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永恒的王妃
11507800000001

第1章 译序:黄金时代的浊世燃情

她是历史上的著名弃妇,她的丈夫是欧洲史上最风流成性的国王,在人们的心里,在史书里,她是端庄的王后,虔诚的信徒,几乎是完美无瑕的圣人。她是阿拉贡的凯瑟琳,本书的女主人公,从六岁到四十四岁,她经历了公主、王妃、寡妃、王妃、王后的身份变化,身处宫廷的权力中心,在爱情与欲望,抱负与野心的变迁里,忠贞的心最终背叛了誓言,谎言和欺骗并没有为她带来终生的荣耀。

1485年,亨利·都铎取得了博斯沃斯战役的胜利,加冕为英格兰国王亨利七世,建立了都铎王朝。其父亲埃德蒙·都铎是亨利六世同母异父的兄弟,也是里士满第一伯爵,而他的母亲玛格丽特·博福特是约翰·博福特的后代,约翰·博福特的父亲是冈特的约翰,第一代兰开斯特公爵,爱德华三世第三子。冈特的约翰的长子亨利四世,孙子亨利五世,曾孙亨利六世先后登上英格兰王位,而约翰·博福特只是他的私生子之一。亨利七世的父亲并没有王位继承权,他的继承权来自母亲,并因此成为玫瑰战争后期兰开斯特家族的领导人物。在当时的英格兰,私生子本没有继承权,作为兰开斯特家族仅存的男性继承人,他的继承权问题一直受到质疑,因此他登基后对其他王位继承人一直采取屠杀政策,而其子亨利八世也继承了这一点。

此时的英格兰经历了英法百年战争和国内约克家族与兰开斯特家族三十余年的玫瑰战争,国力衰退,强敌环伺。登基的次年,为了稳固王位,亨利七世迎娶了约克王朝爱德华四世的女儿约克的伊丽莎白,宣布约克和兰开斯特两大家族合并,结束了玫瑰战争。同年,长子威尔士亲王亚瑟出生。

1485年12月16日,本书主人公,阿拉贡与卡斯提尔王国的卡塔琳娜公主殿下出生于西班牙马德里省埃纳雷斯堡拉雷多宫,虽然是在征战期间,但并非如书中所言出生在营帐里。此时历时七百多年的西班牙收复失地运动到了最后关头,合适的强有力的盟友无疑能左右当时的局势,于是1488年,年幼的卡塔琳娜公主和同样年幼的英格兰王储威尔士亲王亚瑟王子订婚,得到了威尔士王妃的头衔,而这头衔几乎伴她一生,成为她心底最挥之不去的执著烙印。作为虔诚的天主教徒,主、母亲、王位、天命所归的命运仿佛就是她的全部信仰。

在有关都铎王朝的各类作品里,我们看到的都是人到中年的凯瑟琳,她年华已逝,沉默威严,作为王后她近乎完美,与当时浮华喧嚣的亨利八世的宫廷格格不入,仿佛一个卫道士般的存在。人们似乎都忘了,一开始她只是西班牙王室的宠儿,美丽骄傲的卡塔琳娜公主。一开始她对权势的渴望只是为了自己的使命,身为威尔士王妃的责任,既非安妮·波琳、玛丽·波琳、凯瑟琳·霍华德这样为了家族利益和自身荣华奋不顾身,也绝不是自己的女儿玛丽·都铎,或者伊丽莎白·都铎那样甚至可以称得上惨烈的为了生存而战。在起程离开西班牙,去到自己注定的终老之地之时,卡塔琳娜并不懵懂,但也并非完全理解这场婚姻的意义。在她心目中,这不是一场世俗婚姻,它是主的意志的体现,是神圣的代表着信仰的宗教婚姻。她甚至是怀着献祭般的心情登上英格兰的土地的,生下继承人,捍卫主在英格兰的绝对权威,抵御异教徒的入侵就是她来到这里的意义。夫妻和睦不过是陪衬,个人的幸福远不及信仰的纯正来得重要。

在历史上她是被同情爱戴的王后,甚至在玛丽一世和简·格雷争位时影响了英格兰民众的选择。在子民面前,她美丽端庄,勤于政事,睿智爱民,和早期的亨利八世形成鲜明对比,亨利八世日后也对她颇为忌惮;在人后,她从一开始骄傲美丽的西班牙公主,到真正母仪天下的王后,其中的挣扎爱恨只有她自己才清楚。作为著名的历史小说家,作者善于还原真实的历史人物,让历史不是作为事件的组合,而是成为人物命运的传承,把历史聚焦到某个特定的人物,让历史成为他们命运的转折点,让他们影响到历史的进程。作者的主角视角更是细腻地描绘出他们的心理变化,因此她笔下的人物有血有肉,不是一成不变的画像,不再苍白地躲在历史的尘埃里。正如本书女主人公,从一开始她就不是许多历史小说里描述的悲情王后,她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抱负,尽管她的人生也有污点,可她无愧于自己王后的地位,无愧于英格兰人民的热爱,不是命运选择了她,是她把握了能把握住的命运。本书着重描写的是她性格形成和经历坎坷的青少年时期,天真烂漫的女童,情窦初开的少女,开始成熟起来的妇人,这一切都随着作者的笔触娓娓道来。

那是在1491年,在遥远的伊比利亚半岛,在格兰纳达……

程景飒

2012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