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长河沧浪
10890000000076

第76章 一枝独秀山茶花

【成立志原创,起点独家首发,阅文集团旗下创世中文、云起书院、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言情小说吧等网站同步转载!】

……

我们唱着东**,

当家作主站起来,

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富起来,

继往开来的领路人,

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

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

1998年春节晚会过后,一首旋律优美健康向上的《走进新时代》风靡全国,人们似乎是在这一年才感到改革开放已经二十年了,而二十世纪快要过去,一个崭新时代已经来临。这首歌就像当年的《东**》、《春天的故事》一样打上深深的时代烙印。

米琼一大早起来的时候,电视里就在播放这首歌,那是电视台在重播春节联欢晚会。听到这旋律优美基调昂扬催人奋进的歌曲,米琼跟着哼了起来: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总想对你倾诉,我对生活是多么热爱……

“琼子,今天这么开心?要不你陪妈妈去剧团看采茶戏吧?”米母叶春兰听到女儿的歌声,心里感到舒坦多了。

叶春兰是个老戏骨,富川县许多名角像向东桂、崔小牛、柯春莲和程国华等,她说起来是如数家珍。特别是在富川县家喻户晓的柯春莲,她主演的《*灯记》、《苗岭风雷》、《江*》、《秦香莲》、《刘三姐》和《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经典剧目叶春兰都是耳熟能详,其中一部现代移植剧《平原作战》,1974年经湖北电视台实况播出后,毛**看了都点头称赞。

不过近两年,富川采茶剧团又新晋了一位当家正旦费丽君,叶春兰想去一饱眼福。

去年,米琼去了阳辛镇,回来就愁眉不展,就是大年三十的时候也看不到笑容。就连县团委让她去参加富川春晚节目,她都推掉了。叶春兰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女儿如若不是十分心情难受,她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1993年毛**诞辰一百周年,米琼可是日夜排练,生怕在演出时掉链子。

叶春兰知道,尽管那个画画的郭帮城和米琼现在走得近,可女儿似乎并不是很上心,看来她心中只有上官致远。她其实早就听说上官致远来过南门街孙水莲家,所以米琼后来去阳辛镇,她才那样放心。孙水莲昨天碰到她,说他侄子已经出去打工去了,叶春兰算是彻底把心放了下来,她想把这个消息告诉女儿,可又不知如何开口。

孙水莲这一家人对上官致远和米琼交往这件事,态度完全不一样:古光宗那天就说,上官致远找米琼就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孙水莲就不一样,她表面上谦卑,骨子里却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她倒是觉得侄子只不过是时运不济罢了,不比谁差到哪里去;古欣欣还是小孩子,她那天跑来给米琼报信,说她表哥来了,刚好被叶春兰给截住了。

“妈妈,我今天高兴是因为我找到那个林思思了。”米琼说。

米母知道,女儿从阳辛回来后,就一直在找一个叫林思思的女孩,后来,还是米琪帮了她的忙,说那个女孩是在教委上班,家就在采茶剧团附近。

富川县采茶剧团是1965年挂牌成立的,后来,富川县采茶戏在2008年申报国家非遗成功后,2012年剧团改成了富川县采茶戏传承中心。

“你整天找那个林思思干啥呢,就连县里的虎年春晚都不去参加?你还是属虎的。”叶春兰觉得这事很是有点惋惜,毕竟女儿学业有成,这也是一个露脸的机会。

“上官致远就在她家,我倒要看看,他们到底是啥关系!”米琼其实也想去了解一下采茶戏,学院的教授讲到地方小戏时总是会提到富川采茶戏,“妈妈,要不我陪你一起去剧团吧,那个林思思家就住在旁边。”

“那个上官致远已经……”米母刚想说女儿要找的人已经出去打工了,可欲言又止,她怕扫了女儿的兴,这一阵子米琼呆在家,那儿也没去,她都怕女儿闷出毛病来。

米琼挽着妈妈的胳膊向富川街走去。街上节日的气氛依然没有褪去,不远处五马坊的大众酒楼传来一阵噼噼啪啪的鞭炮声,春节期间总是喜事多多。

富川采茶剧院也叫人民会场,这一带曾是富川城的中心,市井气息浓郁,经济繁华异常。老城中心最早在五马坊丁字街一带,后来又从剧团人民会场转移到了电影院人民礼堂及步行街。剧团门口的大幅广告展示着过年这一阵子的戏讯。今天是演出《山中一片云》、《楼台会》等,主演:费丽君、白瑛、柯春莲等。

富川采茶戏在湖北省被誉为一枝独秀山茶花,如果说柯春莲是在鄂南地区享有盛名的常青树,那么费丽君就是这采茶戏苑中冉冉升起的新星。1998年费丽君在富川家喻户晓如日中天,已是剧团当红正旦。

妈妈叶春兰对采茶戏很痴迷,米琼则是用一个音乐专业人士的眼光来看待采茶戏,不过当她看到上面的费丽君的名字,也十分兴奋。米琼知道费丽君这个人倒不是因为她唱的采茶戏,而是费丽君的戏歌唱得非常棒。九十年代初,费丽君参加“五省九县”歌手大赛获一等奖,曾经一度辗转到江西,做过短暂的歌唱

演员,但终究没有离开她所喜爱的采茶戏舞台。

1998年,费丽君在湖南戏歌大赛中演唱的《望夫石》入选了央视MTV栏目。十年后,富川采茶戏申请国家非遗成功,其申遗专题片正是以费丽君为主要拍摄对象。

据说,1984年和费丽君同时被招进富川采茶剧团的38名学员,大多熬不下去另谋出路。因为其时条件非常艰苦,每天吃住在破旧的矮平房,接受着苛刻的体能训练。一天,费丽君的家人前来探望,看着她排练的情形,个个心疼得紧。奶奶一边抹泪一边收拾细软,劝说道:“丫头太苦了,咱还是回家吧!”可费丽君强忍酸楚,坚定地说:“不行,既然我选择了戏曲这行,无论多苦都要坚持下去!”

