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白话华严经 (套装全6册)
11253100000015

第15章 《世界成就品》导读

在这一品中,普贤菩萨为了回答第二品所提的问题,而广释世界海成就的种种因缘,使众生免于闭塞、拘于权小,而开无边、无尽、无碍、无二的圆融境地。

“世”是指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界”指空间、界线。“成就”即能成、完具之缘,从因到果的种种因缘。经文还是以一大段散文再接一首偈颂的方式进行,偈颂皆是将散文所宣说的内涵加以归纳总持而成的。所以本品经文可分为三部分:一,遍观十种海义;二,宣说佛陀不可思议智慧,并为众生缘故而将说法要;三,宣说世界海成就之十事。

普贤菩萨从毗卢遮那如来藏身三昧中起定后,开始要宣说诸法要,宣说前先遍观十种海。这里的海,不是海洋的海,而是一种比喻,比喻广大无边,含藏容纳。普贤在上一品入三昧中,是内在地契合于本源;这一品一开始遍观,是外在地审视于万相。他所观视的十海包括世界海、众生海、诸佛海、法界海、众生业海、众生根欲海、诸佛法轮海、三世海、如来愿力海、如来神变海。这十种意义可以分为三组:

一,时间与空间——世界海、法界海、三世海;

二,佛——诸佛海、诸佛法轮海、如来愿力海、如来神变海;

三,众生——众生海、众生业海、众生根欲海。

遍观后,普贤便列举出这十种义海的各项内涵,以佛陀的智慧皆能了知的种种不可思议。这些种种不可思议的法要,普贤将圆满具足地为大众宣说。为何如此?经文丰富地列举数项,总而言之,即为使众生入佛智海,为随顺众生根器令各得信解。

接下来是本品主要的部分,宣说世界海成就的十种事项,这十种是:

一,世界海生起与具足的因缘;

二,世界海所依住之处;

三,世界海的形状;

四,世界海的体性;

五,世界海的庄严;

六,世界海的清净;

七,世界海中诸佛的现起;

八,世界海的时劫住世;

九,世界海的时劫转变差别;

十,世界海的平等无差别门。

而每一项事情,都各以十种答案来解释,也各以一首偈颂总持之。

这十大项事缘,有其循序渐进的层次,包含整个从生起到具足、依住、形状、体性、以何为庄严、各种清净方便、佛的出现,以及时间的长久、转变、坏毁等种种不同的情形,最后以平等无差别,来彰明无碍的世界海,说明众生境界、诸佛境界广大之相及重重无碍无尽之相,故说:“一一世界海中,一切世界海普入一尘当中,等无差别。一一世界海中,一一微尘中一切三世诸佛广大境界,皆能普现,等无差别。”这种种的等无差别,都是佛与菩萨的愿行广大,纤尘众生也没有遗落掉。

说明这世界海种种的差别相,以及其缘起,有何意义呢?

一,知众生界广大,亦等同法界、佛界、菩萨界、虚空界,如影相入重重无尽,不一不异。使所有发心者,能知此圆满无碍之实相,而弃抛对立拘执之权相。

二,明世界之依住形相、苦乐净秽,皆是众生自己业力果报所成的,绝不从另外的原因而来。

三,佛菩萨的大慈悲、大愿力能普遍深入法界海、众生行业海,使众生到究竟彼岸。学佛者由此能发大愿心如佛,如普贤菩萨般信愿广大,入普贤之大行。

以上三点所说明的,又非只是各别独立存在,也非彼此对立矛盾,而是相摄相容的。所以,虽说世界之苦乐净秽依众生业力,但在说明世界成立之因缘时,经文亦同时并说“因如来威神力故,因理法如是故,因普贤菩萨自在愿力故”等等的佛菩萨行愿。所以,这样的世界观真是可堪玩味体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