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公室秘战:在细节中让自己价值百万
1063400000031

第31章 言谈之间留意细节(1)

办公室里的言谈尤其要注意细节,因为一句不经意的话就可能让朝夕相处的同事耿耿于怀,为你的职业前程埋下一颗地雷。面对同事,有些话不能说,有些字眼不宜用,你要风趣幽默、耐心倾听、由衷赞美……价值连城的艺术品成就于精雕细琢的细节,用心雕琢吧,让自己在言谈之间价值百万。

一、言谈要风趣幽默

言谈风趣幽默的人在哪里都会受到欢迎,因为他们把笑声和欢乐带给了大家。即便是在办公室这种比较正式的工作场合,也需要风趣幽默来调剂情绪、放松身心、活跃氛围。如果你能注重言谈要风趣幽默这一细节,那么你也能成为职场中最受欢迎的人。

经理正在和下属讨论一个策划方案,冗长的会议、激烈的争论让大家身心俱疲、情绪烦躁。这时,女秘书走了进来,告诉经理:“您妻子打电话来了。”“什么事?”经理问。“她说您连着加班,很辛苦,所以要送您一个……”女秘书不好意思地欲言又止。经理和在场的人都不解地看着秘书。经理问:“送我什么啊?”女秘书咬咬嘴唇,鼓起勇气说:“一个吻。”

周围的人都小声地笑了起来,只有经理不动声色,一边看文件一边吩咐秘书:“很好。我现在没空接,你先替我收下,等会儿再还给我。”大家先是一愣,继而哄堂大笑。会场上的紧张、压抑的气氛一扫而空,大家的精神重新振作起来,在融洽的气氛中开始了新的讨论。

这位经理的风趣幽默扭转了会议的局面,既让大家在笑声中消除了疲劳和烦躁的情绪,振奋了精神,又让大家体会到彼此的辛苦和付出,在相互理解中消除敌意、开始合作,回到了友好的、建设性的讨论当中。

风趣幽默没有固定的模式,让同事们开怀一笑也没有一成不变的技巧,关键是要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和给同事带去快乐的真诚与善意。

二、赞美同事有诀窍

赞美同事是一门艺术。恰到好处的赞美既可以强化同事的信心,振奋同事的精神,也可以为你赢得朋友。所以,很多名人都颂扬赞美的作用,比如,邱吉尔曾言:“你想要人家有怎么样的优点,那你就怎么样去赞美他吧!”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则说:“人类本性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美国心理学家杰斯莱尔也说:“赞美就像温暖人们心灵的阳光,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它。但是绝大多数人都太轻易地对同事吹去寒风似的批评意见,而不情愿给同伴一点阳光般温暖的赞美。”

并不是每一个职场人士都擅长赞美同事的优点,表扬同事的成绩。自私而冷漠的职场人士往往对同事的优势和成就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别有所图的职场人士刻意恭维、曲意逢迎同事,同样令人生厌;而衷心赞美的话如果不能说到同事的心坎上,平淡乏味,就得不到他们积极的反馈,无法激起他们的喜悦和感激之情,一番好意付诸东流。

那么,你如何才能使自己的赞美之辞富有成效呢?

首先,赞美的话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英国专门研究社会关系的卡斯利博士曾说:“大多数人选择朋友都是以对方是否出于真诚而决定的。如果你与他人交往不是真心诚意,那么要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不可能的。赞美他人也是如此,如果你的赞美不是出于真心,对方就不会接受这种赞美,甚至怀疑你的意图。因为人性中有一个优点,就是‘无功不受禄’。如果你毫无根据地赞美一个人,他不仅感到费解,还会莫名其妙,觉得你油嘴滑舌,有诡诈,想利用他,进而引起他对你的防范。所以在赞美他人时,为避免引起类似的误会,你必须确认你所赞美的人‘确有其事’,并且要有充分的理由去赞美他。”

