拜伦在写给她的信中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是我最亲近的人了,不仅是在血统上,在情感上也是如此!”

拜伦和母亲越疏远,和奥古斯塔的关系就越亲密。拜伦在接受教育和逐渐成熟长大的过程中树立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他梦想着做一个议会中的演说者。他在写给母亲的信中说:“富有、尊贵的路就在我面前,只要我肯,就能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否则我将会走向灭亡!”

鉴于这样的理想和目标,拜伦开始注意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训练,他对演说这一科特别用心,一有机会就训练自己在大庭广众下说话的能力。拜伦后来回忆说,在哈罗公学时,大家都觉得他除了玩耍、捣蛋和发呆以外,并不喜欢读书,其实这是对他的误解。

……事实是……我吃饭也读书,在床上也读书,别人没有读的时候,我还在读书!而且,从15岁开始我就什么书都读过了。

的确,根据拜伦在剑桥大学时的笔记,上面记录着他15岁时已经读了很多书,涉及的领域也很广泛,包括文学、历史、哲学、神学等,他还阅读了卢梭等启蒙思想家的著作。

假期再来临时,拜伦与母亲的关系更加恶化了。拜伦说:“以前是她放纵我、溺爱我,现在却相反。我们母子之所以会争吵,都是因为那个讨厌的葛雷先生……我几乎怀疑,我母亲是不是爱上他了?”

因为与母亲时常争吵,拜伦便借口离开家到比格家做客。比格家有一个比拜伦大好几岁的伊丽莎白小姐,她很喜欢拜伦。这时候,玛丽小姐快结婚了,拜伦对她的感情却依然还在,他很有可能偷偷地去看望过她,但是玛丽小姐哪有多余的时间理会他呢?沮丧和失望几乎使拜伦精神崩溃,恰逢新学期开始,拜伦逃也似地回到了哈罗公学。

再回到哈罗公学,拜伦已经是高年级的学生了,他在同学中间很有号召力,当然同时他也惹了一些麻烦。朱利校长劝拜伦自己找个私人教师,在家里学习功课并准备进大学的一些事情。拜伦没有理会朱利校长的劝告,他与母亲关系的恶化以及在哈罗公学领导者的地位,使得拜伦对学校的感情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从厌恶到热爱。他说:“我多么不喜欢离开哈罗,最后一学期时,我每天都要计算一下,留在学校的日子还有多少天,真是越算越难过!”可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拜伦还是跟他的好友交换了离别纪念品,十分感伤地离开了哈罗公学。

1805年9月,拜伦在伦敦住了一个月,为进入剑桥大学作准备。

在剑桥

1805年10月,拜伦进入剑桥大学就读,他那时对剑桥的印象并不好,他后来对人说:

我不太高兴进剑桥大学。原因之一是我舍不得离开最后两年才开始喜欢的哈罗公学;原因之二是我一心想进入牛津大学,可惜招生名额已经满了;而且,那时候,我还在为一些私人事务烦心。我觉得自己像一只离群的狼,不愿意和别人有任何交往更令我伤心的是,我知道自己已经不再是小男孩了,我觉得自己似乎已经变老了……

不过,拜伦搬进学校东南方一间很宽敞的房子之后,就觉得精神状态好多了。他一直喜欢广大的空间,这也正是他喜欢纽斯台德的原因,那里虽然破旧,但建筑物高大宽敞,土地广阔无垠。

拜伦在11月写给奥古斯塔的信中说:

我住在这里,每年有500英镑的收入,有仆人伺候,还有马车,真像一个自由自在的王子!

剑桥大学与哈罗公学一样,没有贵族与平民之分,但悠久的建校历史使剑桥有一个长久的不成文的规定,就是特别容许贵族子弟可以不按时上课,也不必参加考试。因为这个特权,很多在剑桥就读的贵族子弟以为他们可以随意破坏学校的规定,可以过自由放荡的生活。拜伦在哈罗公学有许多贵族朋友,但是在剑桥,他结交的贵族子弟很少。起初他也想和那些贵族一样整天吃喝玩乐,但一段时间之后,他觉得丝毫没有乐趣可言,有时反而觉得浑身不自在。

我们从他写给汉森先生的信中可以看出一些蛛丝马迹。

这些人所追求的东西很多,吃、喝、玩、乐、睡觉、打架但是,永远轮不到读书。我坐下来写这封信给你,可是,我的思绪被这些放浪的行为所笼罩我虽然对它们深恶痛绝,但却依然不能避免总体而言,毕竟我在这里还是比较稳重的人。我没有招惹任何麻烦,也没有进退两难的痛苦遭遇……

拜伦在剑桥结交的第一个朋友是从前在哈罗公学的同学,他的名字是爱德华。他与拜伦兴趣比较相近,他们经常一起游泳,一起骑马,一起读书。爱德华很有音乐天赋,常会吹奏横笛或拉大提琴给拜伦听。与爱德华在一起的时候,拜伦往往可以暂时忘记生活中的不愉快。除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拜伦还有一些酒肉朋友,是他不得不结交的贵族子弟,他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常常自己偷空读书。有一本斯科特的诗集就是在一个有“混世魔王”之称的家伙的屋子里读完的。

