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栾巨庆之谜
11669700000004

第4章 提前两年预知地震的震中 震级 时间

1991年10月,正是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大雪封山的季节。然而在莫尔道嘎林业局却出现了建局史上从未见过的现象:山丁子树开花、蛇出洞、鼠乱窜、地裂缝等类似夏季的反常现象。社会上盛传即将发生地震的消息,地震部门也发出“做好防震准备”的警告。一时人心惶惶,生产生活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当时社会上传说有一个能够预报地震的传奇人物。他成功预报地震的报道曾在新华社的一些报刊以及《人民日报》、《中国科技报》、《内蒙古日报》、《内蒙古大兴安岭日报》、《报告文学》杂志、《新华文摘》等报刊上登载。时任莫尔道嘎林业局局长的韩斌,派人从大兴安岭辗转5000里赶赴山东潍坊,寻找这个传奇老人。由于老人因事走不开,无法去大兴安岭实地考察,但他能“画图帷幄之中,预测千里之外”。他十分肯定地告诉来人:“回去告诉大家,安心生产,今明两年不会有地震发生。”他亲手写了预报的情况,让来人带回去交差。

当地的电视台向广大群众报道了这一消息。人们自然是半信半疑,然而当年的确没有发生地震。

到了第二年(1992年),地震征兆愈来愈明显,人心更加恐慌。莫尔道嘎林业局局长再次派人“三顾茅庐”搬请老人。老人应邀亲赴莫尔道嘎考察,并再次做出预报:“今年仍然没有地震。但是在明年(1993年)春夏之交可能发生地震。地震不会超过四级。震中不会在林业局局址,而可能在额尔古纳河边的太平林场。”

人们不敢相信,又不敢不信,只好拭目以待。

1993年春末夏初,该地区果然发生了多次二三级地震。巧的是,震中真的发生在这个局的太平林场;更巧的是,最大的地震是3.9级,硬是没有超过4级!

这一段奇闻被《呼伦贝尔日报》1995年10月11日第三版所记载。

1989年,这位老人在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与副研究员董法先组成了一个“天文地震小组”,并在1989年2月27日《中国地质报》上发表地震预报。预报说:“1989~1990年,我国北纬30°~北纬40°之间地带将有大震发生的极大可能”,“但东北地带不会发生大震”,“从地质构造角度看,四川炉霍一带和唐古拉山地区是值得注意的地段。”

在国家级报纸上公开预报地震,这在国内尚属首次。

在报纸上预报地震,如果预报错了,就会臭名远扬。报社领导和编辑都为此承担着很大的风险——如果引起社会动荡,岂不是“吃不了,兜着走”?但是他们佩服老人的执著追求,也相信老人的学说。更重要的是,他们知道老人需要支持,他们甘愿为他承担责任。

这年的地震实况是:“1990年,四川巴塘和山西大同、河北阳原间分别发生了我国地震史上罕见的震群型地震。其中巴塘距离栾巨庆预报中的炉霍地区仅有200公里左右。1990年4月16日—5月4日,巴塘发生地震10160次,其中5级以上的6次,6级以上的4次,6.7级两次(大同与阳原之间);10月13日至19日,发生5级以上地震5次,其中6.1级1次;宁夏固原11月2日发生5.1级地震1次。

上述地震果然发生在北纬30°~北纬40°之间。东北地区果然没有发生大地震。”(见1991年2月20日《大兴安岭日报》)

这位老人是谁?

他是被《人民日报》(1981/1/18)和新华社(1981/1/17)称为“民间气象人才”、被《科技日报》(1988/11/29)称为“我国民间天文地震研究人员”的民间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