美国著名小说家柯恩出生在一个铁匠家庭,只受过很少的教育。但柯恩非常喜欢诗歌,尤其是英国诗人罗赛蒂的作品,他更是爱不释手。

为了表达自己的仰慕之情,柯恩写了一篇赞美罗赛蒂艺术成就的演讲稿,并寄了一份给罗赛蒂。柯恩发自内心的赞美之辞让罗赛蒂感到非常高兴,当即决定聘任柯恩担任自己的秘书。在给罗赛蒂担任秘书期间,柯恩有幸结识了当时的许多文坛名流。在他们的鼓励和点拨下,走上了文学的道路,成为了一位世界闻名的小说家。而这一切,都源于他那篇真诚赞美罗赛蒂的演讲稿。

只有发自内心地关怀和尊重同事,乐于欣赏同事的优点和成就,你说出的赞美之辞才能情真意切,才能打动人心。

其次,赞美必须内容具体,针对性强。赞美的内容如果太抽象,缺乏针对性,就不仅会流于空泛,成为陈词滥调,而且被赞美的人也不会放在心上。因此,赞美的话应当有明确的事实依据,内容具体,针对性强。赞美之辞越具体,就说明你对同事越了解,对他们的优点和成就越看中,从而显得真诚和中肯。

但拥有黄金般思想品格,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同事毕竟是少数,你身边的大多数同事拥有的都是平常的思想品格,做的都是普普通通的工作。所以,赞美同事要找准恰当的切入点,这就需要你耐心细致地观察和敏锐地认知,你要善于从具体的事件着手,把握同事所取得的点点滴滴的成就,发掘他们身上以往被他人所忽略,甚至是他们自己也缺乏清醒认识的优点、潜质。这样的赞美才会给你的同事以惊喜。

常胜将军凯末尔每一次凯旋归来,都被人们的赞美之辞包围起来。“您真伟大!”“你是一位了不起的军事家!”对此,凯末尔已经习以为常,反应平淡。但有一次,一位在场的职位低微的官员赞美他说:“将军,您的胡子真漂亮!”凯末尔听后十分高兴,连声道谢。

第三,“雪中送炭”的赞扬更可贵。对于那些一贯表现优异,经常得到他人赞美的同事而言,一句赞美的话固然也会让他们感到满足,但其所起的作用也许并不如你期望的那么大。相反,对于那些表现平平,甚至是其才能由于种种原因被埋没的同事,由于难得听到一句赞美的话,一次真心的赞美所取得的效果往往是出人意料的。或许,从此他们就能鼓起干劲,力争上游,走出人生和事业的低谷。

第四,在第一时间给予赞美。发现同事的优点后,你要及时给予赞美;同事取得一定的成就后,你要在第一时间给予赞美。由于自己的优点和成就能够迅速地被他人发现,同事会感觉到自己和自己所做的工作一直被他人所重视,从而倍受鼓舞。相反,赞美如果姗姗来迟,由于时过境迁,所起的作用也就不会那么明显了。

第五,使用间接赞美的小技巧。如果你能在其他同事面前赞美某个同事,经由第三人的口再传到他的耳朵里,会给他带来意外的惊喜。间接的表扬没有客套之嫌,显得更加真诚和客观,会让你与同事之间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

台湾某日报的副主笔吴涵碧刚进报社的时候,被分配为儿童写历史故事。旁人并不看好,有人教她买书抄一抄即可。但吴涵碧非常认真,坚持查古书,做了好几抽屉的卡片,写出了一些现代版的历史故事。著名记者兼作家徐钟佩在拜望老师马星野的时候,提到自己在报纸上读到吴涵碧的这些现代版的历史故事时,尽是赞美之辞。马星野很惊讶地跟徐钟佩说:“作者就是我的外甥女呀!”

