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消化系统疾病诊治绝招
1169000000029

第29章 慢性胆囊炎

慢性胆囊炎较为常见,男女发病的比例为1∶2~1∶3。有结石者称慢性结石性胆囊炎,占70%左右;无结石者,称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较少见。本病的发生,与胆石、胆囊运动功能障碍、感染、胆汁酸代谢紊乱、血管因素等有关,部分患者可有急性胆囊炎发作史。

有哪些症状

腹痛: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多发生于右上腹或中上腹部,少数可发生于胸骨后或左上腹部,并向右侧肩胛下区放射。疼痛常发生于夜间或饱餐后。如果胆囊管或胆总管发生胆石嵌顿,可产生胆绞痛。

胃肠道症状:发作间歇期可有右上腹胀闷不适,胃灼热感,恶心,嗳气,嗳酸,食欲减退等胃肠道症状,进食油腻多脂食物后往往加重。

许多慢性胆囊炎患者可毫无症状,在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时,可呈急性胆囊炎的典型症状。

应做哪些检查

X线检查:胆囊区往往可无异常阴影,有时可见有胆囊结石、胆囊壁钙化、胆囊内或胆囊壁积气,这些现象可以作为有慢性胆囊炎存在的佐证。

口服法胆囊造影:胆囊显影浅淡、延迟,胆囊缩小或增大,是诊断慢性胆囊炎较为可靠的征象。

B超检查:对本病诊断率高达90%,可发现胆囊结石、胆囊边缘毛糙并增厚至0.5厘米以上,胆囊缩小或变形。

CT检查:CT除胆囊壁普遍增厚和增强扫描显示为壁强化外,胆囊大多扩张不良或缩小。若周围粘连,则可见胆囊皱褶变形。对未合并结石的慢性胆囊炎有时诊断比较困难,CT难以肯定胆囊缩小是生理性抑或病理性收缩。如胆汁钙化或胆囊壁钙化而形成所谓“瓷器胆囊”,则CT易于诊断。若造影显示壁厚且扩张不良的胆囊不显影,而胆管却良好显影,可肯定为慢性胆囊炎。

老中医处方

方1

[组方]枳实12克,麦芽12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玄参12克,瓜蒌12克,干姜5克,黄连5克,半夏5克,丹皮5克,柴胡5克,炙甘草6克,大黄6克,白芍6克。

[加减]

热重者,加大黄连用量或加金银花。

右胁刺痛者,加柴胡、郁金或合失笑散。

呕吐者,加竹茹。

有黄疸者,加茵陈、栀子。

[主治]结石性胆囊炎。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5天为1个疗程。

方2

[组方]桃仁10克,红花10克,郁金10克,青皮10克,泽泻10克,炒白芍10克,柴胡15克,枳壳15克,车前草15克,当归20克,酒制大黄30克,炙甘草4克。

[加减]

伴呕吐者,加姜半夏15克,竹茹10克,陈皮10克。

发热者,加黄芩10克,连翘12克,焦山栀15克。

胁痛甚者,加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

伴黄疸者,加茵陈30克,虎杖20克。

伴结石者,加海金沙(包)20克,金钱草60克。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结石。

[说明]同时结合西医抗感染:静滴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并予以解痉对症处理。

方3

[组方]龙胆草15克,山栀子15克,柴胡12克,元胡15克,白芍12克,木香9克,大青叶9克,金钱草15克,鸡内金10克,郁金15克,薏苡仁20克,茯苓15克,蒲公英10克。

[加减]

腹胀者,加大腹皮10克,苏梗10克。

胃纳差者,加焦谷芽10克,山楂12克,神曲10克。

热盛而便秘者,加大黄(后下)10克,全瓜萎12克。

恶心呕吐者,加竹茹12克,法半夏10克。

夜尿频,腰痛,五更泄泻者,加熟附子(先煎)8克,干姜8克,吴茱萸10克,去元胡、蒲公英。

[主治]慢性胆囊炎。

[用法]水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4

[组方]金钱草15克,赤芍15克,薏苡仁15克,茵陈15克,大黄12克,白术12克,川楝子12克,柴胡9克,蒲黄(包)9克,五灵脂(包)9克,黄芩9克,鸡内金9克,枳壳9克,青皮9克,木香6克,玄明粉(冲服)6克,龙胆草6克。

[加减]

身热口渴,加金银花、连翘、石膏、天花粉。

湿重,重用薏苡仁、白术。

腹痛,加元胡。

恶心呕吐,加姜半夏、生姜、竹茹。

纳差,加神曲、山楂。

黄疸甚,重用茵陈、金钱草、生大黄。

胆结石,重用鸡内金,加冬葵子、急性子、王不留行。

有蛔虫,加槟榔、使君子。

[主治]慢性胆囊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5

[组方]金钱草60克,柴胡9克,炒白芍9克,浙贝母9克,郁金9克,玫瑰花9克,枳实6克,蒲公英15克。

[主治]慢性胆囊炎并结石症,右上腹及剑突下剧烈绞痛,牵连右侧背及肩胛疼痛,恶心呕吐。

[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混匀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6

