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励志羊皮卷(下)
10761000000007

第7章 不做自私虚荣的人

◎认识自私心理

自私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病态心理现象。“自私”指的是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利益,常有自私自利、损人利己、损公肥私等说法。自私有程度上的不同,轻微一点是计较个人得失、有私心杂念、不讲公德;严重的则表现为为了达到个人目的,侵吞公款,诬陷他人,杀人抢劫,铤而走险。

自私之心是万恶之源,贪婪、嫉妒、报复、吝啬、虚荣等病态心理从根本上讲都是自私的表现。

自私是一种近似本能的欲望,处于一个人的心灵深处。人有许多需求,如生理的需求、物质的需求、精神的需求等,需求是人的行为的原始推动力,人的许多行为就是为了满足需求。但是,需求要受到社会规范、道德伦理、法律法令的制约,不顾社会历史条件的需求,一味想满足自己的各种私欲的人就是具有自私心理的人。自私之心隐藏在个人的需求结构之中,是深层次的心理活动。

正因为自私心理潜藏较深,它的存在与表现便常常不为个人所意识到。有自私行为的人并非已经意识到他在干一种自私的事,相反他在侵占别人利益时往往心安理得。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将自私称为病态心理。

自私心理的病因可从客观与主观两个方面来分析。从客观方面看,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目前我国各项资源的数量、种类、方式在占有和配置方面都存在许多不平衡不合理之处,对资源分配的权力,行业、部门垄断还比较严重。于是,缺乏资源的一方不得不用非正当的方式去交换。由此,一方面以权谋私,另一方面以钱谋私,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相互交换。

从主观方面看,个人的需求若是脱离社会规范的不合理的需求,人就可能倾向于自私。自私自利的人往往是敏感性极高、以自我为中心、对社会对他人极度依赖与索取,而不具备社会价值取向(对他人与社会缺乏责任感)的人。

凡自私的人,都有这样的病态心理,即“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宁肯我负天下人,不愿天下人负我”、“公家的事小,自己的事大”、“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这些心态逐渐演变就成了一种流行的畸形心态。

由于社会制约机制尚不健全,某些自私自利的人确实能从中捞到了某些好处,更使得自私之风盛行不衰。然而,自私导致极端的个人主义,导致社会丑恶现象的出现,它使得社会风气败坏,是违法违纪的根源,所以,必须克服这种病态心理。

◎爱慕虚荣危害多

生活中许多人因面子问题而变得虚荣,也因此为日后埋下了隐患和祸根。我们的社会似乎不太谴责虚荣,仿佛人人爱慕虚荣,无需谴责,事实上,许多悲剧和社会问题皆源于此。

现在许多人都追求漂亮的外表,但这是“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无可厚非。然而,当前却流行一种“整容”时尚。

据说有一位女青年为了见面时让男友大吃一惊,便跑到整容院做腮红。可是,她原本想要的是“白里透红,与众不同”的效果。谁知手术做完后,她发现这些腮红的面积很大,跟羞红了脸没多少区别。但若想去除,却已不可能了。试问,这难道不是虚荣造成的悲剧吗?

更可悲的是,一些还未踏入社会的青年学生,由于爱慕虚荣,都十分注重衣服首饰以及哥们儿间的吃喝玩乐,但家里又不给钱任其挥霍,于是便开始了小偷小摸,偷父母的、同学的、老师的,有的甚至走上抢劫的邪恶之路。

我们可以看出,虚荣心一旦形成,便会结合诸多不良的心态、习惯和行为,使人们只看到眼前的,而离成功愈来愈远。

当你虚荣时,你会变得自负,你会错误地以为自己的能力很强。可是你应该明白,你比你装扮的要低劣、差劲得多。你私下常常窘迫不已,但你还是拼命想出尽风头,当然最终将什么也得不到。一旦真相大白,你只有无地自容,厌恶自己,失去信心,放弃使自己变得更有价值的机会。到头来虚荣带给你的只是失败。

你应该了解:你是在玩一种令人沮丧的游戏,一场注定要失败的竞争,你将变成一个固执己见的小4、的独裁者,你将处处碰壁,神经紧张,夜不成寝。

戒除虚荣心是有方法可循的,只要你平心静气地观察一下自己,不要贪婪地盯着成功,先成为自己的良友,然后再成为别人的良友。对任何人都坦诚相待,这样,你便于无形之中远离了虚荣。

◎走出自私

禁止自私是一种办不到的理想:我们总是在做我们内心想做的事情。从这个角度说,每个人都是自私的,但自私并不都那么可怕,可怕的是私欲太盛,利令智昏,时时处处以自己为中心,以损公肥私和损人利己为乐事,一切围着自己想问题,一切围着自己办事情,在满足其一己之私的过程中,不惜损害公益事业,不惜妨害他人利益。这样的人谁不怕?怕的时间长了,也就如同瘟疫一样,人们避之唯恐不及;怕的人多了,也就如过街老鼠一样,人人见之喊打。这样的人即便是比别人多捞取了一些利益,也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如果说,他们也侈谈什么成功,充其是不过是鸡鸣狗盗的成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和自豪的。