这件事传到了吴涵碧的耳朵里,她感到自己备受鼓舞。吴涵碧后来回忆说:“这是我进社会得到的第一个大鼓励,若她先知道我是谁的亲戚而赞美,感觉会不一样的,更何况是我最崇拜的新闻界前辈。有时碰到挫折不想再写时,想到徐阿姨喜欢,就一直写下去。”于是,20多年来,吴涵碧共写了1100多个故事,出书50本。

后来,吴涵碧把自己得到的赞美又反馈给同事。台湾著名作家侯文咏还是医学院学生时,写了篇“不考试真好”,吴涵碧边看边笑地说:“这人真有趣,找他写故事书,一定叫好又叫座。”吴涵碧想方设法得到侯文咏的电话后,打过去才知道:侯文咏去澎湖服兵役了。吴涵碧又费力地打通军用电话,跟侯文咏说出自己对他的赞美之辞。在得到真诚的赞美后,侯文咏持续替吴涵碧所在的日报写文章,果然大受读者的欢迎。

当吴涵碧经过书店,看到不论大人小孩都在边看边笑侯文咏写的文章,她说:“我知道自己做对了,看到同事好,就要对他讲出来,其实每个人都应如此,做同事的啦啦队长。”吴涵碧谦称她是从徐钟佩那里学来的。

三、懂得倾听的人更受欢迎

李铁良是一个非常热心的小伙子。在办公室里,不论是谁有个大事小情,只要他能帮得上忙,他都不会坐视不理,因此,他和周围的同事们相处得还算可以。但是,同事们都不太愿意和李铁良说话,他们一致认为:跟李铁良聊天,挺没劲的。原因是:只要李铁良张了口,同事们就没了说话的机会。

原来,与同事们聊天时,李铁良总是一个人喋喋不休,无论哪个同事想插话说两句,马上就会被他打断--“对,是这样的”,“没错,这种事我遇到过”……然后他就接过话头继续自己的独白。被李铁良打断的同事们个个都觉得自己像傻瓜一样,得不到他的尊重,被他当成了听众。于是,久而久之,就没有同事愿意和李铁良说话了。这不,一天同事们正在一块儿聊天,李铁良插了句嘴,他们就悻悻然地结束了谈话,把李铁良一个人撂在了那里。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在谈话时被他人当成两只“听话”的耳朵,而不是有经历、有想法并且希望得到关注和理解的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对一个只顾自己说,根本不想听同事说,甚至抢话说的人,没有人愿意做他满足表演欲望、获得语言快感的工具。这就是李铁良的失败之处。

如今,紧张的工作节奏、激烈的职场竞争和由此带来的精神压力,已经使很多职场人士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耐心地倾听同事讲话的从容心态,他们更喜欢自我表白,把同事当作是宣泄情绪的对象,而不是彼此理解、相互沟通的伙伴。因此,对话就常常成为他们的独白,他们在无形中剥夺了同事参与对话,从对话中获得满足、理解、肯定的权利,也失去了通过倾听了解同事、释放善意、建立友谊的机会。

为出租自己的耳朵,倾听别人谈话,美国语言学家哈尔·博伊尔居然要收费。

无论什么时候、什么人抓住我的前襟,开始摇唇鼓舌时,我就默默地递给他一份印好的单子,上面写着:你是在同一个靠听讲为生的人说话。因此,除非你愿意付费给我,否则请闭上嘴。费用如下:

听关于天气、棒球和政治的评论,每小时50美分。

听丈夫抱怨妻子,每小时75美分。

听妻子抱怨丈夫,同上。

听竞选演说,并定时大声欢呼,每小时1美元。

在鸡尾酒会上听诗,午夜前每小时2美元,午夜后每小时4美元,外加两瓶在路上喝的免费饮料。

听有关越南和其他国际问题的见解,每15分钟5美元。

听闲聊,如果讲我认识的人,不收费;其他的,每小时1美元。

听电话,费用加倍,事先付费。

听你的烦恼,一个上午15美元,如果你花整个下午听我的烦恼,钱如数归还。

当你在决定要说些什么的时候,要另付等候费,每分钟10美分。

要么交钱!要么住嘴!

