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问题的哲学:人生的困惑及其破解理路的探索
11562900000003

第3章 序言

马克思主义是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是时代和实践的产物,它在时间上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空间上要与各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存在方式上要为千百万人民群众所掌握和运用,在研究新矛盾,回答新问题中实现理论形态的新飞跃,不断开辟认识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新境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新飞跃的结晶,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中国化体现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方向,时代化体现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大众化体现马克思主义的主体基础。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本质是在人民群众中普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精神,让人民群众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用以指导自己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实践,自觉地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最终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正如列宁所指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工人阶级的功绩,可以这样简单地来表达:他们教会了工人阶级自我认识和自我意识,用科学代替了幻想。”[1]可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由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所决定的,是由无产阶级革命和人类解放的任务和途径所决定的。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相伴而生。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实践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结合推向一个高峰,形成了中国化与大众化结合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要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中国问题;马克思主义要与人民群众相结合,“把哲学从哲学家的头脑和课堂解放出来,使之成为人民群众手中的锐利武器”;马克思主义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马克思主义的主题和着眼点应是人民群众实践、斗争和生活中最关心的最迫切的利益问题;马克思主义要与民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相结合,要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法阐释和普及马克思主义。总之,马克思主义不但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而且是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鲜活的生机盎然的马克思主义。

当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全球化潮流席卷西方和东方,深刻地改变着每个国家、民族、群体乃至每个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和方式,公民综合素质、民族文化软实力、国家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要素;我国社会的改革转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呈现出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认识深刻变化等新特征,呼唤着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及全社会的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的显著提升。作为时代精神精华的哲学社会科学要着眼发展,拥抱生活,直面问题,紧贴大众的所思所想,传播现代知识,培育理性精神;建设幸福文化,弘扬人文价值;启迪思想方法,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形成与实现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相适应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

为了适应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新使命,我们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策划出版了“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丛书”,组织专家学者围绕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的理论课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研究,首批问世成果有“问题的哲学”“行动的哲学”“生活的哲学”等哲学类著作,努力体现创新性、知识性和现实性的结合,希望在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容创新和形式创新上作出一些有益的探索。由于是探索,必然在观点上和体系上存在许多不足,我们期待着讨论和批评。

田丰

2012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