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随身空间:玉石良缘
1089800000011

第11章 异常

那个撞了魏清莛的仆妇低声对赖嬷嬷道:“奴婢撞过去的时候摸清楚了,没有什么东西,奴婢做这个那么多次不会出错的。”

赖嬷嬷眼里闪过迷惑,没有东西?那秦嬷嬷到底来干什么?

而此时,魏清莛正洋洋得意的从裤子里掏出一个荷包来,正是秦嬷嬷给她的,小的时候二姐带她出去喝喜酒,为了多拿几把喜糖,将东西藏在哪里怎么藏都是琢磨过的,当然,这些事不用她费心的,她只要照着二姐的话做就是了,没想到现如今这也派上了用场。

魏清莛将荷包拆开,里面满满的小额银票,有一两的,二两的,五两的,十两的,最大的一张也就是二十两,不是好容易攒的,就是用来打赏人的。

魏清莛数了数,有八十七两整,她叹了一口气,看来秦嬷嬷也没有准备,今天的事应该在她的预料之外,在之前温氏是怎么和她说的?

魏青桐见姐姐只看荷包,有些不悦的撅起嘴,小手扯她的头发,“姐姐,姐姐!”

两眼泪汪汪的。

“怎么了?”魏清莛跳起来,“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了?”

魏青桐撅着嘴,“我不喜欢她们,我要姐姐!”

魏清莛抱住他安慰,“好,我们不要她们,以后姐姐不会让她们再带走你了。”

直到魏青桐的肚子叫起来,魏清莛才松开他。

魏青桐抱着肚子可怜巴巴的看着姐姐。

魏清莛就连忙进空间里给他做饭,今晚可是中秋呢,怎么也要好好的吃一顿。

平白多了八十多两银子,加上她自己存的,也有将近一百两了,有了钱,魏清莛就有些松懈下来,她抽出两天的时间带着魏青桐逛了书店买了两本最便宜的百家姓和千字文,在经过北市的时候,她也想过要不要去镇国公府找秦嬷嬷,不过想想,秦氏能帮她的也就是保管那些财物,对于魏家的家事,真心帮不上,将她扯进来让人为难不说,她和弟弟的日子也不见得会好过多少。

﹍﹍﹍﹍﹍﹍﹍

魏清莛将柴火堆好在旁边的厢房里,掩上门,看着梁上的雕花,嘴角抽抽,自娱自乐的想,“怕是皇宫也不会拿这么好的房间来堆柴火吧?看来以后魏家花费在修缮这一项的银子不会少的。”

魏青桐浑身脏兮兮的出现在她身边,手上还抓着一把柴,双眼亮晶晶的看着姐姐,“姐姐,柴柴,我的。”

“桐哥儿真厉害,”魏清莛摸着他的脑袋道:“不过厢房已经装满了,剩下的就留在里面好了。”

看了看阴沉沉的天,估计再过几日就要下第一场雪了。

心里有些担忧,她不知道古代的雪要什么时候下才正常,而且这个世界的地理格局和她原来的世界还是有些不同的,可这时候才进十月,天已经阴沉下来……

魏清莛摸摸他身上的夹层,问道:“冷不冷?”

魏青桐歪着脑袋想了一下,“有点冷。”

“等一下我们去买棉衣好不好?漂亮的棉衣和漂亮的棉被。”

魏青桐裂开嘴,“我要吃糖人!”

说穿的扯到吃的,魏清莛有些无奈,但还是答应了。

魏青桐熟门熟路的跑到卖糖人的面前,指着其中几个道:“这是马,这是兔子,这是猴子……我要这个,还要这个……”魏青桐板着小手指数了数,姐姐答应给他买一个,他捡了柴火可以买一个,他帮着姐姐打扫卫生可以买一个。

他的眼睛在动物们的身上来回转了转,最后还是指着大公鸡惋惜道,“我不要这个了。”

卖糖人的早和魏青桐混熟了,知道这孩子讲话慢,反应也慢,就拿了大公鸡逗他,“小公子在我这儿也买了不少了,不如这个大公鸡就送你了。”

魏青桐摇头,看了姐姐一眼,“不能,要。”

卖糖人的一愣,继而笑开,心中感慨,这家将孩子教的真好,将大公鸡塞进他手里,“小公子买了这么多,送你这个是应当的,快拿着,拿着。”

都是小本生意,对方又能赚多少去?

魏清莛帮着推辞,桐哥儿眼神有些失望,一下又兴奋地看着自己点中的三个糖人。

吃糖多了对牙齿不好。

魏清莛试着给他分析,“……你今天吃一个,过两天吃一个,再过两天又吃一个,你就能吃三次,你要是一下买了三个,你就只能吃一次了。”

魏青桐眨眨眼睛,没听懂。

魏清莛就板着他的手指数给他看,老半天,卖糖人的摊前来了人又走了人,直到魏清莛后背出了一身汗,魏青桐才搞明白,他想了想,魏清莛也不知道他想了什么,反正后来他只选了一匹马。只是在走后一个劲的提醒她,“姐姐,还剩两个。”

魏清莛有些无奈,“嗯,还剩两次,你要记清楚哦,不然姐姐会忘记的。”

