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日本楼市“沉没”追忆
11651500000002

第2章 1990:一亿人沉浸在巨大泡沫中

日本房地产泡沫期间,普通老百姓的感受是最直接的。本报记者通过采访经历过当年情景的相关人士和调查,通过细节来还原当时的热闹景象。

回忆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发生在日本的房地产泡沫,日本大学经济学教授长谷川裕之语重心长地说,我们“实实在在”地经历了那场房地产泡沫——仿佛瞬间勾起了他对那段“黑色”时期不堪回首的回忆,一亿人沉浸在一个巨大泡沫中。

“说起日本当时的房地产泡沫真的是千言万语也说不完,没有经历过的人是无法切身地理解当时人们的感受的。”长谷川教授对本报记者说道。

泡沫之前相信房价永远不会下跌

“有太多的因素造成了那场被日本人称之为‘神话’的泡沫了。要理解那场泡沫,你必须理解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所创造的‘房地产神话’。”长谷川教授说道。

“也就是说,当时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相信房价永远不会下跌的,大家都相信房地产是能够永远保值的一种资产。长期以来,日本人都相信战争结束了,地价就不会下降,他们抱着‘毫无忧虑的心态’在投资土地,而你可想而知,没有风险意识的投资是多么可怕的一种投资呀!”长谷川教授说道。

“当时日本几乎处于一种疯狂的状态,一大批日本国内外的投机者和日本机构纷纷开始买入股票,购置房产,开始炒地皮。日本当时完全沉浸在了一种‘地价不倒’的神话当中,‘把东京的地皮全部卖掉就可以买下美国,然后再把美国土地出租给美国人住。’日本人当初甚至疯狂地这么想过。因此泡沫不可避免地产生。”长谷川教授说道。

发展经济全心工作

记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战后几十年,为使日本重新振兴,日本人经过了长久“艰苦卓绝”的“脱亚入欧”苦斗。部分日本人被称为“经济动物”,似乎只知道干活,他们为了发展经济不辞劳苦、全心全意地工作。

日本七八十年代的地铁现象跟现在的中国北京很类似。清晨7点钟一过,大军就蠕动起来,那些西服革履、衣冠整洁、彬彬有礼的“工薪族”们冲出家门,在那拥挤不堪的通勤电车(市内轨道电车或地铁)上,谁想转个身都很难,男女老少贴在一起。车门一开,一拥而下,一拥而上,人流在无声中涌动着,只为了一个目标,去上班。许多人早上顶着星星出发,晚上戴着月亮归家。

泡沫之中工资高热衷买房子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日语外教岛本雅文告诉本报记者,20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房地产业欣欣向荣,住房价格高昂。衣食住行的物价在世界上都算得上是最高的。

但是,由于日本出口强劲,日本人薪金当时也算得上是世界上最高的,所以感觉高房价对当时的日本人来说影响不太大。

“当时也有很多市民倾向于租房居住。因为租房可以让住户换到不同的、自己喜欢的地方居住。并且,每月的租金和买房的月供比起来会便宜很多。我当时在房价很高的时候也想过买套房子然后再转卖,但万幸我最终并没有这样做。当时想买房又卖房的原因和大家一样,都想获得利益。”岛本雅文说。

出手阔绰日本社会尽显阔气风潮

在日本经济处于泡沫繁荣的年代,日本社会显出一片豪华阔气的风潮,富国日本的形象已为世界大多数人所接受。

银行拿着大把的钱来劝你买地,地价在不断上涨,而利息又接近于零。如果从银行借入资金来购买土地的话,肯定会因土地升值而大赚一笔。买了土地,银行又会以这块土地为担保,去买别的土地,如此循环反复。

1990年前后,在这个狭小的岛国上,一亿人沉浸在一个巨大的泡沫中。大量日本人涌出国门,成为万里长城、大英博物馆、夏威夷海滩、凯旋门等地的访客,撒着大把的日元,给当地经济带来利益,日本游客成了众多旅游胜地最受欢迎的上宾。

泡沫破灭著名歌手忙着还债

经济学家林毅夫曾经回忆,他在东京的表哥在泡沫破裂前夕用5亿日元买了一套房子,结果到1990年中期,只值1亿日元。

在日华人熟悉的日本歌手千昌夫,他以唱响《北国之春》等歌曲而出名。在他红得发紫的时候,银行主动来找他。建议他贷款去投资夏威夷的五星级酒店。理由就是:“日本人成群结队地跑到夏威夷去举行婚礼,在那建一个酒店肯定有得赚。”

千昌夫表示,自己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做担保,银行方面根本不在乎,因为“千昌夫的名字就是最好的担保”。最后,共有五家银行给千昌夫房贷,总金额达到2700亿日元。

此后,千昌夫神气地当上了房地产老板。钱赚得盆满钵满,他拥有大量地产、高级外国轿车好几辆。而当房地产泡沫崩溃时,千昌夫崩溃了,高级外国轿车全部卖掉、所有房地产交给银行还不够还债,仍欠下一大笔债。他又重新当起歌手慢慢还钱。日本人说:“千昌夫变成百昌夫啦!”

出现跳楼自杀事件

北京某日资企业当时的驻日代表庞先森先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样描述日本的房产泡沫:“我1989年到日本,当时住在东京。日本的房价根据地点的不同差别也很大。比如,东京银座一带的房子一平方米最低也得一两万美元,而且即使是在泡沫破裂后那里的房价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在郊区就不一样了,平均房价跌了有50%。”

“当时房价的高涨使得很多中年人不得不从银行获取高额贷款来购置房产。1990年以后,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房价大幅度下跌,最高能够跌50%,高额的利息压得那一代人真是难以维持生活,虽然没有亲身见到,但耳闻的跳楼自杀事件还是有的。”庞先生说道。

1992年以后,日本灯红酒绿的娱乐生活也迅速暗淡了,公司职员下班就各回各家,不再像从前一样约着一起去小酒馆了。“1989年刚到日本的时候,公司里几乎夜夜笙歌,一有机会就开会,最多时一晚上开四场,能一直喝到天亮,但是后来就再没这光景了。”庞先生无奈地说道。

日本房奴语录:

语录一尽管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拥有了“家”,但却因为无法偿还贷款而不能居住,这是本末倒置。在日本泡沫经济时期,虽然许多人都以投资为目的去买房,但后来经济泡沫破灭,我们最终什么也没有得到。

语录二拥有自己的住房就幸福吗?谁能够如此肯定?知道“幸福”这个词的意思吗?幸福是人的感受,有住房就幸福或许是一些人的自尊心使然。住房=幸福=尊严。这种想法是不明智的。

语录三谈到房价泡沫破灭,尽管已经过去了20年,但至今都有些后怕,没有亲历一套房子一年跌去80%的人,是无论如何感觉不到的。

语录四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日本的高成长期,一直持续到上世纪90年代前期。当时大半的日本人都认为,日本会一直那样发展下去,地价会一直涨上去,股票也是会一直疯涨,这些都属于过分自信,但结果是相反的。代价很惨。

语录五那么多六十多岁的人,20年前买下的住房,至今还没有还完按揭。如果问他们对那时炒作“房价永远提升”的专家有什么评价,估计只会咬牙切齿。

语录六看看那场泡沫吧,想想那些说房价只会涨不跌的专家吧。事实上没有任何一种东西是只涨不跌的,不管有多少看起来充分的理由。

[追忆·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