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闷、气急:肿瘤引起支气管狭窄,特别是中央型肺癌,或肿瘤转移到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压迫主支气管或隆突,或转移至胸膜,发生大量胸腔积液,或转移至心包发生心包积液,或有上腔静脉阻塞以及肺部广泛受累,均可影响肺功能,发生胸闷、气急,如果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或合并有自发性气胸,胸闷、气急更为严重。
体重下降:消瘦为肿瘤的常见症状之一。肿瘤发展到晚期,由于肿瘤毒素和消耗的原因,并有感染、疼痛所致的食欲减退,可表现为消瘦或恶病质。
发热:一般肿瘤可因坏死引起发热,多数发热是由肿瘤引起的继发性肺炎所致,抗生素药物治疗疗效不佳。
肿瘤局部扩展可引起哪些症状
胸痛:约有30%的肿瘤直接侵犯胸膜、肋骨和胸壁,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胸痛。
若肿瘤位于胸膜附近时,则产生不规则的钝痛或隐痛,疼痛于呼吸、咳嗽时加重。
肋骨、脊柱受侵犯时,则有压痛点,而与呼吸、咳嗽无关。肿瘤压迫肋间神经,胸痛可累及其分布区。
呼吸困难:肿瘤压迫大气道,可出现吸气性呼吸困难。
咽下困难:癌肿侵犯或压迫食管可引起咽下困难,尚可引起支气管-食管瘘,导致肺部感染。
声音嘶哑:癌肿直接压迫或转移至纵隔淋巴结后压迫喉返神经(多见左侧),可发生声音嘶哑。
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癌肿侵犯纵隔,压迫上腔静脉时,上腔静脉回流受阻,产生头面部、颈部和上肢水肿以及胸前部淤血和静脉曲张,可引起头痛或头昏或眩晕。
霍纳综合征:位于肺尖部的肺癌,可压迫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病侧眼睑下垂、瞳孔缩小、眼球内陷,同侧额部与胸壁无汗或少汗。
癌肿远处转移可引起哪些症状
症状1:肺癌转移至胸、中枢神经系统时,可发生头痛、呕吐、眩晕、复视、共济失调、脑神经麻痹、一侧肢体无力甚至半身不遂等神经系统症状。严重时可出现颅内高压的症状。
症状2:转移至骨骼,特别是肋骨、脊椎骨、骨盆时,则有局部疼痛和压痛。
症状3:转移至肝时,可有厌食,肝区疼痛,肝大、黄疸和腹水等。
症状4:肺癌转移至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常是肺癌转移的部位,可以毫无症状,患者自己发现而来就诊。典型的多位于前斜角肌区,固定而坚硬,逐渐增大、增多,可以融合。淋巴结大小不一定反映病程的早晚,多无痛感,皮下转移时可触及皮下结节。
肺癌有哪些不常见的临床表现
无自觉症状:无呼吸系统自觉症状,甚至无任何症状。但经详细检查发现有半数已转移;也有原发灶直径1~2厘米,经2~8年无明显改变。
反复发作性肺炎:患者入院前曾拟诊为肺炎,经多种抗生素等治疗,绝大多数病情可以好转,肺部阴影有吸收,甚至少数病例可以完全吸收。但约1/3的患者可在较短期内反复多次在同一部位发生肺炎,这与发生肺癌后支气管引流受阻、易于发生继发性阻塞性感染有关。
肺结核并发瘢痕癌:绝大多数为腺癌,不少病例在确诊时已有转移,尤其在老年人肺结核病处“恶化”而抗结核治疗(应每月拍片检查)无效时应高度警惕瘢痕癌。
以肺癌转移灶引起的症状为首发症状:老年患者中约10%转移灶引起的症状为首发症状,如头痛、下肢痛或腰痛、声嘶、喘鸣、吞咽困难及脸颈部水肿,颈淋巴结转移灶压迫颈交感神经引起的霍纳综合征。
原发性多发癌:占5%~10%,可与肺癌同时或先后发生,尤其在患其他恶性肿瘤后发现肺部单发块影时,切勿轻易认为系其他恶性肿瘤转移至肺部,而延误手术时机。
肺癌有哪些早期信号
中心性肺癌出现症状较早,周围性肺癌出现症状较晚。
