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真皮书包
1067900000003

第3章

大楚在给女孩修好背带后,发现书包的四个角都磨麻花了,有一个角还出现一个黄豆粒大小的洞,大的东西虽然掉不出来,但是像铅笔这样的小物件,就没准了。大楚当时手中也没有别的活计,就找出几块与书包颜色大致相同的皮子来,把四个角包起来。女儿的同学,他自然是要高看一眼的。这几天,他每天想得最多的就是女儿,凡是跟晓娜有关的事,他都有心情做,都放到心上。况且这个女孩一看就是个懂事的孩子,书包都坏出洞了,还在用着。

修好书包后,正好那个女孩也回来了。她左手抱着几本书,右手拿着一个冰琪琳,来到大楚跟前后,她没急于去拿她的书包,而是把冰琪琳递来过来,笑着说,叔叔,给您买的。大楚赶忙摆了摆手,说你吃吧,我不要。女孩又往前送了一下,说买俩个呢,那个我在路上吃了。大楚仍摆着手,说这个你也吃它吧,我这大个人了,不吃这东西。女孩又坐在那个马扎上,嘻嘻地笑着说,这是用您的钱买的。我妈说扎这个书包带得两块钱,她给我钱了,您说不要了,我就买冰琪琳了,一人一个,就算是您请我了。

大楚还想推辞,看见女孩大眼睛里流露出十分真诚又顽皮的神情,便不好意思了。他先把书包递过去,这才顺手把冰琪琳接过来。女孩接过书包,她先翻看一下背带那个部位,见修好了,便把抱着的几本书往包里塞去。装好后,跟大楚说了声叔叔再见,站起来转身走了。

看到女孩并没注意书包四个角上的变化,大楚想提醒她一句,可又觉得跟一个孩子说这个干啥?自己本来也没打算要钱,说了,只能让孩子为难或者多说两声谢谢而已。这两年来,他从自己的女儿身上,体会到为孩子做点事是幸福的。现在他又从这个女孩身上,找到这份感受。他望着手中的冰琪琳,一股清凉似乎从嘴角爽到心底。

在给那个女孩修书包时,大楚想到晓娜的书包。女儿现在背的这个,还是在小学五年级开学时买的。虽然没坏,但已经被风吹日晒和涮洗折磨得掉色了。本来是黑色带着几道白扛的,现在黑的地方已经掉像得了白癲疯似的,而白的地方又被洗掉的黑色染得乌眉糙眼的。孩子倒是没说要换书包,但大楚在前几天就盘算过了,要给女儿换个新的。他是想等孩子开学前,让她自己去挑选一个。他听邻居老段媳妇说,她家的瑛子,不管买什么东西,都得自己相中,要不然买到家来,她也不要。瑛子跟晓娜是同学,这两年光补课费,给老段花出去一万多块,这次又没考进重点高中的录取线,让她去普通高中,她还不乐意,家里正在给她准备钱呢。跟人家的孩子比起来,大楚越发地觉得女儿很乖。晓娜的东西都是刘玉红给她买,买回什么来,她就用什么,从来没挑剔过。大楚也想给孩子一个自由选择的机会,他是打心眼里有些宠爱女儿了。

吃完冰琪琳,大楚还是没有活计可做。他卷燃一支旱烟,边抽边瞅着路上的行人。快到中午收摊子时,有几个半大小子一路嬉闹着跑过去,他们背在身后的大书包,像个驼峰似的,很是醒目。大楚便认真地看了几眼,发现他们的书包基本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地掉色现象,他突然改变了主意,决定亲自为女儿做一个不掉色的皮书包,让自己的孩子在其它的孩子中,也与众不同一次。

