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红楼情恋录
11367700000001

第1章

来源:《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2014年第06期

栏目:中篇小说排行榜

看到“红楼”二字,又有“情恋”紧随其后,相信许多人会立即想起那著名的宝黛钗三角恋,平尤袭二奶控,还有晴麝莺等的小三梦……哎呀,且住——

本人这里说的“红楼”,并非北京宁荣二府,也不是什么警幻仙境,而是确有其地,实有其楼。上世纪中期,确切说来是20世纪50年代,作为国家工业化的北方重镇,哈尔滨兴建起许多大型工厂。在这些工厂周边,盖起了一栋栋红色的住宅楼房。楼房是红色,并不是有意设计的,而是那时建楼全用红砖,楼房建成,红砖就那么裸露着,一栋栋楼就自然是红色的了。因为这些五六层的新楼与原先的灰暗平房相比,又高大,又齐整,且一律朱红,带着点不事张扬的显贵气,人们就把这些新楼通称“红楼”。那会儿能住进“红楼”,可是不简单的事,一般说来,得是大工厂的领导阶级——工人代表,企业头头,外国专家,还有就是少数千挑万拣根红苗正的工程技术人员。当然,那时没有买房这一说,住房都得组织上分给。偏偏那时的工厂都忒大,动辄员工数万,盖起的红楼,虽说不少,可想让这些人都住进去,是不可能的。所以,听说谁住红楼,立刻会引起人们一片“啧啧”声,此人也就自然而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赵闽壑就住在红楼。

提起赵闽壑,居住在老红楼一带——现在已成“欧陆新城”——的年长者,或许还有人记得起,因为这个人实在是很特别。他是福建人,当年三十四岁,毕业于清华大学,专业是机械制造。这在那时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精通业务,工作起来那真是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平时,除了工作什么也不关心,不介意。组织上也很重用他,让他当了工厂的主管工程师,还分给他一套红楼住房。看起来,似乎万事顺利,一切如意。只有一条,他的长相太差。不光近视,老戴着深度眼镜,最糟糕的是,个头太小,身高只有一米四五。所以没人愿意嫁给他,只好一直单身。厂里厂外,当面人们称呼他“赵工”,背后说起他,可就一律叫“小老赵”了。

那年早春的一天,小老赵在工厂忙到晚上六点多,工作还没能做完,就怀抱着一大卷图纸回了家,准备夜里加班。可到家才想起来,晚饭还没吃。这位小老赵,虽说身在北方,但始终不习惯面食,平时三餐几乎都在厂职工食堂吃,厂里按规定每月发给他20斤大米券,倒也够他吃了。但像今天这种情况,食堂早过了饭时,关了门,只好自己煮点挂面,对付对付吧。

好不容易找出一把挂面,拿起小铝锅,想放点水烧开煮面。谁知水龙头声息皆无,一滴水也没有。红楼很少停水,再加小老赵根本不懂过日子,家中是一点水也不存,这下可难坏了他。要是别的人,可以向楼上楼下,隔壁对门,讨要点水。然而,小老赵一向性情孤僻,内敛得很,尤其不愿开口求人,因为往人前一站,先自矮了半截,再仰头说些求告话,实在叫他无地自容。这会儿怎肯为了点水,去受无端的屈辱呢。正为难间,响起了清晰而又柔和的敲门声。

“进来!”

门开了一条小缝,伸进来一个姑娘红润的面孔。

“赵工,我来打扫打扫房间。”

“哦,今天不用了吧。”

“怎么,有什么不方便吗?我可以等一会儿再来。”

“不,不,不……没什么,没什么,就是停水,怕不好搞。”

“停水?”

“可不,我这儿正为吃不上晚饭发愁呢。”

听到这句话,姑娘推开门,走进屋中。

这个姑娘叫耿秀英,二十四五岁,是厂里从农村雇来的临时工。她的工作有个挺好听的名儿,叫“红楼服务员”,专门负责小老赵住宅周围这几栋楼公共场所的清扫,还附带楼中几户单身的室内卫生服务。这几家单身,除了赵工是未婚单身外,其他都是厂领导、外国专家,夫妻两地生活而已。因为这些个男人白天都特别忙,不在家,所以耿秀英白天扫完楼内楼外的公共场所,还要在晚上五六点钟再到各家整理房间。

“赵工连饭还没吃啊?”

因为这位“红楼服务员”人勤快,说话有分寸,时间长了,小老赵尽管对别人高墙壁垒,但对她,似乎就不自觉地随和起来。

“可不是嘛。我这晚上还有重要工作,等着加班呢。”

“哎呀,这……要不,我去给你买个面包?”

“不行,不行,那要面票,我只有大米券,再说我一吃它就胃痛。”

“那……”

“要是有水就好啦,这儿有挂面。”

“水……哎,有办法了!楼下街对面,是老棚户区,各家没自来水,只在棚户区中央有个供水房。那里从不断水,我去看看!”

“不行,不行,连个桶都没有,怎么往回弄啊。”

“那好办,我认识个挑水的,叫张老三,专门往各家送水赚钱,靠这养活老娘呢。”

没等小老赵搭话,耿秀英转身出了房间。

大约过了半个多钟头,小老赵隔着房门听到楼梯间有人“呼哧呼哧”大喘气,还伴随着“嗵——嗵——”的脚步声。

大概是送水的来了,小老赵忙打开房门,往楼梯下面看去。果然,一个又粗又壮的男人,一手拎着一只装满水的木桶,正在上楼。后面跟着身穿蓝大褂的耿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