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与养生
1145300000033

第33章 学会修心养性

人活不够天年,主要还是自己在戕害自己。人之心术,多欲则险,身心为七情六欲所牵累,哪有不短阳寿的呢?“内伤七情,致大病矣!”七情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要修正内心,自尊自重,自我觉悟,自我认识,自我肯定,自我净化,自我提升,自我完成。古代诗人陆游说:“治心无他法,要使百念空。”情绪达观,胸怀坦荡,对身心大有裨益。“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从佛禅角度讲,“修佛即是修心,心境明则万事遂”。它劝人为善,不执著于尘世,对修身养性,保持身心健康大有好处。“人多致疾者,盖不善用心故也,若善得此意,四大自然轻安。”人之心常纷乱,至诚念佛,一切杂念妄想,悉皆渐近消减,心归于一,所以念佛之人多长寿。道家认为:人之所以生者,惟精、气、神,谓之“内三宝”。《愿体集》中谈道:“人能寡欲以养精,寡思以养神,寡言以养气;再能去暴怒以养性,节饮食以和脾胃,避风寒以防感冒,常劳以坚筋骨,即可延年矣。”道家养生,把保精提在首位。《娄经》上说:“善养生者必宝其精,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身健则病少。神气坚强,老而益壮。”儒家对于修心养性,孟子曾讲:“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养天下万物。”

当今,人们面临的心理问题对自身的威胁远远大于疾病的威胁。物质生活日渐丰富,诸多烦恼让人困惑与无奈。在社会生活中沉浮,深感迷茫,孤独失落,不堪重负。越是竞争激烈,越是要调整心态。同样环境,各自心态不一。林黛玉在贾府愁肠满肚,刘姥姥进大观园乐不可支。诸葛亮三气周瑜,就气死他了。比海更阔比天更空的是我们的胸怀,生气是在拿他人的缺点错误惩罚自己。特别要学会在逆境中拥有快乐心情,以乐观的态度去看待所遭逢的一切,去迎接挑战,佛家称之为转境。自信自渡,眼光要远,脚步要近,委屈做人。修养身心要多做善事,敬上爱下,知恩报恩。学佛的根本在于修心。只要心念正,即便没皈依已是佛门中人;心念不正,纵然皈依再久,仍在佛门外。切切实实做到:“身在红尘中,心在红尘外。处世不染尘,方为大自在。”

一、几则修心养性之道

宽心谣——赵朴初(92岁作)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身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

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新旧衣服不挑拣,好也御寒,赖也御寒。

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

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喜欢,女也喜欢。

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

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

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古人的五下

世俗烦恼处,要耐得下。

世俗纷扰处,要闲得下。

胸怀牵缠处,要割得下。

意气愤怒处,要降得下。

境地浓艳处,要淡得下。

唐代高僧无际大师“心药方”一剂

药物:好肚肠一条慈悲心一片温柔半两道理三分信行要紧中直一块孝顺十分

老实一个慎笃全用方便不拘多少

制服法:在宽心锅内炒,不要焦,不要燥,去火性三分,于平等盘内研碎,三思为末,六波罗密(生死涅槃)为丸如菩提子大,每日进三服,不拘时候。照此服用,无病不愈。此药十味,若能全用,可以致上福上寿。

