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励志羊皮卷(下)
10761000000015

第15章 告别空虚情绪

◎莫让空虚扰心绪

你常有种说不出来的低落情绪吗?有时是你独自一人逛街时,突然感到这种情绪来犯。让你顿时对五光十色的街景失去了兴致。有时是跟一群人在一起,在大家天马行空之际,心底无端的浮起这种不舒服的感觉。每当这种情绪笼罩心头时,你觉得跟周围好像有层无法跨越的隔膜,感到了无生趣又有种沉沉的失落感。可是你又实在不了解这种情绪到底是什么?

也许,这时的你正走入自己的心理黑洞,看不见方向。这个心理黑洞,叫做“空虚”。

我们所经历的各种情绪中,就以“空虚感”最无以名状且捉摸不定。空虚感就像是心里面的黑洞,具有超强的吸力,一旦被卷进了黑洞,整个人也就被空虚感所缚。而你如何与空虚奋战呢?你甚至不知道该如何使力。这正是空虚使人束手无策的地方。常常是愈想去弄清楚,去克服这种虚无,就愈深陷其中。这就是空虚的特质,就算耗尽力气对抗,终究徒劳无功。要对抗空虚就要看清它的本质——就是不存在。这时如能转移注意力做些“实质”的活动,如逛街就认真挑选衣物、聚会时就专心与人谈话,都可有效驱走空虚感。至于常感到空虚的人,很可能是活得不踏实。有些人在生活中怀有不切实际的期望或目标,自己总是在生活中追寻些什么,而没有落实到生活本身。要挥别空虚感就要建立“务实不务虚”的生活态度,能“活在当下”的人,心中是不会有这样一个黑洞的。

空虚的心理,常来自对自我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低,终至整天忧郁,思想空虚;或是因自身能力和实际处境不同步,陷入“志大才疏”或“虎落平川”的窘境中,常常感到无奈、沮丧、空虚;或是对社会现实和人生价值存在错误的认识,以偏概全地评价某一社会现象或事物,当社会责任与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过分地讲求个人的得失,一旦个人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心怀不满,导致失落困惑。

有人说,一个人的躯体好比一辆汽车,你自己便是这辆汽车的驾驶员,如果你整天无所事事,空虚无聊,没有理想,没有追求,那么,你就会根本不知道驾驶的方向,就不知道这辆车要驶向何方,这辆车也就必定会出故障,会熄火的,这将是一件可悲的事情。

时下,在街头巷尾常会听到这样的议论:“算了,就这样吧,没啥干头了!”“事事不顺心,就这么混吧,不然还能怎么办?”不少人刚刚40出头,就感叹“好时光已过,自己不中用了”。

心理医生认为,精神和内心的空虚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无益。空虚,是指一个人没有追求,没有寄托,没有精神支柱,内心世界一片空白。空虚,可因人们缺乏正确的自我认识、对自我能力估计过低所致,或由于自身能力与实际环境缺乏融合性,而感到无奈、沮丧、空虚。当一个人对自身价值估计有误,特别是当这种错误与现实生活发生冲突的时候,便很容易对外界事物作出以偏概全的评价。一个人过分计较个人得失,也很容易产生失落感、空虚感,以至“万念俱灰”。当然,空虚感也常会在人们退休、下岗、失恋、工作受挫、投资失误、经济拮据时“乘虚而入”,扰人心绪,令人不知所措。

面对空虚的困扰,人们应该明白,人生在世不可能总是顺境。我们生活在五光十色的大千世界中,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顺心、不如意,会有各种各样令人头疼的棘手问题,也必然会有喜有忧、有得有失,要想一生都平平稳稳、一帆风顺,只是人们美好的向往而已。

人,要有点精神,要有所追求,要有些抗挫力。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这就要求我们面对现实、面对生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应该沉着冷静,保持良好心态,以实事求是的客观态度应对一切。人到岁数了,退休了,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挥余热;单位不景气,下岗了,还可以重学技艺“东山再起”;心中所爱的人挥手“拜拜”了,失恋了,分手后不妨提醒自己“天涯何处无芳草”;股市暴跌千点,亏损了,更要稳定心态并坚信:大盘飙升终有时,“千金散去还复来”实际上,一个人只要有所追求并敢于直面问题、直面现实、直面挫折,就不会被困难吓倒,不会被沮丧和空虚长期困扰,并且能够从挫折和失败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战胜空虚,重塑自我!

◎空虚会影响你的成功

在每1个人的内心,失败的种子永远存在着,除非你介入其间将它作恶的轮子砸毁。一个人体验到空虚之后,空虚就会成为他避免努力、避免工作、避免责任的借口,如果一切皆空,如果太阳底下没有新奇的事物,如果怎么也找不到乐趣,我们何苦自找麻烦?何苦竭尽心力?如果人生只像一家纺织厂——我们每天工作8小时,只是为了要有一问能够睡觉的房子,每天睡眠8小时,只是为了要准备第二天的工作——我们又何苦兢兢业业?但是,这些是不存在的,只要我们不再绕着它转圈子,选择一个值得奋斗的目标去追求,我们就能体验到乐趣与满足。

空虚象征着不合适的自我形象。一个人在心理上不可能接受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或不合自己用途的东西。怀着那种认为自己没价值的自我形象的人,将会长期怀着否定的趋向,而阻碍真正成功的达成,也将不能在心理上接受成功、享受成功。对于成功,他会觉得歉疚,仿佛是偷来的。因此,我们必须战胜空虑,亦可走向成功。

◎战胜空虚

要战胜空虚,必须先了解产生空虚感和失落感的原因。一种是:从某种相对紧张的生活环境到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后,因事先对目前生活缺乏计划安排,一时不知做什么,感到很空虚。这种状态反映了某些人对生活缺乏长远安排的弱处。另一种情况是:有些人好高骛远,事先给自己定出较高目标,如果在竞争中失败,随之便气馁、消沉,从雄心勃勃走向另一个极端,觉得生活无味,失落感、空虚感也就油然而生。

或许,这里没有尽列产生“失落感”、“空虚感”的种种原因类型。但其中共同点应是与某些人尤其是年轻人思想尚不成熟,行为灵活多变、情绪易波动,自控能力较差等有关。

要排除空虚与失落,最重要的是明确自己的大小目标,然后一步步地去实现,用忙碌与充实来战胜空虚与失落。

不同的生活阶段有不同的生活目标。有人科学地归纳出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并将此划分为必须做的、应该做的、做了可以得益的等等。这样可以在行动中有轻重缓急之分,每个时期都有适当的工作、生活内容安排,当然就少有空虚之感了。

当然,每个人在给自己定出不同的目标之前,应对自己有个恰当的了解,明确自己的兴趣点在哪里,各方面的能力状况及客观条件的成熟与否等等。因为一个适当目标是具有成功的极大可能性的,它可以让自己感受到奋斗中的酸甜苦辣,更有目标实现后的欣慰、快乐,亦增加了自信和勇气。反之,目标太低,不仅难以发挥自己的最大才能,而且会因太容易成功而沾沾自喜。

所以说,我们在年轻时有一段时间有“空虚”和“失落”感觉并非异常,关键在于及早明确问题所在。着力解决。应及早让自己拥有成熟的世界观、明确的生活目标,并有为之努力的执著精神,如此一来定能充实起来。如此,在年轻时就战胜空虚,那么以后空虚就不会再来困扰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