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办公室秘战:在细节中让自己价值百万
1063400000038

第38章 为人处世注重细节(4)

一只小猴子在河边愉快地玩耍,它看见一条鲤鱼在水里游来游去,就十分热心地把它从水里捞出来,放在了草地上,站在那里看着它。此时,正好一只麻雀从它身边飞过,看见此景,觉得十分奇怪,就停下来问道:“你这是在干什么?为何把鱼从河里捞出来啊?鱼离开水会死掉的。”猴子看了看麻雀,得意地答道:“你没看到它快淹死了吗?我正在救这个家伙。”

这个故事就是那些爱管闲事的职场人士的生动写照。管所当管与管闲事之间,有时只有一步之遥,但是有些职场人士往往由于过于热心而跨越了这一步,就变成了让人讨厌的角色。

姚娜在一家公司当经理助理。她是个热情开朗的人,而且还天生一副热心肠。每天上班做完经理吩咐的事后,就开始了她一天的忙碌生活。而她最热衷的就是打听同事们的生活问题,如果谁的生活中出了问题,她便开始行动起来,甚至跑到同事们的家里去做说客。

其实同事们的生活问题根本没那么严重,往往只是夫妻间或恋人间常有的小矛盾而已,但是过于热心的姚娜却非常卖力地去给人家调解,弄得对方哭笑不得,常常是好心帮倒忙。有些很简单的事情,反而被她弄得越来越复杂。总是要闹到很尴尬的地步,她才肯收手。

在办公室里,也不乏姚娜这种爱管闲事的人。他们的消息往往非常灵通,一听说同事们中谁有了家庭纠纷,往往不请自到,自愿充当说客,弄得人家理他们不是,不理他们也不是,结局总是不欢而散。这种人有很高的热情,但这份热情的温度燃烧得又太高,不仅会烫到自己身边的人,而且会影响他们的个人形象,让同事们避而远之。

有很多职场人士性格外向,为人热情开朗,非常擅长交际,可就是口碑不好,原因就在于他们过于热衷管闲事。岂不知,家丑不可外扬,谁都不想让自己的家务事被别人知道,更不想让别人过分地干涉自己的事情。所以,你千万要注意别让自己蜕变为一个爱管闲事的人。

十一、牢骚太盛防肠断

不少职场人士无论工作在什么环境中,总是牢骚满腹,逢人就大倒苦水。尽管偶尔一些推心置腹的诉苦可以构筑出一点点办公室友情的假象,不过像祥林嫂般地唠叨不停,会让周围的同事苦不堪言。也许你自己把发牢骚、倒苦水看作是与同事真心交流的一种方式,不过过多的牢骚和怨言,会令他们对你产生厌烦的心理,他们会认为既然你对目前的工作如此不满,为何不另谋高就呢?

杨柳大学毕业后到一家贸易公司任职。由于她性格开朗,活泼大方,所以刚开始和每个同事相处得都不错。

杨柳天生一副好口才,能言善辩,经常在办公室里发表意见。开始的时候,同事们都跟她打得火热。可是时间长了,大家对她的态度似乎发生了转变。对于她的高论,同事们都不怎么回应了。

原来,同事们渐渐发现,杨柳的牢骚特别多,似乎她就是个牢骚专业户。每天从踏进公司的那一刻开始,她的牢骚便随之而来。她不是抱怨公司是“好又多”,加量不加价--工作量增加,就是不增加工资,就是抱怨办公环境差,抱怨午餐不够好……面对着她无休无止的牢骚,大家都心生厌烦,但又不好当面说出来,于是就只能以冷漠对之了。

在职场中,如果你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能力外,还要懂得如何为人处世,不能动不动就发牢骚。要知道,单位不欢迎发牢骚者,没有上司会喜欢爱发牢骚的“刺头”。其实那些在职场中取得成功的人,往往不是幸运之神的宠儿,反而大都是一些工作在平凡岗位上的普通员工。但是和一般人不同的是,他们从不发牢骚,而是认真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最终通过努力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廖宇杰,重点大学毕业,现在却待在家中,每个月只拿400块钱的生活费。

大学刚毕业,廖宇杰就在一家工厂里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厂长很器重廖宇杰,他上班后不久,就被提拔为部门经理;一年半后,他又被提拔当了厂长助理。

廖宇杰的个人能力很强,不过他有一个缺点,就是讲话不太注意,喜欢发牢骚。这一点厂长早就有所耳闻,只是觉得人无完人,只要他能改正,还是可以重用的。

但是,自从做了厂长助理后,廖宇杰不仅没有改掉自己爱发牢骚的毛病,反而变本加厉,甚至当着厂长的面抱怨不休。于是,厂长开始渐渐地冷落他,先是免去了他厂长助理的职务,后来又免去了他部门经理的职务。这样一来,廖宇杰的牢骚就更多了,不但自己消极怠工,还影响别人做事,厂长考虑他还年轻,就让他“内退”了。

