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禅与养生
1145300000044

第44章 古今名人养生轶事(2)

他须发皆白,年逾百岁面色红润。50多年来,他常手提一根五六公斤重的金属拐杖出去散步,锻炼手腕之力。问起长寿秘诀,他说:“事事无愧于心,给别人的多。”三句话不离本行,又说:“写字可以养心,养性,养气,养神,养生。”他终生书写不停,世寿106岁。

马寅初终生坚持锻炼

马寅初(1882-1982),浙江绍兴人,蜚声中外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上世纪50年代北京大学校长。历经坎坷磨难,一生富有传奇色彩,却长年坚持身体锻炼,备受尊崇。

他在天津北洋大学读书时,身体虚弱,后被保送到美国耶鲁大学。他见一位93岁的美国医生在冷水浴,向他求教健身之道。那位医生说:“年轻人,要做学问没有好的身体不行。我的强身健体秘诀很简单,天天热、冷水浴。”马寅初从此将热、冷水浴坚持终生。洗热水全身血管胀大,再洗冷水又收缩,锻炼了血管的弹性不硬化。他“要把身体锻炼好,为中华民族继续奋斗”,回国后40多年里坚持爬山锻炼。

1942年,他被国民党上饶集中营监禁将两年。回到重庆仍受监视,登歌乐山往返几华里,在山城,外出一直步行。住北京,70多岁登香山主峰健步如飞。在家每晚跑三公里,坚持了16年,睡前起床前都坚持按摩。1965年右腿骨疼,拄拐杖在院内每天走完6,000步,坚持了六年,后来左腿也瘫痪了,坐在轮椅上活动上肢,坚持了七年。他身患癌症,91岁高龄经手术活了下来,100岁时癌细胞未扩散复发,成为世界医学史上罕见病例。

上世纪50年代及文革中都蒙受很大冤屈,他都胸怀坦荡;“宠辱不惊闲看门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观天外云卷云舒”。他的养生之道只有两句话:“在精神上坚持真理,在生理上坚持锻炼。”

毛泽东的自我保健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韶山冲人。早年即从事革命活动,是中国共产党及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导师。他的外祖母和母亲都笃信佛教,从小受到耳濡目染,曾在延安与警卫员专程去看一座寺庙,说佛教是一种文化。

青年时代他就喜欢体育锻炼,24岁发表第一篇文章就是《体育之研究》。他写道:“诚以德智,所寄,不外乎身。”“一旦身不有,德智则随之而堕矣。”他喜欢爬山,据保健医生徐涛讲,1954年他到杭州,天刚亮就去爬山,每早如此。他十分擅长游泳,而且显示出伟人气魄:游大不游小,游长不游短,游远不游近,游急不游缓,游险不游易。73岁时还第二次横渡长江。年轻时不论春夏秋冬,坚持清晨冷水浴,新中国成立后仍用冷水洗澡。他说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和皮肤的抵抗力,使筋骨强健;二来可以练习勇猛和无畏”。

他日理万机,难以按时进餐,一日有时两餐,有时三餐,或烤几片红薯,或煮一缸麦片也算一餐。一般四菜一汤,青菜居多,以素带荤,边吃边看书。主食喜粗米,杂食,有时加点百合、红薯、芋头,不吃补品。他嗜好喝绿茶(龙井),要热、要浓。他总结自己的老师徐特立(91岁)和亲身经验,为“基本吃素,饭后百步,遇事不怒,劳逸适度”。他爱住平房,衣食住行都无特殊要求。我到中南海参观过他居住的地方,一间宽大的旧木床上,垫的是旧棉絮,盖的是旧蓝布被,床上一半睡觉,一半堆放着书籍。他生活俭朴、淡泊,没有物欲之累。他说:“不要使人养尊处优,只想吃好、穿好、不想工作好还行?”

