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与养生
1145300000035

第35章 上药养命 中药养性 下药治病

三分用药,七分内养。这个说法符合内外因的辩证原理。药物虽是外因,处于第二位,却是必不可少的。任何事物都要内外因相结合,才能向前发展。人体有了病痛或预防疾病,一定要服药就是这个道理,千万不可忽视药物的防病治病功能。

人的体质(内因)是变化的。我自幼体弱多病,50年代念中学时非常重视身体锻炼。当时称“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更好地建设祖国,保卫祖国。高中阶段,夏天早操前先跑完3,000米。后来到成都读大学,冬天早晚各洗一次冷水浴,身体渐渐强壮起来。参加工作后,无论春夏秋冬,天刚拂晓即起身锻炼,年轻时尽管医药费可全报销,却从来没去医院看过病。

早年在藏区工作,上山下乡,风餐露宿,险山恶水,以生命付出为代价,无暇顾及身体,总想事业有成。人到中年,工作担子重、经济负担重、家务繁重,常常精疲力竭,即使病重也不愿花时间去医院医治。有时嫌药物太贵,又治不了病症,那时虽然全报销,总想为公家节约经费。体能长期入不敷出,透支太多,身体渐渐衰弱下去,退休前仍想给人生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可是回到家里,站着就想坐下,坐下又想躺下,精神萎靡不振,身体几乎累垮了。

退休后,我立即把身体保养放在第一位。去医院诊病,医生把脉后说:“你身体太虚弱了,一定要吃药。”从此,一直坚持服药。每天清晨,去户外活动,中午躺上一小时左右,傍晚坚持散步一小时。半年后,亲朋好友都说我的身体好起来了。一年后,自觉精神健旺,中气很足,无论做什么都感到精力充沛,而且写的文学作品、论文连连获全国性大奖。

我的同学、同事、好友们,有的动了大手术,有的患有白血病、糖尿病、冠心病、脑血栓、高血压等等。他们一是有良好的心态,二是坚持天天服药、打针,三是每天坚持散步,终年如一日,所以个个生活得很愉快,身心安乐。养生、保健、医疗,都不能太单一,要靠综合力,产生多因一果。

洪昭光教授说得好:现在经济发展了,手中的钱多了,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医疗条件也好了,为什么有的人反而死得更快?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是科学保健知识太缺乏了。

洪教授同时指出: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能使高血压减少55%,脑猝死、冠心病减少75%,糖尿病减少50%,肿瘤减少1/3,平均寿命延长10年以上。看来,自己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完全在于如何调养。身体好比一台机器,保养得好使用期限就延长。

有些纯天然的单味药物对抗衰老,治疗常见病也很有功效:

黄精——补虚损,益肺气,抗衰老。常服能补脾益肾,调和五脏,延缓机体老化。

佛教圣地九华山的无暇和尚,于1623年正当106岁时在庵中坐化,三年后才被人发现,尸体不腐,颜色如生,装金供奉,崇祯皇帝题名“百岁宫”。原因是无暇和尚在那里结茅为庵,常年采集黄精、野果蒸食,一日仅一餐。武汉医学院师生赴广西都安、巴马等县调查,有292位100岁老人常服食黄精、蛤蚧。

枸杞——《神农本草经》说:“久坚筋骨,轻身不老。”常用于治疗肝肾不足,腰膝酸软,性功能减退,头晕目眩,虚劳咳嗽,消渴遗精等症。

海马——壮阳珍品。海马二只捣碎,倒入白酒一斤密封,常摆动,半月后睡前服10-15毫升,治阴虚阳痿、夜尿频,尤宜老年体弱者。

虫草——补虚损,益精气,止咳化痰,治肾虚、阳萎、腰膝酸痛、遗精早泄、肺结核、咯血、自汗、盗汗等病症,泡酒数枚而服。

灵芝——微苦,性温,入脾肾二经,具有滋补强壮、安神定志、补中健胃的功效,用于脾、肾两虚引起的失眠头晕、厌食、心悸、咳嗽等。

天麻——含天麻素、天麻甙元,香荚兰醛,香荚兰醇,多糖及维生素A物质,具有显著的镇痛、镇静、抗惊厥、增加心脑血管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及舒张外围血管,减慢心率等作用。味甘、性平,归肝经,平肝息风、止痛,可治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等。

《神农经》说:“上药养命,中药养性,下药治病。”我们往往是有了疾病或发现了要命的病,才急着去诊治、服药,却忽略了日常的药养。比如不少癌症患者,一到医院检查就是晚期,无可救药。中药、西药、保健品都相当多,应当说都有一定效果。自己有什么病痛自己应该很清楚,要及时请教医生,及早防治,切勿过于相信自己。

医生的话不可不听,也不可全听,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夜间我常冒胃酸、吐清口水,就患上慢性胃炎,夜间冒酸几次,中西药吃了不少,总不见效。上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溃疡,劝我动手术,作切除。我自认为没有严重到非动手术不可的程度,着重自我保养(保守疗法)。前年做胃镜检查,仅有钙化点。早年在康藏高原工作,没蔬菜吃,缺维生素,牙龈出血。且不说漱口出血,嘴唇一抿,出血不止。一牙科医生看了我的牙龈说,三年之内满口牙齿会掉光!迄今40多年了,我的牙齿未脱落一颗。

现今某些医院医德医风不如以前,个别医生丢失爱心去爱钱。2006年6月,我由急性咽炎转为慢性,中、西医院、大小药店的药吃了都不见效。我去挂了专家门诊号,正听见一位农民指着自己爱人对专家说:“她腰痛,先去一医院要她做CT,花了几百元,什么也没照出来。”专家说:“你上当了!她这种常见病,不必打CT。”轮到这位专家给我诊治了,她听我诉说喉部的痰咳不出来,便好言相劝:“老人家,到了您这种年龄,要防止肺癌!”她随手开了一张照片单递与我。我默不作声,走出专家门诊室就撕得粉碎!有的病人,是被医生吓死的。

一天,我见城边有许多卖新鲜草药的老太婆,我向她讲了喉头发痒有痰咳不出来已几个月了。她选了几种草药递与我,叫我熬水喝。我问:“多少钱?”答:“两元。”买了她三次草药熬水喝,就不咳了,总计6元钱,至今未复发。

话说回来,到了老年生病定要重视,防患于未然。我辈之人,年轻时带病坚持工作受表扬。有的病拖了几十年,只能缓解,难以治愈,教训深刻。现代医疗器械、诊断手段、药物,越来越先进,以前的许多疑难病都可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