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公室秘战:在人脉角逐中平步青云
1063300000015

第15章 左右逢源,在同事中树立良好的口碑(4)

第一,最好的策略是避免矛盾和冲突,积极沟通。如果恶人型同事懂得“冤家宜解不宜结”的道理,你要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千万不要死缠烂打,甚至还可以给他们制造一些晋升的机会,让他们从心里感激你;如果他们执意要与你为敌,你就有必要义正词严地提醒他们,虽然你不畏惧与他们对抗,但发生内斗,不仅会无谓地消耗许多时间和精力,而且会影响彼此的心态和在其他同事心目中的形象,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

第二,强化自身能力,是应对恶人型同事的有效法宝。对凭空捏造的诬告,你只需一笑了之。你应该不断学习和充电,强化自身能力,尽量不犯错或者少犯错,以避免被他们抓住把柄。

第三,要跟其他同事通力合作、公平竞争,别用下三滥的招数。在职场中,讲究的是团队作战,如果你总是单枪匹马作战,必然会遭来恶人型同事背后放出的冷箭,甚至让你落入四面楚歌的境地。领导重视的是你能为单位创造多少效益,而同事们最愿意与那些能够通力合作、公平竞争的人相处。

五、与同事保持适当的距离

由于工作上的关系,同事之间的共同语言还是比较多的,朝夕相处中,也容易成为互相安抚失意和共同面对挫折的朋友。

但是,良好的同事关系并不等于朋友关系。真正知心的朋友,即使彼此不常见面或者很久没有联络,也不会因此而忘记对方的存在。而职场中的朋友,掺杂着很多利益冲突,而掺杂着利益冲突的朋友关系,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关系。

另外,由于你与同事之间彼此存在着竞争关系,如果走得太近,有时候这种掺杂着利益冲突的朋友关系反而容易成为一把双刃剑。因为平时没有竞争的时候,你与同事之间可能会一团和气,而一旦遇到利益之争,无法实现双赢时,你与同事就可能会彼此拆台,相互踩踏。所以,你与同事就好像挤在一起取暖的刺猬,离得太远会冷得受不了,但靠得太近又容易被对方扎到,最好还是保持一定的距离。

1.办公室里究竟有没有真正的朋友?

王强刚参加工作没有多久,见了本部门的同事就跟见了亲人一样。大家每天一块上班,说着笑着就把工作干了;中午一起到食堂吃饭,其乐融融就如同一家人;晚上一干人等时而泡吧,时而打保龄,时而去蹦迪。王强已经把同事们都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既然是朋友,自然是无话不谈,跟同事在一起的时候,王强喜欢发发牢骚,诸如“老板心太黑了”、“某某女同事长得实在太丑了”之类。他在发牢骚的时候,在场的其他同事也都点头称是,王强想当然地认为是英雄所见略同。

然而,没过多久,王强的各种牢骚就从各个渠道传了出去,并有了反馈。老板对他怒目而视,被评论的女同事偷偷给他准备了小鞋,有的人干脆以牙还牙。王强惊诧、愤怒,最后是伤心,原来再亲密的同事也不是知心的朋友,同事可以听你抱怨,也会将你的抱怨转达给别人。

办公室里究竟有没有真正的朋友?如果要把朋友和利益这两个概念截然分开的话,那么,你最好不要在单位里交那种完全互信的、无话不谈的、关系平等的朋友。而且,领导也会限制这种朋友关系的存在。

在工作当中,你和同事之间的关系会经常发生变化——今天是不同部门里没有竞争的同事,明天就可能是在同一个部门里相互较劲的竞争对手;今天的平级关系,明天就可能变成上下级关系……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在单位里,要想保持没有利益冲突的单纯朋友关系,确实有非常大的难度。

在单位里,你与同事之间的合作、竞争,归根结底是与利益博弈相关的,如果你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打破原来的人际平衡。前康柏中国总裁李金水曾经讲过,单位就像是一艘在汪洋中航行的船,很多人都从船下往上挤,而最安全的地方就是靠近中心位置的驾驶舱,但想要挤过去,就必须一路把别人挤掉,甚至挤到海里去。这就是职场的现实。如果你不会保护自己,就不可能在职场中平步青云。

同时,从领导的立场来看,如果你与某些同事的关系过于亲密,那就容易形成“小圈子”,不利于团结协作。“小圈子”的适度存在,对于单位内部人际关系的平衡、多条信息渠道的建立、局部的合作有一定的好处,但你与某些同事之间这种关系过于紧密的“小圈子”,往往会对单位的利益和领导的地位构成威胁。所以,柳传志曾经说,联想集团在招大学生的时候,同班同学不能超过5个人。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在单位内部有比较要好的朋友,也是把无聊的工作环境变得活跃、开心一些的一个重要因素。盖洛普调查公司曾经对上百万名经理人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在单位内部有比较要好的朋友,是标志工作环境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西方人对于“朋友”的理解和我们中国人是有所不同的。他们可以把工作关系和朋友关系完全分开,工作的事和朋友的事完全分开,上班时间和下班时间完全分开。而我们就有所不同,同事之间很难做到工作关系和朋友关系完全分开——上班的时候可以因为工作的事而争吵,下班一起喝酒的时候则完全不谈工作,对中国人来说有些难以想象。

