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国学十八篇
1171200000028

第28章 文学的派别(2)

单篇论文,在西汉很少,就是《过秦论》也见《贾子新书》中的。东汉渐有短论,延笃《仁孝先后论》可算是首创。晋人好谈名理,“论说”乃出。这种论文,须含陆士衡文赋所说“精微流畅”那四字的精神。

“奏”,秦时所无,有之自汉始。汉时奏外尚有“封事”,是奏密事用的。奏,有的为国家大事,有的为个人的事,没有定规。“议”,若西汉《石渠议》、《盐铁论》、《白虎通》,都是合集许多人而成。后来,凡议典礼,大都用“议”。

“书”,在古时已有,差不多用在私人的往还,但古人有“上书”,则和“奏记”差不多,也就是现今的“说帖”和“票”。至如刘歆《移让太常博士书》,却又和“移文”一样了。

“序”,也是古所已有,如《序卦》、《书序》、《诗序》都是的,刘向《别录》和《四库提要》也是这一类。后人大概自著自作,或注释古书附加一序的。古人的“题词”和“序”相同,赵岐注《孟子》,一“序”一“题词”,都用在前面。“跋”,大都在书后,体裁和序无不同之处。

纪事论议而外,尚有集部所无的,如:

(一)数典之文:

甲、官制。如《周礼》、《唐六典》、《明清会典》之类。

乙、仪注。《仪礼》、《唐开元礼》等皆是。

丙、刑法。如《汉律》、《唐律》、《明律》、《清律》之类。

丁、乐律。如宋《律吕正义》、清《燕乐考原》等。

戊、书目。如刘向《别录》,刘歆《七略》,王俭、阮孝绪《七录》、《七志》,宋《崇文书目》,清《四库提要》之类。

(二)习艺之文:

甲、算术。如《九章算法》、《圜法》之类。

乙、工程。如《周礼?考工记》,徐光启的《龙骨车》、《玉衡车》之类。

丙、农事。如北魏《齐民要术》、元王桢《农书》、明徐光启《农政全书》之类。

丁、医书。如《素问》、《灵枢》、《伤寒论》、《千金要方》之类。

戊、地志。如《禹贡》、《周礼?职方志》、《水经》、《水道提纲》、《乾隆府厅州县志》、《方舆志略》之类。

以上各种,文都佳绝,也非集部所具,所以我们目光不可专注在集部。

文学的分类既如上述,我们再进一步讨论文学的派别:

经典之作,原非为文,诸子皆不以文称。《汉书?贾谊传》称贾谊“善属文”,文乃出。西汉一代,贾谊、董仲舒、太史公、枚乘、邹阳、司马相如、扬雄、刘向,称为“文人”,但考《汉书》所载赵充国的奏疏,都草绝千古,却又不以“文人”称,这是什么缘故呢?想是西汉所称为“文人”,并非专指行文而言,必其人学问渊博,为人所推重,才可算文人的。

东汉班彪著《王命论》,班固著《两都赋》,以及蔡邕、傅毅之流,是当时著称的文人。但东汉讲政治若崔实《政论》,仲长统《昌言》,说经若郑康成之流,行文高出诸文人上,又不以文名了。在西汉推尊文人,大概注目在淹博有学问一点,东汉推尊的文人,有些不能明白了。东西汉文人在当时并无派别,后人也没曾有人替他们分成派别的。

三国时曹家父子三人(操、丕、植)文名甚高。操以《诏令》名,丕以《典论》名,植以《求自试表》等称。人们所以推尊他们,还不以其文,大都是以诗推及其文的。徐干诗不十分好,《中论》一书也不如仲长统所著而为当时所称。吴中以张昭文名为最高,我们读他所著,也无可取,或者以道德而推及其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