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国学十八篇
1171200000150

第150章 诸子(32)

“多方”者,方法多也,知其不但为名家而已。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偏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惠施之博学于此可见。叶水心尝称惠施之才高于孟子。今案,梁惠王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意欲报齐,以问孟子。孟子不愿魏之攻齐,故但言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于是惠王问之惠施。惠施对以王若欲报齐,不如因变服折节而朝齐,楚王必怒。王游人而合其斗。则楚必伐齐。以休楚而伐疲齐,则必为楚禽,是王以楚毁齐也。惠王从之,楚果伐齐,大败于徐州。于此知惠施之有权谋,信如水心之言矣。

今就《庄子》所载惠施之说而条辨之,无非形名家言也。一曰“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小一”即几何学之点,点无大小长短可言,是其“小无内”也。“大一”即几何学之体,引点而为线,则有长短,引线而为面,则有方圆,引面而为体,是其大可以“无外”也。点为无内,故曰至小。体可无外,故曰至大。

二曰“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墨子》亦有“无厚”语)。无厚者,空间也,故“不可积”。空间无穷,“千里”甚言其大耳。

三曰“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卑”当作“比”。《周髀算经》云:“天象盖笠,地法覆槃。”如其说,则天与地必有比连之处矣。《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篇》云:“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曾子之意,殆与惠施同。山高泽下,人所知也。山上有泽,《咸》之象也。黄河大江,皆出昆仑之巅,松花江亦自长白山下注,故云“山与泽平”也。

四曰“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今之常言,时间有过去、现在、未来三者,其实无现在之时间,方见日中,而日已睨矣。生理学者谓人体新陈代谢,七年而血肉骸骨都非故我之物,此与佛法刹那、无常之说符合。故曰“物方生方死”,生死,犹佛言“生灭”尔。

五曰“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此义亦见《荀子?正名篇》。同者,荀子谓之“共”。异者,荀子谓之“别”。其言曰:“万物虽众,有时而欲偏举之,故谓之物。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则有共,至于无共然后止。有时而欲别举之,故谓之鸟兽。鸟兽也者,大别名也。推而别之,别则有别,至于无别然后止。”鸟兽,皆物也,别称之曰鸟兽,此之谓“小同异”。动物、植物、矿物同称之曰物,是“毕同”也。物与心为对待,由心观物,是“毕异”也,此之谓“大同异”。

六曰“南方无穷而有穷”。此言太虚之无穷,而就地上言之则有穷也。四方皆然,言“南方”者,举一隅耳。

七曰“今日适越而昔来”(《齐物论》“来”作“至”)。谓之“今日”,其为时有断限。谓之“昔”,其为时无断限。就适越一日之程言之,自昧旦至于日入,无非今日也。就既至于“越”言之,可云“昔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