和同事交朋友,首先你要搞清楚你们之间是情感关系还是利益关系。实际上,办公室里有两类朋友,一类是以情感来维系的,一类是以利益来维系的。而且人际关系是互动的,无论情感还是利益,都需要双方努力来维持,这样才能和谐相处。办公室里发生的冲突,一方面是因为利益冲突,另一方面是由于交往底线混乱所导致的冲突,比如老王以情感来维系与小张的关系,而小张却以利益来维系与老王的关系,这时老王可能就会觉得很受伤,因为自己的情感付出得不到回报。其实,老王只要调整与小张的交往底线就可以了。总之,无论以什么作为彼此交往的底线,相互信任都是最重要的,情感骗子和利益骗子同样可怕。

2.办公室交友要注意的问题

在某外企工作的李小姐有一堆朋友,她们经常一起吃午餐,一起讨论服装,一起议论自己的领导。然而,这几年,李小姐却先后遭到表面一团和气的朋友们的两次背叛。

第一次,李小姐无意中听见朋友们在议论自己私下里找领导做工作,而且议论的口气相当恶毒,李小姐当时就如同五雷轰顶一般,半天都没缓过神来。

前不久,领导将李小姐叫进了自己的办公室,安排给她一份她十分不情愿接受的工作。李小姐清清楚楚地知道,她是被另一个朋友给算计了。因为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管她怎样表示拒绝,那个同事一直锲而不舍地来做她的工作,请求和她调换岗位。这一次,李小姐更加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内心的愤怒了。

与同事交往时,你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你不可能结交所有的同事。与人为善、广交朋友固然没有错,但个性差异以及在职场中担当的角色的不同,决定你不可能与所有的同事都成为朋友。那些过于消沉、堕落的同事不结交也罢,而那些一而再、再而三地推卸自己责任的同事,你也没有必要为了维系关系而姑息他们。在办公室里,你要团结更多的同事,而非建立个人的“小圈子”。职场中并没有绝对的坏人,即使是那些爱使坏的同事,他们也愿意和好人交朋友。所以,保持一颗平常心,顺其自然,相信你一定能够在办公室里找到与自己真正投缘的朋友。

第二,准确分辨对方是真朋友和假朋友。与同事交往时,你一定要注意准确分辨对方是真朋友和假朋友。有的同事和你套近乎,为的是拉关系;有的同事和你交朋友,是为了利用你;有的同事与你拉近距离,则只是为了“多个朋友多条路”……而真正的挚友是不图什么回报的,利益的成分越少,朋友的纯度也就越高。

第三,学会换位思考。在办公室里,你要多站在同事的立场上思考问题,从而让他明白,你才是真正跟他站在同一个战壕中的朋友。“我支持你!”听起来是一句非常简单的话,但在你与同事之间的交往过程中却非常重要。

第四,尊重同事做出的决定。在办公室里,你要尊重同事做出的决定,即便你想提出异议,说出自己心中的疑虑,也要给同事留有考虑和改变决定的时间。

第五,把握好尺度,做到公私分明。朋友是把双刃剑,如果你与某位同事过于亲密的话,难免会心生私念,做出有违公正的事来。而过分听信对方的一面之词,你就不可能对事情有全面的认识,从而影响自己的判断。

张广鸣是某报社的一名记者,他就曾经因为朋友的事情,差点被报社开除。当时他刚从实习生的身份转正,有了独立采写文章的权利,因为一次独家深入报道某食品对肠胃健康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在读者中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得到了报社领导的嘉奖和肯定。

可是一个月之后,一个报社的女同事找到张广鸣,说这种食品是她一个闺中密友生产的,经过这样的负面报道之后,企业严重亏损,能否由她的闺中密友提供成分说明,并在报纸上发表一则声明,表示这种食品其实对人体的伤害并没有那么严重。

张广鸣听后感到很为难,因为他刚刚转正,而这个稿子正是他自己采写的,他知道其中的原委。可那个女同事原来对他非常照顾,而且私人关系也比较好,所以,经过再三思考,他还是重新写了一份声明稿,在报社领导那里含糊地说明了一下,就见报了。见报第二天,报社就不断接到读者的电话质疑。因为这次事件,张广鸣又变成了实习生的身份,半年来的辛苦等于白费了,而那个女同事从此也再也见不到踪影。