回到家里,大楚就急三火四地把床底下的两个纸箱子翻拾出来了。这里面的皮子,还是十年前存留下来的,算是他压箱底的东西。从初中毕业后,大楚就在市里的皮衣厂上班。他除了会做皮活,再也没别的手艺了。厂子破产前,他决定支个修鞋摊。这生意不用多大的投资,好歹还算是他的老本行,拿过来就干。在领最后那个月的工资时,他跟厂长商量,说他不要钱,让他装两麻袋边角料就行了。厂长知道他要修鞋,用得着这东西,就同意了。大楚为了能多装点,给保管买了条大生产香烟。没想到那烟的劲头还真大,拱得保管失去了原则,在给他装边角料时,往麻袋里塞上几十块一平方尺大小的皮子。大楚拉回来后,把那些大块的皮子挑出来,本来打算用这些皮料给自己做个皮夹克的。他做了这些年的皮装,竟然没买得起一件,总感觉有些遗憾。但那些皮子好几种颜色,他比划过两次,其中的每种颜色或是每两种颜色,都做不成一件皮衣,他只好搁置起这个念头。但这些皮子他一直没舍得动用,捋得板板正正的,放在纸箱中。每年夏天都拿出来晒晒,放上点樟脑球。今天他是因为看到书包才想起这些皮子的,也因为这些皮子,才想到给孩子做个书包的。这些皮子中的每两种颜色,做书包还有富富有余的。

选好皮料,大楚热了口剩饭,用酱油绊了块豆腐,匆忙地吃完便开工了。他先把晓娜现在用的书包找出来,又找来皮尺和一本旧挂历。他一边测量书包的尺寸,一边在旧挂历的背面画样版。不到一支烟的工夫,他就把书包的每个面都画好了。大楚做皮件多少年了,对此可谓轻车熟路。

下午的生意依旧惨淡,大楚只钉了两个鞋跟,粘了一个皮拖。熬到四点多钟,他惦记着回家给女儿做书包,便把摊子收了。他先拐到街里蓝天商场的布摊上,买回二尺衬里布来。光有皮子不行,在皮子的面边,得付上个衬里,这样不单光滑,看起来也干净,省得露着毛嘟嘟的皮茬。

回到家里,大楚便开始给书包下料。他把找出来的那堆紫红色的皮子都平铺在地板上,先是从各个角度反复观察一遍,选出几块表面光整,纹路相同的来,再把选好的皮子放在他家吃饭的圆桌上,按着中午打好的样板进行裁剪。虽然是有十来年没干这种活计了,他的技术看上去并不生疏,一招一式,都做得有板有眼的。到太阳压山时,皮面和衬里都剪好了。他把剪下来的剩料,归笼到一个方便袋里。你别看这些边边角角的,对于他来说,仍然是宝贝,在掌鞋时,都是可以用上的。

晚上家里没有剩饭了,想凑和也凑和不成了。大楚煮上半斤挂面,他没打卤子,只切了根黄瓜,一棵葱几根香菜,放在小瓷盆里,再放上酱油,香油,盐和味素,把煮好的热面条捞到这些材料的上边。他没有急着去搅绊,是利用面条的热量,把下边的菜烫得焉巴些,这样吃起来,那些佐料的味就溶合到面里去了。同时利用这个空闲时间,把厨房简单地收拾几下。家里用来做厨房的这个阳台,不到三平米,地方越小,越要归笼得利索些,盆朝天碗朝地的,他感觉到喘不过气来。

一个人吃饭,是不需要桌子的。大楚都没去客厅里,他站在阳台的窗户边上,左手端着小瓷盆,右手拿着筷子,边搅绊边往嘴里扒拉。邻居女人也在隔壁阳台上做饭,跟他打招呼,他是手被占着,嘴也被占着,只好点了点头。

皮件的缝制是需要专用设备的,家里没有那种动力电的缝纫机,大楚只好用手工缝了。按说他修鞋用的机器也能扎透皮子,但那种机器的针脚太匝密,对于布料来说,针脚密点不是坏事,相对结实些,对于皮子就不绝对了,针脚太密了,就会把皮子扎得像邮票边缘似的,是很容易从那个地方撕开的。

