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中国伦理思想简史
11556200000002

第2章 自序

20世纪80年代初,我走上伦理学和中国伦理思想教学及研究的学术道路。当时我在南开大学哲学系当教师。

1980年6月,全国第一次伦理学学术讨论会暨中国伦理学成立大会在江苏无锡召开,我有幸参加了这次盛会。我向大会提交的学术论文是《研究我国古代的伦理学遗产》,这篇论文受到与会代表的重视。出席会议的上海人民出版社张毅辉同志也给予了我热情的鼓励。这篇论文后来被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伦理学研究室编辑的《道德与道德教育》论文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会议期间我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陈瑛、复旦大学的翁金墩、中国科技大学的许广明,因研究兴趣相近曾小聚一次,专门讨论了关于中国伦理思想史的研究问题,也曾与中国人民大学的学兄姜法曾交换过看法。这次学术讨论会,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结识了学界朋友,也使我更加热爱伦理学和伦理思想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会议结束回到南开大学后,我在哲学系讲授伦理学史课程,还编写了《中国伦理思想发展概述》《西方伦理思想发展概述》两本讲义,油印发给学生。现在看来,这些东西都是很简单、很粗糙的。

参加中国伦理学会于1982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国伦理思想史座谈会,对我最终走上中国伦理思想史教学和研究的道路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座谈会上,同仁们对中国伦理思想史研究的许多重要问题,诸如指导方针、对象范围及主要问题、中国伦理思想的特点、伦理思想史研究方法以及伦理学史的定义等问题展开了认真、热烈的讨论。张岱年先生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伦理学史的研究方法”的学术报告,后由徐少锦整理发表在《伦理学与精神文明》(1985年更名为《道德与文明》)1983年第1、2期上。我感到参加这次会议收获很大。同时,也萌生了参与编写一部《中国伦理思想史》的想法。后来和陈瑛、唐凯麟、徐少锦、刘启林合作,经过近三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这一愿望。这就是《中国伦理思想史》(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一书的面世。

1982年8月,我调到天津社会科学院主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的编辑出版工作。后又先后兼任哲学所、伦理学所所长职务。从调入天津社会科学院到1996年退休,我虽然承担着繁重的编辑出版工作和其他工作,但对中国伦理思想史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并未稍减。在工作之余,我参加了《中国伦理思想史》《中国伦理大辞典》《伦理百科辞典》等的编著工作,主编了《中华五千年美德》丛书(该丛书曾获1993年度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华名人与治国》等著作。在我主编的《管理伦理学》《干部道德教程》中,我撰写了《中国古代的管理伦理思想》和《中国历史上的进步官德和官德思想》,对探讨传统管理伦理和政治伦理进行了尝试。另外还撰写了许多有关中国伦理思想史特别是儒家伦理方面的文章。

1995~2000年,我为天津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讲授中国伦理思想史课程。为了讲好这门课程,我一方面认真阅读原著,挖掘、梳理历史思想资料;一方面广泛阅读书报文章,吸纳借鉴前人和时人的有关研究成果,并逐渐产生了一个想法:编写一部适合大学生学习参考和伦理学爱好者乃至思想教育工作者阅读的比较简明的《中国伦理思想史》。1996年我退休后有了较多的时间用来修改和完善讲稿内容。2003年春出了书稿打印件,后来又进行了一些修改和充实。在此过程中得益于时贤的深知卓见颇多,于此深表谢意。

如今,中国伦理思想史方面的书已出版多部,它们各有特点。“简史”这本书有些什么特点呢?我想除了力求“简明”这一点而外,还可以列出如下几点:一是注意立论平实、陈述扼要,用简练的语言解说论题、命题及概念范畴;二是注意运用唯物史观的研究方法,但不对宏观社会历史状况多作叙述,而把着力点放在对伦理思想史上探讨的重要问题,如道德起源、道德本质、道德概念范畴、道德标准、道德评价依据、道德价值、道德教育和道德修养以及“民本” “德治”与“法治”等的考察和探究上;三是注意把思想学说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评判,力求分疏出其所蕴含的合理性成分,对其局限性和理论失足处,也力求给予恰当的批判,不作笼统的、绝对的肯定或否定;四是在注意伦理道德与政治相联系的同时,注意二者之间的区别,力求做到在学术评价与政治评价间保持一定的张力;五是比较注重不同思想学说间的互动互补,在近现代部分则比较注重中西思想学说的相互调和和融合。限于个人的认识水平和能力,好的想法不一定都能在书中得到体现,且难免有诸多不妥之处,故而视本书为引玉之砖,可矣!

伦理思想史,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是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人类的道德精神生活,探究人类自身和谐发展的规律,发掘诸如善、良心、义务、荣誉、幸福等人类美好的欲念感情,梳理诸如仁爱、公正、礼让、智勇、诚信、敬畏、正直、互助、宽容、友善、和谐、勤俭、自强、奉献等人类美德品质,为人类现实的道德精神生活奠立根基和提供历史镜鉴。同时,研究伦理思想史还承担着批判错误不当的伦理道德思想及其影响的任务。

当今,继承发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美德精神,是时代发展提出的重要任务。希望《中国伦理思想简史》的出版在这方面能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魏德东博士,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诸同志为促成本书的出版付出了辛劳和努力,在此一并感谢。

温克勤

2012年3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