心理保健方面,他很乐观,信心十足。“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他从不大喜、大忧、大怒,讲话幽默,胸怀博大坦荡,这可从他许多即兴讲话和诗词及文章看出。他说:“主要是乐观,心情开朗,锻炼身体。”

梁漱溟素食76年

梁漱溟(1893-1988),祖籍广西桂林,出生于北京,现代著名学者,蜚声中外的儒学大师,著名居士。出身官宦家庭,幼年瘦弱多病且呆笨,两度私塾。早年参加同盟会,崇尚佛学,20岁开始长年素食,喜欢同僧人接近且不蓄发,称为“不穿袈裟的和尚”。

他悟出:人生苦乐不在环境,而在自身,根源是自己的欲望,满足则乐,不满足则苦。中年后习拳,常走路,不沾烟酒,去赴国宴也不沾一点荤腥。他常吃青菜、豆腐、胡萝卜、黑木耳,严格定时定量,饭后喜吃水果、核桃仁。早餐多是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中晚餐一两面包或半碗米饭。他不吃任何补品和补药。他深知“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的养生之理。饮食清淡,清肠和胃,强健脏腑。他早年学过气功,集儒释道三家养生精微于一身。他每晨早睡醒后,在床上搓腰、摩腹、擦脚心、按足三里,转动脖子。天亮后去有树木花草的地方呼吸新鲜空气,散步、打太极拳。他起居有常,按时作息,90岁后生活能自理,能读、能写、能交谈,能登台讲话,被评为中国健康老人。

他情操高尚,秉性刚直不阿,不吐不快。几次蒙冤受难,还为***、彭德怀辩护,政协会上提出,新宪法规定林彪为法定接班人不民主。若郁而不发,见义不为,郁闷在胸反而会伤害情志。虽仗义执言于危险时刻,吐出胸中块垒于心舒畅,内心不伤痛。他心明眼亮,坦荡如砥,书房写有条幅:“无我为大,有本不常。”

寿高95尚耳聪目明,腿脚灵活,头脑清醒。旁人问及养生之道,他只回答了四个字:少吃多动。人们在他书房还见到另一条幅:情贵淡,气贵和,惟淡惟和,乃得其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1988年6月22日弥留之际,说“我要休息,我要安静”,有《唯识述义》、《佛法大义》等佛学撰述。

张学良笑对未来

著名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靠吃包米粥长大。曾几患大病,手术治疗,被蒋介石幽禁半个多世纪,却寿高102岁。

他志存高远,幽默乐观。断然自信:第一不屈服,不卖国;第二不贪生,不怕死。他说:“只要于国于民有利,就是牺牲我张学良也在所不惜。”坦然面对生死,他说:“哪怕明天就要枪毙我,晚上照样睡大觉。”在美国满100岁时,大家为他祝寿说:“少帅,你寿命活得长呀!”他笑着说:“不是我活得长,是他们活得太短。”

他生性活泼,爱好广泛。喜交友,跳舞,打球,京戏,古画,样样上手;球类,棋艺,钓鱼,打拳,狩猎无一不通;养鸟,种花,打麻将自寻其乐。起居有常,每晨6时起床,跑步,就餐,读书。

他淡泊名利,超然物外。曾多次在不同场合表述:“不求见谅于人,只求无愧于心。”晚年对宗教感兴趣,随遇而安,过着平凡而充实的生活。精神上有患难相共的夫人宽慰,医疗、生活条件都很好。

他总结自己养生说:“我的长寿,一是性情乐观;二是饮食得当,注意节食;三是晚上睡觉脱衣服,皮肤毛孔不受束缚;四是不记仇恨,不管别人对我怎么坏,不太在意。”

邓小平20字长寿诀

邓小平(1904-1997),字逸先,四川广安县人,曾赴法国勤工俭学,享年93岁。他是政界人物年龄最大的,其次是法国戴高乐,联合国卫生组织表扬了他。

他在政坛上三起三落,家庭成员也累遭不幸,始终保持乐观心态,并不怨天尤人。他胸怀坦荡,几经磨难,泰然处之。性格开朗、充满乐观情绪的人机体阴阳平和,气血畅通,会健康长寿。他爱好运动,早在青年时代就养成健身好习惯,散步、登山、游泳,特别喜欢在大海中游泳。他曾说,几年中没患过一次感冒,原因之一是每早冷水浴。膳食得当,三餐准时,中晚餐基本上两素一汤,常饮米酒,喝绿茶。夫妻患难相共,他全家和睦,常和儿孙谈天说笑。他勤于动脑,日理万机还看书看报、打桥牌,训练脑筋。

1991年7月1日他讲道:我今天的思维还不算老化,主要是靠日常的运动,如散步、打拳、游泳等。对问题、对事物多抱以坦然乐观的心情;生活正常、调理得当,读书、看足球、逗小孩。

1984年10月11日,原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向他请教长寿秘诀,他回答说:我一向乐观,天塌下来也不怕,因为有高个子顶着。所以他的长寿诀便是这20字:乐观豁达,勤于动脑,坚持锻炼,合理膳食,家庭和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