咳嗽:是肺癌患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多数为刺激性干咳,一般平时无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或者咳嗽的程度与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情不平行,在慢性支气管炎好转时咳嗽反而加重,治疗效果常常是很不明显。
痰中带血或咯血:是肺癌患者极为常见的早期症状,可能在痰中见有血丝,痰可以呈杨梅样。凡是无明确的原因来解释的咯血,应该注意肺癌的可能。
部分患者可有气急、胸痛、胸闷、发热、乏力、食欲下降、体重减轻、原因不明的声音嘶哑以及肺部发现难以解释的罗音等表现,这些症状也可为早期诊断肺癌提供线索。
X线透视或胸片检查是发现肺癌的常用方法,痰的病理检查也是一项很好的普查方法,在患者的痰中,可以发现癌细胞,确诊率可达85%左右。对于可疑血痰、血丝痰,或痰中有烂肉样物,应尽快送样进行病理检查,这样,癌细胞的检查率大大提高。现在已经较为广泛应用的纤维支气管镜,可以直接观察支气管内膜及管腔的变化,对可疑组织还能够做活体组织病理检查,对早期诊断癌症很有帮助。应用同位素扫描检查或X线断层摄片、CT或磁共振等,均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老年人每年定期X线透视或摄胸片,有利于早期发现肺癌。应用CT及磁共振检查,可以发现直径为0.3厘米大小的早期病灶,这是当前较为先进的早期诊断肺癌的方法。
肺癌脑转移的早期信号
头痛:性质多较剧烈,常在清晨发作,有时在睡眠中被痛醒,但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就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呕吐:由于颅内压力的增高,致使延髓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呕吐,呕吐多在头痛之后出现,呈喷射状。
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时会使眼球静脉血回流不畅,导致淤血水肿,损伤眼底视网膜上的视觉细胞,致视力下降。
精神异常:位于大脑前部额叶的脑瘤可破坏额叶的精神活动,引起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精神异常表现。
单侧肢体感觉异常或无力:位于脑半球中部的顶叶,专管感觉,该部位肿瘤常会导致单侧肢体痛、温、震动、形体辨别觉减退或消失。
幻嗅:颞叶部肿瘤可在其刺激下出现幻嗅,即可闻到一种并不存在的气味,如烧焦饭或焦橡胶等气味。
偏瘫或踉跄步态:小脑部病变更具特异性,即患者常在头痛、呕吐、视物障碍之后,出现偏瘫或踉跄的醉酒步态。
耳鸣、耳聋:此种多在打电话时发觉,即一耳能听到,另一耳则听不到。该表现多是听神经瘤的先兆。
肺癌脑转移的表现多种多样,故当出现上述征象时应速去医院进行详细检查,目前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脑转移瘤均能早期做出确切诊断。
应做哪些检查
X线检查:是诊断肺癌的主要手段。中心型肺癌的X线表现,在早期可以无异常征象。当癌肿阻塞支气管,远端肺组织发生感染,受累的肺段或肺叶出现肺炎征象,支气管管腔被癌肿完全阻塞后,可以产生相应的肺叶或一侧全肺不张。
CT检查:可显示薄层断面图像,避免病变与正常肺组织重叠,密度分辨率高,可发现一般X线检查隐藏区(如肺尖、膈上、脊柱旁、心后、纵隔等处)的早期肺癌,对明确有无纵隔淋巴结转移很有价值,并有助于制订治疗方案。
磁共振检查:其优点是容易区别纵隔、肺门血管与肿块及淋巴结,且多面成像,能更好确定肿瘤范围及血管受累情况,对比分辨率好。
痰细胞学检查:肺癌表面脱落的癌细胞可随痰咳出,痰细胞学检查找到癌细胞可明确诊断,准确率可达80%以上。特别是伴有血痰的病例,痰中找到癌细胞的机会更多,应连续数日重复送痰检查。
