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现代性的辉煌与危机:走向新现代性
11563700000003

第3章 序

栾栋

《现代性的辉煌与危机:走向新现代性》是一部体大虑深的研究成果。作者分五个部分探讨了现代性的成败利钝,有如下亮点值得关注。

一 选题重大 难度很高

现代化建设是发达国家经历过的事业,也是所有发展中国家着力追求的目标。发达国家的现代性社会问题丛生,致使审度现代性成了一个国际性的和全人类的难题。本书以此为选题,其难度不言而喻。作者大量地搜罗资料,广泛地采撷众说,通透地考察史实,矜持地提炼己见,其间的方法遴选和思想推求,都需要量大面宽的阅览和艰苦细致的劳作。作者的苦心孤诣可以想见,其成果的辛苦量应得到充分肯定。

二 结体布局 颇具匠心

为了深刻把握现代性的多重特性,作者将思想史研究和主题学求索紧密结合在一起,对现代性的启蒙机制和内在矛盾作了鞭辟入里的剖析。“辉煌”部分如工笔重彩,把启蒙思潮的正负效应和盘托出。“危机”部分似剥茧抽丝,在现代性内囊中翻检出了触目惊心的病灶。“思想史视野下的文学理论”则从文学艺术的视角投入了一缕美学的强光,让读者明了与现代性同生共长的反现代性的声浪。“走向新现代性”部分异军突起,展现给学术界的是另外一种看点,即一种新的现代性正在生成。穿插在几个大部分之间的是跨学科的交叉研究和比较研究的方法。这些大主题和大视野以及大跨度的纵横捭阖,构成了一个格局回环的思想史脉络,将复杂的现代性机括画龙点睛地凸现出来。

三 学术创新 意识强烈

作者非常注重理论上的突破,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和西方思想文化中的异同点,往往有新颖独到的理解和别出心裁的发挥,如从《易经》咸卦提炼出“感物是感应的前提和结晶”的观点,从中国的“天人一体”与西方的“对立统一”中整合出“一二元统一”的思想,从中西方不同的“去蔽”理念中发掘出了可与马克思主义对接的文化资源,从人性善和人性恶的对立中阐发出了“人之初,性本中”的伦理学见解,从“全人类主义”、“爱国主义”与“个人民主自由”等差异颇为复杂的现代观念中,提取出有助于指点新现代性建设的统一观,诸如此类的观点虽然也有某些粗放之处,但是作者求新图变的良苦用心和很有见地的学术成果是很值得鼓励和赞赏的。

四 论证系统 行文规范

就系统性来讲,本书是很好的范本。第一章为我们追溯了“现代性危机的文明史根源”,第二章展示了“现代性的辉煌”,第三章揭示了“现代性的危机”,第四章从思想史视野观照了现代性纠葛中的西方文论,第五章打开了“走向新现代性”的前景。可以说,这是一条系统展示现代性的思想回廊,是一种突破现代性局限的理论尝试,是一次为发展中国家建设现代性寻求出路的学术冲刺。从文本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不仅知识积累深厚,阐述相当全面,而且思想结构完整,资料引证规范可靠。后一点尤其值得称道。作者对所引他人观点都标注得清楚明了,并且率直地表明自己的意见。

总起来讲,本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作者为我们国家现代化建设寻求参考坐标的良苦用心在许多地方都能看得出来。其“走向新现代性”的设想具有中国学者的特色,把中国古代的思想资源与去蔽后的西方资源结合在一起,显示出了深远的国际学术视野和全球性的人文情怀。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这样一本厚实的研究成果,处处体现出作者谦虚谨慎的态度和热爱真理的思想品质。掩卷深思,作者那种志深笔长而敬畏学术的精神让人感动。

2012年9月于广州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