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
11253100000013

第13章 《普贤三昧品》导读

此品名为“普贤三昧品”。“普贤”是说法者普贤菩萨的称号,“三昧”则表示展现的法用。这是人法合举的形式,所以合起来说可以是普贤的三昧、三昧是普贤所有;又三昧境界名为普贤、普贤即三昧。就其意义而言:理智无边名之为“普”,智随根益称之曰“贤”。又普贤在佛教中是佛绍法界大智之家,诸佛万行遍周之长子。而“三昧”意译为“正定”,正定不乱所以能受诸法,所以又称为“正受”;正定能发生正慧,使定慧等持,对诸法亦能等持,所以也称为“等持”。

前二品的经文中叙述了大众的集聚,而且也已提出三十七道问题需要解决。所以这一品,是为了在解答问题之前,所做的预备示现。这个正式解答问题前的预备示现就是入不可思议的禅定,也就是普贤菩萨在毗卢遮那如来前,入“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三昧”。所以经文共分四部分:一,入三昧及其法用;二,入此三昧的行愿力与境界;三,起定;四,诸佛菩萨的赞叹。

为什么要先入三昧,再解答问题呢?首先是非证不宣的缘故。在大众中将所证显现,使与会者同沾其德,而明所说是有所根据,并非虚妄不实。并且以“三昧可入”、“由俗入真”的方式,来示现修行的法则、次阶。否则,实际上普贤菩萨常在三昧中,本无出入的问题。另外,也借这个过程,来展现三昧出入的异同相,善择众生业海果报、佛行业海果报。然而,这其中最主要的用心全在于要教化众生,令众生迷惑开解。

普贤所入的三昧是怎样的一个三昧呢?他入的三昧名称是“毗卢遮那如来藏身”。“毗卢”是光的意思,“遮那”是指种种遍照,“如来”是法性之体,而“藏身”是含容众法之智。由三昧的名称看来,这个三昧是以法性智慧种种教行之光明,随众生的根器不同,来照烛众生,使他们皆得到法益。

所以,此三昧基本上是以法界根本智为体,以差别智、随众生智为大用。所以才说此三昧能普遍趣入一切佛陀的平等体性当中;能够在法界当中示现一切的影像,如同虚空一般广大无碍;能随顺着法界如海漩般转动,而进入一切法界海中;又能够出生所有一切的三昧妙法,普遍包容含纳十方的法界,含藏着所有使菩萨解脱的佛力智慧,等等。这都说明此三昧之用彻遍一切众法,体用广大,甚深无尽。

入此殊胜不可思议的三昧后,十方一切诸佛共同赞叹十方一切诸普贤菩萨,说明普贤菩萨能证得这个殊胜三昧的缘故。因为这个三昧的殊胜,所以这里所提到的普贤菩萨,并不是单独的在一佛座前的一尊普贤而已,而是“世界海微尘数般的诸佛刹,每一佛刹又有世界海微尘数般的诸佛,一一佛的座前,又有世界海微尘数般的普贤菩萨”,如此一来,等于有世界海微尘数的三次方的普贤同时在此显现、问答!

它们对一般人而言,是在表达无尽无量的时空与人物;但对于佛菩萨而言,却是虽然无量的众多,但依然是可了知的。而且对我们而言,一层层的展现,一次次的扩开,足以让我们随着文句心眼大开,进而了解无尽无量之不可思议!所谓的“世界海微尘数”就是如大海那么广大的所有世界微尘的数量。一个世界所有微尘的数量已经难以数计了,又何况所有世界海的微尘数!又何况在世界海微尘数中每一微尘中又有世界海微尘数般的无量诸佛!又何况在这些个无量诸佛的一一佛前,又有世界海微尘数的普贤菩萨!这样的景况,又岂是说壮观能表达的?在这里,处处显示华严世界的广大无边,无量又无尽啊!所以读此经典,已绝非单调的一人一物了!

接着,说明得此三昧之缘故,再显现证得此三昧法的种种智慧境界。诸佛摩顶普贤菩萨,以为认可。普贤从三昧起定,同时也从一切世界海微尘数的三昧门中起定,由此可知此三昧的含藏度之大,而所有的菩萨大众也因此获得种种利益。

因着普贤菩萨的三昧威力与诸佛的威神力,所有一切世界都起轻微震动,都有众宝庄严,都发出微妙的音声演说诸佛法要。而且在一切众会道场中飘下十种大摩尼王云!一切如来放大光明而说偈颂赞叹普贤菩萨,一切菩萨大众亦共同赞叹之!此品就在普贤的三昧威力与诸佛菩萨的赞叹声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