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公室秘战:在细节中让自己价值百万
1063400000034

第34章 言谈之间留意细节(4)

在工作中,当同事有求于你时,你可以答应,但不要“保证”,而应代以“我尽量,我试试看”之类的字眼。与人交恶时,你也不要口出恶言,更不要说出“势不两立”、“老死不相往来”之类的话,而应不管谁对谁错,最好是闭口不言,以便他日需要携手合作时还有“面子”。对同事也不要太早下评断,像“这个人完蛋了”、“这个人一辈子没出息”之类属于盖棺定论的话,你最好不要说,同事的人生他们自己会把握,人一辈子要走的路很长,谁都无法想象自己未来会是个什么样子。

用不确定的词句一般都可以降低上司和同事的期望值,你若不能顺利地完成任务,他们因对你期望不高就会用谅解来代替不满,有时他们还会因此而看到你的努力,不会全部抹煞你的成绩;你若能出色地完成任务,他们往往会喜出望外,这种增值的喜悦会给你带来很多好处。因此凡事要留有余地,不要把话说得太过头,而要收放自如,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从而在适度和完美之间找到平衡。

说话不留余地等于不留退路,要么成功、要么失败的简单逻辑已不适合复杂多变的职场,你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有时候连你自己都无法承受。与其跟自己较劲,你还不如多采用一些缓和语气之类的说话方式。

十、别传播同事的隐私

职场人士有的时候喜欢把自己的烦心事告诉同事。或许在偶然间,有人把你当做真心的朋友,对你倾诉衷肠,你由此获悉了同事的隐私,此时你千万不可得意,因为在无形之中你已经多了一份责任:替同事保守秘密。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心的,同事的隐私一旦从你的口中泄露出去,不仅会使同事难堪,而且会使你的信誉大打折扣。所以,我们说,别传播同事的隐私,这是我们在职场的言谈中必须加以注意的一个重要细节。

于秀学、黄波波、郝朝锋在同一家单位工作,巧的是3个人也在同一间办公室。于秀学和黄波波是打拼职场多年的老手,所以他们的业务能力很强,人脉根基也深,深得上司的赏识。

转眼间又到了公司进行调整的时候。按照往年的规矩,公司准备从优秀的员工中提拔一位办公室主任,接替即将退休的老主任。

高层领导们思考了很久,最终决定就在于秀学和黄波波两个人当中选择一个。消息传出之后,同事们开始议论起来。在同事们的眼里,于秀学和黄波波都不是好惹的,于秀学由于和高层领导的关系不错,所以在很多同事看来这个办公室主任非他莫属。但黄波波是老主任的红人,也有竞争力。

不久,高层领导透出口风,计划由于秀学接任。一时间,关于于秀学将接任办公室主任的传言,便像雪花一样被传得满天飞。于秀学对此也是信心十足。可是就在这紧急关头,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同在一个办公室的郝朝锋在一次和同事们聊天时,无意中说到于秀学好像在男女关系上存在问题,这让同事们大惊失色。真是应了那句话,“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第二天,这件事就被传播开了。不仅公司的同事们知道了此事,就连高层领导也知道了。顿时,同事们对于秀学的态度就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他们不再像以前一样吹捧他,言语当中总是充满了鄙夷的味道。而高层领导对于秀学的态度也变了样儿,考虑到这件事情影响太大,他也不得不重新考虑人选,否则也不好跟员工们交代。

就这样,原本没有多大希望的黄波波就变成了幸运儿,他最终接替了老主任的位子,成为了办公室主任。这对黄波波来说,真可谓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

而那个传播者郝朝锋就没有黄波波那么幸运了。虽然他是无心的,可是高层领导对他的印象却大打折扣。在高层领导看来,这样一个随便传播同事隐私的人,一定是一个是非之人,把这样的人留在公司里,对于公司只有百害而无一利。