支气管镜检查:中心型肺癌可在支气管腔内直接看到肿瘤,并可采取小块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查,也可经支气管刷取肿瘤表面组织或吸取支气管内分泌物进行细胞学检查。
经胸壁穿刺活组织检查:对于周围型肺癌获取组织学诊断的阳性率可达90%以上,方法简单。
胸水检查:抽取胸水离心处理后,取其沉淀做涂片检查找癌细胞。
纵隔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气管前隆突下及两侧支气管区淋巴结情况,并可采取活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查,明确肺癌是否已转移到肺门和纵隔淋巴结。阳性者,说明病变范围广,不宜手术治疗,中心型肺癌阳性率较高。
胸腔镜检查:经胸壁做小切口插入胸腔镜或纤维支气管镜直接观察病变范围或取活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查。
放射性核素肺扫描检查:肺癌及其转移灶与67镓、197汞氯化物等放射性核素
有亲和力。静脉注射后,在癌变部位呈现放射性核素深浓集影像,阳性率可达90%左右。
与肺结核如何鉴别
淋巴结肿大肺结核的肺门淋巴结肿大都在气管下端周围,特别在右侧,在X线胸片上呈肿块状;而肺癌的淋巴结转移多在叶支气管和总支气管周围。肺结核的浸润病变和肺叶不张与肺癌的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可经支气管镜检查来确认病因。痰癌细胞检查也有一定帮助。
与肺部良性肿瘤如何鉴别
许多良性肿瘤在X线片与恶性肿瘤很相似,可用CT检测病灶密度做鉴别。高密度者提示良性肿瘤。对外周型、小错构瘤和早期肺癌要小心鉴别,两者都有分叶。对手术安全性较大的患者,一般都做剖胸诊断。
与肺炎如何鉴别
约1/4的肺癌早期以肺炎形式出现,应与一般肺炎相鉴别。若起病缓慢,无毒性症状,抗菌药物吸收缓慢或在同一部位发生时,应考虑肺癌可能,尤其是段叶性肺炎伴有体积缩小者。
肺癌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危害
支气管被癌肿阻塞,原来的正常肺泡囊腔不再存在,影响氧气与二氧化碳的交换,患者会因此感到胸闷、气短。
如果肺癌发展占据了肺的大部分,就会严重影响肺的呼吸功能。
支气管内丰富的神经极为敏感,长出的癌块刺激支气管内神经,就可引起咳嗽。支气管内长出的癌块不会被咳出,这样就可发生一阵阵剧烈的干咳,而不易终止。有时咳破了支气管内的血管,可发生咯血。
由于支气管被癌肿阻塞或半阻塞,支气管内分泌物即痰液不易排出,可助长细菌繁殖而发生肺炎,出现发热,这种肺炎称阻塞性肺炎。
如果肺癌扩展到胸膜可引起胸痛,也可出现胸水。胸水多了压迫肺脏,可加重呼吸困难。比一般肺炎难治。
如果肺癌向全身扩散,播散到脑或肝脏等人体重要脏器,可引起脑或肝脏的功能紊乱。人体重要脏器受损害过大,就难于维持正常生活,甚至危及生命。
肺癌有哪些治疗方法
肺癌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放射疗法和药物疗法,以及这三种方法的综合应用。各型肺癌如病灶较小,尚未发现远处转移,患者全身情况较好,均应采用手术疗法,并根据病理类型和手术发现,综合应用放射疗法和药物疗法。小细胞肺癌易较早发生转移,因此,有人主张采用放射和药物疗法,但对早期病例,仍宜考虑手术和药物综合治疗。
手术治疗的目的
目的1:相对彻底地清除全部癌组织,在不发生远处转移的情况下,达到临床治愈。
目的2:清除绝大部分癌组织,为放射治疗、药物治疗、免疫治疗等术后综合治疗创造有利条件,减轻肿瘤负荷。
目的3:减轻继发和并发的症状,减轻痛苦,尽可能延长生命。
手术适应证
适应证1:临床分期为Ⅰ、Ⅱ、Ⅲa期的非小细胞肺癌。
适应证2:小细胞肺癌仅限于Ⅰ、Ⅱ期,但术中发现(N2)病变,也可争取根治切除术。
适应证3:对尚未定性的小结节影,若影像学倾向于肺癌,应积极手术探察。
适应证4:晚期患者出现癌性高热、梗阻性肺炎、低氧血症等,可以考虑姑息性切除以缓解症状;肺内孤立的转移性或复发性病灶应积极手术。
