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与养生
1145300000040

第40章 哪些人会长寿(1)

人人都希望长寿,无可非议。自己能不能长寿,是另一回事。影响寿命的因素太多,前面提及的有些完全可避免或防止。有些则仰赖国家,如环境污染等;有的则不可抗御,如天灾人祸。在正常情况下,经过人为努力,寿命是可延长的。

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日本女性平均寿命87.6岁,男性82.4岁,居世界第一。中国女性平均寿命67.4岁,男性62.5岁,排在世界81位。即使如此,我国60岁以上老人已达1.8亿,国家还在方方面面提供优越条件,让老人们生活得开开心心,尽可能长寿。

国际公认的长寿因素有四个:基因遗传;地理气候、生活环境;社会背景;饮食习惯。

我国广西的巴马瑶族自治县的巴马乡,100岁以上老人占3.1/万分,世界罕见。那里地处偏远山区,一片田园风光,上述四点都具备。平安560多人,有100岁以上5人,80~99岁25人。1991年11月1日,第13届国际自然科学大会在东京宣布,巴马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

1.基因遗传

巴马人的祖先大多数来自外地,个子不矮,女子漂亮。与历史上几次民族同化有关,长寿基因被保留下来。从74位百岁老人调查中获知,68%属于长寿家族。所处地域是天然封闭或半封闭,原发病或传染病极少。

2.气候环境

巴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平均气温20.5℃,年平均气温25.9℃,最低16.9℃。森林覆盖率高,空气清新怡人,无污染。负氧离子2,000~5,000个/cm3,最高达30,000个。一般城市为1,000~2,000个/cm3。负氧离子能净化空气,促进新陈代谢,使人精神振奋,增强机体抵抗力。

土壤中含锰量、锌量极高,含铜、镉量最低。锌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检验长寿老人头发,锰含量超过日本东京、广州等地16倍。高锰低铜与心血管发病率呈负相关。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宁静,人与自然和谐统一。

3.良好的社会风俗

百岁老人们虽多数没文化,儒家、道家、佛家的传统思想却根深蒂固,性情乐观、开朗。忠厚传家,百事以孝为先,深信善、恶报应。同姓不婚,自觉地晚婚晚育,禁止婚前性行为。尊老孝老成风,政府给百岁老人发生活补贴,发《长寿证书》。老人们知足常乐,身边四代五代同堂,自认为是“好福气”。嘉庆皇帝亲赐瑶族142岁的蓝洋诗中写道:“四朝雨露一身罩,烟霞养性同彭祖。道德传心问老聃,花甲再周衍无极。”

4.以素食为主

他们的主食是玉米粥,辅以白薯、菜蔬、豆类。每日两餐饭,只吃七八分饱。他们吃的是当地所产火麻油,含不饱和脂肪酸最高,降低血压和胆固醇,是世界上唯一能溶于水的植物油。饮食清淡,低脂肪,低动物蛋白、低盐、低热、高维生素、高纤维素。他们吃的食物,完全符合当今提倡的科学饮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悠久的传统习俗,平和的心态,自然而然地成为长寿之乡也就不足为奇了。

健康老人的标准

中华医学会老年分会1995年修改补充的标准是:

1.躯干无明显畸形,无明显驼背等不良体型,骨关节活动基本正常;

2.神经系统无病变,无偏瘫、老年痴呆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3.心脏基本正常,无高血压、冠心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

4.无明显肺部疾病,无明显肺功能不全;

5.无肝、肾疾病,无内分泌代谢病症、恶性肿瘤;

6.有一定的视听功能;

7.无精神障碍,性格健全,情绪稳定;

8.能恰当地对待家庭和社会人际关系;

9.能适应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学习、记忆能力。

寿命简易推测法

1.遗传因素:父母均80岁以上,加10岁;父母70岁以上,加5岁;父母60岁以内死亡,减寿5年。

2.病症情况:患心脏病、肺气肿、肺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肾炎、脑血栓、高血压病等,减10年。

