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栾巨庆之谜
11669700000008

第8章 没有鲜花和掌声的“世界冠军”

山东潍坊科委决定为栾巨庆举办一个科研成果鉴定会。

潍坊是栾巨庆的老家,那里有他爷爷住过的百年老屋,至今犹存,但已是人去屋空,徒增凭吊之慨,只有门前的绿树常青。

潍坊有四个比较特别的地方:

一、潍坊是世界“风筝之都”。每年都举办“国际风筝节”,热热闹闹,红红火火。

二、潍坊还是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乡。据说,这里的庙台古迹就是当年嫦娥飞天奔月的出发地。

三、这里的一些老人至今还保留着“量月影,测年景”风俗。每年正月十五月圆的午夜,人人不眠。女人要熬稀粥喝,有丰收年的日子不忘欠收年之意;男人要在地里垂直地树起一个扁担或木杆,然后用尺来量月光下木杆投影的长度,以此预测当年的年景。

这一习俗不知沿袭了几千年。

老人们说,月影太长(长达五寸)或太短(短至寸五)都不好,只有月影在三寸左右时,才有好年景,风调雨顺。这实际上是民间测量月球轨位的土办法。月位过于偏南或偏北都会在月影长度上反映出来。这是民间对天文与气象关系的经验总结。

传说,在1640年崇祯年大旱时月影最长,超过五寸;而1877年光绪年大旱时,月影最短,不足一寸五。这两次大旱,每次都是亢旱三年,草木不生。

四、潍坊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这里诞生了栾氏祖孙俩,他们都是一生痴迷于夜观天象,预测风雨。

潍坊人似乎与天和月有不解之缘。潍坊的这几个特别之处,全都与天和月亮有关。看来,天文气象学的两代奠基人——栾来宗、栾巨庆都诞生在潍坊,并非偶然。

“量月影,测年景”的习俗至今还在流传,大概是因为受栾来宗和栾巨庆祖孙两代人影响的。但是当年栾来宗是否因为受了这种习俗的影响才去研究天文气象的,现在仍是个未解之谜。

潍坊人可能还没有意识到,栾巨庆的“行星对应区”预报法,一旦被世界承认,栾氏祖孙两代人,追求真理、前仆后继、百折不回、持之以恒的传奇故事,将成为中国和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栾来宗的祖居和他亲手栽下的刺松,都将成为宝贵的文物,变成当地新的旅游亮点。

潍坊将因栾来宗而发财,中国将为栾巨庆而骄傲!

潍坊市寒亭区区长李英文对栾氏的天文气象学坚信不移。他求贤若渴,1990年派人专程把在内蒙古大兴安岭退休的栾巨庆请回寒亭,专门为他成立了“潍坊市寒亭区长期天气、地震预报研究所”,并为栾巨庆解决了住房,安排了他唯一的儿子的工作。

李英文的爱才之举,解除了栾巨庆的后顾之忧,为栾巨庆此后20年的研究工作铺平了道路。在目前的中国,没有行政官员的支持,任何科学研究都难以为继。

后来,该区长离任,没有了资金来源,研究所的工作陷于瘫痪……

再后来,寒亭区科委又以《气象法》禁止个人和非专业气象部门做天气预报为由,一纸令下,干脆收回了这个来之不易的研究所的办公室……

《气象法》竟然成了限制学术自由、保护学术垄断的工具——这大概是法律制定者始料未及的。

1993年,山东潍坊科委为栾巨庆组织了一次名为“星体运动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的科研成果鉴定。参加鉴定的专家均为来自国家气象卫星中心、中国气象科学院、地质矿产部地质力学所、潍坊市气象局、潍坊市地震局、中国人民大学、昌潍师专的天文、气象、地震、地质、地理、高能物理等学科的教授、研究员、高级工程师。

专家鉴定,一般都是冷冰冰的理性分析;但是专家对栾巨庆成果的鉴定却是既有理性的分析,更有激情的赞颂,表达了专家对栾巨庆先生科研成果的由衷敬佩和惊讶。

专家们一致评价栾巨庆的成果为“世界先进,国内领先”,建议将栾巨庆的科研成果纳入国家研究计划,加快研究、推广步伐。

鉴定技术负责人、曾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工作,后因妻子无法进京而调回山东潍坊的气象高级工程师马玉堂,在“鉴定意见”一栏中亲笔写到:

“《星体运动与长期天气、地震预报》一书,是作者长期从事天体运动与地球自然灾害关系研究的总结与结晶,是一部独具科学见解的著作,尤其对超长期天气、地震预报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用意义。”

