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英才太监寇连材
10998500000006

第6章

同治七年,慈禧又有了新的梳头小太监,叫做梳头刘。便安排寇连材去做会计房太监。毕竟寇连材做事一向精细,为人忠厚老实。而且寇连材还吹得一口好箫。在慈禧眼里,寇连材仍算是亲信的太监,而且他还有一点好:一点也不贪。

慈禧常常在晚膳后,静听寇连材吹箫。

随着乐曲表现的深幽哀婉,寇连材面孔显得出奇的圣洁冷峻,肩膀微微晃动,使乐曲更增加了无穷的表现力。那袅袅的箫声,悠扬婉转一去十里,令慈禧如痴如醉。

她哪里知道寇连材在曲中寄托了多么深的对命运的慨叹和嗟伤!

“这孩子口拙,心可不拙。”慈禧情不自禁对侍立一旁的李莲英说道。

一曲终了,慈禧夸赞几句,叫李莲英赏寇连材20两银子,可寇连材跪禀道:

“谢老佛爷恩典,奴才吹箫凑凑老佛爷的雅兴,原也是职内的事,于自己也是件乐事,赏银就免了吧,奴才但有机会再吹给老佛爷听。”

寇连材不看账本却对答如流。慈禧当场赏他七品顶戴。“谢太后恩典。”但慈禧却听不出一点兴高采烈来。

会计房,也即司房。司房是慈禧太后的总庶务处,专管金银珠宝绸缎的库房。司房也监管本宫太监、妈妈、宫女的迁升调补的花名档案,各殿陈设(相当今日的固定资产)、帐簿以及全宫出纳、戏剧、文墨等事项。

寇连材在会计房经手的是上千万银钱和许多贵重物品。

对太监来说,经管太后宫内账目,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差事。想发财是轻而易举的事。干上几年,就算吃点“银毛”(即回扣)置几百亩田地也是足够的。

司房还管人事,免不了有些太监、宫女想换换工作,托司房首领太监帮忙,为此孝敬些银子。

寇连材上任后,逐渐发现宫内各项开支管理十分混乱,漏洞百出。他为此去见李莲英大总管。

一听寇连材的来意,李大总管便显出不耐烦的样子。

“寇子呀,宫里的事。你先别太认真,干上一两年,你就都明白了,有的事于法理不通,但都是自打开国皇帝就有了的规矩。说句不好听的话,太认真是要得罪人的,这叫做‘偶有耿介者,不得众人心’或叫做水至清则无鱼。依我说,你把银库管好,把珠宝、礼品清理好就行了。”

李莲英说完,连在卧榻上打了几个哈欠,寇连材只好退了出来。

不管不知道,一管吓一跳,清宫里的靡费,实在惊人。

皇家用钱,自来是宽打窄用,绝不能打细算盘的。由内务府大臣向下说,大官使小官,小官使下人差役,一级级都要打出开支的敷余,不如此,就不会安心好好干。当太监的也是一样,由小徒弟熬上一个管钱物的差使,明知道用度富余,也睁一眼闭一眼,有好处绝不放过。

寇连材很想量入为出,堵住花钱的漏洞,但想得容易,做起来难。

他有一次根据太后食单开的各种菜、粮、肉的数量,于集市上算了算,实际价钱比买办处开到的费用预算便宜十倍。他回来后责问买办处管理太监,这预算怎么差这么大?

买办处太监回答说:“寇公公,皇室用膳,自来无定数。名义是一个人的吃食,可你说不准太后进膳后要不要赏人。赏人的菜肴叫作‘克食’,说不定哪天看某样菜好,兴致一高,叫赏某王若干品,某大臣若干品,还有皇上的、后妃的,要是没有材料做,小的们岂不抓了瞎?”

寇连材只好把这事先放一放。

寇连材知道,当太监者没有不想发财的。但是对皇室的靡费,他有一种本能的反感,而不是想钻这个空子捞钱。说他憨厚也好,说他迂腐也好,他反正是接受不了这个事实:太后一顿饭,穷人半年粮。

他也不愿干那种蝇蝇狗苟、偷偷摸摸的事。

但凡遇节日或慈禧的“万寿日”,宫内外许多礼物源源而来。如果有些小小不言的值钱物件,他自己把礼单一毁,东西拿走,是无法查问的,皇家收礼又不打收条。但每逢有这样的活动,他就管理得井井有条,分毫不差。

有一次,慈禧偶然驾临司房,想亲自选几样礼品。

“寇寇儿,帐簿拿来我看看。”

寇连材呈上清册。慈禧随手翻了几页,见上面的字写得工工整整,干净又毫无涂改之处。大到国外送的一人高的大座钟,小到芝麻粒大的钻戒,皆开列在上。

慈禧有心考考这个司房管事的,她问:“我问你,和田玉葡萄盆景,是什么人何年何月送的?”

寇连材稍一思忖,答道:“回老佛爷,和田玉葡萄盆景是新疆巴音郭楞蒙古鳌登亲王于道光十七年进贡的。”

慈禧满意地点点头,又问道:“咱宫中最大的水晶是什么物件,从哪儿来的?是谁人进的贡?”

“回老佛爷,最大的水晶是镶玛瑙青铜座水晶镜,此镜从各处观照,人皆不变形。水晶高二尺八寸,宽一尺五寸,是弘历年间西藏六世班禅所赠。”

接着,慈禧又问了他几个问题,都得到满意的回答。

在寇连材等人的陪同下,慈禧挑了几件适中的礼物,兴致上来了。

“到底是我看着长起来的,寇寇儿,你的辛苦我是看在眼里的。你还小,按说还不够个首领太监的资格,我今儿个赐你七品顶戴,关执守侍的饷银,今后还要恪尽职守,尽心尽力才对。”

“谢太后恩典。”

寇连材下跪谢恩,但脸上并没有诚惶诚恐感恩戴德的表情,慈禧听不出有丝毫的兴高采烈。

日月如梭,光阴荏苒。寇连材在司房迎来了新年号光绪,二十多岁的青年太监却称得上“三朝元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