尽管拜伦没有浪费金钱在花天酒地的事情上,但他似乎也有他父亲那种随意挥霍的习惯。因为这一年圣诞节时,他几乎已经身无分文了。

12月27日,拜伦写了一封信给奥古斯塔,他要求姐姐替他作保,因为“有人答应借给我几百英镑”。这是拜伦首次和放高利贷的人扯上关系,之后的三四年中,他一直靠借贷过活。从剑桥毕业时,他已经欠了数千英镑。虽然奥古斯塔曾表示可以替他还债,但拜伦拒绝了。

这时候,拜伦不但在金钱上陷入困境,在情感上似乎也陷入低潮。可惜即便是与他志同道合的朋友也不容易了解他的想法。爱德华在1821年的日记中写道:

他的友情,以及那种激昂却纯洁的爱和热情,当时曾使我非常感动,那是我一生中最浪漫而快乐的时期!可是,我很多时候并不知道拜伦在想些什么。

在剑桥就读期间,拜伦还认识了一个比他小很多的男孩,那是学校教堂唱诗班的一员,他长相清秀,声音柔和宛如天籁。拜伦与这个孩子结成忘年交,他在给伊丽莎白·比格的信中提到过这个男孩,信中说:

最初是他的声音吸引了我,然后是他的容貌,最后,他的态度使我想要和他成为朋友。在剑桥的时候,我们每天在一起,不论春夏秋冬,没有一刻会感到无聊,而且每次都依依不舍地分开。

1806年2月,新学期到了,但拜伦依然留在伦敦,没有返回学校的打算。这是因为他的债务还没有还清,最后的还贷期限就要到了,奥古斯塔并没有及时为拜伦作保。因为这件事,拜伦连续好几个月没有跟奥古斯塔通信。最后,拜伦只好找房东和房东的女儿替他作保。奥古斯塔知道后,心里非常难过,拜伦的母亲也感到有些不安。

拜伦借了900英镑高利贷,还清了债务,并且缴纳了200多英镑的学杂费。但是,他似乎还没有回学校的意思。他有点幸灾乐祸地写信给母亲:

我身边虽然有些钱可以周转,但是,我觉得这些还不够我一学期的费用在英国的大学进修对一个有身份地位的人来说——我想你也清楚——不太可能,而且是非常荒谬的也许我不能在法国有什么发展,然而,柏林、维也纳或圣彼得堡总还有我容身的机会!

凯瑟琳接到信后,几乎要晕倒了!她看得出拜伦继承了他父亲的一些特点——没有耐性,做事全凭心血来潮。这样下去,他会毁掉自己的未来!凯瑟琳在绝望中写信给汉森先生:

这个孩子将会是我的致命伤,他快要把我逼疯了!我绝对不会同意让他去外国。再说,他去哪里筹这笔钱?他不是已经被放高利贷的控制住了吗?啊!这孩子真是没有感情,没有良心!

3月中旬,拜伦以高得不合理的利息借来的钱又花光了,他不得不写信向汉森先生求助,请他帮忙凑500英镑。4月,拜伦终于回到了学校,不过他挥霍浪费的习惯还是跟以前一样,没有任何改变,不但慷慨地捐款给学校,还买了一辆装饰豪华的马车。

拜伦是否到学校上过课,我们不太清楚,他在与朋友们的通信中没有提到过他上课时的情形。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他觉得上课太枯燥乏味,没有什么值得说的。尽管第一学期,拜伦交了20多英镑的书费,但他却没有好好地用心地上课。他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写诗上面了。

这个学期快结束的时候,拜伦手里的钱又花光了,不得已,他只好回到母亲身边。不可避免的,拜伦与他的母亲激烈地争吵起来。自然,比格家又成了他的避风港。这期间,他认识了伊丽莎白·比格的哥哥约翰·比格,他刚从爱丁堡的医学院毕业回来。没过多久,拜伦与母亲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在比格兄妹的帮助下,他十分狼狈地逃回了伦敦。不料,凯瑟琳紧跟着他也到了伦敦。拜伦千方百计、绞尽脑汁终于将母亲劝回纽斯台德。然后,他转往南安普敦与好友爱德华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假期。

9月,拜伦又回到了纽斯台德,这次不但有马车,还有马夫和侍从,而且,他的身材似乎也胖了一些。凯瑟琳只能对他的奢侈行为表示愤怒,却拿他没有任何办法。拜伦回到纽斯台德后马上和比格兄妹取得联络,他们组织了一个私人剧团。当然,拜伦每次都扮演主角。

这时候,拜伦似乎在追求纽斯台德的一位小姐,为她写过一些情诗,但都不太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