切忌:言清行浊,损人利己;暗中箭,腹中毒;笑里刀,两头蛇;平地起风波。以上须速戒。

明代铁脚道人药方二剂

(一)快活无忧散

药物:除烦恼断妄想

制服法:上二味等分,研为极细末,清静汤调服

(二)活气汤

药物:先用一个“忍”字,后用一个“忘”字。

制服法:上二味和匀,用不语唾送下。

专治一切怒气、怨气、抑郁不平之气。

不气歌二首

他人气我我不气,我的心中有主意。君子量大同天地,好坏事物心明白。

小人量小不容人,常常气人气自己。世间事物般般有,岂能尽如我的意。

弥勒菩萨笑哈哈,大着肚皮装天地。

他人若骂我,当着小儿戏。高骂上了天,低骂入了地。

我若真该骂,给我好教意。我若无那事,他是骂自己。

吃亏天赐福,让人懂道理。若不会忍让,气上又加气。

因气得了病,痛苦无人替。多少英雄汉,因气忘了命。

想到死亡时,啥事过不去?一句阿弥陀,万病都化去。

心态年轻十注意

1.发展多方面兴趣2.保持心情愉快

3.看事物不能太苛严4.增加社会交往

5.坚持体育锻炼6.助人为乐

7.不过多回忆往事8.适当修饰自己

9.严以责己,宽以待人10.既服老又不服老

笑笑亦养生

法国著名作家大仲马说:“人生是一串由无数小烦恼组成的念珠,达观的人是笑着数完这串念珠的。”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说:“乐观的笑是养生唯一正确的秘诀。”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如果你一天之中没有笑一笑,那你这一天就算白活了。”

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还有:“笑口常开,青春常在;心胸开阔,年过一百。”

所有这些,都说明情绪与健康的关系。开朗、乐观、心情舒畅,可使肌体各内脏功能健康运转,增强对不良影响因素的抵抗力。急躁易怒,多愁善感,对身心健康不利。会不会笑,也是衡量一个人能不能适应周围环境的重要尺度。

静养四法

静心养神,以静制躁,是强身健体,延缓衰老的重要条件。“静者寿,躁者夭”。《淮南子》中说:“静而日充者以壮,躁而日耗者以老。”在欢度晚年的时光里,应当安安静静,乐在其中。

1.不存非分之想,不做非分之事。或读书、著书,或交友、旅游。

2.少欲。“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到无求品自高。”“仁者少思寡欲,故能寿考也。”心底无私,淡泊名利,清正廉洁,无忧无虑。

3.知足。祸莫大于贪欲,福莫大于知足。宁静致远,物我两忘。

4.善待逆境。豁达、乐观,“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志公禅师万空歌

南来北往走西东,看得浮生总是空。

天也空来地也空,人生杳杳在其中。

日也空来月也空,来来往往不留踪。

田也空来地也空,换了多少主人翁。

金也空来银也空,死后何曾在手中。

妻也空来子也空,黄泉路上不相逢。

大藏经中空是色,般若经中色是空。

朝走西来暮走东,人人恰似采花蜂。

采得百花成蜜后,一场辛苦一场空。

夜间闻听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过。

为人处世细思量,转眼便是白头翁。

不信但看桃李树,花开能有几时红。

哪怕做到公卿相,躯体照样棺材中。

房宽地宽心不宽,机关算尽短阳寿。

乐善好施心情悦,福寿双全就长久。

九条修心之道

1.七情不可偏盛2.坚持老有所学3.注意随遇而安

4.欲望不可苛求5.讲究心理调节6.发挥自身余热

7.多交青年朋友8.珍惜老来之情9.正确对待疾病

八“莫”

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

贵莫贵于无求,贱莫贱于多欲。

乐莫乐于好善,苦莫苦于多贪。

长莫长于博识,短莫短于自恃。

六“然”

自处超然处人蔼然无事澄然有事渐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养心八珍汤

——心血管病专家洪昭光

慈爱心一片,好心肠二寸,正气三分,宽容四钱,孝顺常想,老实适量,奉献不拘,回报不求。在“宽心锅”内以文火慢炒,“公平钵”里细研,三思为末,淡泊为引,做成菩提子大小,和气汤送下。

修养生息有十乐

一、书画之乐二、养花之乐三、琴瑟之乐四、棋弈之乐五、集邮之乐六、钓鱼之乐七、散步之乐八、旅游之乐九、运动之乐十、烹调之乐

养性良言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听,莫强食饮,莫大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此所谓能中和,能中和者久必寿也。

——(宋)陶弘景《养性延命录》

养心无别法,只寡言、少食、息怒、数般(数息)。

——(清)梁章巨

事临头三思为妙,怒上心一忍最高。

退一步天宽地阔,让三分心平气和。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可以养心。

身安不如心安,心宽强如屋宽。

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格言联壁·存养》

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妖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孟子·尽心篇》