听人讲话都可以变成赚钱的手段,可见悉心倾听之难得。实际上,学会倾听,是你在职场中应当给予充分注意的一个细节。所以,有人提出了谈话的“1,2,3”法则,简单地说,就是讲1分钟,听2分钟,在听的过程中做3次以上的肯定表示。

对于你而言,在谈话中,认真地遵循“1,2,3”法则是非常有必要的。阐明自己的看法,描述自己的经历,你要简明扼要,以1分钟为限;给对方2分钟的时间表达他的看法,并且在倾听时你要积极地呼应,通过语言或者神态作出至少3次赞同的表示,给对方以有效的鼓励,使谈话在融洽的气氛中进行下去。

与倾听联系在一起的往往是你的自信和对同事的包容与尊重。被自卑感所左右的人通常急于表白自己,也就不会耐心地倾听同事的话,即便是偶而闭上嘴听同事说话,也不过是一种敷衍而已,不是真诚、用心的倾听。

在职场中,掌握一些倾听的技巧很有必要。有人把倾听的技巧总结为:“五到”,不仅要“耳到”,更要“口到”【用语言来回应】、“手到”【用肢体来表达】、“眼到”【观察对方的身体语言】、“心到”【用心灵去体会对方的思想和情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倾听同事讲话,并不是要求你一言不发,如果你不积极呼应,同事会因此而扫兴,你们之间的谈话也就难以为继,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一,发问。你可以提些诸如“你认为这就是问题所在”“你的意思是……”“你能说得明白一些吗”等问题。这些提问有助于你获得更多的信息,并理解同事的想法。

第二,中立。像“嗯”和“真有意思”等中性的评价语言能表露出你对谈话感兴趣,并鼓励同事继续说下去。

第三,重复。你可以用“按我的理解,你的计划是……”“你是说……”以及“所以你认为……”等句式回应同事。这些话表明你在倾听,并明白他的意思。重复的重要性在于让你尽早发现有无曲解同事的意思。

第三,回应。你可以说“你的感觉是……”,也可以说“你是不是认为自己没有得到公平的待遇……”。

第四,总结。你可以说“你的主要意思是……”,也可以说“如果我的理解没有错的话,你认为……”。总结的时候,你要注意:不要第一个下结论,先听同事的结论可能更有价值。

在倾听的过程中,不必要的插话你应当予以避免。你既不要打断同事的话,抢夺“话语权”,也不要随便改变同事的话题,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让她无法畅所欲言。不论是直接打断,还是改变话题,要求同事说些其他的东西,都说明你对目前的谈话缺乏兴趣,或者感到不满,从而会挫伤他谈话的积极性。而且,他的思路一旦被打断,其思维的灵感也会随之消失,谈话的源泉也就干涸了。

倘若在倾听同事的谈话时,你必须插话,则应以商量的口气问一声:“请允许我打断一下”或“请等等,让我插一句”,既让他有个思想准备,也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误解。

在倾听时,你也可以利用无声的身体语言呼应同事,如微微的点头、专注的神情、闪烁的目光、会心的微笑、牵动的嘴角,乃至掐灭一个烟蒂等,都能使他看到你的真诚,获得鼓舞。

身体语言方面,你要注意以下几点:眼睛要注视同事,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当然不是盯着同事的眼睛看,你可以尝试看同事的鼻尖或额头等部位;身体适当前倾,这是一种积极倾听的姿态;保持自然微笑的表情,同时伴随着同事谈话内容的相应变化,不时地点头表示赞同。

在办公室里,倾听是了解同事的想法、赢得同事的好感的一条捷径。在狭小、封闭的空间里,你与同事朝夕相处,工作之外的闲谈自然不可避免。但因为你与同事之间交织着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利益关系,所以他们在谈话时通常不会直白地诉说自己的心曲,而只有认真地倾听,你才能捕捉到他们谈话中传递的真实信息。不论他们说的是鸡毛蒜皮的生活琐事,还是日常工作中的林林总总,只要你用心地倾听,就一定能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加深对他们以及工作环境的了解,同时也会被他们视为知己。

四、巧妙应对出口不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