[组方]柴胡6~12克,炒黄芩10克,炒枳实10克,生大黄5~20克,赤芍10~20克,白芍10~30克,郁金10~20克,姜半夏10克,苍术6~12克,白术6~12克,虎杖15~30克,金钱草20~30克,生甘草3~10克。

[加减]

气郁腹胀,加制香附、厚朴、莱菔子。

湿热黄疸,加茵陈、栀子、蒲公英。

伴结石,加海金沙、鸡内金。

热毒壅盛,重用大黄、枳实。

胁痛拒按,有包块,加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元胡。

[主治]老年慢性胆囊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7

[组方]丹皮10克,栀子15克,柴胡10克,白芍20克,当归10克,茯苓15克,白术10克,川楝子10克,元胡12克,甘草5克。

[加减]

便秘,口苦,心烦,加枳实、大黄、玄明粉。

兼身黄,目黄,加茵陈、金钱草。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疼痛。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方8

[组方]金钱草20克,海金沙(包)20克,郁金20克,柴胡15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半夏10克,生姜10克,炙甘草6克,大枣10枚。

[加减]

痛甚,加川楝子10克,元胡10克。

便秘,加大黄10克。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9

[组方]金钱草30克,柴胡9克,枳实9克,白芍9克,炙甘草3克,郁金9克,乌贼骨9克,浙贝母9克。

[加减]

兼胃脘痛,加蒲公英、天仙藤。

阴虚血热,烦躁,头昏头痛,舌质红绛,去柴胡,加焦山栀、决明子、旱莲草。

舌边有瘀斑,或妇女有痛经,经血色紫量少,加川芎、当归、丹参或失笑散。

[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症见上腹部间歇作痛,右胁疼痛尤剧,或呕吐苦水,或嗳气泛酸,恶心,苔薄白,脉弦。

[用法]上药加水煎煮2次,药液混合均匀,分2次服,每日1剂。

方10

[组方]郁金30克,川芎30克,金钱草30克,丹参20克,赤芍20克,鸡内金2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川楝子10克,木香10克,大黄6克。

[加减]

血中白细胞增高,加金银花、连翘、黄芩。

黄疸,加茵陈、栀子、虎杖。

右上腹痛甚,加元胡、姜黄、乌药、川楝子。

右胁胀满,加柴胡、枳实、青皮。

恶心呕吐,加姜半夏、代赭石、竹茹。

食欲不振,加白术、神曲、焦山楂、麦芽、陈皮。

大便秘结,适当加大大黄的用量。

[主治]慢性胆囊炎。

[用法]上药先用清水浸泡半小时,煎煮2次,药液对匀后分2次服,每日1剂。

方11

[组方]柴胡10克,白芍10克,香附10克,枳壳10克,苏梗10克,郁金10克,香橼皮10克,青皮6克,陈皮6克,佛手6克。

[加减]

大便秘结,加槟榔10克,大黄(后下)3克。

腹部胀满,加大腹皮10克,乌药6克。

头晕目眩明显,加菊花10克,钩藤10克。

口苦心烦,加山栀子10克,黄芩10克。

脘腹痞闷,苔黄腻,加藿香10克,佩兰10克,黄连3克。

大便稀溏,加茯苓10克,薏苡仁15克。

[主治]慢性胆囊炎、肋间神经痛、经前乳胀等症属肝胆气滞型,症见右胁胀满或胀痛,口苦,善太息,常与情绪变化有关,舌淡红,苔薄白,脉弦,或有情志抑郁,乳房胀痛,胃脘胀满疼痛,食少纳呆,心烦头晕。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有哪些单验方

红小豆500克,威灵仙、香附各100克,生大黄50克,鲜猪胆8个。鲜猪胆取汁置于盆中,加入红小豆搅拌均匀,加凉水500毫升浸泡24小时,然后放入铝锅内文火煮至水干,以豆熟不开花为好。把煮好的红小豆晒干或烘干,与上3味药混合,碾末过筛,装瓶封好备用。每天服2次,每次10克,饭前温开水送服。忌食辛辣,每服1料药为1疗程,约30天。

猪苦胆(连猪胆汁)10个,绿豆250克,甘草50克。将绿豆分别装入猪苦胆中,用线缝紧,洗净猪苦胆外污物,放入锅内蒸约2小时,取出捣烂,再用甘草煎汁混合为丸,烤干备用。每天早、中、晚各服10克,10天为1个疗程。

金钱草60克,生白芍20克,大黄、柴胡各15克,茵陈30克。水煎服,每日1剂。

病情较重频繁发作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夜间经常保持右侧卧位,有利于胆汁排泄。

饮食宜清淡新鲜,忌吃大量脂肪性食物,尤其是动物脂肪如肥肉、猪蹄、油煎鸡蛋等。忌大吃大喝,进食过量,尤其是晚饭以清淡、适量为宜。

忌过度疲劳、受凉或过热(出汗过多)。

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还要定期体检及做肝、胆B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