为了能把针脚大小控制好,大楚把孩子学习的用具全部用上了,台灯,直尺,圆珠笔,甚至圆规。他先在皮面上要缝线的部位用尺划出一条直线来,再从直线上用圆规划出每个针脚的距离。孩子的圆规是那种简易的,固定不住。他就确定好长度后,在圆规两腿之间夹上个方便筷子,外边用线绳捆紧。整个一个书包的针脚,全部用这个尺寸进行。

书包是在第三天上午做完的,主体是紫红色,配着墨绿色的装饰边。大楚从孩子用过的一个旧书包上,把那些铁卡子,扣环移过来,同时也把那个硬塑的商标也移过来了。这样整个书包看起来,完全像是从商店里购买来的。

将近中午时,来了个修鞋的女人,她看到那个皮书包后,赞不绝口,以为这个摊子对外订做书包呢。她也想给她女儿买一个,就问大楚这个书包多少钱。大楚笑呵呵地说,多少钱都不卖,是给女儿做的。那个女人看起来很有钱,手上和脖子上戴的全是金子,穿得也是名牌服装。她颇为感慨地说,做你的女儿也算挺幸福的。大楚听出这句话里有点别的意思,但他并没在意,或者说,这样的话,不足以影响到他兴奋的心情,他早就习惯并麻木于人们的鄙视了。女人走后,他把书包挂在大阳伞的一角上,展示着他的幸福。

刘玉红娘俩是第四天上午回来的,果然不出大楚所料,晓娜的舅舅从头到脚给她换了一身的新衣服,还给她买了个很漂亮的凉帽。大楚进家后,晓娜就跑过来给他显摆,问他好看不?大楚围着女儿转了一圈,说好看,爸再帮你打扮打扮,就更好看了。大楚迭忙去房间的大衣柜里,把那个书包拿出来了。

晓娜把书包接到手里,立即紧张起来。她说,爸,是个真皮的?这得多少钱啊?孩子打小就在大楚的鞋摊上玩,对于真皮与造革,是分辨得很清楚的。大楚眯起眼睛看着女儿,笑而不答。晓娜愣了一会儿,冲着厨房喊道,妈,你快出来看看,我爸给我买个皮书包。刘玉红出来后,看了一眼,立即显得不高兴了。她说一个小孩子的书包,买这么好的干啥?这得好几百块钱,你疯了?

这娘俩显然是被书包上的那个商标给迷惑了,都怔怔地瞅着大楚。过了一会儿,刘玉红从丈夫的神情中看出些端倪来,她从孩子手中把书包拿过去,里外翻看两眼,便知道是咋回事了。她毕竟从皮衣厂门市部干过,虽然不会做,但她会看。她知道丈夫做皮件的手艺,当年她就是相中大楚的手艺才嫁给他的。她把书包还给晓娜,淡淡地说,背吧,没花钱。

这下晓娜更迷糊了。这么好的书包,怎么能没花钱呢?她跟着母亲去了厨房,追问怎么回事?刘玉红告诉她后,晓娜又里外地翻看一遍,这才半信半疑地回到客厅。她从大楚得意的神情中得到证实后,冲着父亲做了个鬼脸,跑回她房间去了,照着镜子美起来。

快吃中午饭时,晓娜拎着那个皮书包从屋里出来了。她对大楚说,爸爸,这个书包还是先放起来吧,我不背。这次是大楚和刘玉红愣住了,两人竟然同时问女儿为什么?晓娜说,我舍不得,留着上大学时再用。王玉红笑着问,你要是考不上大学呢?晓娜走过去,抱着大楚的胳膊说,有这么好的老师,能考不上大学吗?大楚抬头瞅刘玉红一眼,拍着女儿的肩膀说,背吧,等考上大学,爸爸再给你做一个比这个还漂亮的。

下午,大楚在出摊时,望着路上三三俩俩的学生,他又想起女儿那份兴奋和满足的神情,也想起前几天给他买冰琪琳那个女孩的神情。他突然产生一个想法,明天他要在鞋摊前再立个牌子,写上免费为学生修书包。但他没想好是为所有的学生免费还是只为重点高中的学生免费,他想回去征求一下晓娜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