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循环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1168800000028

第28章 心脏神经官能症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神经官能症的一种特殊类型,在解剖上心脏血管无器质性病变,但少数患者也可在长期患器质性心脏病的同时,伴有心脏神经官能症。在有心脏血管症状的患者中,心脏神经官能症约占10%。临床以心血管系统功能失常为主要表现,可兼有神经官能症的其他症状。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大多数发生于青壮年,女性患者以35岁以下及更年期较多见。

有哪些症状

本病症状多种多样,有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其他系统的症状,而以心血管系统的症状为突出。常见的症状是患者于轻微劳动后或精神紧张、疲劳后常感心悸、心前区痛、呼吸憋闷、全身乏力,劳动耐力明显下降,有的患者在不劳动时亦有心悸、呼吸憋闷的症状。另外,还有易激动、多汗、颤抖、头晕、失眠、多梦等一般神经官能症的症状。病情时好时坏,变化较多,常与睡眠是否充足有关。

心前区痛的部位经常变化,多数位于心尖搏动处、左前胸乳部、乳头下,有时位于胸骨下部附近,疼痛性质为一过性,持续仅数秒的刺痛或刀割样痛,或为持续数小时以至数日的隐痛,痛处皮肤可有感觉过敏。

应做哪些检查

心电图常表现为窦性心动过速,部分患者出现ST段压低或水平性下移,T波低平、双相或倒置,并经常发生变化,心得安试验阳性。部分患者运动试验阳性,但进行心得安运动试验时ST段和T波恢复正常。心脏超声检查可排除心脏、大血管和瓣膜的结构异常。

如何诊断

本病的诊断根据上述症状,加上身体其他方面神经官能症的表现,同时又无器质性心脏病时,可考虑为本病,但必须慎重。

如何分度

轻度:心悸、失眠等症时作时止,可自行缓解。

中度:心悸不安经常发作,有并发症出现,服药治疗后可缓解。

重度:心悸、怔忡等症频繁发作,程度加重,即使服药后有时也难以控制,影响生活和工作。

老中医处方

方1

(组方)百合30克,淮小麦40克,莲子15克,夜交藤15克,大枣10克,甘草10克。

(加减)

兼气郁者,加合欢花30克;

兼痰浊者,加竹茹9克,生姜6克;

兼湿阻者,加藿香梗10克,荷叶梗10克。

(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

(用法)上药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加水至500毫升,煮沸15分钟,滤汁,存入暖瓶内,不分次数,欲饮水时即取此药液饮之。

方2

(组方)酸枣仁18克,知母6克,茯苓6克,川芎4.5克,炙甘草9克。

(加减)

如时而惊醒,心悸多梦,舌淡,脉弦细者,属心胆虚,加党参、龙齿;

心悸甚,加龙齿;

失眠,加龙齿、夜交藤。

(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衰弱,阵发性心动过速,更年期综合征。

(用法)水煎服,先煎酸枣仁,后入诸药,去渣取汁温服,每日1剂。

方3

(组方)郁金12克,木香6克,陈皮12克,香附12克,枳壳10克,远志10克,石菖蒲10克,柴胡10克,磁石30克,合欢皮30克,珍珠母(先煎)3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琥珀(冲服)4克。

(加减)

头晕,加白芍;

肢麻或肢体窜痛者,加鸡血藤、乌药;

舌绛,加玄参、赤芍。

(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

(用法)上药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时,再加水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4

(组方)生黄芪30克,石莲子(去心)15克,人参(另煎服)9克,茯苓9克,生甘草9克,车前子(包)9克,黄芩9克,麦冬(去心)9克,地骨皮9克。

(加减)

失眠,加柏子仁6克,酸枣仁12克;

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加枸杞子9克,女贞子12克,菟丝子9克。

(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服。

方5

(组方)炒枣仁24克,炒柏子仁15克,夜交藤15克,生龙骨15克,生地黄9克,丹参6克。

(加减)

心悸惊恐,加珍珠母(先煎)15克,远志6克,朱砂(分次冲服)1克;

食欲不振,加神曲10克,山楂10克;

夜梦多,加莲子10克,制首乌12克;

忧郁太息,加浮小麦12克,大枣9克,合欢花9克。

(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

(用法)上药先用冷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6

(组方)生龙骨10~30克,生牡蛎30克,朱茯苓12克,丹参30克,炒枣仁30克,合欢花12克,夜交藤30克。

(加减)

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加当归10克,白芍12克,生地黄10克,龙眼肉10克;

烦热倦怠,脉细数无力,加太子参12克,麦冬9克,五味子3克;

心烦口渴,舌红苔黄,加生地黄12克,麦冬9克,黄连6克,黄芩9克;

烦躁口苦,脉弦数,加黄连3克,山栀子6克,麦冬10克,丹皮10克。

(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

(用法)水煎2次,分2~3次服,每日1剂。

方7

(组方)酸枣仁15克,鲜生地黄30克,麦冬9克,鲜石斛12克,杜仲9克,桑寄生9克,牛膝9克,丹参15克,龟板30克,槐花米9克,钩藤9克,铁锈9克。

(加减)

血压偏高,加木香15克;

头面烦热,加龙胆草9克,黄柏6克;

食欲不振,加厚朴9克,木香6克;

大便干结,加生大黄6~9克,玄明粉9~15克。

(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说明)孕妇去牛膝,慎用活血化瘀药物。

方8

(组方)太子参25~30克,麦冬15克,丹参15克,百合15克,五味子6克,甘草6克,小麦30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磁石(先煎)30克,大枣7枚。