如果廖宇杰能够吸取教训,以他的能力,应聘其他单位,会比继续留在原单位更有前途。事实也是这样,廖宇杰“内退”之后,又应聘了一个单位,结果被录用了。刚开始,这个单位的领导很器重他,可是他爱发牢骚的老毛病改不了,结果同样遭到了冷落,而他受不了这种冷落,一气之下就又不干了。这不,他只好早早地过起了“内退”生活。

十二、巧妙应对职场排挤

来自农村的王德伟刚进入职场的时候,可没有今天这么神气。那个时候,同事们因为他土,常常瞧不起他,不仅拿话挤兑他,还恶作剧地捉弄他,而上司也总是无端地责骂他。可以说,那个时候,他在公司里简直就是活受罪,不仅心里非常压抑,而且得了轻度抑郁症,总是失眠、心悸。但他越是抑郁,大家越是排挤他,好像他的不优秀正证明了他的老土是根源,是应该受到攻击的理由。

星期天是王德伟活下去的希望,都20多岁的人了,他却总是像上学的小孩子一样盼望着星期天的到来,因为星期天他要么可以回家,要么可以静静地值班。

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王德伟有了孩子以后,才慢慢地消失。因为随着年龄的增大,他渐渐地成熟了,渐渐地城市化了,渐渐地懂得了如何为人处世。如今,他已经是这家公司的一个部门经理。

许多人都曾遭遇过职场排挤,那是一种来自领导、同事的排斥。一般来说,被排挤的人是受害者,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问题不是出自被排挤的人,而那些排挤者常常是出于维持旧有秩序的一种本能反应,他们并没有意识到排挤对被排挤的人的危害,但对被排挤的人来说,却是一种严重的精神折磨。而这种情况在各种性质、不同规模的单位里都有可能发生。

从王德伟身上我们可以看出,职场排挤非常危险,它不但影响当事人的职业前途,而且会损害当事人的身心健康。职场排挤的征兆会从一些细节上反映出来,如果你恰恰就是被排挤的对象,而你又没有觉察出这些细节上的异常,职场排挤就会逐步把你推向悬崖的边缘。

如果有一天,你觉察出了一些细节上的变化--你的同事突然一改常态,不再对你友好,而是事事抱着不合作的态度,处处给你设难题,刁难你,出你的洋相,看你的笑话,你就得当心了。这些细节上的变化向你传送着一个危险的信号,那就是同事在排挤你。

王龙原本是一名中学教师,后来因工作调动,成为一所乡镇小学的教师。在中学里,管理比较规范,王龙已养成了轻易不请假、不随便调课的习惯。但在这所乡镇小学里,教师多在农村,家里基本上都种着地,所以农忙时请假,那是很正常的现象。

王龙很不适应,因为在中学里是不能随便请假的,即使要请假,也要尽量选没课的时候,调出的课以后要调回来。所以,他除了自己的课之外,一般不上别人的课,这在中学里是对的,但在这所乡镇小学里就不对了。

有一次,二年级的老师不在,校长安排王龙去照看,王龙很难理解:自己教的是五年级,为什么要我去照看二年级的班呢?但他还是去了。当这种情况接连出现三次之后,王龙就不耐烦了,他开始和校长理论,结果连那个二年级的老师也得罪了。于是,在大家的心目中,他就成了一个脾气不好、不易相处、不肯帮助人的人,大家都找一切机会攻击他、挖苦他、孤立他。

校长的呵斥以及同事的攻击、挖苦、孤立,让王龙感到非常苦恼,好在他是个坚强、乐观的人,不太跟自己过不去,而且他志向远大,喜欢干自己认为有价值的事,没有更多的时间去跟其他人纠缠,所以除了和大家的关系比较紧张以外,倒还没有心理抑郁、离职、自杀等更严重的后果出现。

被同事排挤,必然有其原因。王龙之所以会被同事排挤,一方面可能是因为他自身的原因,从中学到小学任教后心理不平衡,在同事面前表现得比较高傲,引起了同事的反感和孤立;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工作环境的变化让他一时无法适应,造成与上司、同事的冲突,关系紧张。

以下几种情况下,你有可能受到职场排挤:

第一,近来你升级连连,招来同事妒忌。

第二,你刚刚到单位上班,你有着令人羡慕的优越条件,包括高学历、有背景、相貌出众等。

第三,雇佣你的人在单位里是个人人讨厌的人物,所以你也受到牵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