“该书应用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地质学等诸多学科的原理与方法,以星体间相互联系和制约的观点,论述了异常气候和地震与星体(主要是行星和月亮)时空分布特征之间的联系及其规律性,建立了以‘行星对应区’为主要依据的长期天气、地震预报方法。该方法立论科学、使用方便,特别是由于星体天文数据的超前可知性,便使得天气、地震的年际以上的超长期预报成为可能。这是一个创举性结果。”

“该方法预报准确率较高。多年预报实践检验结果准确率为70%—80%之间,达到气候预报世界领先水平,在国内同类研究中居领先地位。”

世界气象组织把小于3天的预报称为“短期预报”。

短期预报,美国、日本、俄国以及中国等国家都已经达到比较令人满意的、基本准确的水平。

世界气象组织把大于10天的预报称为“长期预报”。我国又把长期预报称为“短期气候预测”,是指一个月到一年的天气预报,主要有月、季度、年度三种预报。

长期预报,世界气象部门一般只有提前几个月的天气展望或汛期气候预测,供内部参考或学术研究之用,基本没有正式发布的超过一年的天气预报。许多发达国家谈到长期气候预报水平时都“犹抱琵琶半遮面”,没有明确的正式声明。

据国家气候中心权威人士的“自我”评估,我国的长期天气预报平均准确率为60%—70%,处于世界前列。

目前世界气象组织还没有“超长期天气预报”的定义,当然也就没有“超长期天气预报”水平的纪录。

栾巨庆把超过一年的预报定义为“超长期天气预报”。

我国虽然有个别部门的研究人员曾做过一年以上的气候预测,但大都是内部试报,不做正式发布,因此也没有预报水平的记录。

栾巨庆独创的一年以上甚至是10年以上的超长期天气预报,并登报、出书、公开发布(现在看来是有违《气象法》的),这在全世界至今还没有先例!

因此,在超长期天气预报方面,栾巨庆的预报的准确率就是世界最高纪录。

(请注意:我国的也是世界水平的“长期”预报准确率是60%—70%;而栾巨庆的“超长期”预报准确率是70%—80%,其水平已经远远不在同一个重量级上,不具有可比性。)

更难能可贵的是,栾巨庆的预报方法,“对极端性的异常旱涝更明显地反映出来”(马玉堂语)。也就是说,他预报特大的旱涝准确率更高。

世界各国都承认:暴雨预报的准确率水平很低。

在短期天气预报上,国家气象台以及省、地级气象台的预报理论和预报水平都达到了很高的层次。栾巨庆对此表示佩服。但是在长期天气预报上,栾巨庆是当然的“世界冠军”!

在当今长期天气预报走进迷宫的气象界,这样的预报方法和预报成就,应该不亚于扔了一颗原子弹,引起巨大的冲击波……

有人认为,这应该是如同袁隆平、吴文俊、王选等一样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奖的成果……也有人认为,这应该是和丁肇中、李政道、杨振宁一样角逐诺贝尔奖的伟大贡献……

按照平民的思维,大家都认为:应该有鲜花和掌声迎接栾巨庆……

然而,这一切都没有。

潍坊科委把专家们集体的鉴定意见报到省科委,要求省科委向国家科委申请做更高一级的鉴定。

省科委把专家鉴定转到省气象局,要求气象局拿出意见。省气象局认为栾巨庆预报法在北京有很大争议,拒绝拿出意见。

其实,省气象局不敢相信,或者说不愿意相信:一个民间老头儿所做的长期预报竟能超过省级和国家级气象台甚至世界气象界的长期预报水平。

拒绝拿出意见,就等于是否定性意见。

在潍坊市,人们听说省气象局否定了栾巨庆的预报法,社会上便有传言,说栾巨庆是个“骗子”……潍坊科委和寒亭区政府都受到了很大的压力,日后,专为栾巨庆设的长期天气、地震预报研究所被撤销也就自然而然了。

一些不知情、不了解、不研究栾巨庆的专家,就这样以沉默否定了知情的了解和研究过栾巨庆的专家的鉴定结论。

潍坊科委组织专家做出的鉴定结论,就这样掉进了“黑洞”……

栾巨庆知道,宇宙中有一种天体叫“黑洞”。黑洞虽然没有外在形体,摸不着,看不见,但是它却有着惊人的能量。它可以把任何靠近自己的天体一口吞掉,就连逃逸速度达每秒30万公里的光也不能例外幸免。

一颗本来应该高高升起的耀眼的行星,却掉进了偏见的“黑洞”,了无声息……

栾巨庆和现代科学界两者之间因此无法对话,互不沟通,彼此间恍如隔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