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比邻天涯
11082200000003

第3章 弟弟朱文凯

周六一大早,苗大平照旧拉着儿子苗小苗的手回了父母那边,他们总是吃过晚饭才回来。朱文妮留在家里,收拾完家务,再一次把自己挂在阳台的吊椅上。膝间放着一本《飞禽之美》,她怀着猎奇的心理翻阅这本书,她在书中读到,有些飞禽对配偶非常忠贞,比如天鹅,没有道德约束,行为却似乎比人类高尚。感慨的同时,她有些心虚,还有些不自信。她想到了自己的婚姻,她对苗大平缺乏信心。究竟是怎样的“缺乏信心”呢?每天早晨,他洗漱干净,穿扮整齐,腋下夹着公文包匆匆上班走了。她望着他的背影,莫名其妙地想,这个男人是不是再也不回来了?这令她不安、忐忑,然而,更重要的,更让她惶惑,并且矛盾的,不是这个,而是,她根本不害怕他不回来,或许她还隐隐地期望他一走了之。怎么会这样?那可是她的丈夫,她儿子的父亲,他们本应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可是,她却这样想。

卧室的电话“嘀铃铃”响起来,大周末的,会是谁呢?她从吊椅上跳下来,趿着拖鞋走进卧室,拎起话筒,“喂,谁呀?”

“是我,小妮,你忙吗?”打电话的是朱文妮的弟弟朱文凯,他从不称呼朱文妮为姐姐,而是跟随父母的习惯,叫她小妮。

“不忙,有什么事?”朱文妮敏感地觉察到弟弟的声音有些异常。

“姐夫和小苗呢?”

“回小苗奶奶家了。”

“我猜他们也不在,你能出来一下吗?”

“有什么事?”

“我想找个人说说话。”

“不用出去了,现在家里就我一个人,你过来吧,中午在我这儿吃饭。”

“我什么都不想吃。”

“那你先过来再说。”

朱文妮年长弟弟一岁,小时候,弟弟总像一个跟屁虫一样跟在她身后,长大后的朱文凯成了一个小有名气的摄影家。

半小时后,朱文凯摁响姐姐家的门铃,进了门,二话不说坐在沙发上抽闷烟。朱文妮为弟弟冲了一杯咖啡,陪他坐下,她猜朱文凯遇到了棘手的事。

“小妮,真丢人。”朱文凯恶狠狠地把烟头掐灭在烟灰缸。

“怎么了?”

“没脸和你说。”

“到底怎么了?”朱文妮急得站起来,她双手拢了拢额前的碎发,双臂抱在胸前,看着弟弟,“文凯,到底怎么了?”

朱文凯有气无力地说:“海燕有外遇了。”

“什么?”

朱文凯重复了一遍:“海燕外边有一个男人。”

“真的?你怎么确定?没准是谣言?”朱文凯的妻子名叫于海燕,是图书馆的管理员。他们夫妻感情向来不错,可是,朱文凯满脸痛苦的表情证明了这件事是真的,确凿无疑。她只好沮丧地问:“怎么发现的?”

“真是没脸见人了。”

朱文妮没好气地说:“先别说有脸没脸了,我问你怎么发现的?”

“是爸爸。”

朱文妮吃了一惊,这种事情怎么会被父亲发现?她急忙问弟弟:“这么说,咱爸咱妈都知道了?”

“是的,家里人知道。”

“除了家里人,外面的人不知道吧?”

朱文凯白了姐姐一眼,“难道这种事情光彩呀,还到处敲锣打鼓讲给外人听?”他小声嘟囔,“你可别告诉姐夫啊,我丢不起这个脸。”

“放心,”朱文妮纳闷地问,“爸爸怎么发现的?”

“我前几天外出采风,不在家,爸爸去我住的小区看望乔伯伯,你还记得乔伯伯吧?”

“记得,记得,爸爸的战友,然后呢?”

“路过我那儿的时候,爸爸心血来潮想上去看看。你也知道咱爸这几年,都是我们回去看他,他总共也没去过我那里几次,但爸妈一直有我们的钥匙。”是这样的,就连朱文妮家门的钥匙,父母那里也有一套。这么做,倒不是担心老人忽然造访,进不了门,老人也从没有不约而来的先例。留钥匙,一则为了备用,二则也是家人之间的亲近。

“爸爸去你家撞上的?怎么能……怎么能肯定就是……就是那种关系呢?也许正好是朋友来访?”朱文妮结结巴巴,尽量往好的方面想。

“爸爸开门后,推开卧室,亲眼看见的,那两个不要脸的家伙竟然连爸爸开门的声音都没有听到。”朱文凯气急败坏。

朱文妮顿时哑口,怎么会这样呢?于海燕是那种不怎么吱声的女人,怎么看也不像是把男人往自己家里领的。朱文妮有些心疼父亲,那么大岁数了,亲眼目睹儿媳的丑行,老人该多么难堪呀。何况,这个儿媳妇还是父亲眼里顶顶满意的。

朱文妮叹气,“海燕呢?她什么态度?”她想像不出在公公面前出丑的弟媳妇现在会是何种状态。

“除了哭,还能怎么样?”

“哭?求你原谅?”

“是。”

“她还好意思求你原谅。”朱文妮冷笑,“爸妈的态度呢?”

“让我自己决定,但是爸爸妈妈明确表态,孩子不能让海燕带走。”朱文凯的儿子只有三岁,小家伙正是招人待见的时候,别提多可爱了。

朱文妮附和道:“那当然,孩子怎么能跟着她?你准备怎么办?”

“我,我也不知道。”

朱文妮原以为弟弟一定咬牙切齿提离婚,听他这么说,她反而怔忡了。她忽然明白,朱文凯之所以这么痛苦,其实是不愿意离婚。于海燕做了对不起他的事,他仍然舍不得离开她。他不仅要忍受绿帽子的耻辱,忍受妻子背叛的耻辱,还要忍受男人嫉妒的痛苦。她明白了,朱文凯来找她,不是仅仅为了告诉她这件事,他是想找她出主意的。她可不能乱说话,她的态度举足轻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