经过这次事件之后,每当再遇到工作上需要作出决断的时刻,张广鸣都会给自己提个醒儿,要公私分明,对那些侵害公众权益的事,哪怕会得罪职场中的朋友,也不能心慈手软。

任何侵犯单位利益、违反单位规章制度甚至是触犯法律的事情,即便是受到友情的干扰,你也不要轻易陷入其中,而要公事公办,工作第一、友谊第二。

第六,谈吐幽默,不触碰敏感话题。同事之间,总会有一个相互适应和熟悉的过程,适当说些活跃气氛的小笑话,发挥个人的语言魅力或者保持温和的微笑,会消除彼此的生疏感。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你的幽默感也有助于化解职场冲突,帮助自己在办公室里交到朋友。

在办公室里,多说话表示你为人热情,但是你要注意,话题不能过于开放,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比较敏感的话题,更是不要随便发表议论。比如,你不要在同事面前倾诉自己在办公室里所受到的委屈,或者议论其他同事以及领导等等。如果有一天,其他同事和领导知道了你的这些议论,而对你表示不满,你则会很自然地怀疑到你的同事的身上。而在人际交往中,一旦你对同事产生了怀疑心理,你们之间的关系终结就不远了。要知道,你与同事之间的交往破裂之后,两个人依然要在同一个办公室里朝夕相处,要在团队中进行工作上的合作,要说彼此完全心无芥蒂,也是不太可能的。在这种状况下,无论对你还是对你的同事来说,都将是一种伤害。

3.妥善应对不同级别的同事

26岁的刘娜是某外企的行政助理,两年前,她24岁,从秘书专业大学毕业,行政助理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她择业的第一目标。

因为缺乏工作经验,刚到公司的时候,由于不能合理地安排时间,她8小时的工作变得异常忙乱。同事钱梦在公司已经工作4年,算是公司里的老员工,说话也非常有权威,于是刘娜总找机会跟她请教处理事情的方法,并且学习怎样才能更快地进入角色。因为彼此是同级的关系,工作职能也不同,相互没有太大的利益冲突,钱梦也乐于指教,她们慢慢地成为了无所不谈的好朋友。

可是有一天,公司突然宣布要从行政助理中选拔一人作为总裁助理,这不仅意味着被选中的人在公司的地位、待遇都将有大幅度的提高,也相应地扩大了未来的职场提升空间。从此之后,当刘娜再为工作上的事情征求钱梦的意见时,突然发现她一反常态,不是支支吾吾,就是找借口搪塞自己提出的问题。而在内选测试时,刘娜终于明白:坐在一旁的钱梦原来是把自己当成了她的竞争对手。

好在刘娜的英语底子非常好,应变能力也很强,在这次测试中脱颖而出,从此告别了原来的岗位,成为能够直接拿到总裁的口谕、上传下达的重要角色。刘娜想到以往钱梦给自己的指点,知道以后在传达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她的配合和支持,这份朋友的关系还需要好好珍惜并延续下去。于是,刘娜约了钱梦一起吃晚饭,先是对她说了些感激之词,待她消除了对自己的戒心之后,又跟她探讨了很多工作上的事情,譬如如何跟总裁相处,又如何对待下属等等。钱梦也都耐心地一一为刘娜解答。

此后,刘娜听取了钱梦的意见,对工作认真负责,在跟总裁的日常接触中,态度不卑不亢。如果总裁做了错误的决定,她也不会马上就反驳,而是从客观中立的角度给总裁一定的建议。但她也不会和总裁走得太近,即使是在一起吃饭,也尽量找一些非常正式、视野开阔,而且有客户陪伴的商业场合。对于总裁的私事,她绝对不过问,如果这些私事和日常工作也有一定的牵涉,她就先与总裁确认,是否一定要她去做这些事,这些事是否在她的职责范围之内。如今,刘娜已经做了一年时间的总裁助理,无论是总裁还是客户,都对她赞不绝口。

对那些支持自己工作的同事,刘娜会把事情交待得很清楚,并给他们一定的建议。私底下,刘娜也会关心同事日常生活的细节,譬如看到谁中午常常是从家里带饭来吃的,她想也许是经济上有困难,或者是工作餐不合口味,就会顺便给他们买些酸奶、水果等等,大家一起吃着、玩着,关系就亲近了不少。总之,就从业两年的状况来看,刘娜学到的东西还真不少。

刘娜交到钱梦这个职场朋友,果然受益不少。新人入行,需要找对师傅。人品好、威信高、心地善良的领路人对自己日后的发展会有很大的帮助,你可以通过工作接触来仔细比较,选准对象,并积极主动地向对方请教。

刘娜的成功之处,在于她跟领导和同事都能融洽地相处,关系把握得恰到好处。面对领导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她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在充分理解领导的意图后,再去执行。同时,她还注意与领导保持适当的距离,尽量不在同事眼里留下巴结领导的印象。

4.异性之间的交往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