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三国人臣
11459200000043

第43章 汉丝坊

成都玉磷大营中军大帐。

“做得不错嘛!果真是神不知鬼不觉。”张起对马烈赞道。

吕玲绮确是冷哼一声,“要杀他就光明正大的杀了他,为何要偷偷摸摸来呢?”

原本沾沾自喜的马烈听到吕玲绮的话,也是感同身受。

如今成都里面,真正有实权的不是天子,而是张起,你要去杀个人,还真用不着偷偷摸摸的,连吕玲绮这个女辈都看不过去了。

“光明正大的杀?陛下不要面子了?我们做臣子的,起码要给陛下面子吧。”张起说道。

“罢了,不说他了。我有事。”张起说道。

“派出斥候,一路往西勘察一千里,看看西边可有没有人家。”

“西边?”马烈疑惑。

“大人,西边已经没有路了,都是山区,怕是不出五百里,就已经是天边了。”马烈说道。

东汉末年的人们认为,益州已经是中原天下最西边了,再往西已经没有路可走,所以认为成都以西已经是没有路,是天边了。

“你懂什么?”张起喝道,“路是人走出来的,没有路不代表西边就没有人,我告诉你一个天机,西边是高原地带,也许有人在居住!再说,就算是天边,你也要派人看到天边再说!”

“是!”马烈领命。

时间一晃,一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

武陵郡赵云传来消息,说已经在武陵郡招兵一万,等新兵训练完毕,即将出兵攻取犍为郡。

对此,刘协还下诏令,赵云为安远将军,令其率武陵郡兵马,伐犍为郡!

让赵云师出有名,也给犍为郡放出消息,识相的话就赶紧投降。

而在成都的张起,则是悠哉悠哉的在城西监工。

一个月下来,自从那在朝堂上质疑张起的中丞莫名的被自家的门匾砸死之后,文武百官也老实很多。

这是张起想要看到的,朝堂上就应该多一点爱岗敬业,少一点勾心斗角,让大汉的明天更加光明。

当然,这一切还有庞统的功劳。

庞统作为司马,监察百官,有权利去了解每一个官员的底,而庞统是张起一脉的,张起授意庞统在检查百官的时候,要敢抓,善抓,勤抓,如此百官自然不敢偷懒。

百官老实了,张起有了更多的时间去忙其他事情,于是在城西成立的第一家“工厂”终于建成了。

这些日子,整个成都都在传太常大人在招女工织布,但是张起没有表态,因为越是神秘,会让越多的人关注。

在今日,张起终于表态,要在城西揭牌,而且还有免费的馒头发放。

一时间,原本比较偏僻的城西,顿时爆满了人,使得成都守军都不得不在城西多增加人手。

张清疾很紧张,因为张起要求他出来讲话。

讲话不难,但是要在这么多人面前讲话,张清疾很紧张啊!

这些天,张清疾一直都在背张起给她的台词。

诸葛亮和庞统也来凑热闹了,这让张起很意外。

走到张清疾旁边,张清疾顿时感觉没那么紧张了。似乎只要不是一个人站着,那么就不会这么紧张。

“说吧!”张起低声说道。

张清疾硬着头皮,大声说道:“各位父老乡亲!我是张清疾,是今日即将成立的工厂的董事长。”

“今日风和日丽,阳光明媚,实在是和好日子。唧唧复唧唧,妇女当户织。谁说妇女织布没前途?”张清疾说道这里有些脸红了,越来越不明白自己说什么,但是却又越说越激动。

“今日我工厂成立,就要改变这一个说法......”

“下面!揭牌贴告示!”

下面密密麻麻的人群一点反应都没有,直到张清疾把这一大段话“背”完,说道揭牌贴告示的时候,人们才开始再次期待。

原来挡住牌坊的一块红布被揭开,牌坊上写着三个大字“汉丝坊”!

让人们啧啧称奇。

随后,两个工作人员拿出一张纸,贴在门口处,引得一众人前去围观。

汉丝坊招聘一百名普工。

要求:女性、熟练织布工艺,四十岁以下。

工作时间:辰时到酉时。

待遇:中午免费食一餐,有荤。一天可得三两银子。一个月全勤可得一百两银子。

“一个月一百两银子!”

眼尖的女性看得快,惊呼的说出来。

“一百两银子!这是俺家一年的收入了!”

“还有,午时可免费食一餐,还有肉呢!”

“还等什么?我要报名!”

“我也要报名!”

“我也要!”

一时间,人群中的女子相竞而入,争先恐后的要报名。

诸葛亮和庞统对视望了望,两人的眼神都透露一丝惊讶。

两人都是计算能力超强的人才,自然知道一百名女工织布的速度,以及一匹布料的价格,算过了之后,他们得出一个结论,就是暴利!

“诸位父老乡亲,我汉丝坊愿意用高价收购蚕丝,也欢迎养蚕人加入我们汉丝坊,汉丝坊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劳动者的。”张清疾继续说道。

如此又是一个月过去了。

成都开始流传一条消息。

那就是汉丝坊屯了太多丝绸,卖不出去,汉丝坊在严重亏损中。

这消息一传出,让成都的人严重怀疑张起的能力。原以为张起是一个奇才,没想到也有吃亏的时候,张起的形象,也在成都里面打了个折扣。

此时,张起的确是在发愁。

一个月过去了,高价收购蚕茧花了张起五十金,总共生产了两千匹丝绸。

以现在的价格来计算,一匹丝绸能卖到六十两,两千匹丝绸就能买到一万两千两银子,也就是一百二十金子。

再减去一百名普工的工资,共十金。

算下来汉丝坊一个月也能赚取六十金。

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汉丝坊丝绸生产太快,两千匹丝绸,仅仅是卖掉了五百匹,剩下一千五百匹丝绸卖不出去!

这个问题并不是空穴来风,是的确存在的。张起的确在为这事情发愁呢。

不过张起也并没有太过担心,就算在成都销不出去,那么还可以建立商队,运往其他地方贩卖呢。

只是张起打算扩大生产的这一个计划,暂时泡汤了。

只是张起也在发愁,汉丝坊的董事长明明是张清疾,亏损了怎么就赖我头上了呢?

就在张起在家里发愁之际,马烈急匆匆的来访了。

“大人,斥候探到西边高原的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