魏青桐狠狠地点头。这点他继承了魏清莛,对于别人欠他的,他一向记得清清楚楚。

魏清莛领着魏青桐到成衣铺子里给俩人各选了两套棉衣,魏清莛摸着手下的布料,还不错,只是和王氏给他们备的自然不能相比,好在他们虽然没有棉衣,但王氏给他们准备贴身的衣服却有不少,而且从小到大都齐备了。

当初他们搬到秋冷院的时候,乳娘们也全都将那些东西搬进来了,要不然魏青桐娇嫩的皮肤也不知受不受得了外面这些衣服。

“小兄弟,我看你兄弟也正在长个子,这衣服一个冬天下来就不能穿了,不如买大一号的,明年还能继续用,也能省笔钱。”老板娘见魏清莛要将棉衣捆起来,赶忙插了一句嘴。

一般人家都是这样做的。

“回头啊,让你娘把后腰的针线收收,再将袖子缝上,两三年也是穿得的……”

魏清莛压低了声音道:“我娘病了……”

老板娘看了一下才七岁左右的魏清莛,叹了一口气,“世道艰难哪!”转身从碎布里抓了几把,“拿回去给你娘,做些小东西也好。”

魏清莛哭笑不得。

她虽然也会到处去逛逛,但买卖东西还是会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南城门向里拐的这条十里街离魏家最近,人流量和摊位都比较固定,来往都是这些人,她在这儿混迹三个多月,出入都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弟弟,只卖自家打的野物,父亲摔断了腿,爷爷年迈,只有一个叔叔带着兄弟俩上山打猎,现在娘也病重了……这条街上的人多多少少都知道一些,就像她一样,对各家的情况也有一些大致的了解。

像这个老板娘,这个成衣铺子是她和丈夫一起开的,生了两个儿子,老大稳重,家里正供着读书,打算让他走科举,老二顽皮,没少被老板打,却打得一手好算盘,小小年纪就已经可以陪着老板在外面跑生意了,现在老板应该是出去进货去了。

“老板娘这样说,可是出了什么事?”

老板娘怜惜的看向她,“你还小不知道也不怪,”说着看向外面,“今年的天冷的太快了,过几天怕是雪就下来,十月早雪,只怕……今年也不知要冻死多少人呢……”

魏清莛心一凛,本土人也觉得异常,魏清莛从来不会小看平民,一年是旱是涝,不问天气预报,而是请教老农,这是村里的习俗。

看来她得多准备一些东西了。

“多些婶婶了,”想了想,她又买了些棉和布料,到时实在冷的厉害,她也可以给桐哥儿做双手套袜子之类的。

魏清莛背上背篓牵着魏青桐走,老板娘就追出来道:“你要是买被子就到拐角钱家铺子去,可别贪近就去东市买,那边的人又坑给的棉还不是好棉。”

魏清莛头也不回的应了一声“知道了。”

因为心里有事,她不像往常一样收敛心神,而是放开听力,仔细地听周围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事情,这边毕竟不够繁华,她听了一路都是一些担忧今年天气和明年播种收成的事,想想,她决定等下买了棉被米面之后到东市逛逛。

东市多酒肆,来往的人三教九流都有,她仔细一些,说不定还能碰到达官贵人,哪怕听听上面是怎么说的也好啊,而且她还想买一些常用药备着。

掌柜的看小伙计将五十来斤的米给魏清莛装好,就好奇的问道:“王家小兄弟,你这次怎么一次性买这么多了?”

魏清莛有些不好意思的将棉衣放在米上面,“我姑母在村里的日子不好过,我爷让我多买些,回头等我叔回来了好给她送去一些,而且快要过冬了,家里也要备一些……”

“那倒也是,日子艰难哪,”掌柜的见魏清莛要这样背着,微微皱眉,“你这小胳膊怎么受得了,我这有个小推车,要不借给你,回头你还回来就好了。”

“真的,真是太好了,我等一下还要过来买棉被,到时再给掌柜的送过来吧。”魏清莛正在担心累着魏青桐呢,有了小推车正好,她可以推着魏青桐过去。

掌柜的失笑,“你呀,占便宜占的一点也不害臊,”低头就正好看见魏青桐睁着清澈的大眼睛好奇的看着他,话语一滞,继而笑道:“罢了罢了,你只要明天给我送回来就好了。”

出了粮铺,魏清莛在魏青桐脸上大大的亲了一口,“桐哥儿是姐姐的福星。”

旁边铺子里的一个伙计刚好听到,撇嘴道:“好好的哥们,取这么一个小名,难听死了。”

魏清莛回击他,“总比你叫狗蛋好吧。”

伙计得意,“大家都是这么叫的,我们村光狗蛋就有三个,你叫姐姐,难道你还是娘们不成?也不怕以后真变成娘娘腔!”

她本来就是娘们。

魏清莛冲他吐舌头。

狗蛋就冲她做鬼脸,里面的掌柜的见了,两根手指扭住他的耳朵就把人扯进铺子里了,一边还对魏清莛喊道:“莛哥儿,回头到我铺子来看看,也照顾照顾老丈的生意。”又道:“以后狗蛋再欺负你,就告诉我,我来收拾他。”

魏清莛欢快的应了一声。

魏青桐虽然不太清楚,但也感觉到了姐姐的欢乐,连忙拍着小手,学着前两天小伙伴们“喔喔”的叫着。

魏清莛将人抱到推车上,推到僻静地方,将他的手放在米袋上,魏青桐早就习以为常,米袋就从背篓里消失,出现在了镯子空间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