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股东
11302500000004

第4章

不用说,吴借给林的资金越来越多。表面上是吴支持林的事业,其实也是林中帮吴冶平。毕竟,月息三个点等于年息三分六,不到三年,就收回本金,做什么生意能有这么高的回报?

虽如此,但凡事都得有个度,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出问题。因此,当吴借给林的钱超过五十万的时候,他有些不安起来。吴有两个担心。一方面,他担心钱多了会出事,毕竟,林中的公司没有工厂作依托,万一哪一天他突然消失了,吴上哪儿去找他?另一方面,吴又希望这样的关系一直持续下去。不用上班,坐在家里,每月收一两万的利息,不是很好吗?双向担心交织在一起,搞得吴很纠结。他强迫自己开动脑筋,充分利用这些年自己当职业经理人积累的经验,努力设计出一条左右兼顾的解决办法。

这天吴主动打电话约林出来坐坐,地点还是老地方。吴冶平喜欢老地方的另一个原因是香港老板待人彬彬有礼,不卑不亢,热情却从来不多事。比如不打听吴的身份和他来这里的目的,这就让吴感到很舒服,很温馨,还很安全。吴认为好环境是出好结果的必备条件。

二人见面,照例先喝茶聊天,今天是吴主动约林的,当然由他先进入主题。

吴先是假装替林考虑,说借款超过五十万了,每月支付的利息接近两万,问林是不是承担有困难。

林说没困难,并且把上次关于至少赚六个点、他和大哥每人三个点的那套话又说了一遍。还说感谢大哥,成全了他,生意越做越大,这个月又开发了一个大客户,又接了大单等等。

“那么,”吴问,“是不是还要借资金?”

林说是,但他不好意思再向大哥开口了。

吴略微沉思片刻,说:“也是,总是借款不是办法,要不然我干脆入股吧。”

吴是故意“沉思”的,其实,方案及其表述方式他早就想好了,他就是想通过债转股的方式,既要保证资金的安全,又要获得长期利益。当然,吴深知得与失的关系,为达成这个两全其美的局面,他打算舍弃一些利益。具体地说,是在利息收入上主动作出一点牺牲。

林听吴这么说,愣了一下,但很快就高兴起来,说:“那好啊!如果大哥能够入股,那我就更有底气了。”

吴问林公司现在的资产规模多大?

林说他的钱全部滚在业务上,没有固定资产,只有流动资金,他欠上家的货款,下家欠他的货款,两项相减,加上必要的周转资金,净资产大概250万。

吴不敢确定林说的数据是真是假,也没办法确定,他相信这里面多少有些水分,但他不必揭穿,也不想去仔细查账核对,他有另外的对策。

吴说:“好。那我就拿五十万入股,占你公司百分之二十的股份。”

大约是太出乎林中的意料了,林听吴这么说,竟然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来不及反应。

吴接着说:“不过是有条件的。条件是,我不参与公司经营,因此不管公司经营好坏,每月按时拿固定回报。”

林似乎明白了,其实还是借款,相当于自己拿公司百分之二十的股份作担保。

“好。”林说,“我仍然按三个点每月支付固定分红。”

“不必,”吴说,“两个点。”

“两点五吧。”林说。

“就两个点,”吴说,“如果公司收益不错,年底可以额外有些分红。”

“行,听大哥的。我保证不让大哥吃亏。”林说。

吴心里想,吃亏我也不怕。之前是三个点,现在是每月两个点外加年底分红,本身就相差不大,但如此一来,自己就成了公司的股东,不仅能保证长期获利。而且作为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可以随时了解掌握公司的动向,比单纯的借钱更安全一些。

因为是债转股,不存在打款的问题,所以,双方签订协议之后,就去产权过户中心办理过户手续。操作是委托中介协助完成的,但吴和林必须同时到场,当面出示身份证并在文本上签名。总共要去两个地方,每个地方都排队,过程有些复杂,但吴冶平心里很高兴。越是复杂,说明越是正规,越是安全。等一切手续办完,深圳联合产权交易所的《股权转让见证书》拿到手上,吴冶平成了林中公司的第二大股东和副董事长。

不,现在应该说是林中和吴冶平两个人的公司。公司叫深圳市林瑞实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