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艰难的复兴
1175100000042

第42章 未来中国的经济安全战略下(4)

(二)中国经济安全的软实力建设战略与措施

从上述中国未来经济社会长期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来看,我国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调整政策方向,从而保障社会经济的长期安全性。

第一,需要持续推进生产和服务的标准化,这是中国增强全球竞争力的一项国际战略。其中包括:一是深入了解和分析生产及服务业各国标准,以及国际组织标准,建立世界各国生产和服务标准库,便于政府、企业和研究制定部门查找和对比分析。二是对中国国内现有各行业,特别是涉及进出口,以及在国内市场上与外资外商竞争的行业的生产和服务标准,认真进行评估,找出差距,参照世界先进水平,考虑中国国情,制定适合中国出口和国内市场竞争力,同时又符合大多数中国企业达标要求的标准。当然,制定标准,不是迁就落后,一定要用标准进行淘汰落后,调整结构,使中国国内的产品结构、企业结构和产业结构在技术、质量、环保要求等方面全面升级。三是在体制上进行理顺和开放,包括对现有的标准进行清理,消除标准多头制定、多部门管理的状况。比如农业土地标准,土壤改良剂标准,有农业、国土、质检、标准等多个部门的标准,标准不一,企业无所适从。应该使得所有标准政出一门,最后由国家标准委员会认定发布。标准可以由行业协会制定,可以由行业中技术、管理、产品质量等方面较为先进的企业制定,也可由行业协会委托大专院校制定,最后由国家标准委员会认定发布。对早年制定和颁布的标准法,进行修改并尽快重新颁布。早期制定的标准法,过于简单,偏重于工业领域,对服务业领域重视不够,对不执行标准的生产和服务进行什么样的处罚也不明确。因此,需要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修订。

第二,高度重视中国全球经济信息的搜集、集中、整理和发布。这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新华社、中新社等机构职能需要更加多元化,除了新闻采访和报道外,需要建立起一项更为重要的职能,即对全球各国和中国国内经济信息的搜集、集中、整理、加工和发布。特别是对石油、天然气、铁矿、煤炭、农产品、有色金属等大宗交易商品,中国黄金交易等等,发布信息,形成大宗交易的系列指数,以影响国际市场供求和价格走势。这一体制的建立可以采用自我建设和与业已形成的权威信息机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二是发挥国内信息量大的商务交易网站,利用网上销售数据,对商品供求、地区分布、价格走势等进行统计发布。三是需要避免分散竞争发布信息,需要整合政府、媒体、网络企业、科研机构等各方资源,形成在国际上有影响和有重要参照地位的信息搜集、集中、整理、加工和发布的品牌式窗口。四是建立政府、媒体、网络企业、科研机构以及其他大型企业经济信息的数据库,形成云储存、整理、计算加工能力,提高信息发布的即时性和准确性。

第三,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国期货、资本、外汇等交易市场的建设,发展和扩大各种大宗商品的期货交易,从品种和规模上,与世界其他大宗商品交易所形成竞争,将国际贸易中大宗商品交易定价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具体而言,政府层面应根据国际经济环境和WTO条款从全局上对国际定价权问题进行战略考虑,制定海外资源战略开发规划,为企业获取海外资源提供导向;建立大宗基本原材料商品的战略储备、完善大宗商品的安全保障机制,国家各职能机构应建立公开、透明、权威的信息披露机制,及时跟踪、定期发布权威的商品供求信息,充分发挥国内期货市场的功能;积极培育大型基金,鼓励企业进入国际期货市场。在行业协会层面,需要借鉴国外行业协会谈判的成功经验,承担与国际商家谈判的责任,为政府分忧,为企业解愁;发挥好中介桥梁作用,规范进口秩序,统一认识,组建价格谈判小组,成立大宗商品采购联合会,增强价格谈判的能力。在企业层面应借鉴国际大型公司的经验,积极开发海外资源;加强重组,提高企业集中度,控制产能过剩降低过度分散导致的谈判能力受损;实施企业联盟,实施集中采购(黄先明,孙阿妞,2006)。

第四,做大做强中国自己的信用评估机构,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着手:一是对目前国内的资信评级机构进行整顿,先探讨信用评估机构业务历程,对其有无不道德行为进行评估,淘汰合并一些规模小、资质差、行为不轨的机构,对信用评估机构准入设立门槛,严格控制,形成能与世界级信用评估机构竞争的基础评级机构群落。二是需要严格控制国外信用机构在中国的市场扩张,设立一些制度限制,保证中国民族评估业占主导的市场份额;对于一些与地方政府及国有企业有关的资信评估业务,需要由国内信用评估机构进行;而国内其他机构和企业进行资信评估,也优先聘请国内资信评级机构。三是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信评级法》,严格评级的资质、程序和违规行为责任,并与刑法衔接,对评估人员道德违规和犯罪进行严厉惩处,构建资信评级机构良好的生态环境。四是加强评级机构的公信力建设,由于信用评级涉及国家的信誉,影响其在国际上的品牌和竞争力,因此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至关重要。中国可以在银监会之下成立专门的信用评级机构监督部门,禁止银监会公务员与信用评级机构之间存在人员相互调动关系,以及子女配偶等亲属任职避嫌,从而进行严格、专门的监管。五是鼓励国内评级机构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和业务,尤其是中国购买其他国家和企业大宗债务的,可以提出由中国评级公司评级的附加条件,使中国信用评级走出国门,形成中国在国际信用评级市场上的话语权。

