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高情商交际学
11235400000004

第4章 利用第一面营造感觉

我们会接触很多陌生人,但接触再多,也不意味着我们的资源多。不然,公交车售票员就是朋友最多的人了。

多个朋友多条路,我们需要朋友。在此处,我所提到的朋友,并不是指生活中亲密无间的朋友,而是指在事业上能够支持你的社会资源。有的朋友,你会在当下就知道他是你的帮助者,而有的朋友,是你暂时看不到,但在未来会发挥作用的支持者。

重视他人,为自己创造机会多结交朋友,也是一种竞争力。

比如在一个产品发布会的现场,主办方还没有正式开始活动之前,你与其一个人骄傲地坐在那里孤芳自赏,不如利用这个活动多认识些朋友。大家一般都会互相打招呼,彼此交流一下、留一下联系方式,因为被邀请来的人都是具备一定宣传力度的人。

只不过有的人四处发名片,但是并没有人真正地收藏他的名片。大家离开活动现场时,这张名片可能就被大家随手一丢了。

所以,无论去参加什么样的活动,没必要成为现场“乱飞”的人,但是确定目标,注重陌生人的资源,就一定比别人机会多。那么,到底该怎么做呢?

我们接触陌生人的时候,要营造一种好的感觉,使对方和我们之间从陌生到熟悉,并为以后接触创造机会。

如果初次接触他人的时候多加注意,并真诚地运用以下三条原则,那么,你可能有机会收获一个不错的朋友。

第一,观察比提问重要。

见到陌生人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控制不住地向对方提问,因为我们需要收集对方的信息,才能把对方对标到一个合理的心理位置。但是,在和别人互动的时候,如果你连续问出三个问题,对方一定会排斥你。比如,你问对方:“你在哪里工作?”“你们公司在哪里?”“平时,你参加这样的活动多吗?”这三个问题,本身没有任何冒犯性,但只要连续提问,就造成了压迫和审问的感觉。

正确的方法是,和陌生人交流的时候,会观察比会提问更加重要。能在后续再问的问题,就别在第一次见面时问完;能自己观察到的事情,就别在提问中验证。

到底怎样观察和判断一个人?

一、看家庭文化。你看一个人去往哪里,要看他从哪里来。

二、看个人经历。他经历了什么,决定了他如何对待别人。

三、看发展阶段。一个人在事业的上升期、低谷期、膨胀期,都会影响他对你的态度。

小刘在业内是一个有名的金牌助理,当她的老板出国之后,她需要重新选择合作伙伴。很多人都邀请她,在熟人的关系里,她通过了解信息和见面观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李女士,果断放弃了王女士。

小刘见王女士的时候,发现王女士虽然处于创业期,但是因为她是从一个大机构辞职来创业的,而且家庭优渥,很多时候都是家庭的助力帮她弥补自身的不足。她自带的优越感导致她对身边的人态度倨傲,虽然王女士对小刘和颜悦色,但是小刘知道,等确定合作之后,王女士一样会颐指气使地对待自己,并且把这个态度解释为“真性情”。

李女士则是通过自我打拼而得到一切的,她不但珍惜自己的付出,也懂得忍耐。越是没有家庭的助力,她越知道自己该如何发展,并集聚资源。因为李女士真正知道怎么对待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所以,小刘见李女士第一面就确定了要与她合作。

第二,调整你的频率。

接触一个人的时候,你心不在焉或者顾左右而言他,也许你并未察觉,但是你的每一个细节在对方眼中都是放大的。所以,在接触他人之时,严以律己不但是一份对人的尊重,更是必要的自我要求。

只有全心投入关注眼前这个人,你才能把自己的频率调整到和对方一样,才能真正地从眼前人入手,得到你期待的资源。

小张在一个活动中认识了王总。当时,三五个人和王总聚在一起聊天,有人问起了王总的一位好朋友李总的联系方式。李总的公司当时有一笔业务需要合作方,由于李总的口碑和结款速度快,大家都想与李总合作。

王总虽然没有正面回答,但是也给了一定的指导和提醒。小张便认定王总是一个热心、不排斥帮助别人的人,需要做的是取得他的信任。

这群人里只有小张没有提到李总,而是和王总聊了聊他手头正在做的项目,聊了聊自己未来的规划和可能的合作。有意思的是,小张发现李总、王总一起做的一个项目,他也参与其中。于是,王总对小张并不像对其他人那样,给李总一个下属的联系方式,而是在约李总见面的时候直接带着小张一起过去谈业务。

你只有把自己调整到和对方同频率的时候,才能令对方重视和信任你。否则,当对方感受不到你的重视时,你就拿不到好的信息和资源了。

第三,展示你的客观。

因为我们的东方文化使然,我们大多数人都比较含蓄,因此,当与他人接触的时候,不容易表扬和肯定对方。但是,当我们意识到肯定和表扬对方重要的时候,一不留神,对对方的肯定就显得非常刻意了。这种走样的过度赞誉,对方听了也不会舒服。

肯定别人要客观,发现别人的优点,表扬别人做的事情,不要太夸张地套近乎,别把自己显得“轻”了,这样才能让别人和自己都处于自然的状态。

那么,如何客观地赞美别人,或者让对方感觉你是客观的态度,而不是刻意讨好或者有意为之呢?你不妨在与对方接触的时候,把直白的表达感受的话变成提问的方式。

例如,你想夸赞对方戴的手表很高档、有品位,不妨说,我看到某个知名企业家也戴过这款表。当然,前提是不能撒谎。

又或者,你想表扬对方招待你的家宴菜品出众,你不妨直接请教一下海参的发法,就比你一味地说“真好吃、真好吃”,更显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