(加减)

心悸甚者,加生铁落30克;

梦多心烦者,加景天三七10克,柏子仁12克;

苔少口干者,加石斛15克,天花粉30克;

便秘者,加生大黄(后下)2~4.5克;

心率不快,舌不红者,用党参15克易太子参,去磁石、龙骨、牡蛎,加仙灵脾12克。

(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心律失常。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9

(组方)浮小麦30~60克,酸枣仁10~15克,生牡蛎15~30克,大枣10~20克,桑椹子10~15克,五味子3~10克,山药10~15克,玉竹10~15克,天冬5~10克,生甘草5~10克。

(加减)

心阴不足之失眠、怔忡,加远志、磁石;

气阴两虚之心悸、怔忡、神疲、虚烦,加人参、麦冬、五味子;

心气失守之烦躁不安,哭笑无常,加龙齿、朱砂、磁石;

肺阴不足之咳嗽、喉干,或痰中带血丝,加阿胶、款冬花、百合;

肺肾阴虚之咳嗽、潮热,或低热不退,加百合、麦冬、玄参、生地黄;

虚火炽盛,迫血妄行之月经先期量多,加地榆炭、蒲黄炒阿胶;

肝肾亏虚,腰腿酸软,加杜仲、牛膝、续断、狗脊;

脾胃虚弱,食少乏力,加茯苓、扁豆;

心神不宁,心慌,多梦,加朱砂、磁石;

肝肾不足之阴虚眩晕,加旱莲草、女贞子。

(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眩晕,舌体偏瘦,较嫩而薄,舌质红少苔,脉细、弱、数。

(用法)水煎2次,将两煎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10

(组方)石决明(先煎)20克,草决明20克,远志15克,蝉蜕15克,生牡蛎15克,川芎15克,菊花25克,蒺藜15克,荷叶10克。

(加减)

悲伤欲哭,加百合25克,五味子10克;

忧郁善虑,加石菖蒲15克;

失眠多梦,加夜交藤25克,焦山栀10克,莲子心10克;

潮热少津,加丹皮10克,石斛5克;

肢麻肌颤,加全蝎4.5克,天麻10克;

惊而不安,加磁石(先煎)25克,龙齿(先煎)20克;

急躁易怒,加代赭石(先煎)25克;

头痛,加蔓荆子10克,僵蚕10克;

大便稀溏,去石决明、草决明、牡蛎,加莲子肉20克,山药25克;

食少纳呆,加鸡内金15克,焦山楂15克;

恶心呕吐,加芦根25克;

腹胀,加川楝子15克。

(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神经性头痛,更年期综合征。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11

(组方)旋覆花(包)10克,车前子(包)10克,郁金10克,川芎10克,当归10克,党参10克,橘皮5克,佛手6克,珍珠母(先煎)30克,龙齿(先煎)30克,炙甘草3克。

(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

(用法)水煎2次,药液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12

(组方)柴胡9克,白芍12克,枳壳9克,川芎9克,香附9克,淮小麦30克,炙甘草9克,大枣5枚。

(加减)

心悸少眠者,加夜交藤30克,合欢花15克,炒枣仁12克;

坐卧不安,情绪烦乱者,加百合15克,知母9克,磁石(先煎)30克;

胸痛时作者,加元胡9克,川楝子9克。

(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情绪抑郁,胆怯易惊,心悸阵作,少眠易醒,胸胁闷胀,胸痛而无定处,常因情志因素诱发,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13

(组方)黄连3克,竹茹9克,黄芩12克,半夏9克,陈皮6克,茯苓12克,甘草3克,枳实9克。

(加减)

胸闷甚者,加瓜蒌15克,薤白6克,郁金9克;

心悸多梦者,加礞石30克。

(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心悸而烦,胸脘窒闷,或形体肥胖,寐则多梦,口苦口干少饮,痰多,舌红,苔黄腻或浊腻,脉滑数。

(用法)水煎,早晚分服,每日1剂。

方14

(组方)陈皮10~12克,朱茯苓15~20克,枳实10克,竹茹10克,制胆南星10克,石菖蒲10克,制远志10~20克,煅龙骨10~20克,煅牡蛎10~20克,全瓜蒌10~20克,法半夏10~20克,炙甘草6克,黄连6克,琥珀末(冲服)4克。

(主治)心脏神经官能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15日为1个疗程。

有哪些单验方

补骨脂30克,水煎服,用于心动过缓型心悸。

红参、青皮各10克,制附子(先煎)15克,水煎服,用于心动过缓型心悸。

万年青根,成人用干品20克或鲜品30~40克,煎成50毫升,分3次服,对心动过速型心悸有效。

琥珀(研末冲服)0.6克,合欢花、白芍各9克。水煎服,每日1剂。

百合、生地黄各20克,白芍、麦冬各15克,乌药6克,元胡12克,白薇10克。水煎服,每日1剂。

梅花5克,白糖少许,粳米100克,将粳米、白糖加水500~800毫升,煮至米开汤未稠时加入梅花,改用小火稍煮片刻,米花汤稠即可,每日早晚餐温热服食。

避免精神刺激,予以良好的安静环境,充分休息,少食辛辣食物。

适度进行身体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

为防止心悸、心慌,可用自己双手轻轻地压迫两眼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