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环境公正
11556900000003

第3章 摘要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针对中国的文化传统、社会体制和特殊国情,建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中国气派的环境思想,处理好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建设中国特色生态文明,不仅对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全球的环境保护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方法,第一次面向当代中国的环境实践,系统、全面、深入地解剖环境公正问题。环境公正是社会公正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基础。环境不公正直接危害着弱势地区、弱势群体的环境利益和社会利益。我们首次从时空维度把环境公正分为国际环境公正、族际环境公正、域际环境公正、群际环境公正、性别环境公正和时际环境公正等六大方面。

从国际环境公正看,当代中国环境公正问题有着其国际背景,是国际层面环境公正问题的反映。国际上的环境不公正,主要制造者是发达国家,而主要受害者是发展中国家。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必须坚定地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同时也要高举环境保护的旗帜。

从族际环境公正看,环境公正运动兴起于现代民权运动和现代环保运动的有机结合。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幅员辽阔,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基础,但富饶的资源却承受着贫穷的煎熬,承载着东部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工业垃圾。这无形之中造成了双重歧视(地区歧视和民族歧视)。开发大西部是走向环境公正的重要战略。

从域际环境公正看,区域之间的环境不公正主要体现在城市与乡村、东部与西部等问题上。农村在为城市装满“米袋子”“菜篮子”的同时,出现了地力衰竭、生态退化和农业资源污染等问题。西部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和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但长期以来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那种企图要贫困地区就自然保护为富裕地区掏腰包的想法和做法,在根本上是不公正的。解决区域之间的环境不公正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建立一个公正合理的再分配制度。

从群际环境公正看,富裕人群拥有较多的物质享受,其人均资源消耗量大,人均排放的污染物多,而贫困人群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直接受害者。即便是处于比较恶劣的生态环境之中,富裕人群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享受医疗保健,以补偿环境污染给生活质量带来的伤害,“良禽择木而栖”;但贫困人群却没有能力像候鸟一样夏北冬南更改生活住所,更没有办法应对因污染而带来的健康损害。环境破坏导致的移民安置问题是当前我国人口变动的重要问题,也是环境公正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性别环境公正看,充分发挥妇女在环境保护运动中的重要作用,不仅是由于妇女与自然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更由于妇女受到环境的伤害甚于男性。西方社会环境运动和女性主义运动相结合而产生的生态女性主义认为,控制自然和控制女性是相互联系的。统治自然和统治女性都是父权制思想的恶果。中国的妇女解放和自然解放是互为支持的同一过程。性别环境公正关注的是对女性的统治和对自然的统治之间的关系。

从时际环境公正看,在时空上,代内公正是种际公正和代际公正的基础和前提。但是,人们容易忽略的往往不是具有切肤之痛的代内公正,而是横亘时空的代际公正。特别是作为发展中国家,由于温饱生计仍为人们的头等大事,超越时空的关怀和公正总是在功利的算计下被践踏。一个不关心后代生存与发展的民族是一个道德境界狭隘的民族。中国是一个主张厚德载物、民胞物与的民族,把代内环境公正与代际环境公正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优良的文化道德资源的支持,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之路。

拯救环境的回应表现在思想层、器物层和制度层。思想层主要是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形态,这是实现环境公正的核心问题,实现当代中国环境公正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器物层的科学技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路径;制度层的应战主要是加强各种环境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它是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手段。环境公正不是“将来进行时”,而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问题。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必须以公平正义为主题,必须建立在人与自然协调的基础上,必须以环境公正为基本前提。

关键词:环境公正 环境实践 当代中国 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