没过多久,高层领导就借口郝朝锋工作失职,将他辞退了。

传播同事的隐私会造成很大的影响,会使他在办公室中轻者羞愧,重者颜面扫地,甚至毁掉个人前程。他也会对你恨之入骨,你与他的友情会嘎然而止,也许在工作中还会成为死对头。同时,办公室的其他同事也会对你另眼相看,逐渐地拉远与你之间的距离。

有个长舌的老妇人向牧师承认说过许多人的闲话,她不知道还有没有办法可以弥补。牧师并没有对她说教,只是给她一个枕头,要她到教堂的钟楼上,把枕头里的羽毛散到空中去。她照着做了。牧师说:“好吧!现在把每一根羽毛再收集起来,放回枕头里去。”这个老妇人为难地说:“牧师,那是办不到的。”牧师很严正地说:“同样的道理,要追回你所说的每一句闲话,那就更难办到了。”

在职场中,你最好是不要加入到传播同事隐私的行列,不要凡事都爱凑热闹。但是,如果你在无意中泄露了同事的隐私,就可以直接找相关人谈话,借以警告,如果真正出现了泄密,就能够追查到“责任人”。不过,再怎么补救也不如不传播同事的隐私。

十一、有些字眼尽量别用

邱道隆所在的办公室里有位女孩,提起她来,邱道隆总是无奈地摇摇头。最让同事们讨厌的是她的口头禅--“没劲透了”。刚来的时候,邱道隆还想主动和她交往,毕竟对方来的时间长,应该搞好关系。

一次,邱道隆和其他几个同事去酒吧,顺便叫她一块去,她说:“又去酒吧,没劲透了。”另一次,叫她一块吃日本料理,她说:“又是日本料理啊!怎么就没点新花样。这的日本料理没一家做得地道的,每次吃了胃都不舒服。一样花这么多钱,还不如去日本吃正宗的,那才叫新鲜。到底是空运过来的,没劲透了。”两次下来,把邱道隆噎得难受,再也不敢招惹她了。

其他同事的遭遇也不比邱道隆好多少,比如,有同事问她上网聊不聊天,她说:“什么美眉、青蛙的,全是假的,没劲透了。”问她新流行的那本书看没看,她说:“还不是那回事,翻了几页就扔了。要看就看原版的,翻译过来的就是少了那么股韵味,没劲透了。”连同事买了件新衣服,她不仅没兴趣去看,还说:“就她那个身材,穿什么国际名牌,就算套一身宇宙名牌都未必好看。臭显摆呗,没劲透了。”不过,这话只适用于那些她明摆着买不起的品牌。

于是,很多同事心里都憋着一句话,想对她说:“你这人啊!真是没劲透了。”

这位女孩的口头禅和她接人待物的方式,实在是不可理喻。口头禅往往反映出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心态,心态不好的人总会在嘴边挂上一些讨人厌的口头禅。如果你想让同事“笑纳”自己,就一定要摒弃这些口头禅和背后的消极心态。

话说回来,你是否也曾在一些同事面前说过一些让他们觉得不舒服的口头禅呢?实际上,口头禅是你在工作中应当予以回避的字眼。即便是那些不那么刺耳和惹人讨厌的口头禅,你也要留心,因为它们可能在无意中就影响着你的个人形象、工作效率和职业前途。比如,你有可能喜欢使用“原来”、“本来”、“也许”、“老实说”、“严格来讲”等口头禅,这些口头禅不过是一些不必要的累赘,它们使得你的谈话显得繁琐、乏力。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谈话简洁、明确、有力,就要把这些口头禅从谈话中剔除出去。

另一方面,从同事的口头禅里,你倒是可以解读出一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增进对同事的了解。所以,对同事的口头禅,你不妨仔细聆听和分析。这个过程不但有趣,而且有用。

“说真的”、“老实说”、“的确”、“不骗你”之类的口头禅,表明同事通常有一种担心你误解他的心理,其性格急躁,内心常有不平。

“应该”、“必须”、“必定会”、“一定要”之类的口头禅,表明同事自信心极强,很理智,为人冷静。

“听说”、“据说”、“听人讲”之类的口头禅, 表明同事是为了为人处世圆滑,但决断力却不够。

“可能是吧”、“或许是吧”、“大概是吧”之类的口头禅,表明同事自我防卫意识强,不会将内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来。