第五,需要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利用各种合作机制和对话平台,争取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话语权。一是要充分利用APEC机制,在互惠互利基础上,加强中美、中日经济合作关系,增强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各成员的交流与合作。二是要以上海合作组织为舞台,密切与俄罗斯、中亚国家的经济联系,稳固安全合作的基础。三是要积极拓展新兴地区市场,推动新欧亚大陆桥区域内的交通运输与通讯、经贸与科技等方面的国际经济合作,促进亚欧分工合作与贸易交流,立足中亚资源和能源开发的广阔空间,为战略资源安全提供保障。四是要积极推动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消除东南亚国家对中国的疑惧,巩固与东南亚国的睦邻关系,中国要发挥与东盟在贸易上的互补性,扩大双边贸易、双向投资,借助湄公河流域国家发展合作、“南海国家行为宣言”,推动南海争端的和平解决。五是要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发展两岸经济贸易往来,以经济杠杆遏阻“台独”分裂势力。

(执笔:陈建奇)

参考文献:

1.陈建奇:《人民币升值预期能否再现?》,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http://www.guancha.cn/html/60263/2012/02/14/65843.shtml,2012年2月14日。

2.范璟:《中资评级机构美国认证遇阻理由为无法有效监管》,《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9月28日

3.方明:《金融开放要量力而行》,《世界知识》,2007年6月8日。

4.黄先明、孙阿妞:《“三位一体”争取大宗商品进口的国际定价权》,《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第4期。

5.江涌:《未来影响中国经济安全的主要外部因素》,《民主》,2006年第5期。

6.江涌:《大评级机构受到美国庇护》,《掌控中国金融命门》,《经济参考报》,2010年5月10日。

7.江涌:《世界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控制了中国的会计审计业》,《世界知识》,2007年第22期。

8.联合国人口基金:《2011年世界人口状况报告:70亿人口世界中的人类和机遇》,2011年。

9.卢锋、李远芳、刘鎏:《国际商品价格波动与中国因素——我国开放经济成长面临新问题》,《金融研究》,2009年第10期。

10.吕勇斌:《外资并购与中国农业产业安全:效应与政策》,《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第11期。

11.尹正萍:《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安全问题》,《当代财经》,2002年第4期。

21世纪中美关系及其

地缘政治战略

19世纪下半叶,当欧洲的宗主国——“日不落”大英联邦还沉醉于其工业化和对外扩张的辉煌时,美国在大西洋的对岸逐步崛起。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经历了早期的大萧条,中期的美苏发展竞赛和军事对垒、与日本经济的竞争,其有活力的体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美元的全球货币地位,将美国造就成了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国家,并在后期形成了领导主宰全球政治和经济的格局。

历史进入21世纪后,出现了一个重大转折性的事件,即太平洋西岸的中国,经历改革开放,实施出口导向的工业化战略,后发追赶,在头一个10年快要结束时,GDP总量超过日本,位居世界各国GDP规模第二,标志着占全球1/5人口的中华民族,在新的一个百年中将要崛起和复兴,这可能是谁也无法阻拦的大势。

美国是一个政治上两党竞争、奉行资本主义制度、主流信仰基督教、崇尚独立和自由奋斗的国家。中国是一个一党执政,走社会主义道路,共产党员不允许信教,普通群众宗教信仰自由而主流信奉佛道教,提倡集中和集体主义的国家。全球各国,包括中美都担忧的是,在21世纪的一百年中,这样两个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政治体制、宗教信仰、文化传统和激励机制不同的国家,能在国际大家庭中和平相处吗,会不会发生大的,甚至危及全球的灾难性冲突?作为21世纪的全球两大强国,能否形成负责和维持世界平衡发展与和平的格局?中美能不能通过相互协商、共同领导,制定国际规则、创新和理顺秩序,建设新的国际政治和经济治理结构,防止全球生态环境破坏及资源枯竭发生,调节贫富差距,维持世界的和平和安定?

21世纪的百年中,左右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和变化最重要的因素是中美关系。当然,21世纪,也必然是一个多极的世界。中国不仅面临着与美国打交道,也需要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打交道。印度的兴起,俄罗斯重振辉煌的努力,美国页岩气国内能源平衡战略实施后从中东的撤退,欧洲的衰退,东南亚的合作与发展,南美的走势,非洲的快速发展等等,都是全球化中中国面临的、需要处理的地缘关系。本篇用四章的篇幅,拟就此进行客观和深入的探讨。