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中国商业改革发展研究
11548600000002

第2章 序言

1957年我于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毕业,1958年来到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从事商业经济研究工作,至今已50多个年头。

进所最初几年,领导要求:新来者先学习《资本论》,打好理论基础,学习外语,提高外语水平,深入实际,搞一些调查研究。

1959~1963年,领导给我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到国务院“五办”,即财经办公室,参加他们组织和领导的摘编出版《马恩列斯论财经贸易》一书(该书已于1962年完成并出版)的工作。我在学习《资本论》的同时去参加的这项工作,这既是商业经济研究的一项基础建设工作,也是我较全面地学习和了解马恩列斯原著的一个好机会,为往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基础。第二项任务就是搞调研,一是和高涤陈等商业组四人去了浙江农村调查集市贸易;二是和王逸成与《经济研究》编辑部以及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同志到北京和河南郑州联合调查人民公社问题,撰写和发表了几份调查报告。

1975~1978年,“文革”已近尾声,领导决定恢复部分业务,搞开门办所,与工农结合搞研究写书。我参加了三项工作:一是与吴敬琏、张曙光两位同志到北京房山县(现为房山区)周口店搞调查;二是和吴敬琏到全国总工会与工人结合,学习和讨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写书,后由吴敬琏执笔编写了一本小册子《社会主义制度下的货币交换》,由商务印书馆1976年出版;三是和高涤陈等十几位同志去房山县(现为房山区)与农民一起学习和编写出版了《政治经济学农村读本》。

总的来说,在改革开放前20年中,虽然科研工作被中断了十年,但我有幸参加了上述工作和科研活动,还是很有收获的,既打下了坚实的马列主义理论基础,又走向基层深入实际接触群众,使研究工作有了更深的理论源泉;既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又摸索出了科研工作的一条路子。

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伟大时代,这个时代也是社科研究的黄金时期,我全身心投入,奋斗在改革开放前沿,整天忙于下基层搞调查,参加各种理论座谈会、讨论会,参与组织建立有关的经济学会,撰写论文、调查报告及发表文章、著书等,有着使不完的劲。当时我深深地感到有这样好的研究环境和条件,而我的年龄已近半百,必须珍惜和抓紧一切时间多出成果,为改革开放多效力,多做些有益的事,不辜负党和国家的培养。1991年,虽然我已到退休年龄并办了退休手续,但我的研究工作从没有中断,一直持续到2008年。

改革开放后,我以商业流通体制改革与发展为主题开展研究,围绕这个主题,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社会主义流通理论;商品市场的开放和发展;工农业产品流通中的问题及对策,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的建立和发展;商业所有制结构和发展目标,商业发展战略;农村供销合作商业服务业的改革发展,包括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体制下合作制的意义、存在的价值、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及其在新时期的功能作用等。概括起来就是:商业的基础理论、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的市场问题、商业的基本经济制度、党中央关注的“三农”问题等,取得了重要的丰硕成果。1980~2010年发表了近200篇文章(不包括著书)。

我认真总结了改革开放30多年来自己的科研工作情况,梳理了这期间自己发表的成果,为使这些成果的学术价值得到检阅,我准备整理汇编成册出版个人文集,只有这样才能集中和较全面地反映我研究探索的问题、思想观点及思路历程,才能与读者进行交流,为正在进行的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参考。为出版这本文集,我在1980~2010年发表的近200篇文章中,选出有代表性的重点文章42篇,分四部分,整理编辑成这本集子。它涵盖了改革开放的全过程,基本反映了我对商业流通改革的主要观点和思路历程。文集命名为《中国商业改革发展研究》。文集中的文章一律按原文发表,其中有少数文章篇幅较长,内容上有重复,我进行了适当压缩,但不影响文章原意、思想观点。另外有三篇我是第一作者,是与他人合作的,在文章末尾已注明。

本文集的特点:①着重研究改革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党中央关注的问题;②坚持马列主义的立场和观点,从中国实际和人民利益出发研究和探讨问题;③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进行探索研究予以理论性的回答并提出对策性建议;④成果的思想观点和建议具有针对性、前瞻性、独到之处。

由于我的研究能力和水平有限,尽管主观上很努力,但在有些方面也有不足,请读者批评指正。

唐伦慧

2014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