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借调危局
11376300000005

第5章

张焕新虚情假意地推辞一番,答应了下来。放下电话,他心中暗喜:看来,有时候话不在多,关键在于击中要害。

办公室里静悄悄的,林韶锋有点不知道该干什么,他想安下心来想想陆主任交待的几项任务,可是脑子却毫无头绪地乱转着,甚至想的还是处部里的那点事。在欧阳那儿虽然不是一无所获,却没有什么实质内容,原科长是不便现在就去拜访的,陆主任呢?虽说陆主任说有事就去找他,可毕竟人家是党委常委、政治部主任,副师级干部,自己不可能总往主任办公室跑。

赵利军满面笑容地走进宣传科。林韶锋和赵利军打交道也比较多,在处里时,林韶锋组织起了交谊舞舞蹈队,赵利军就是其中一员。而这回,赵利军却是以处部新干事的身份来向林韶锋报到和请教的。赵利军说,报到是因为林韶锋是政治部干事,是自己的上级,请教是因为林韶锋是处部老干事,是自己的前任。

林韶锋正好把想到的几件手头没处理完的工作仔细地交待给赵利军,包括第十二期《动态》的报批和印制。赵利军一一应承了下来。

想了想,林韶锋又说:“当然,有些事我是应该善始善终地做好的,只是这次比较突然,你还是多向处政委请示汇报,听领导的就是了。”

赵利军依旧谦恭地说:“哪里,处干事当然还是应该听政治部领导的。”

林韶锋不奉承人,也不喜欢这样被奉承,不过也没有必要点破,权且当作一种无聊的说辞吧。

实际也是这样,赵利军嘴上这么说,可接下来摊到事情上,他真的就不把林韶锋的话当回事了。

林韶锋和他具体商量了一下两天后组织啦啦队的事。某处是大处,人数占了局里近一半,林韶锋在处里时,甚至更早些,司政机关分配公差,都是按照人数比例来分。这次局啦啦队说什么也不能少于三十人,林韶锋考虑到处里是二十四小时值班单位,便把名额适当降低到了十二个。

可赵利军却立刻抱怨起来:“处里的情况你是知道的,局里分配什么活都是大头,可现在处里几员大将都在篮球队里,再派下十二个指标,实在是多了些。过去你在处里当干事,知道大家都怎么说你吗?”

林韶锋楞了一下,问:“怎么说我?”

“说你眼睛只盯着司政机关,不管机关派的活合理不合理,你都照单全收,从不知道讨价还价。不过,你这样做也难怪,要不这次咋就调你进机关了呢!”

讨价还价?这是部队传统吗?这是军人作风吗?再者说,在有些问题上,自己怎么没据理力争了?

去年底局里评三等功,按人员比例,处里分到四个推荐指标,可是有五位同志都够资格,处党委会决定全部上报,拿到局里综合平衡。林韶锋在事迹材料上下足了功夫,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把推荐材料都写成了“报告文学”,再一次次跑到组织科说明情况,大力争取,最后常委开会投票时,处里的五个人无一被拿下,破了某处历年评功评奖的纪录。

今年三月政治部组织演讲比赛,评分规则中有“参与人员比例”,比如十个人的处,一人参赛就是10%,而某处有一百人,五人参赛才5%。林韶锋又是往政治部跑断了腿,坚持把这条规则去掉,甚至不惜说出“如果你们一定要参与比例,我可以叫来五十人站到台上,没得讲就随便讲”这样粗脖红脸的话来,最终该规则在林韶锋的坚持下被取消,某处在演讲比赛中得了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两个三等奖和最佳组织奖。

这些事情大家怎么会不知道?大家怎么会说我“眼里只盯着司政机关”?可是这些话现在要对赵利军解释吗?

“赵干事,”林韶锋稳了稳心神,第一次这样称呼赵利军,“那你觉得处里可以出几个人参加啦啦队?”

“让我想想,”赵利军说完,便仿佛很认真地在心里计算开了,嘴里还念念有词,多少人上班,多少人训练,多少人倒休,多少人生病……过了好一阵后才开口说,“恐怕没人了吧。”

林韶锋差点儿拍了桌子,但还是强压住了火气,“你是处部干事,这种事是躲不开逃不掉必须要去的,无论如何,你也不可能说一个人也没有吧?要不,还是让我给你算算?”

赵利军连忙说:“这样吧,你给我们五个指标,我尽量完成。你不能一来政治部就把处里的兄弟们忘个一干二净吧?”

五个,还尽量完成?林韶锋过去顶机关也算有一套方法,可也没有赵利军这么不讲情理。

林韶锋努力使自己的话更平静些,“赵干事,你也得体谅我的难处,我这板凳还没坐热,如果自己的娘家先造了反,我还怎么干?”

我还怎么干?林韶锋说到这里,却从看似谦卑的赵利军的眼神里读到了一丝淡淡的笑意。这笑意使他的脑子凉了下来。如果我现在只给某处五个名额,那么其他处呢?也是五个,甚至六个七个?那他们真是要造我的反了!我现在是宣传科干事,而不是某处派驻宣传科的办事员!转变,立场和角色的转变,必须要从现在开始。

当然,林韶锋明白,赵利军现在正如他自己所说,是在“讨价还价”,而且他已经从零让步到了五,我现在怎么办?从十二降为十?然后他出六,我出九,最后也许是八个?不,我不能同他讨价还价,一旦拍手成交,我就只能“买”了。我不能出价。

“赵干事,关于名额分配我会考虑你的意见。你回去等通知吧,我会向陆主任报告后通知各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