演出已经开始了,台上正在演《楼台会》。米琼和妈妈找了个位置坐了下来,台上的祝英台和梁兄正难舍难分。此时是男扮女装,费丽君小生扮相妆容也是美轮美奂,表演动作自然大方,唱腔音色甜润。

九十年代初期,富川县采茶剧团受新兴电视传媒及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市场影响力越来越弱,经济效益也不景气,一年之中演出不了几场戏,而且观众大都以中老年人为主,像米琼这样的年轻女孩几乎在剧场中难觅踪影。

米琼除了顺便调研一下采茶戏,还想一睹费丽君的舞台风采。这之前,她还真没有这样静心坐下来看一场采茶戏。

俄国普列汉诺夫曾说过,艺术源于劳动。据说,先民采茶而歌,先有采茶歌后有采茶戏,戏与茶的关系构成了中国戏曲史中一种独特的景观。而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文化。

米琼除了欣赏费丽君的舞台风采,其实此时她也在揣摩富川采茶戏的音乐特色。尽管她很少看富川采茶戏,但她对家乡的这朵艺苑山茶花还是关注有加。

刚进武汉音乐学院的时候,米琼就曾看到学院的刘正维教授发在学报《黄钟》的一篇学术文章《泛剧种作曲技法五摘》,文章从音乐学的角度分析,富川采茶戏的音乐属打锣腔系中的板式变化体,由正腔、彩腔、击乐三个部分组成。这在中国传统戏曲中是较为少见的,尤其是华中、东南地区的地方小戏,基本上鲜有三个部分同时组成一种声腔的戏曲体系,且是以“打锣腔系”为主要声腔归属。

从那时起,米琼的内心就萌发了要了解家乡这朵艺术奇葩的欲望。

说起来,富川采茶戏这个剧种的确立离不开以武汉音乐学院老教授杨匡民为首的专家组的系统挖掘、整理、研究和改良。

老教授所主讲的民族音乐课,米琼曾选修过。课上杨教授曾谈到过富川采茶戏的音乐体系和特色。

1964年,杨匡民教授以湖北艺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前身)专家的身份赴富川调查采茶戏。专家组以富水流域南河采茶戏为母本改革了富川采茶戏:除了移植现代剧目,把朝阳河流域方言道白改成汉话,还对音乐体系进行了改进,增入丝弦伴奏及京剧汉剧音乐元素,大大丰富了采茶戏的音乐表现力,使古老的采茶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一次,以杨匡民教授为首的专家组主导的富川采茶戏腔调的系统性挖掘整理改革,对富川采茶戏而言恩同再造。1965年富川县采茶戏剧团正式挂牌成立。迄今为止,富川县采茶戏剧团是湖北省唯一的专业采茶戏剧团。

这时台上费丽君已经改成了女装,扮相十分靓丽,把一个闺中思念远方“兄长”的痴情女儿那份真挚情感演绎得淋漓尽致。米琼看到这里不由很是感动,她看到妈妈也在不停揩眼泪。

祝英台思兄唱段用的是“女北腔”,而“女北腔”属五声调式,如果这个地方加上民族调式七声音阶中的偏音“7”就好一些,半音“7”尽管有暂时离调的色彩,但能够使人物情感更为深沉、细腻。

富川采茶戏正腔包括北腔、汉腔、叹腔、四平等,属板腔结构,曲调优美,可塑性大;除了正腔,彩腔也是其音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创作素材主要来自灯歌、山歌、田歌、乡土气息浓厚的彩调小曲,以及道情渔鼓、各种传统民间风俗的情歌等。

《楼台会》是富川采茶戏的一个重要剧目,经过去粗存精多次改良一直保留至今,看来在唱腔音乐方面还有待突破常规而不能囿于既成束缚。

《楼台会》快要看完了,米琼想起了要去林思思家,于是她跟妈妈说了一声走出了剧场。这时,她看到了那个老道居然也在看采茶戏,老道束发戴冠长髯飘飘,从装束来看应该属于全真派不结婚不吃荦,住在道观里的出家道士。

米琼记得上官致远曾告诉过她,五马坊的老道有一次把他叫住,神神叨叨的地说他的前生应该姓董,名仲。老道还把上官致远叫到一边,拉着他的手说,他脸色阴沉印堂发暗肯定有什么心事。上官致远感觉到那只手有点毛茸茸的,吓得他挣脱开了,后面传来老道毛骨悚然的声音:我喜欢的是**!

上官致远的声音言犹在耳,可斯人究竟在何方?

【成立志原创,起点独家首发,阅文集团旗下创世中文、云起书院、红袖添香、小说阅读网、言情小说吧等网站同步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