适应证5:并发孤立性脑转移者,应先做脑转移灶手术,再考虑肺原发病灶切除术。
适应证6:合并心律失常或冠心病者,同期或分期先行心脏手术,再做肺癌切除。
手术禁忌证
禁忌证1:远处转移,如脑、骨、肝等器官转移。
禁忌证2:广泛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无法清除者。
禁忌证3:严重侵犯周围器官及组织,估计切除困难者。
禁忌证4:胸外淋巴结转移,如锁骨上等,肺叶切除术应慎重考虑。
禁忌证5:心、肺、肝肾功能不全,全身情况差的患者。
肺切除术的范围
肺切除术的范围,决定于病变的部位和大小。对周围型肺癌,一般施行肺叶切除术;中心型肺癌,一般施行肺叶或一侧全肺切除术。有的病变,主要位于一个肺叶内,但已侵入局部主支气管或中间段支气管,可以切除病变的肺叶及一段受累的支气管,再吻合支气管上下切端即袖状切除。
早期肺癌经手术治疗,约半数患者可获得长期生存。
放射治疗原则
放射敏感性与放疗疗效直接有关,其敏感性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影响因素是肿瘤来源的组织类型。肺癌的放射治疗对小细胞癌最佳,鳞状上皮细胞癌次之,腺癌较差。小细胞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容易发生转移,治疗以全身化疗为主,放射治疗常常配合化疗应用,常规辅以胸腔原发灶放疗,以提高胸内肿瘤的局部控制率。
一般放疗范围应包括原发灶,同侧肺门及纵隔和已有的淋巴结转移灶并包括较广泛的邻近淋巴结引流区。鳞状细胞癌病变以局部侵犯为主,转移相对较慢,对放射线有中等度的敏感性,故多用根治性治疗,放疗范围包括原发灶、肺门及纵隔。
腺癌对射线敏感性差,且容易血行转移,故多采用放射与化疗的综合治疗。
总之,肿瘤对射线的敏感性除受病理类型的影响外,尚受癌细胞分化程度、瘤体细胞群的构成比例、临床分期、既往治疗、肿瘤生长部位及形状、有无局部感染、患者营养状况或有无贫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制定放疗计划前应仔细分析,全面权衡利弊。
放射治疗的适应证
根据治疗的目的,分为根治性放疗、姑息性放疗、术前放疗、术后放疗及近距离放疗等。
根治性放射治疗:根治性放射治疗适合于局限在一侧胸腔内的肺癌,无论有无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即病期早于Ⅲa或Ⅲb者,但有下列情况者一般不做根治性放疗:如晚期肺癌有严重全身衰竭,肺癌胸膜广泛转移,并发大量胸腔积液。两肺转移又有远处脏器转移,严重感染无法控制,肝、肾功能异常,严重贫血及白细胞数过低。
姑息性放射治疗:对晚期肺癌进行姑息性放疗,原则上不增加患者负担,应争取减轻痛苦,缓解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命;也有仅为安慰作用的放射治疗,如骨转移的疼痛,脑转移的瘫痪、昏迷等。
手术前放疗:手术前放疗是综合治疗的一部分,旨在提高手术切除率,减少术中造成肿瘤播散的危险,减少伤口中癌细胞污染种植的机会,使一些在技术上不能切除的肿瘤变为能切除;其次,能使手术范围缩小,如单纯手术需做全肺切除的患者,术前放疗后有时可改为局部肺叶切除;其三,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和转移,提高生存质量。
放疗距手术时间一般以50天左右为宜,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手术后放射治疗:用于手术前估计不足、手术切除肿瘤不彻底的病例。术后病理证实手术切缘阳性,肺门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病例。手术中应在局部残留灶放置银夹标记以便放疗时能准确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