3.锻炼及生活习惯:从不参加任何体育锻炼者,减寿3年。生活不规律减寿3年。经常参加适宜的体育锻炼者,加寿3年;生活规律,起居定时,每餐定量者,加寿3年。

4.不良嗜好:吸烟,减寿3年;嗜酒如命、经常酗酒者减寿5年;有药瘾者,减寿3年;吸毒,减寿5年;屡教不改的赌徒,减寿3年。

5.营养状况:长期营养不良者减寿5年;营养长期过剩,肥胖者,减寿5年;营养不平衡,不合理,减寿3年。营养平衡,调配合理,加寿3年。

6.个性修养、家庭关系:个性修养较好,而且家庭融洽,夫妻和睦,生活愉快者,加寿5年;反之,减寿3年。

7.医学保健知识与卫生状况:懂得医药保健知识,家庭和个人卫生状况好者,加寿2年;相反,减寿2年。

世界十多万百岁寿星长寿秘诀

1.遗传基因占15%:有长寿家族史的人会长寿。

2.气候环境宜人:新疆1,445名百岁寿星中,91%居山区、农村,空气清新,水质纯净,平均气温17~20℃。

3.豁达乐观,从不烦恼:据1445名百岁者调查,乐观者占90.1%。法国一位122岁老人说:笑是抗衰老的最佳武器。

4.科学饮食:不精细、少肉、少酒,限高盐、高糖、高脂,多吃蔬菜、水果、绿色食品、黑色食品,吃好吃少七分饱。

5.每天一小时运动: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最好是步行。

6.食补为主:以食补为主,药补为辅。宁夏枸杞村平均年龄80岁以上。食补根据自己口味经济条件而定。

美国老人增寿良方

美国疾病控制和防治中心,总结出证明行之有效的12项良方:

1.多吃富含维生素C食物,可增寿5.5岁;

2.多与亲朋好友聚会,可增寿4.5~10岁;

3.每天坚持有定规的活动,增寿7~8岁;

4.减少与强电磁电器接触次数,增寿7~8岁;

5.每周吃肉不超过3次,增寿9岁;

6.不吸烟者增寿5~6岁;

7.胆固醇保持在200以下,增寿4.8岁;

8.多吃高纤维食物,不挑食,增寿8岁;

9.多与小孩交流、逗笑,松弛心态,增寿6岁以上;

10.血压的低压保持在90毫米汞柱以下,增寿55岁以上;

11.节制性生活,延寿7岁以上;

12.乐观随和,行善,增寿6岁以上。

德国人养生七招

一位德国医学家经数十年研究,总结出七招:

1.保——保持大脑的活力;

2.活——活动手指,可延缓大脑衰老;

3.转——转换不同性质的运动;

4.参——参加社会活动及体育活动,结交年轻朋友;

5.睡——保证充足睡眠;

6.调——调节饮食,粗细搭配,主副食搭配;

7.听——多听优美动听的歌曲。

古代名人养生九诀

一德:“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明·养生家吕坤)

二安:“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

——(宋·苏东坡)

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孔子)

四法:“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守时,四曰却疾。”

——(明·医学家万明斋)

五知:“知喜怒之损性,知思虑之销神,知语烦之侵气,知哀乐之损寿,知情欲之窃命。”

——(宋·周守忠)

六节:“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

——(明·医学家江绮石)

七食:“食宜早些,食宜缓些,食不过饱,食宜温,食宜软,食宜清淡,食毕饮茶。”

——(清·养生家石成金)

八乐:“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乐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

——(清·养生家石成金)

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财思义。”

——(孔子)

美国总结出活过九十岁人的共同点

一、身材中等,体重不过重过轻,肌肉张力佳,常运动,皮肤看起来年轻;

二、天赋较高,对时事感兴趣,良好的理解力、记忆力;

三、幽默乐观,懂得享受生活,保持愉悦心情;

四、中年时未遭受重大疾病,少去看病,未罹患老年痴呆病;

五、不畏惧死亡;

六、节制饮食,多样性,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

七、早睡早起,睡眠6~7小时;

八、饮酒小酌浅尝,多数人有喝咖啡习惯;

九、不抽烟或少抽烟;

十、有社会适应力,怀念童年时光。

什么人容易长寿

1.人中长、耳朵大,外形黑瘦者

2.平时体弱多病但无大病者

3.无心血管疾病及高血压者

4.办事认真,埋头工作,忘记年龄者

5.经常和儿童、年轻人接触者

6.有好奇心与上进心者

7.饮食有节制,淡食、素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