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胡适故实
11550200000001

第1章 序一

胡适是中国现代历史上重量级的人物。他是著名学者,又是某种语境中积极活跃的政治与社会活动家。对研究者来说,胡适无疑是一座富矿,始终有文章可做,有话可说,并都不会重复自己,常写常新。

现代文学研究专家、作家一身二任的桑逢康,就胡适已经出版了三部书——依出版时间顺序是《胡适在北大》《胡适评传》《胡适人际关系》,本书《胡适故实》是第四部学术专著。

《胡适故实》的写法非常有特点:它的性质仍然属于史传类,不是逻辑推理的理论著作。全书分为两大块,前半部为要事,共有17项,后半部系逸闻,计130则。有重有轻,有大有小,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在大是大非、大论大辩中,看大节,看本质;由逸闻琐事,看细节,看人品文品,看修养德行:二者结合,呈现胡适全人。17项要事,将胡适兢兢业业、诚惶诚恐为之以求的事业,叙述经过,评价得失,分派功过。一桩桩,一件件,条分缕析,不遮掩躲藏,好处说好,坏处说坏,实事求是,知人论事,在历史进程的全方位展示中看胡适。这是全书的精华,是主脉。胡适的政治主张,人生理想,全都落脚在对欧美民主、自由、人权的向往和追求,对此,桑著起码用了六七节的篇幅,从不同的侧面来阐释,这样,读者合上书本,就能从政治到文化,从学理到权术,方方面面,林林总总,看到一个完整的胡适,一个血肉丰满、鲜活的胡适。从文学革命、整理国故、中西文化比较等专题,展示了胡适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以及胡适对文学现代化的贡献。

下篇逸闻琐事,作者充分发挥了他是作家的本领,主要从胡适日记、胡适书信、胡适年谱等“死材料”中,抠出一星一点,摘出一枝一叶,抓住一言一行,不加渲染,不事铺排,只是细打点,巧安排,就把胡适写活了,在前篇要事的骨架中,添上血肉和神经,甚至是穴位和经络,使胡适这个本不应该抽象的人,变得可以感知和触摸,有了温度和灵魂。品味这130条逸闻,胡适的人格魅力全然显现,而且是在不经意间流泻出来的。可以不同意胡适的某种政治观点,可以跟他辩论某项学术主张,但谁也不能否认胡适是一位有道德、有修养、有学问的好人。他的为人师表,他的治学道路和方法,他的热爱人才,奖掖后学,他的严于律己、克己奉公,他的清正廉洁,等等,无不是楷模,无不是后人学习的典范。桑逢康用的是春秋笔法,他在书中只是客观地叙述,冷静地摆材料,表面上看不出他的褒贬,然而读者却不得不感谢他于无涯的学海中捞出如此密集的有用的逸闻,并巧妙地加以挑选和取舍,结构成九曲回环的江南园林。

胡适一生,夙兴夜寐,忙忙碌碌,辛辛苦苦,有时甚至凄凄惶惶,最终凋谢在“中央研究院”的讲台上。时代催生了胡适,胡适为社会添加了光彩,为历史留下了财富,也留下了某些难以言说的遗憾。

本书不是给胡适写传,书中每一篇章陈述的只是胡适的一个方面,但合起来,是多维的胡适,不是单方面的,是立体的胡适,不是扁的,是活的胡适,不是纸扎的玩偶。书中任何一章一节,都可以单独阅读,感知胡适的一颦一笑。

《胡适故实》是桑逢康的又一部力作!请准予结项,并给予出版补助。

张大明

2013年7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