二、乐养生,仁益寿

一是“知足常乐”:别人骑马我骑驴,仔细思量我不如。等我回头看,还有挑脚汉。

二是“自得其乐”:幽默风趣,爱好广泛。

三是“苦中求乐”:身处逆境不悲观失望,一切向前看。

四是“助人为乐”:一生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作奉献,乐观地对待现实生活。

古人认为仁爱礼让,不仅家和国兴,还能健康长寿。孔子提出“智者乐,仁者寿”。孙思邈说:“养生之道,重在养神;养神之要,重在养德。”“善必寿考,恶必早亡。”以自己高尚的品德去延长自己的生命,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有助于体内分泌,增强机体免疫力。

美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多做好事有益健康,因心情愉悦、坦然、精神舒畅,使A种免疫球蛋白数量增加。

六祖坛经·疑问品

——唐·慧能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连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若能钻木出火淤泥定生红莲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真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日用常行绕益成道非由施钱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

听说依此修行天堂只在眼前

心理养生谣

欲求快乐康而寿心理养生有讲究淡泊寡欲杂念抛富贵名利莫贪求

胸怀宽广不嫉妒小心眼儿要弃丢事事皆要依本分违法乱纪如寇仇

出言行事须仁厚堂堂正正无烦忧心存善良无愧疚厚德载福天保佑

遇事别钻牛角尖火上浇油更当休不如意事常八九事事知足乐悠悠

悲愁思虑催人老嬉笑欢乐眉无皱牢骚满腹不可有免致伤神早白头

喜乐有常嗔怒少心平气和寿能久心理扭曲早就医病魔定会绕道走

生活琐事宜糊涂幽默取笑解千愁寂寞孤单寿命短自寻乐趣广交友

心理平衡得高寿福如东海水长流

享受雅趣心自悦

高卧静坐品茶阅览临帖习画诵经歌咏鼓琴赏花

赏月望云观星赏雪看鸟观鱼听泉远眺散步游山

玩水寻幽访古消寒避暑慰亲钓鱼棋牌行善布施

奉献劳作

琴棋书画文

琴——音乐以不可思议的形式激发人的精神和体力,从而收到健康长寿的效果。人的心灵为优美曲调陶醉,感受到高尚的自我满足。《茶花女》作曲者威尔第享年88岁,“圆舞曲之王”施特劳斯活到85岁,法国钢琴家普列104岁还能抚琴演奏,音乐大师斯达柯夫斯基95岁还站台指挥。擅长音乐,可增长寿命。爱好音乐的,每天有一定时间抚琴或听歌曲,会使你身心愉悦。我每天都要听听歌曲,或者听佛教音乐,心情很愉悦。

棋——简便易行,提高智力,聚神养气,锻炼思维,涵养性情,老幼皆宜。我傍晚散步一小时后,便与好友下棋一、两小时。

书——“意在笔先”,“凝神静虑”,神情专注,杂念消失,可得到艺术上的高雅享受。从佛教角度讲,集“心、口、意”于一身,心无烦恼,形无劳倦。有动有静,经常写字,气血畅通,疾病减少。在20种能使人长寿的技艺中,书法名列榜首。历史上的颜、柳、欧、赵四大书法家,均活到80岁上下,当今书法家们活八九十岁以上者比比皆是。孙墨佛1986年已108岁,每天黎明即起,写七八百字后才进早餐。我是每日早饭后,或写正楷,或草书。

画——作画专心致志,使人精神焕发,心情愉悦。书画同源,同样符合佛教主张,心、口、意如一,作用与念经同。著名国画家齐白石、何香凝均活了90多岁,美术大师刘海粟85岁还上黄山写生。除了书法,有时我也临摹国画,随便涂鸦。

文——长于写作的人,进入创作境界会物我两忘。神情专注,不思得失,不思荣辱,沉浸在艺术情景之中,作品杀青,痛快淋漓。文坛宿将、很多声望极高的老作家皆在八九十岁以上。叶圣陶94岁,郭沫若86岁,丁玲82岁。诗坛泰斗、著名诗人艾青寿高86岁,著名儿童文学家、散文家冰心享年94岁,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的著名诗人臧克家98岁,名望很高的巴金100岁。晚年,我才有空闲时间写作,投寄报刊,偶有作品获奖很是欣慰。特别是获全国性征文一、二等奖,会高兴很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