英国有句谚语说得好:“点燃别人的房子,煮熟自己的鸡蛋。”这句话形象地揭示了那些妨害他人利益的自私行为。

自私者损人肥己式的小聪明,是一种卑鄙的聪明,是那种打洞钻空了房屋,而在房屋倒塌前迅速迁居的“老鼠式的聪明”;是那种欺骗熊为它挖洞,洞一挖成便把熊赶走的“狐狸式的聪明”;是那种在即将吞食猎物时,却假装慈悲流泪的“鳄鱼式的聪明”。

诚然,在无垠的时间和空间里,每个人都处在一个独一无二的点上,而每一个人又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关心自我,发展自我。实现自我,是每个人的追求,这没有什么不合理,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为此,社会才能充满勃勃生机,充满欢歌笑语。

然而,当自私自利者以“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来为自己的自私行为进行辩护的时候,便是极其荒谬的。他的所谓“为己”是指为了自己而不顾别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二者的本质区别就在这里。

前者的关心自我、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绝不是以损害他人为前提,相反,前者的最终目的和实际的人生效果应该是为人、为大众的,他们所追求的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样一种良好的人际关系模式。而极端自私自利者的前提是损公损人,是奉行所谓“人人为自己,上帝为大家”这个荒谬的理论。

如果你是以损害公共利益或他人利益为前提而发展自己,实现自己,那么你就站到了自私者的行列。如果你不愿把自己贬落到普通动物的层次,不愿丢掉人的尊严,不愿缺少人的概念的任何一项内容,那你就必须尊重社会的公共道德,遵守文化的规范。也许要你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太空洞抽象,不合实际。但是,每一个人,不论是东方文化环境里的人,还是西方文化环境里的人;也不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人,还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人,人人都要讲究公共道德,以公众利益、大众利益为上。

现代社会奉行人人相爱,大家互助,而不是人人搞鬼,互相损害。人人相爱,大家互助的社会是一个理想的美好的社会。人人搞鬼,互相损害的社会是一个不可思议的混乱的社会。这个社会不可能长久存在。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一个社会混乱不堪,哪里有个人的安宁幸福呢?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从政治高度谈到了自私的危害性:

一个人如果把他的私利,作为他行动的中心,是很不好的,对一切事物都拿自己做标准是一件极坏的事,因为无论何事若经过这样的一个人的手里,他一定会把那些事为自己的私利而扭曲的;而这种行为一定常常是与他的君主或国家的利益违背的。先顾臣仆之利,后及君主之利,这已经是很不合适的;然而有时竟以臣之小利而不顾君主之大利,这就是为害最烈了。这种情形即是不良的官员、财吏、使节与将帅以及其他的奸臣污吏之所为。

私欲过盛之人,没人愿与之共事,因而永远难成大器。世间小人,个个蝇营狗苟,皆私欲所惑也;而世间君子,皆坦坦荡荡,能克己私欲而走向成功。

◎摆脱虚荣

虚荣心是人生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有一点点虚荣心,无可非议,人之生而为人,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但如果虚荣过了头。那就会成为阻碍成功的心理缺陷。

虚荣的魔墙阻隔着我们与成功握手,虚荣心过强的人,很容易被赞美之词迷惑,甚至不能自持,走向了一个虚幻的世界。爱慕虚荣就是太渴望别人认可,即使明知别人是奉承他还愿意洗耳恭听,甚至还会不惜以欺骗、撒谎来获得赞美之词。

那么虚荣心如何才能摆脱,我们怎样才能走出虚荣呢?

让我们先审视一下爱慕虚荣的原因吧,将有助于你提出一些办法,消除虚荣心的心理。下面列举出的都是人们坚持虚荣的一些常见原因,其中大都是表面性的“好处”,它将人引入误区。

(1)将支配自己情感的责任交付于他人。如果你。情绪不佳(消沉、痛苦、抑郁等)是由于别人不赞许你而造成的,那么不应由他们,而是由你来对你的情绪负责。如果由于他们没有给你赞许而导致你情绪不佳,那么要你做出改变是不可能的,因为你情绪不佳是他们造成的,也是他们的过错。这样,他们使你不能改变自己的情绪,因而寻求赞许使你免于做出改变。而这样做的结果是降低你的自我形象,促使你产生自我怜悯,以至无所作为。相反,如果你不需要获得赞许,那么你在得不到赞许时就不会自我怜悯。

(2)不无自欺地认为,你所奉为尊者的人对你印象都不错,因而很是得意。但只要别人比你显得更为重要,你的内心就会十分不如意。从别人对你的注意中求得慰藉,这也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

实际上,他人对你虚荣心的满足,基根本意义并不大。当别人在恭维你的时候,出于真心的是少数,即使出于真心,有时也是不假思索地随便说了几句,更不用说出于某种目的的违心的恭维了。只有摆脱虚荣心,你才能分清哪些是真心话,哪些只是恭维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