“但是”、“不过”之类的口头禅,表明同事有些任性或者比较温和委婉。

“啊”、“呀”、“这个”、“嗯”之类的口头禅,表明同事反应比较迟钝或者怕说错话。

除了口头禅之外,工作中还有一些字眼是需要你予以替换的。因为工作谈话和日常会话是有本质区别的。在工作谈话中,你要给同事以简洁、明确、有力的感觉,语气要平静、温和,但不含糊。所以,为了取得良好的效果,与同事谈话时你一定要注意避免使用一些可能影响谈话效果的字眼,改用更有助于增强谈话效果的字眼。

第一,用“我也”替代“我”。以自我为中心,是人的一种本能。这种本能反映在谈话中,就是频繁地使用“我”这个字眼。如果在工作谈话中,“我”字出现得过于频繁,给同事的感觉就是你喜欢自我表现、个人英雄主义、自负、自大等等。这就容易引起同事的排斥和反感,导致你的观点、意见很难得到他们的赞同,从而无法实现谈话的目的。

所以,在工作谈话中,你应当注意尽量避免使用“我”,而要使用另一个字眼“我也”。如果同事的看法与你“英雄所见略同”,你就要及时地说“我也是这么看的”、“我也有这种感觉”……然后再加以补充,具体阐述自己的观点。

“我也”这个字眼有一种神奇的效果,它不仅能够缩短你与同事之间的心理距离和情感距离,而且能够让你的观点为同事所接受,从而为你赢得友谊,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用“而且”替代“但是”。如果在开会的时候,你的同事提出了一个工作方案,总体上你是赞同的,但又认为在细节上有必要完善一下。或许你会说:“你的方案是可行的,但是……”这样一来,你本来是认可他的观点,但说出来的话却有一种否定的色彩。他就有这样的感觉:你想表现得比他高明,更有经验,你的观点更有价值。

“但是”在语法上是转折语,在谈话过程中起的也是转折的作用。如果你使用这个字眼的话,就会使正在向达成一致方向发展的谈话过程转向产生分歧。所以,在工作谈话中,你要注意用“而且”来替换“但是”。“而且”是递进语,它起的效果是使不同的观点彼此融合,相互补充,趋于完善。比如,你可以说:“你的方案可行性比较强,而且,在客户调查这个环节,如果能……”

第三,用“这是”替代“仅仅”。你在说出自己的建议的时候,也许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谦虚,也许是不想使自己的观点“锋芒毕露”,所以喜欢加上“仅仅”两个字。比如,“这仅仅是我的一个建议”,“这仅仅是我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参考”……

实际上,“仅仅”这两个字让你的建议的重要性和价值大打折扣,无法引起同事和上司的重视。盲目地使用这个字眼,并不是谦虚的表现,而是妄自菲薄。需要明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时候,你一定要充满自信,大胆地讲出自己的观点,而要去掉“仅仅”,直接说“这是我的建议”。

第四,用“已经”替代“首先”。如果上司向你交代一项工作任务,你说“首先,我要了解一下情况”,或者说“首先,我要看看材料”……这样的话给上司的感觉是:你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和能力来胜任这份工作,而不是你谦虚、谨慎。

所以,在这样的场合,你最好是说“这项工作去年我们已经做过一次,没有问题”,“对这项工作我们已经有了一些了解,会全力以赴的” ……既然你要承担这项任务,就应该让上司放心、放手地让你去做,而不是让他心存疑虑,在工作中处处过问,时时干预。

另外,诸如“左右”、“大概”、“大约”等比较含混的字眼,在工作谈话中,你也要尽量避免使用。比如,你说“初步估计的预算是5万元左右”,就不如直接说“初步的预算是5万元”,因为前者有拖泥带水之嫌,后者体现的则是一种精明干练的工作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