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画出来的生命:走进影视动画艺术的殿堂
10754500000001

第1章 前言

动画艺术,是依附于多媒体科技的艺术形式,区别于其他艺术而具有独立审美意识的视听艺术,其画面或夸张绚丽、或丰富怪异,声音或柔美动听、或搞怪出奇,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视听感受,深受人们喜欢。随着传播媒体的不断变革和发展,在新媒体传播优势下,现在的动画艺术在制作完成上更具便捷性,在内容表达上更具针对性,在形式展现上更具多样性,在传播途径上更具多元性。在有些国家,动画艺术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日本等国把动画当作国家的支柱产业。他们的优秀动画作品层出不穷,也给我们带来了丰富的艺术享受。此外,当下的动画不仅促进了动画文化自身的发展,还成为视觉文化生态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因此,对动画艺术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目前,中国的动画理论主要从技术、技艺的角度研究动画制作问题或者从经济、传媒的角度研究动画产业的开发建设问题,而比较深层次和比较系统地进行理论建构与梳理等却显得非常欠缺。本书从艺术的认识本质角度入手,挖掘和探讨动画艺术所蕴含的艺术审美特征以及负载一定价值观的动画内涵体现、作用、影响等,并结合经典的和自己所创作的动画作品,分析与思考不同形式、风格、内容的动画作品所表现出的思想内涵、审美情趣和新兴技术,同时揭示一些丑陋、黑暗的现象和讴歌一些美好的事物或行为,以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发人深省的哲学道理唤起人们的心灵共鸣,体现创作者重视情感表达与客观生活再现的统一。

本书首先对动画的组成元素进行分解分析和探索,包括:生动的角色注入生命和活力,赋予其性格和情感;展示剧情发展和变化的声画要素,创造灵动而丰富的情感空间;用来渲染缤纷的生活画面的色彩要素,给每个动画作品赋予作者独特标志的风格和特点;搭建人类世界通往动画世界的桥梁的动画镜头要素,每个基本要素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相互协调统一的配合才会产生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动画作品。本书还从角色符号化、内涵符号精神等要素循序渐进地对读者进行理论渗透,让读者逐步跟随作者的脚步进入动画的神圣殿堂,去探索这种独特文化带给我们的无与伦比的动画艺术之美。同时,本书从历史与社会的角度选取了一些来自不同国家的经典动画作品进行评述,感受动画艺术在历史与社会方面的理论价值,如《僵尸新娘》中不可思议的婚姻,它用独特的方式演绎了地下世界的温暖人情、纯净爱情和自由的超越精神;《埃及王子》是梦工厂典型的叙事、观点创新型创作作品;《梁山伯与祝英台》中对女性文化真正存在的审视,从女性文化的创新角度来展现真正女性文化之美;《我在伊朗长大》以包括两伊战争在内的繁复的宗教、革命、波斯文化等伊朗历史元素为背景及内涵,运用简单的黑白色调对比来演绎主人公的心灵历程,在不同文化语境中进行着多视角的人生透视。

本书还从人文与生态角度对动画影片的实践进行研究。主要研究了作者创作的《红色幽灵》、《鱼的忧伤》、宫崎骏系列动画、重庆本土动画作品等,所描绘的人、社会、自然三者面对当今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以及深切的社会意识和高度的人文关怀。

在本书的最后,对当前科学与技术在动画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以电影纪录片《圆明园》为例,分析和探讨了科技对动画创作的促进作用,以及数字动画技术在动画教育研究方面的应用等,对出现的问题也进行了详细的阐释归纳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意见和建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七章是在之前的动画理论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对动画前景的反思和摸索。

现在国内动画研究普遍显得过为宏观,或焦点主要集中在有关动画技术实践等问题上,对动画理论较为系统和深层次的研究则略显薄弱。作者希望通过本书的研究,让大家从不同文化角度对动画艺术有更深的认识,使动画艺术的本质魅力为大家所知,为人们所共赏。当然,由于诸多方面的局限,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与纰漏,恳请广大专家、同行批评指正,帮助我们完善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