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改革新思维”与苏联演变
11559000000002

第2章 前言

人类是思想和智慧的生灵,是精神、意识的载体,如帕斯卡尔说:“人因思想而伟大。”[1]人类这一独有特征的发展和表现又依赖于人自身的存在状态,因为“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2]。而人自身的存在状态又决定于其经济状况,并进一步决定了其必属于一个阶级阶层。由于阶级存在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生产力水平的相对不发达,生活资料尚达不到按每个人的需要进行分配的丰富程度,因此,自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各阶级之间因经济利益的冲突就不可避免。对此,恩格斯曾精确而高度地作了概括:“人类的全部历史(从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会解体以来)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统治阶级和被压迫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3]所以,纵观人类历史,一切政治思潮无不是本阶级对于未来社会理想和关于人的解放等重大问题的思考和诉求。这些理论一经确立,即发挥着指导本阶级进步与发展的作用。尽管其中有诸多理论思潮相互激荡,它成为指导思想的过程复杂而历经曲折,本阶级的自觉意识与不自觉意识共同存在、相互交织,但是,必定有某种理论思潮能够成为本阶级的主导思想。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民族主义、自由主义、新自由主义等主要思潮影响深远。各种理论思潮分别成为所属阶级阶层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是1848年诞生的无产阶级革命和解放的理论,也是人类最终解放的科学理论。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诞生了列宁主义,随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炮声,“共产主义的幽灵”撕裂了笼罩着世界的帝国主义战争风云,人类开始了新的一页。随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直至20世纪60年代,世界共有16个国家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曾有100多个民族的政党提出社会主义纲领,并有40个成为执政党。20世纪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实践在经过百年之旅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者开始依据变化了的世界重新思考未来的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国家改革浪潮涌起。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社会主义如何前进的重大问题成为社会主义者凝神思考、多方探寻、上下求索的“斯芬克司之谜”。但是出乎世人预料的是,在改革中,苏东等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相继丧失政权。中越等国创立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改革开放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如此震撼全球的世纪性、历史性、时代性巨变,其中有太多需要探索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昔日在帝国主义链条的薄弱环节、在生产力水平落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人类进入21世纪后,该如何汲取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解决特殊实践历程中固有的矛盾?该如何既“为工人阶级的最近的目的和利益而斗争”,又能够“在当前的运动中同时代表运动的未来”?[4]在社会主义国家自我完善的改革历程中,如何避免诸如“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等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对社会主义事业的演变?

也许,对于重大历史问题的探究,唯有不遗余力、不懈寻觅,才能逐渐接近真理的彼岸。苏联剧变20年来,世界和俄罗斯都发生了重大变化。2008年的世界性金融危机,更是无情地鞭笞了30年来美国推广的新自由主义的神话。面对不可遏止、风卷残云般的金融海啸,昔日无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制度揭露和批判的西方各国政要、学者,已然不顾及自己曾经说过什么,似乎是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马克思,渴望从马克思的著作中找到金融危机的根源,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世界金融危机催生了马克思热,并无情地粉碎了西方关于苏联剧变是社会主义终结的妄言。尽管苏东剧变20年来,各国学者的研究已经著述林立、卷帙浩繁,但是,历史本身就是人类无穷无尽地探索真理的过程,历史科学的任务需要不断地把握当代社会现实,不断解决时代提出的新任务。俄罗斯资本主义的末路和周期性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促使人们再一次反思,俄罗斯推行以“休克疗法”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的20年究竟获得了什么?戈尔巴乔夫以“改革新思维”为特征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究竟把苏联引向了何方?以“华盛顿共识”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推行30年来给世界带来了什么?

关于苏联剧变的根源,国内学界有观点归结为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即斯大林模式固有弊端发展的必然结果。这个结论看似有道理,因为改革的动因即是革除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改革失败了,说明斯大林模式无法改革,结果导致了国家剧变。但是,正如马克思在评价蒲鲁东对路易·波拿巴政变的解释一样,陷入了“所谓客观历史编纂学家所犯的错误”,即试图把事变描述成以往历史发展的结果时,对历史的说明“不知不觉地变成了对政变主人公所作的历史的辩护”。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中描述了二月事变以来法国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揭示了政变即是这种联系的必然结果。不仅如此,重要的还在于,马克思揭示了上述历史进程的内在联系是如何具体化为历史事变本身的,并且如何具体化为人们——包括历史人物的观念与行为的直接动机的,揭示了“法国阶级斗争怎样造成了一种局势和条件,使得一个平庸而可笑的人物有可能扮演了英雄的角色”[5]。因此,探索苏联剧变的根源,以人类发展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视野和高度,也需要我们将历史进程中的内在联系展现出来,把苏联演变揭示为这种内在联系的必然结果,即戈尔巴乔夫时期的改革是怎样造就了一种局势和条件,使得苏联从社会主义倒退到了资本主义。

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俯瞰,苏东剧变既是科学社会主义实践的曲折反映,也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主要是社会民主主义理论思潮斗争的反复性表现。苏共于1988年召开第十九次代表会议,正式宣布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这一社会主义目标从理论、政治、经济上都与先前列宁、斯大林创立的社会主义苏联发生了本质的变化。此时,距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90年,距1917年社会主义革命70年。一个马克思主义的政党在走过血雨腥风、波澜壮阔、英勇悲壮的近百年历程后,自行解除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思想的地位;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改革完善原有社会制度开始,走向了复辟资本主义。如此沧桑巨变,只有走向历史的深处,才能探寻到真正的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